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

时间:2022-06-16 12:50:08 浏览量:

  目录 编制说明 ............................................................................................................ 2 第一章基本情况 ............................................................................................... 4 第一节矿井概况 ............................................................................................... 4 第二节煤炭资源及开采技术条件 .................................................................. 7 第二章规划总体目标 ..................................................................................... 18 第一节指导思想 ............................................................................................. 18 第二节基本原则 ............................................................................................. 18 第三节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 19 第三章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 19 第一节矿井生产建设现状 ............................................................................. 19 第二节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 19 第四章存在问题及建议 ................................................................................. 24 第五章保障措施 ............................................................................................. 25

 2 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和意义 为保障 XXX 煤矿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结合 XXX 煤矿实际情况,制定《XXX 煤矿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底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针、基本原则、规划总体目标、规划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等,以指导本矿未来三年的生产建设工作。

 《XXX 煤矿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矿井生产建设工作作出了总体规划,提出未来三年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建设工作,确保矿井科学有序、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方针 1、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切实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完善安全设施,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遏制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2、发展方针 坚持科技兴矿、装备、管理、培训并三并重,立足防范、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支撑,真正建立起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

 三、编制目的、原则及规划期

 3 1、编制目的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我矿煤炭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协调采掘关系,完善矿井各生产系统,促进矿井安全高效、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本质安全型现代化矿井 2、编制原则 具备三年以上可采储量,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3、规划发展期 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底为规划发展期。

 四、涉及的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范围 本规划涉及的生产建设范围包括:最大限度的改善矿井作业环境,减轻煤矿职工劳动强度,以及矿井掘进工作面工程、年度采煤任务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接替安排,保证生产系统的完善合理,矿井得以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XXX 县 XXX 镇 XXX 煤矿 二0一七年一月

 4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一、基本情况 XXX 煤矿始建于1996年,属乡镇煤矿,证照齐全且均在有效期内,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由原 XXX 煤矿单井扩能整合而成。20XX 年11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以陕政函〔20XX〕167号对矿井资源整合方案进行了批复。矿井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和陕西华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设计能力120万 t/a,20XX 年9月18日开工建设,20XX 年8月基本建成。20XX 年11月22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煤局复〔20XX〕XXX 号文批准 XXX 煤矿建设项目进行联合试运转。20XX 年9月17日,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以陕煤安局发〔20XX〕XXX 号文批准 XXX 煤矿安全设施及条件通过竣工验收。20XX 年2月7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煤局发〔20XX〕XXX 号文批准 XXX 煤矿生产系统及资源整合项目通过竣工验收,矿井正式投入生产。矿井批准生产能力为120万 t/a。20XX 年1月19日,XXX 煤矿委托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所进行生产能力核定工作。20XX 年1月19日至20XX 年5月4日,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所通过现场调研、收集有关图纸资料及基础数据,并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和有关文件规定,对 XXX煤矿进行了实际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最终核定矿井实际生产能力为 XXX 万吨/年。

 XXX 煤矿井田由8个拐点坐标控制(表1-1),井田南北长约3.17km,东西宽约1.95km,开采标高﹢1178m~﹢960m,面积6.1803km2。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共含煤12层,其中可采煤层6层,3-1、4-2、4-3、5-2煤层全井田可采,2-2煤大部可采,1-2煤局部可采。全矿井共划分为四个水平:即1-2、2-2

 5 煤为第一水平,水平标高为+1123m;3-1煤为第二水平,水平标高为+1096m;4-2、4-3煤联合开采为第三水平,水平标高为+1032m;5-2煤为第四水平,水平标高为+980m。XXX 煤矿为低瓦斯矿井,目前开采的2-2煤层属Ⅰ类容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二类一型中等”。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1 点号 纵坐标(X)

 横坐标(X)

 点号 纵坐标(X)

 横坐标(X)

 1 XXX XXX 5 XXX XXX 2 XXX XXX 6 XXX XXX 3 XXX XXX 7 XXX XXX 4 XXX XXX 8 XXX XXX 二、矿区地理位置及煤田分布 XXX 煤矿位于 XXX 县城西北部的陕北侏罗纪煤田 XXX 北部矿区柠条塔井田东南部与 XXX 井田西北部结合区,于 XXX 县城西北方向约37km 处,行政区隶属 XXX县 XXX 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范围为:北纬39°03′23.72″~39°04′30.50″,东经110°15′01.62″~110°17′12.75″之间。井田东西宽约1.95km,南北长约3.17km,面积为6.1803km2。包(头)~神(木)~朔(州)铁路及 S204省道从矿井东部通过,矿井距包(头)~神(木)~朔(州)铁路XXX集装站约20km,矿井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交通位置见图1-1。

