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模具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16 09:10:09 浏览量: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需求及改革调研与分析报告 一、调研指导思想 1.调研目的

 为了适应苏中地区以至长三角地区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满足长三角地区模具制造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改革进程,我系深入学习《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RR]16号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苏教高〔20RR〕1 号文)等有关文件,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以获取企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及模具行业从业人才的结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要求,并以此为依据,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探索、实践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2.调研的基本思路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同类专业调研为基础。我们的调研工作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开展,一是模具专业的毕业生和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群;二是完成这些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应具备哪些能力;三是模具加工行业对人才新要求与课程的影响等。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人才供求状况、企业组织架构和专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及职业素质的要求;还包括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学生就业去向等。通过对各类调研对象的分析,收集相关信息,构建基于行动领域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使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相辅相成,并带动专业群中其它配套课程的建设工作。

 3.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的重点是长三角地区为电子、电器、汽车、仪表等高端产品提供配套精密冲压、注塑、压铸零部件的中、小型模具制造企业、数控机床制造企业以及其它职业院校的模具专业。调研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以行业企业对模具高职人才需求为立足点,基于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原则,力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完善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模具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具备模具加工设备的操作、编程、维护与管理能力,还能应用模具 CAD/CAE/CAM 等先进软件技术。因此要求我们对模具企业职业岗位群、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做出全面了解,以适应模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毕业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次调研选取的对象主要是扬州本地及泰州、苏锡常地区的机械电子制造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生产与技术部门以及一线工作人员(包含部分本校毕业生)及兄弟院校。此外我们还通过模具行业协会等机构获取相关统计数据。

 表 1 调研企业汇总 序号 企业名称 地区 企业性质 岗位 1 扬州恒德模具有限公司 扬州 合资企业 线切割、磨床、车床各工种操作工 2 扬州嵘泰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扬州 私营 压铸 3 扬州盛世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 民营 电火花操作 4 扬州明星牙刷有限公司 扬州 民营 注塑工程师,模具工程师 5 扬州盛达特种车有限公司 扬州 国营企业 冲压工程师 6 江苏博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泰州 民营 模具钳工 7 泰州市润杰五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泰州 民营 冲压模具工程师 8 江苏靖江洪桥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泰州 民营 模具工艺工程师 9 启航塑业(江苏)有限公司 泰州 合资 注塑机高度员 10 靖江三鹏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泰州 独资 冲压模具工程师 11 江苏齐航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镇江 民营 数控操作人员 12 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 镇江 民营 模具技术员 精雕机 13 苏州汇众模塑有限公司 苏州 民营

 注塑模具人才 14 常州中辉模塑有限公司 常州 中型模具企业 注塑模具人才 15 常州华威亚克模具有限公司 常州 中型模具企业 注塑模具人才 二、调研情况 1.长三角区域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长三角区域模具工业现状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随着中国汽车、家电、IT 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模具产业基地向中国的转移,中国模具工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全国模具生产企业超过 3 万家,从业人员有 100 多万人。来自 20RR-20RR 年全球及中国模具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RR 年~20RR 年间,中国模具产量年复合增长 9.7%;销售额年复合增长 12.6%。来自江苏省模具协会(20RR 年中国模具进出口情况分析)的数据显示,20RR 年我国模具进出口总额为 62.15 亿美元,比 20RR 年增加了 18.62%。其中,进口总额为 24.84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 11.14%;出口总

 额为 37.3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 24.16%。从模具种类来讲,进出口最高的仍是塑料橡胶模具,分别占了进出口总额的 53.78%和 71.68%;其次是冲压模具,分别占了进出口总额的 32.74%和 10.12%。具体如表 2 所示。

 表 2 模具工业现状 模具种类 进口 出口 金额 (万美元)

 所占比例 (%)

 金额 (万美元)

 所占比例 (%)

