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管理存问题-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23 15:50:07 浏览量:

 高校人事 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 高校人事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高校人事 管理工作法律依据主要是《 法》和中组部的《干部 工作条例》、《干部 管理工作细则》、《关于干部 收集、归档暂行办法》为指导,人事 管理的工作制度应当在上述文件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并细化,例如:

 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人事 的材料收集、装订制度,人事 的借阅制度、人事 的传递制度、人事 的保管和保密制度、人事 的鉴别归档制度等方面细则都要在高校的主导下制定颁布实施,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人事 制度建设方面并不完善,人事 管理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一级法人机构的高校对内部事务有充分的自主权利,由于高校重点工作主要还是教学与科研,而人事 的管理与学校中心工作无直接关系。所以,在没有国家或者 没有强制规范的情况下,高校本身往往不会投入精力针对高校 工作细则进行规定,缺乏对人事 管理建章立制的动力,有的虽然做了一些,但过于简单,有的不全面,有的操作性差,甚至没有,行不成有效的决策力、执行

 力,诸多情况阻碍了人事 制度化与规范化的发展。

 1.2 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利用信息化建设整合高校管理资源已经是推动学校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当然也应当包括人事 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以实现高校整体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只有高校管理包括人事 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后,才能做到高校教学与科研整体推进。然而大多数学校,人事 管理工作并没有纳入校园整体信息化建设当中,高校信息网络资源体系不健全,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体外循环,人事 的管理目前还是以纸质 的管理为主的实体管理,采用传统手工人事 管理的方式,虽然配备了计算机,或者简单的单机人事 管理软件,但由于采集数据过于简单,没有统一标准,数据库没有联网,单机录入数据变成了简单的目录录入和打印,不能完成实现对人事 信息数据的筛选、排序、分类、汇总功能,谈不上人事 数据应用,更谈不上与校园网的联网整合,造成人事统计基础工作与 系统也不能有效整合,甚至人事统计工作不是单独使用报表系统,就是靠原始的手工操作,导致工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与高校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不相适应。

 1.3 工作人员编制不足,专业素质不高

 高校人事 管理工作,人员配置不足,专业素质不高,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按照中组部《干部 工作条例》的要求人事 数量与工作人员数量有明确的关系:每一千人要配备一名专职的 管理员。而目前,各高校基本没有达到这一要求。面对高校的发展,人员的增加,尤其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人员流动进一步加强。工作量的加大、管理模式的变化,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高校人事 管理中,对 管理要求提高,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综合素质。客观上高校 管理事物性工作任务繁重,高校人事 工作人员甚至陷入简单的装订、录入、归档、调档等工作中,由于缺少培训机会,日常工作量大,日常工作状态处于紧张,无暇兼顾业务专研与探讨,高校人事管理队伍在建设方面十分缺乏既懂 又懂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符合型人才,由于 管理的专业水平比较低,缺乏专业的 管理工作人员从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高校人事 管理的水平,影响高校人事 管理工作的发展。

 1.4 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效率较低

 高校人事 的管理模式,大多数采用分散式的管理。即在高校人事部门或者是组织部门下设立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人事 工作,人事 管理工作分属于人事部门或组织部门。换句话说,作为人事部门或是组织部门的一部份, 管理人员也是也分属不同的部门。分散式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隶属部门对人事 的利用,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事

 的综合运用,制约了人事 的运用范围。人事 资料分散于人事部门、组织部门,有的甚至于会存在于高校主管科研管理的部门,这也是高校人事 管理专业化水平较低的原因。分散的管理模式势必造成人事 资料的不完整性,或者存在重复建档现象。如果各部门间没有建立完善可行的 传递制度,往往会出现部门与部门间的推诿与拖延,影响高校 管理的效率。