 图1-1

 6 第二节煤炭资源及开采技术条件 一、资源储量 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储备〔20XX〕267号文“《陕西省 XXX 县 XXX镇 XXX 煤矿(整合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备案证明”提供的储量数据,结合矿井提供的“XXX 煤矿截止20XX 年底储量情况说明”,矿井截止20XX 年底保有地质储量9086.3万 t,剩余可采储量5020.1万 t。

 二、煤田地质特征及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情况 1、地层 据钻孔揭露及地质填图资料,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中生界上三迭统永坪组;中侏罗统延安组。

 (1)上三迭统永坪组(T3X)

 为煤系沉积基底,地表未见出露,厚度不详。

 (2)下侏罗统富县组(J1f)

 为含煤地层的下伏地层,地表无出露。厚1.8~24.68m,一般厚9.00m。与下伏永坪组呈假整合。

 (3)中侏罗统延安组(J2X)

 中侏罗统延安组为含煤地层,厚度109.09~225.52m,与下伏富县组整合接触。

 (4)中侏罗统直罗组(J2Z)

 为含煤地层的上覆地层,出露于 XXX 源头一带。本组主要分布于井田的北部。

 7 与下伏延安组假整合接触。

 (5)新近系保德组(N2b)

 棕红色~紫红色亚黏土、砂质黏土,夹多层钙质结核。展布于梁峁台塬地带。厚度0~68.18m。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6)第四系(Q)

 1)中更新统离石组(Q2L)

 浅红色~灰黄色亚黏土及砂质黏土,松散,裂隙发育。分布于梁峁边坡地带。厚度0~11.01m。

 2)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3S)

 褐灰色、灰色亚黏土、粉砂及细砂。零星分布于台塬及梁峁地带。厚度0~3.90m。

 3)上更新统马兰组(Q3m)

 浅灰黄色粉砂质黏土、亚黏土,发育柱状节理,局部含钙质结核。零星分布于梁峁及台塬边坡地带,厚度0~11.0m。

 4)全新统(Q4)

 主要为风积沙和冲洪积层。

 风积沙(Q4eol):灰黄色粉沙、细沙,呈流动、半固定状态。分布于台塬及低洼地带。

 冲(Q4al)洪积(Q4pl)层:下部常由砾石层、粗、细粒沙层组成;上部多

 8 为粉沙或耕作壤。分布于河谷及主要沟谷中,厚度0~11.5m。

 第四系地层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2、地质构造 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宽缓的向斜构造,其向斜轴部位于整合区东部,整合区主要为向斜的东南翼,所以整合区地层主要表现向北东倾斜,产状较平缓,倾角2°左右。区内未见大的断裂构造,无岩浆岩侵入,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类型。

 3、主要可采煤层情况 1、煤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共含12层煤,其中可采煤层6层,3-1、4-2、4-3、5-2煤层全区可采,2-2煤层大部分可采,1-2煤层局部可采。

 (1)主要可采煤层 2-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四段,全区可采,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度6.42~7.53m,平均厚度7.07m,不含或局部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一般小于0.10m,夹矸岩性以泥岩为主,属稳定型厚煤层。煤层埋深约36~163m,煤层底板标高为﹢1145~﹢1110m,与下部3-1煤层平均层间距27.4m。

 3-1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三段,全区可采。煤层厚度2.40~2.88m,平均厚度2.72m,不含或局部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一般小于0.15m,夹矸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属稳定型中厚煤层。煤层在本矿内埋深约26~190m,煤层底板标高为﹢1116~﹢1080m,与下部4-2煤层平均层间距54.17m。

 4-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二段,基本全区可采。煤层厚度在0.8~2.42m,平均厚

 9 度1.38m。夹矸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其余不含夹矸,属稳定型薄煤层。煤层底板标高为﹢1065~﹢1030m,与下部4-3煤层平均层间距12.48m。