 塑料橡胶模具 133617.36 53.78 262360.85 71.68 冲压模具 81338.02 32.74 44611.53 10.12 压铸模具 12214.90 4.92 10919.83 2.93 轮胎模具 1691.61 0.68 438.99 0.12 玻璃模具 908.51 0.37 8143.10 2.18 粉末冶金模具 308.27 0.12 212.41 0.06 其他模具及模具标准件 18371.07 7.39 46421.54 12.44 与此同时,中国的模具产品结构也不断优化,目前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准件的国内市场占比已经达到 50%以上。此外,塑料模和压注模在模具中的比重也不断提升。在区域发展方面,中国已经形成了珠三角、江浙沪、河北及京津、中国中部四大模具集聚区。其中长三角的模具市场在中国占有约四成份额,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三角模具业发源于上海,上海模具一直位列全国之首。上海模具工业有深厚的基础,现有一定规模以上的模具企业 3000 余家,从业人员 10 万余人。企业性质结构大致是:国有企业 6%,民营企业 56%,三资企业 38%(上海模具协会)。民营和三资企业已成为上海模具工业的主力军。由于 500 强公司有 90%已在上海设立了全球采购中心或分公司,再加上上海原有的强大经济基础,使得上海模具工业具有强大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模具企业的市场竞争较强。上海模具企业使用着各种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计算机模具软件,如:Catia、UG、Pro/E、Delcam、Moldflow、AutoCAD 等。许多企业也应用了 CAD/CAE/CAM 一体化技术、三维设计技术、ERP、PDM、MIS 及INTERMET 平台信息管理技术以及高速加工、快速成型技术、逆向工程、热流道技术、敏捷制造、仿真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不少企业提出了“生产专业化、产品品牌化、企业现代化、市场国际化”的企业发展战略。同时,上海有强大的模具人才培训基地,并建立了人才培训机制。上海除 10 多所高等院校有模具专业,每年可培训出 1000 多名模具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外,还有 20 多所培训

 学校或中心,上海在劳动局内还有一个投资 8000 多万元的现代模具实训室(摘自模具联盟网)。

 浙江的模具工业发展也极为迅速,模具市场规模在全国名列前矛。浙江省的模具工业主要集中在宁波和台州。宁波的余姚、宁海、慈溪及鄞州主要生产塑料模,北仓以压铸模为主,象山和舟山以铸造模和冲压模为主。台州市主要模具行产企业集中在黄岩和路桥,塑料模占具大多数。金华、温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地也有一定的实力。金华和温州的模具以自产自用为主,具有明显的特色。总体来说,浙江模具工业有五大明显特点:①模具生产企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发展迅速;②模具企业相对集中,已形成规模较大的模具市场。如余姚率先建设的模具城,500 余家企业进驻,同时搭建了检测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培训中心等配套平台,适应小批量、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加上配套物流支持及明显的价格优势,能发挥集体优势,具有较大的竞争力;③模具在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同时,高水平的模具在快速发展;④经过多次创业,已涌现出一批高素质的骨干重点企业,如浙江黄岩美多模具厂、宁波双林模具有限公司、宁波横河模具有限公司、慈溪市鸿达电机模具制造中心、象山同家铸造模具厂等等;⑤已自然形成专业化分工,企业特色明显。如黄岩、宁波地区有模具设计公司、模具型腔加工公司、模具材料和模具标准件公司和电加工、抛光、装饰皮纹加工、检测、热处理等专业协作加工点。因此浙江的模具制造周期短、成本低、模具产品在国内外模具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江苏省的模具发展历史稍后于浙江省,即便如此,江苏模具无论从品种上、规模上、水平上都处在全国的前列。江苏的模具企业主要集中在苏、锡、常一带,尤以苏州最为领先,截至 20RR 年底,苏州模具产业已具相当规模,全市大小模具企业已超过 3000 家,年产值近 200 亿元。南京、镇江、徐州、扬州等地也有一定力量。江苏省的精密冲压模具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注塑模具、铸造模具和汽车覆盖件模具在国内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苏州、无锡等地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手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机等 IT 业模具产业、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模具以及集成电路塑封模具等精密复杂模具产业。南京长江电子模具有限公司、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电子元件产品的精密级进模、苏州工业园区兰佩铸造设备有限公司、昆山远轻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汽车发动机及轮毂等部件压铸模、铸造模、常州华威亚克企业、苏州汇众模塑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密注塑模、南京南汽模具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覆盖件模具闻名遐迩;昆山的大型模架、镇江船山模架厂的精密模具标准件远销全国各地。总体来说江苏模具有六大特点:①模具发展迅猛,装备水平和模具水平有很大提高;②模具不断地优化,大型、精密、复杂模具所占比重明显提高;③模具标准

