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小学校学生“五项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手机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总结汇报2020]

时间:2021-10-10 17:53:47 浏览量:

目 录

 “五项管理”落实情况——读物管理篇总结 “五项管理”落实情况——体质管理篇 “五项管理”落实情况——手机管理篇总结 “五项管理”落实情况——作业管理篇 “五项管理”落实情况——睡眠管理篇总结

 “五项管理”落实情况 ——读物管理篇总结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睡眠环境,我校从保证学生充 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学校作息时间。

 学校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 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鼓励学生加强阅读习 惯的培养,为了激发每位同学的阅读兴趣,为了将读书落到实处, 学校特做以下一些工作:

 1.学校设立读书走廊,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2.每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定期开放,设立专门图书管理员。

 3.按照办法中列出的 12 条负面清单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

 4.严禁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 活动。

 5.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行为。

 6.家校合育。我们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取得家长的配合。

 我们向家长倡议: 1.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走走,以学校推荐书目为重点, 为孩子购买一些适合的书籍,培养从小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

 2.设立亲子阅读时间。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读书成果,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为孩子终生爱读书打下基础。

 3.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班级学校举行的各项读书活动。4.建议孩子阅读健康、积极的读物,使其多样化。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Z J 通过系列活动,学生普遍爱读书,效果良好。

 “五项管理”落实情况 ——体质管理篇

 根据《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五项管理”实地督查工作的通知》 的文件精神,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精神,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体育活动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校切实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和每天锻炼 1 小时制度,通过系列活,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组织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主任)

 成员:全体教师 二、大课间活动 1.大课间活动时间为每天上、下午各安排 30 分钟分两场进行,采用广播操、集体舞、自选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各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大课间活动,班主任要组织好学生有序地参加各项活动。

 2.遇雨、雪等异常天气,由各班自行安排学生在教室内活动。

 3.活动时间:

 集合、整队、入场——《运动员进行曲》(10 分钟)

 广播体操——《七彩阳光》(5 分钟)

 武术操——《中国功夫》(4 分钟)

 结束部分。学生整队、有序退场——《乐平之歌》(5 分 钟)

 自由活动(6 分钟)

 三、学生近视眼防控 1.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 1 次眼保健操,由班主任带领,少先队督察队检查,对动作、纪律等情况打分,并和期末文明班级评比挂钩。

 2.每学期 2 次对学生视力的摸底统计,加大宣传,提高爱眼护眼意识。

 四、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建立并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1.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信息的档案管理,各类档案应分类合理、材料齐全。

 2.测试中如果出现冒名顶替等违纪行为,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3.体质健康测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伤、病不能参加测试,要有医生证明并报体育组;因事不能参加测试者应到体育组请假,等待另行安排。

 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效果良好。

  “五项管理”落实情况 ——手机管理篇总结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弊端已显得十分突出,影响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督促学生科学使用手机。我校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具体为总结如下:

 一、活动组织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XXX(副校长)

 成员:全体教师 二、加强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管理 1.有限带入校园 学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携带、使用手机。

 2.申请及保管制度 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将手机带进校园的,学生提出申请:

 (1)填写申请表,家长签字同意,报班主任登记。

 (2)进校后应将手机取消闹铃,并处于关机状态,放入信封,封面上写上姓名。

 (3)班主任是手机保管责任人,手机由班主任统一放入班级手机柜锁好。

 3.有限使用 1.教学时间不许申请拿出手机。

 2.学生因重要紧急事项联系家长,建议用学校的公用电话,确需手机的,必须在学生休息时间内进行,可与班主任联系。

 3.仅限于使用手机的通讯功能,不得利用手机聊天、接收或播不良信息、考试作弊。

 三、对用手机布置或完成作业管控情况 严禁教师布置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教师不得让 学生或家长下载相关手机 app,利用手机打卡等形式代替书面或实践作业。

 四、严禁教师布置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

 教师不得让学生或家长下载相关手机 app,利用手机打卡等形式代替书面或实践作业。

 五、手机管理教育引导工作 1.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进行教育引导。

 2.将学生手机管理要求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学生家长。

 六、违反本规定的认定及处理办法 1. 学校文明督查员加大巡查力度,如果发现学生携带手机没有上报,就视为违反本规定,即便没有使用手机或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也视为违反本规定。