 4-3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二段,全区可采。煤层厚度1.05~1.65m,平均厚度1.45m。4-3煤层不含夹矸,属稳定型薄煤层。煤层底板标高为﹢1054~﹢1015m,与下部5-2煤层平均层间距52.46m。

 5-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全区可采。煤层厚度2.1~4.75m,平均厚度2.86m。夹矸岩性以泥岩为主,其余不含夹矸,属稳定型中厚煤层。煤层底板标高为﹢1000~﹢960m。

 (2)局部可采煤层 1-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五段,煤层赋存于现采矿权西部的柠条塔井田范围,局部可采。煤层厚度2.04~2.34m,平均厚度2.13m,不含夹矸,属稳定型中厚煤层。煤层底板标高为﹢1178~﹢1151m。煤层埋深约12~127m,与下部2-2煤层平均层间距31.7m。

 2、煤类、煤质及用途 (1)煤的物理性质 除少量煤层(2-2、3-1煤)露头和自燃后残留煤呈褐黑色外,其余正常煤层均为黑色,条痕为褐黑色,弱沥青—沥青光泽,棱角状、参差状断口,部分阶梯状断口。丝炭呈丝绢光泽,纤维状结构;煤层内生裂隙不甚发育,外生裂隙常被方解石脉及黄铁矿薄膜充填。

 (2)煤岩特征

 10 1-2、2-2、3-1煤层宏观煤岩类型组合以半亮型为主,次为半暗及暗淡型;4-2、4-3煤层以半暗型为主,次为半亮型;5-2煤则以半暗及暗淡型煤为主,半亮型煤少量。

 (3)煤的化学性质 1)水分(Mad)

 各煤层原煤水分的综合平均值变化在6.58~8.20%之间。经过1.4比重液洗选后,各煤层的精煤水分含量均有降低,平均值为5.87~8.17%。在剖面上,由上而下略有降低趋势。

 2)灰分(Ad)

 各煤层原煤灰分一般在5.59~18.43%,以特低灰煤为主,个别地段出现低灰煤。经过1.4比重液洗选后,精煤灰分产率均小于10.00%。

 3)挥发份(Vdaf)

 各煤层精煤挥发分产率平均值变化在34.00~38.19%。在剖面上,以2-2煤层精煤挥发分产率最高。向下显示出降低趋势。其中2-2煤层挥发分产率最高,其它煤层均小于37%。

 4)原煤全硫(Ss.t)

 1-2煤层原煤干燥基全硫为2.12%,标准差为0.09,属低硫煤层。其余煤层原煤干燥基全硫为0.28~0.34%,属特低硫煤层。

 5)原煤磷分(Pd):

 11 各煤层磷(Pd)含量在0.00~0.023%之间,属特低磷分至低磷煤。

 6)砷(As)

 各煤层砷(As)含量极微,在1~6PPm 之间,属Ⅰ级含砷煤。

 7)氯(Cld):

 各煤层氯的含量在0.001~0.089%之间,属特低氯煤。

 (4)煤质和用途 井田内各煤层均属第一变质阶段的低变质烟煤,即长焰煤和不粘煤。其中1-2、2-2为长焰煤(41);3-1煤、4-2煤、4-3煤部分为长焰煤(CX41),局部有不粘煤(BN31);5-2煤为不粘煤(BN31)。

 原煤水分6.58~8.20%;煤层灰分平均值5.59~18.43%,以低灰煤为主;全硫除1-2煤层为2.12%外,其余各煤层为0.28~0.34%的特低硫煤;发热量低位发热量平均值24.46~31.59MJ/kg 之间。各煤层抗碎强度高,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好,煤中有害元素砷、氯、氟、磷含量低~特低,煤层含油量高,为富油煤。可用作发电粉煤、锅炉用煤,也可直接用做动力用煤、气化用煤、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及建材工业用煤等。

 三、水文地质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情况 (1)地表水体 矿区属于窟野河流域,窟野河发源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最后注入黄河。根据

 12 XXX 县水文观测站资料:该河面积7298km2,多年平均流量17.40m3/s,最小流量0.02m3/s,最大流量13800m3/s(1976年8月2日)。

 井田位于考考乌素沟以北,乌兰木伦河的西侧,区内水系不发育,主要有一北北西向的主沟—XXX,沟谷平均宽度40m,注入考考乌素沟;其支沟尔林兔沟为北西向,平均宽度20m。考考乌素沟自西流向东南,汇于窟野河,平均宽约65m,洪水期最宽400m。据194队1988年10月至1989年9月观测(XXX 沟口站),流量224.90~1403.80L/s,一般801.70L/s。