 1.5 管理观念落后,开发利用不充分

 高校人事 是高校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高校职工德、才、能、绩的客观反映,是教职工聘任选拔任用的重要基础,是高校人才战略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人事管理的重要依据,教师教学和科研情况的真实凭证,与高校发展休戚相关。目前,高校人事 管理存在“以物为本”观念, 管理工作重立档、轻利用。没有把人事 管理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统筹起来考虑,与学校整体工作的推进工作相对滞后。人事的 利用主要还是停留在“被动”状态,仅向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的要求来提供 资料,查阅 原件、外借 、复印 资料等,其结果是弱化了人事 的真实价值。

 2 改进高校人事 管理工作的措施

 2.1 提高认识,争取领导重视

  提高高校人事 管理的意识。利用网络,校园通讯等形式加强人事 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人事 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人事 管理相关工作汇报和沟通,让校领导全面掌握人事 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让学校,尤其是校领导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到人事 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高,工作内容复杂的工作。人事 管理应用水平的高低与于高校全面发展、高校教职工发展的密切相关。争取领导及学校层面对人事 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倾斜,奠定人事 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营造良好的 工作氛围。

 2.2 完善制度建设,依法治

 高校人事 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内部管理事务,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细则责无旁贷。为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高校人事 管理的制度建设,结合高校整体建设工作情况和人事 管理工作特点,依照高校整体建设规划和《 法》、《干部 工作条例》和相关政策,结合本校实际,以学校主导建立健全高校人事 的材料收集、装订制度,人事 的借阅制度、人事 的传递制度、人事 的保管和保密制度、人事 的鉴别归档制度查阅制度等多项制度和细则,切实实行依法治档,依法管档。同时进一步理顺人事 部门与学校各部门的关系,从制度上明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及岗位职责,让管理者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确保高校人事 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3 建立 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

 高校人事 管理应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完善的人事 信息数据库,开发高校人事 管理应用软件,将高校人事 管理信息数据库作为高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在人事 保密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利用校园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全校信息数据,实现人事 信息数据与各部门信息数据共享与交换,从功能上拓展高校人事 管理的应用范围,实现利用人事 的数据信息对高校教职工综合素质、人才结构等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提高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尤其是适应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人员信息的高效利用需求,同时为高校人才建设预测提供各种人才数据,为学校制定相关人才战略政策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2.4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做好高校人事 关键在“人”。高校人事 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建立一支熟悉业务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是做好人事 管理的组织保障。确保 数量与管理人员相适应,配齐配强 管理人员,并确保人事 管理队伍的稳定性;结合本校人事 管理的实际选择 可靠,责任心强的共产党员从事人事 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及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活动,鼓励 管理人员参加高

 校 管理互动学习研讨以及职称评定,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高校人事 管理需要,适应高校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2.5 集中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理顺人事 管理体制模式,成立 综合管理部门,将人事 管理纳入到学校层面的 管理系统,提高人事 管理的层级,由高校 管理综合部门统一行使人事 管理工作。通过整合分散在人事、组织、甚至是高校科研部门的人事 信息,建立统一的人事 管理的口径,杜绝人事 管理分散化。既要将人事 工作作为 专业工作范畴,同时也要重视人事 管理与原先人事、组织部门、科研部门人事 管理信息的衔接和应用,充分体现出人事 管理的特点,实现人事 管理为高校人才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发挥基础性和重要的作用。

 2.6 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人事 服务功能

 高校人事 的宗旨就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搞好服务,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利用。长期以来,高校人事 基本上实行封闭式管理,由于有严格的保密制度限制,人事 的应用范围较窄。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 的信息日渐透明,高校人事 服务意识的不断加强,因此需要转变 管理的传统观念,不断推动人事 管理方式的社会化、开放化、合法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 管理观念,以“主动服务”为出发点,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根据社会和高校发展的新情况和新形式,不断探索适应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服务方式、手段、途径,全面推动高校建设发展。

 3 结束语

 做好高校人事 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目前高校人事 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重视程度不高、制度不完善、信息化建设不够、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模式及观念落后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人事 管理的发展,各高校都需要正视,并积极采取改进措施。随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推进,尤其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人事 管理工作同样需要适应形势的需求,不断地改革、摸索规律,完善体系,才能更好服务高校现代化进程。

相关热词搜索: 管理 论文 人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