市教育局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时间:2022-06-24 13:50:17 浏览量:

 XX 市教育局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2021——2025)

 “十三五”期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教育机关的精心指导下,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人民满意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深耕细作、全面发力、扩优提质、协调发展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根据《XX 市关于加强教育事业发展中长期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XX 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下好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先手棋,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更加注重

 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实现 XX 市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 一 )

 坚持 党的领导

 做好教育事业关键在党的领导,始终牢固树立党对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党组理论中心组制度,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 二 )坚持 育人为本

 教育以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和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坚持 因材施教

 始终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推动教育多样化办学,为不同性格禀赋的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让全体人民、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比较好的教育,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 四 )坚持依法治教

 法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可靠保障,全面依法治教是教育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新时代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诉求。坚持依法治教,要着力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加注重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和广大师生权益;加注重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主要工作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育工作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在“十三五”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向“完善体系、提升跨越”为主的阶段转变。到 2025 年,全面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事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

 创新工作思路,完善配套措施,凝聚工作合力,全面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

 (一)以党建引领全局发展

 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教育决策和部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重点,弘扬“爱岗、求真、奉献、奋斗”的教育精神,进一步坚强作风建设,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全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作风建设过硬、专业行动有力”的高素质教育队伍。

 ( 二 )

 着力提升 教育质量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课题,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丰富文化知识、熟练教学能力、积极进取恒心和无私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学业水平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 三 )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

 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园,

 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健全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体系。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 四 )

 持续升级 教育体系

 努力加快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体制机制转型升级,力争到 2023 年底前使教育标准、监管、评价、督导、投入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更加完备有效。到 2025年全面实现管办评分离,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格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 五 )

 加强 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广泛运用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过程,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自我教育。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

 ( 六 )

 培育 学生创新能力

 加强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融

 合,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能力。研究制定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标准,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营造校园新文化。

 ( 七 )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管理队伍,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与业务指导。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组织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支持中小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 八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为学生营造实践活动的良

 好环境,鼓励学校创建实践与综合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方法更加生动、形象、多元、富有吸引力。全面搭建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舞台尽情发挥,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 九 )塑造学生强健体魄

 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体育活动为切入点,大力推动德育管理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以增强学生体质和意志品质为目标,不断夯实学生主动锻炼、勤于运动的思想观念。广泛开展各级学校体育联赛和社会传统体育比赛,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

 ( 十 )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育深厚民族情感、激发创新意识为导向,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改进学校美育教学,鼓励特色发展,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健全美育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各类文化资源,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育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三、重点工作

 ( 一 )牢固推进立德树人工程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课程教材建设全过程,把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增强中小学德育针对性实效性,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改进德育方式方法,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开展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德育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当中,深入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机制。

 ( 二 )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打造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倡导任务驱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开展合作式、研究式、项目式学习。紧紧围绕创新创造教育的课题、课程、课堂研究与实践,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作业统筹管理、科学指导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建立区域学校作业管理效能监测。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国家统编教材使用,严禁随意启用地方课程,以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建立健全中小学使用教材料管理制度。

 ( 三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完善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政策。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 四 )优化城乡基础教育布局

 统筹规划城乡教育发展,完善城乡教育布局规划制度和学校布局调整机制,强化对基础教育的统筹规划,以县为基础,建立健全与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学校布局建设机制。合理布局并办好一批寄宿制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努力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接受有质量的教育。合理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优先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学校布局和建设规模,严控超大规模学校建设,有序扩大城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资源。

 ( 五 )

 巩固绿色和信息化校园

 大力加强校园绿化和环境美化,提高学校节能水平,形成有利于节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学校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类资源,保护环境并减少污染。完善校园环境安全标准,严格对学校土壤、水源、建筑和装修材料、教学仪器设备、体育设施器材、室内空气等的环保检测与管理,为师生提供安全、绿色、健康的教学和生活环境。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学应用全覆盖。

 (六 )建设智能平安一体化模式

 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加快学校危旧房改造,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完善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及联网应用工作,加强人防、物防、技

 防设施建设,确保学校食品、人身、设施和活动安全。构建预防和惩治“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防范校园恶性安全事件。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师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力弘扬“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价值追求,积极营造崇尚学术、追求真知、严谨求实、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通过共同的价值追求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教师的尊严感和管理服务人员的成就感。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八)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

 加快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明确公共服务事项,逐项对办理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要素进行规范。稳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上网运行,将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全面梳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事项,

 优化中小学入学、转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流程,切实做到服务为民。

 五、组织保障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县区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具体抓好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工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将《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二)确保落实目标责任

 各县区要根据市局“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总体部署和要求,把《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进一步细化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地区,明确分工,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强化政策支撑,增强要素保障。健全完善《规划纲要》实施机制,加强对《规划纲要》确定教育改革发展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监督,适时开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总结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三)凝聚社会各界力量

 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支

 持学校建设,参与学校管理,积极为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及时全面向社会传递教育改革发展的信息,引导形成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局面。

 (四)加强教育督导检查

 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督促检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测和中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实施策略,出台针对性政策。协同规划机制、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教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和督导问责机制,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状况,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媒体的监督,将社会各界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确保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局 规划纲要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