 化、商品化、专业化进程加快,推动了模具的发展;④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得到重视,研发周期明显缩短;⑤企业自主创新得到重视,品牌模具正逐步形成;⑥具有集聚效应的模具城发展势头强劲。如昆山的模具工业实验区,苏州高新国际模具城,常州市武进区长三角模具城等。

 综上所述,长三角地区与其他区域相比,拥有三大优势:①长三角拥有先进的模具研发、设计、工艺、制造能力;②长三角拥有良好的配套环境和巨大的模具市场;③长三角拥有强大的模具人才培育机构。

 (2)长三角区域模具工业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增长,机械、建材、家电、办公设备、电子通讯、仪器仪表等行业发展很快;另一方面,伴随着工业发达国家模具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加强,客观上带动了中国模具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大,因此可以预测长三角地区模具工业未来发展速度将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十 R 五期间,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模具市场发展较快的地区,但现在各方面显示长三角地区发展已经快于珠三角地区,这种势头贯穿于十 R 五期间或将贯穿于十 R 五期间。在 20RR 年 8 月 6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意在通过空间结构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江浙沪三省市仅凭一省之力、一地之力无法解决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必须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充分利用三地之间客观存在的资源结构的互补性,形成产业分工,加快长三角经济的融合。中央的决策、市场的需求,都给长三角地区模具发展又一次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长三角模具出口前景很好,目前占全国出口的 40%,每年还在快速地扩大,预计进出口模具的逆差将会大幅度减少。长三角模具在高速发展中将对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通过国内外各种交流和合作,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相互融通中逐步得到改善。但随着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世界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产生的全球经济危机必将波及我国。面对现况,长三角模具界已着手调研、商讨对策,在这新形势下,正是模具界资源重组、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大好时机。展望未来,长三角模具企业将越来越多的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模具水平和技术含量将进一步提高,模具专业化生产和模具城将继续发展,模具出口市场将进一步活跃,模具工业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持续快速发展。

 综合以上的调研情况,我国模具工业从基本上是以企业内部自产自配为主的、附属于产品生产的工装行业,发展成了有相当规模的、具有高技术行业特征

 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产业。模具的生产从主要以传统的、钳工师傅为主导的技艺型手工生产方式,进入到了普遍采用数字化、信息化设计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时代。而且我国模具行业已从单一的公有制企业形式,发展成为以民营企业为主、多种所有制企业形式共存的新格局。

 2.长三角区域制造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模具工业高速发展,人才与发展不相适应。人才发展的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目前全行业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级人才更加匮乏,数量是一个方面,人才素质与水平更加重要。

 据劳动部门的调查显示,中国现有的模具设计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制造业的需求。在长三角地区,模具工的短缺及其所折射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机械、模具、五金等装备制造企业的重视。掌握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人才成为热追对象,技能水平达到高级技师水准的数控机床操作工、模具工也成为企业竞相抢夺的对象。