 (2)含(隔)水层 1)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裂隙、孔隙潜水含水层(Q2-3)

 多分布于梁峁顶部,以离石组黄土占绝对优势,厚度0~11.01m,为浅黄色含粉砂质黏土、亚砂土,夹多层古土壤及钙质结核层,垂直节理发育,与下伏第三系红土层不整合接触。该层在黄土梁峁顶部不含水,在梁峁间地中,富水性极弱。据XXX 井田精查阶段施工的1号水井资料:水位埋深2.55m,水位标高﹢1162.00m。

 2)新近系中统保德组三趾马红土隔水层(N2)

 主要分布于黄土梁峁上部,厚度0~68.18m,一般厚5~10m。为棕红色粘土及砂质亚粘土,夹有多层钙质结核,均一致密,可塑性强。在有该层存在的部位是上下含水层良好的不稳定隔水层。

 3)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组(J2X)

 延安组为含煤地层,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水层为中细粒砂岩。因裂隙不发育,且又与泥岩隔水层交替迭置。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延

 13 安组各段含水极其微弱,但就各段相对而言,又有所差别。现根据含水层与主要可采煤层的关系及其富水性差异划分出以下4个含水层段。

 ①3-1煤底面至基岩顶面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层段 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及泥岩,一般厚55m。层位较高,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的风化带内,风化裂隙较发育,露头地段线裂隙率为0.2~0.7%,裂隙宽度0.5~3.5mm,局部被方解石充填,裂隙方向各处不一,以 NNE、NWW 向两组居多。本层含水性弱。水位埋深9.39~77.19m,单位涌水量0.00089L/s·m,渗透系数0.00411m/d,矿化度0.248g/L,水化学类型为 HCO3-Na·Ca·Mg 型。

 ②4-3~3-1煤层间裂隙承压含水层段 该层为砂岩、泥岩、粉砂岩互层,厚度60m 左右(Z14水文孔厚62.25m)。砂岩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据 Z14钻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埋深12.64m,水位标高+1097.60m,钻孔涌水量0.08L/s ,抽水降深57.81m ,单位涌水量0.000163L/s·m,渗透系数0.00263m/d,水化学类型 SO4或 HCO3-Na 型。

 ③5-2~4-3煤层间裂隙承压含水层段 全区分布,以粉砂岩为主,中夹细粒砂岩及5-3煤层,厚34m 左右,富水性弱。据整合区外钻孔 Z26号钻孔抽水资料。水位埋深56.76~116.91m,单位涌水量0.0056~0.00765L/s·m,渗透系数0.0125~0.0192m/d,水化学类型为 Cl-Na 或Cl-Na·Ca 型。

 以上是延安组的主要含水层段,而煤层底部的泥岩、粉砂岩为其相对的隔水层段。

 14 (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潜水受地形、地貌条件制约,流向井田南部的考考乌素沟。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裂隙、孔隙潜水层,富水性弱;新近系中统保德组三趾马红土隔水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极弱;侏罗系下统富县组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弱;三叠系上统永坪组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弱;烧变岩裂隙空洞潜水含水层,裂隙发育,但补给不足,富水性较弱。区内1-2、2-2、3-2煤层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上部有大面积第三系红土隔水层及弱透水的离石组黄土,矿坑涌水量相应很小;4-2、4-3、5-2煤层处于开采侵蚀基准面以下,水文地质类型相对复杂,下部煤层开采产生导水裂隙带,将导通上部煤层坑道水。

 1-2、2-2、3-2煤层因自燃其上部形成较厚的烧变岩,裂隙异常发育,大气降水富集成烧变岩裂隙水。

 (4)水文地质类型及矿井涌水量 根据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所和西安科技大学20XX 年10月联合编制的《XXX 县XXX 镇 XXX 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划分结果,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

 根据《陕西省XXX县XXX镇XXX煤矿矿井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说明书》提供资料,矿井开采2-2煤层时设计正常涌水量20m3/h,最大涌水量30m3/h。20XX~20XX 年度矿井实测最大年度正常涌水量17m3/h,最大涌水量40m3/h。