 2. 发现私自携带手机进校园,立即收缴,并交由班主任统一封存,期末考试结束统一发还。

 3. 在执行本规定的过程中,不服从学校管理的按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并通知家长到学校协商解决,并和班级评优量化考核挂钩,违反一次扣除班级量化得分 10 分。

  “五项管理”落实情况 ——作业管理篇

 根据《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五项管理”实地督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校对作业的布置、作业量及作业批改等做了规定,并成立领导组,对规定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一、作业布置要求 (一)教师布置作业坚持“精选、先做、精析”。教师要精心进行作业布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性、责任心、创新精神。

 三、作业建设基本要求 (一)总量要求 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科目及作业量应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 1 小时。

 (二)作业设计与布置要求 1.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必须坚持每周研究一次学生作业布置,在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方面,经过组内成员集体讨论,提出学生作业周布置计划。最后由教导处进行审批。

 2.精选作业内容,实施有效作业,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作业的布置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课程目标要求,认真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丰富作业形式,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作业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除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书面作业外,应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既要有练习型、准备型作业,也要有扩展型、创造型作业。除书面作业外,要鼓励编制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4.建立教师“先做作业”制度。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教师在先做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做到布置作业适量且具有针对性。

 5.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不允许教师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杜绝翻印配套练习或以套题、教辅练习代替作业的现象。

 6.严禁教师布置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教师不得让学生或家长下载相关手机 app,利用手机打卡等形式代替书面或实践作业。

 (三)作业批改要求 1.教师要认真、及时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做到书面作业全批全改,鼓励教师对部分学生作业进行面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不得让学生、家长代为批改作业。

 2.注意作业批改规范。要根据学科作业特点,做到逐题批改,防止漏批、错批。批改符号要规范,要有等级、时间以及激励性和指导性评语。

 3.注重对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要深入分析学生作业的过程表现,研究、归纳学生共性的作业错误,分析致错原因,为作业讲评和学习改进积累资料。

 4.关注不能及时完成并上交作业的学生。要深入分析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及时调整作业量。

 (四)作业讲评要求 1.学生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讲评,个性问题要面批校正或予以个别辅导。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应要求学生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2.把作业讲评作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作业错误找到学生思维上的障碍,然后通过讲评来理清思路,克服障碍,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作业管理要求 1. 加强集体备课制。学校要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组织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梳理教材,明确学科知识体系和认知要求,掌握作业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2. 实行作业统筹把关制。建立教导处牵头、年级长协调、班主任负责、各科教师会商的工作机制,做好各学科作业的统筹平衡工作,确保作业量、作业难度和完成时间的协调。

 3. 建立健全作业评价体系。坚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过程性评价。建立探究性、实践性作业评价制度。对那些需要学生自学、实践、思考的探究性、开放性、创新性的作业,如社会调查、长篇名著阅读、实验性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等,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相应内容应根据科学的评价标准评出相应的等次,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学校把作业评价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体系。定期对作业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经常性地开展作业评选活动。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的一致性,促进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的有效落实,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关作业改进的活动,定期举行优秀作业成果展评活动,学习交流,树立典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 建设校本作业库。学校建立学科作业库,并将期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学科教师的合作研究,不断完善、更新作业资源,达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减负增效的目的。

 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效果良好。

 “五项管理”落实情况 ——睡眠管理篇总结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睡眠环境,我校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学校作息时间。现总结如下:

 1.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上课时间将不早于8:20;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要求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学校、班主任知晓,将提前通知保安。此外,学校将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保障学生每天 12:50-13:30 必要的午休时间。

 2.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 XX 小学将继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使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3.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教师将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班主任老师将统筹好学生回家后的时间安排,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4. 家校携手 充足良好睡眠是孩子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我们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告诉家长监督孩子不晚于 21:20 上床休息,保证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 10 小时。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睡眠环境,我们还向家长倡议如下:

 (1)帮孩子养成准时上床,按照入睡的好习惯。准时、按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孩子尽快进入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2)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控制室内适宜的亮度、温度和温度。屏蔽噪音,可放一些助睡眠的音乐。

 (3)孩子因身体或其他原因未能在就寝前完成作业,可终止作业,按时就寝。

 通过系列活动,我校的学生睡眠充足,精神状态良好。

相关热词搜索: 管理 作业 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