 15 矿井20XX~20XX 年度涌水量数据 生产年度 年度涌水量(m3/h)

 Qn Qm 20XX 建设期 20XX 建设期 20XX 建设期 20XX 16 40 20XX 17 37 20XX 16 39 20XX 17 39 最大值 17 40

 2、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 1-2、2-2煤层直接顶板主要为泥岩和粉砂岩,老顶主要为中粗粒砂岩及细砂岩,属中等坚硬稳定型顶板;底板以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

 3-1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老顶为中粗粒砂岩;底板为细砂岩。

 4-2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老顶为中粗粒砂岩;底板为粉砂岩。

 4-3煤层顶板以粉砂岩为主,底板为泥岩、粉砂岩

 16 5-2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老顶为细砂岩;底板为泥岩、细砂岩。

 (2)矿井瓦斯 根据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陕煤局发〔20XX〕14号文批复的20XX~20XX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1.56m3/min,相对涌出量0.72m3/t;回采面最大瓦斯涌出量0.44m3/min,掘进面最大瓦斯涌出量0.15m3/min;矿井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2.74m3/min,相对涌出量1.25m3/t。属瓦斯矿井。

 (3)煤尘爆炸性 根据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XX 年4月20日鉴定结果,矿井目前开采的2-2煤层煤尘有爆炸性。

 (4)煤层自燃倾向性 根据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XX 年4月20日鉴定结果,矿井目前开采的2-2煤层属Ⅰ类容易自燃煤层。

 (5)地温及冲击地压 区内地温情况正常,属“无热害区”矿井;通过开采实践证明,矿井无冲击地压异常现象。

 第二章规划总体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17 [20XX]23号)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 X 大,坚持安全发展,遏制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设备,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

 3、增加矿井开拓煤量,保持采掘接替正常。

 4、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办矿、安全发展的理念,保证矿井生产能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完成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第三节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根据 XXX 煤矿矿井改扩建工程进展情况,矿井设计保有资源总量为10335万吨,设计可采储量5974.1万吨。(其中2-2煤保有资源储量4071.1万吨,设计可采储量2412.1万吨)20XX 年投入联合试运行,截止20XX 年底,历年产量分别为:

 20XX 年——30万吨; 20XX 年——160万吨; 20XX 年——268万吨; 20XX 年——240万吨; 20XX 年——247万吨; 合计945万吨,采区回采率76.4%,动用储量1236.9万吨。截止20XX 年年底2-2

 18 煤层保有资源储量2834.2万吨,设计可采储量1467.1万吨,矿井开拓和掘进工程能够满足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底工作面衔接需要。

 第三章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节矿井生产建设现状 一、矿井生产现状 XXX 煤矿现为正常生产的现代化机械矿井,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多水平开拓全井田。矿井共有三条井筒,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全矿井共划分为四个水平,目前矿井在二水平12204综采工作面正在生产,井下共布置一个长壁综采工作面、1个备用综采工作面、1个综掘工作面。主斜井及井下煤炭提升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副斜井及井下辅助运输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方式。矿井开拓系统已形成2个盘区,分别为一盘区、二盘区,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底的3年规划期间,所有采掘工作面均布置在一水平一盘区和二盘区中。

 二、矿井工程系统 XXX 煤矿20XX 年2月7日通过综合验收,现为正常生产矿井,所有工程都已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见表3-1-1工程单元划分表。

 表3-1-1工程单元划分表 主单元 子单元 井下系统 回采系统 12204综采工作面

 19 主单元 子单元 掘进系统 12106回风顺槽综掘工作面 井下运输 井下原煤运输系统 井下辅助运输系统 井下辅助设施 井下中央水泵房及水仓、井下中央变电所、井底车场、永久避难硐室、消防材料库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系统、主通风机站(包括主要通风机及其附属装置)

 地面生产系统 主斜井皮带、筛分车间、筒仓、地面煤场、煤仓之间连接的皮带栈桥 地面辅助系统 压风系统 空压机房、值班室 防灭火系统 黄泥灌浆站 机修车间 公用工程 供配电系统 工业场地35kV 变电所 给排水系统 供水系统(包括水源、高位水池)

 生活污水处理站 矿井污水处理站 供热系统 工业场地锅炉房 主斜井、副斜井井口空气加热室

 20 主单元 子单元 辅助用室 办公楼、职工食堂、联建楼(职工浴室、充电房等)及职工宿舍等 第二节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规划依据 1、按核定年生产能力240万吨,实际生产202万吨/年安排矿井正常生产。

 2、按照目前矿井生产管理模式,正常生产安排1个采煤工作面和1个煤巷掘进工作面,“三量”协调合理,保证设计生产能力。

 3、各采煤工作面煤厚及倾角原则依据20XX 年《矿井建井地质勘探报告》中数据,局部根据附近实际揭露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4、本生产建设规划期为3年,即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底。

 二、可采储量规划 根据 XXX 煤矿实际情况,20XX 年底2-2煤层设计可采储量为1467.1万吨。2-2煤层可布置3个采煤工作面,即12205工作面、12106工作面、12107工作面。预计2017~2019年规划期间以上3个采煤工作面共生产原煤为606万吨,剩余可采储量861.1万吨。剩余可采储量计划在12107工作面以南布置12108工作面,暂无具体设计方案;剩余可采储量暂无设计方案。

 三、采区接替 本矿目前安排有1个采煤工作面、一个准备工作面与1个煤巷掘进工作面,2个工作面切眼尚未形成;全矿井共组织1个采煤队,1个掘进队,“三八”工作制,每

 21 天每个采面安排1个班生产,1个班检修,一个班准备。采区接替工作布置为:

 1、水平划分 全矿井共划分为四个水平。即1-2、2-2煤层为一水平,水平标高为+1123m;3-1煤为二水平,水平标高为+1096m;4-2、4-3煤为三水平,水平标高为+1032m;5-2煤为四水平,水平标高为+980m。矿井目前开采一水平2-2煤层。

 2、盘区划分 井下每个水平划分为2个盘区。2-2煤以大巷为界,以西为一盘区,以东为二盘区。矿井目前开采二盘区。

 3、开采情况 截止2017年1月,矿井回采工作面布置在2-2煤层二盘区12204工作面。采煤方法为长壁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井下共布置1个长壁综采工作面、1个备用综采工作面(12205工作面)和1个掘井工作面(12106回风顺槽)。今后3年,矿井生产接续工作面为:12204工作面→12205工作面→12106工作面→12107工作面→12108工作面(12208工作面布置尚在计划中)。矿井采掘工作面接续正常、三量均衡。

 4、2017-2019年底生产规划 预计2017年末完成12204、12205工作面回采工作:

 预计2020年末完成12106工作面回采工作; 预计2019年末完成12107工作面回采工作。

 22 以上生产规划要根据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5、开采顺序 盘区开采顺序为:二盘区→一盘区。3年内工作面接替顺序为:二盘区12204工作面→二盘区12205工作面→一盘区12106工作面→一盘区12107工作面→一盘区12108工作面。

 四、井巷掘进工程量规划 1、根据根据 XXX 煤矿采面接替规划,2017年—2019年应完成井巷掘井约2318m,井巷掘进工程量及工作安排如下:

 预计2017年末完成12106回风顺槽、12106工作面切眼掘进工程量约824米; 预计2020年末完成12107工作面切眼、12108辅运顺槽掘进工程量约1494米。

 2、以上井巷掘进工程量规划要根据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第四章存在问题及建议 1、12204、12205工作面与 XXX 井田相邻,瓷窑塔现为综治项目,需注意放炮震动。

 2、各工作面投产时,采区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排水系统必须形成,方可进行采煤工作。

 3、井下皮带运输系统较长,必须维护好皮带,装好各种保护装置,严防撕裂皮带,损坏设备等影响生产。

 4、加强溜煤眼的安全管理和维护。

 23 5、加强选矸力度,努力提高煤质。

 24 第五章保障措施 煤矿目前以国家的产业政策为先导,积极响应煤炭去产能过剩的总体部署,实现低碳绿色开采,加强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加强矿井中、长发展期规划的管理,规范“矿井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决策程序,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科学性、协调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完善矿井决策机制,确保矿井科学有序、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我矿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方针,煤矿上下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着力打造文明、和谐、诚信的现代化大中型民营企业,为此结合本矿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一、安全生产现状 自20XX 年投产以来,我矿各项工程系统都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通过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遏制了重大事故,杜绝了一般安全事故的发生,到目前为止我矿奠定了“零伤亡、零事故”的良好基础,并获得“十强民营企业”、“安全生产先进集体”、“文明矿山”等荣誉,全面完成了政府主管部门以及董事会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二、安全工作目标任务 1、在2017年-2019年杜绝重伤以上(含重伤)事故; 2、在2017年-2019年轻伤事故控制在8起以内,甚至零工伤; 3、直接经济损失不超过10万元/年; 4、保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 5、继续保持已获得的荣誉,努力发展建设市文明矿山;

 25 6、施工项目达标率为100%; 7、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率达100%; 8、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100%。

 9、努力构建伤亡零事故的和谐煤矿企业。

 三、完善安全监管组织、机制和保障体系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矿长,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各职能机构、生产工队、各岗位(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逐项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科、队和各岗位(工种),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并逐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矿技术人员挂钩负责煤矿日常安全监管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并进一步建立完善分级管理制度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进行登记建档,严格按照“五落实”整改,确保每次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落实整改到位。

 (二)、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生产技术科、安监科:具体负责生产、衔接、采区接替等方面的各项规划工作。包括:回采效率、掘进效率、原煤效率、全员效率、队组个数、劳动用工、平均人数等计划。

 2.地测科:负责对各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巷道走向长度、倾向长度、容重、储量以及地质方面规划工作。

 3.机电科: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的生产衔接负责编制落实供电、设备

 26 租金、大动力设备大修更新及机电系统大修改造项目等计划。

 4.“一通三防”机构:负责编制落实通风能力核定、通风作业计划及本系统大修改造项目等计划。

 5.财务科:负责财务、税务核算,合理调配资金,并编制落实人员工资方面的指标。

 6.销售科:根据市场情况制定销售计划,全面负责煤炭销售。

 7.供应科:负责设备物资采购,并做好仓库管理工作。

 8.综采队:负责原煤生产、采煤工程质量,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根据矿上下达的生产任务,向各班组合理安排任务、精心组织、安全生产,确保全面完成任务。

 9.掘进队:负责矿井巷道开拓、井巷掘进,根据矿下达的掘进进尺计划,制定实工计划以及施工措施和作业规程,合理组织全队完成掘进进尺计划。

 9.机运队:负责全矿井机电设备的运输、安装、检修维护,组织搞好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10.通安队:负责井下监测监控系统仪器的调校以及全矿井测风、瓦斯检测,保障井下通讯系统完好畅通。

 (三)、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按要求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坚持矿领导区队领导双带班制度,对井下现场安全生产实行8小时跟班管理制度,与工人同上同下。

 27 2、坚持安全生产检制度,每月5、15、25日由矿长、矿总工程师或分管矿长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检查覆盖率达100%,对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定级管理,及时按照“五落实”整改。

 3、加强技术基础工作,由矿总工程师及时组织编制《煤矿应急救援预案》和《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每季度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和补充,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绘制与现场实际相符的图纸,用以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4、强化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煤矿主要负责人按规定每月下井带班次数不少于5个班,分管副矿长、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规定完成每月下井带班任务。每班至少有一名矿级管理人员带班下井,深入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并与工人同上同下,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四)、强化预防管理,减少事故发生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办法是监督管理的基础;配备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是国家法律的要求,也是加强日常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重要保证。

 2、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渗透于生产过程的“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当中,核心是“控制或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保证安全投入,防控危险源、排查整改隐患、杜绝违章、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

 3、各部门特别生产部门应加大对自管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8 4、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反馈制度,虚心接受改进意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真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将好的建议、好的方法应用到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煤矿的发展服务。

 5、强化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反应能力,搞好应急演练。应急救援工作的目地是为了在煤矿突发生产安全事故时,使事故的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损失降低到可控制的最低程度,对提高职工的应急救援意识、应急防护能力、有效救援能力、应急避险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6、积极落实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做好企业负责人安全履职和安全标准化诚信企业创,使本矿的安全生产工作达到诚信企业标准,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继续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实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监管责任考核制度,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工资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挂钩,实行分类指导,加强技术管理和服务,严格兑现奖罚,确保矿井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

 五、加强和改进安全技术管理 (一)、安全技术管理专项方案 为了达到本矿长远发展规划的要求,实现本矿稳产、高效的需要,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在技术上给予保证,特制定本矿安全技术管理专项方案,望有关科室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1、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思想,认真

 29 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

 2、支持技术为生产、安全服务的主体思想,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新型矿井,利用新技术、新装备实现矿井稳产、高效的目标。

 3、认真研究矿井生产系统布置方式,结合矿井实际情况有效进行“三量”管理,保持正常生产接替,使矿井生产有足够的后劲,保证矿井的生产平衡、稳定发展。

 5、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管理,采用对旋式局部通风机,保证掘进迎头的足够风量,加强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检测,坚持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二)、安全技术措施管理专项方案 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加强矿井安全技术措施的管理,使生产现场管理有章可循,对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到位,特制定本方案,望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1、为了加强回采工作面的管理,要根据各个回采工作面不同的生产条件制定好“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规定其生产系统和生产工艺、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当回采面遇断层、破碎带、薄煤带、松软顶底板等特殊情况都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贯彻、监督执行,确保采煤时的安全生产。

 2、开拓采区巷道,布置回采工作面井巷要有设计方案并编制“掘进作业规程”,规定巷道布置方式与施工顺序,规定作业方式、施工工艺和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掘进施工要执行探放水措施。掘进工作面对穿、过老巷、贯通老巷和老窑、积

 30 水区域都必须制定专门措施并贯彻执行。

 3、机电设备的安装系统和安装位置要在采掘作业规程中规定,安装采区配电所、设置井下变电所及供电系统改造都必须有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运输系统的布置、运输设备的安装、使用以及斜井、平巷的行人行车制度都必须有专门制度并设置警示牌。

 4、通风设施的设置地点和要求应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矿井管理要遵守矿井防治水、防灭火、“一通三防”管理制度,执行矿井瓦斯检查制度。

 5、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后,相关领导及科室提出会审意见,经总工程师和矿长签定审批意见后贯彻执行。

 6、生产技术、工艺的改进,提出采纳有关合理化建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节约原材料的建议都要制定好规划,交矿委会审议,审议通过后方可执行; 六、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增强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扎实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努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提升矿井技术管理水平。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学习宣传,全面提高认识

 31 1、各级领导要进一步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业强制性标准;提高认识,在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

 2、各岗位员工要通过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业强制性标准和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条款,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

 3、各岗位员工要熟悉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完成从“要我安全”到“我会安全”的质的转变。

 (二)、搞好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制定培训计划,并适时组织实施。

 2、组织各岗位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强制性标准中的针对性条款,以便明确职责。

 3、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关于各类人员教育培训规定: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落实新职工入场“三级教育”,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保证全员培训率达到100%。

 4、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新的形势对企业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全体人员的

 32 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或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培育企业安全文化、使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

 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把安全生产专项计划纳入到矿井经济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2、加强各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和协调管理机制,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装备、经费等到位,及时解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3、加大安全投入:加强矿井机械化建设步伐,基础建设要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矿井机电设备在选型时要超前考虑,确保实现机械化矿井的需要。

 4、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严格落实隐患排查制度,要让每一个职工充分了解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遵章守纪,及时找出煤矿生产过程中和安全隐患,全面掌握矿井“五大灾害”的危害性,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5、加强现场管理:强化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杜绝工伤事故发生,实现长治久安。认真落实现场安全管理监督职责,强化责任追究,出现问题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追究。

 6、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

 ①安全生产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矿、科、队、班组四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一支具有权威性并赋予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能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

 ②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和手段创新:提高管理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用科学的制度、

 33 严密的程序、严格的纪律、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

 ③安全生产管理: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根据从业人员的数量、作业地点危险性大小,建立、配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的运行主体,责任主体得到落实。

 ④、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依托县、市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规范、科学、实效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建设以自身为主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应急救援保障系统,同时还要建立定性、定量的分析机制,为建立矿安全生产预警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八、安全投入目标:

 1、矿井每年按照吨煤15元提取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并保证用于安全生产的投入。

 2、矿按照每年不低于10万元的应急救援费用的投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演练。

 4、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安全生产目标奖励基金和安全生产违规举报奖励基金足额纳入企业安全资金预算。

 九、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面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不断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 X 大、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煤矿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积极推进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完善工作,每年对安全

 34 避险“六大系统”进行一次有效性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真正做到和建立以超前预防为主的“防灾”和以应急避险为主的“减灾”相结合的防灾体系。

相关热词搜索: 重磅 发展规划 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