 通过企业走访和市场调研发现,目前模具行业最紧缺的几种人才是:具备产品开发素质的 3D 造型工程师;具备产品加工工艺素质的 CAE 分析工程师;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模具钳工、技师;数控加工中心编程师、高级技师;熟悉模具制造工艺的设计工程师。此外还有从事塑料模、冲压模、压铸模等类型模具开发的专才。而且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新兴企业、新建模具城面临各类人才全面告急,而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模具企业则对一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最旺。

 分析模具人才短缺的现状及原因,模具行业专家普遍认为,学校与培训机构不足、培养目标不高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企业缺乏培养人才积极性也不可忽视。当前我国中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机械设备操作工,往往不具备模具设计、编程的能力;而高校由于软硬件设施的限制,培养出的学员理论水平可以,但实际技能不够,不能满足模具企业的实际需要。此外,模具行业的人才是需要经验积累的,一般的模具设计学习需要 2~3 年,而一名可以独立设计模具的优秀设计师要有10 年左右的从业经验,这对于刚入行的初学者来说是枯燥和艰苦的,常常半途而废,导致技术人才严重不足。除了技术人才,模具企业管理人才也非常紧缺。我国模具企业的管理落后更甚于技术落后。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大多数模具企业还沿用过去作坊式管理方式,真正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还不多,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在我国模具企业的应用才起步。

 3.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对同一专业,在不同的时期它所从事的岗位群是会随着科技进步或其它外围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例如过去由于模具设计手段的手工化等因素,使得模具生产企业对模具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较高。自 90 年代以来,模具 CAD/CAM 技术逐步普及,企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产生了从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的深刻转变,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由于自身学制和专业知识的制约,就业岗位从过去的以模具设计为主转变为模具设计岗位、模具装配岗位、模具加工制造岗位、调度岗位、模具维修岗位等相关岗位并存的现状。此外,由于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快速发展,操作各类数控加工设备进行模具零件加工制造也成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重要的从业岗位群。

 根据企业调研分析,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各类模具制造企业以下就业岗位:

 (1)模具 CAD、CAM 设计员; (2)模具装配和调试员; (3)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及操作员; (4)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床编程及操作员 (5)生产现场管理与维护人员; 模具企业一般认为模具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具备必须的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识; (2)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初步技能; (3)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 (4)熟练掌握 AutoCAD、MasterCAM、UG 等软件的应用,并能进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工作; (5)具备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掌握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具备编制模具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程序及其工艺实施的能力; (6)初步具备冲床、注塑机等成形设备调整、维护、模具装配维修的操作技能。

 经过工作岗位和知识能力要求的汇总分析,得出模具专业的职业岗位分析表格,见表 3。

 4.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在传统模具制造行业中融进的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数控加工等高新技术对上述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性,所需要的企业员工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对职业岗位进行能 表 3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模具设计类岗位 产品的 3D 建模 正确识图与制图;使用流行的二维和三维 CAD 软件进行建模与制图;与客户和模具设计师进行有效沟通。

 产品成形工艺性分析 够正确分析零件的成形工艺与并进行方案设计;使用 CAE 软件进行工艺优化;具备资料检索能力。

 模具设计(2D 和3D)

 使用流行的二维和三维 CAD 软件,并结合模具材料、制造工艺等专业知识进行模具的合理化设计。

 模具项目管理 熟悉模具生产工艺流程;熟悉模具的装配与试模规程;能分析与解决制品的缺陷问题;具备模具项目管理与设计优化能力。

 模具制造类岗位 编制制造工艺与加工程序 模具识图;模具结构分析;CAD/CAM 应用(拆电极、数控编程、编写加工工艺单等);合理选择刀具与排定 CNC 工艺。

 CNC机床的操作 程序识别与简单编程;正确选择刀具与夹具;CNC 机床的操作;进行 NC 加工状况的检查与调整;正确进行 CNC 机床的维护与保养

 EDM 加工 认识电极种类、熟悉 EDM 加工工艺;EDM 机床编程与操作;正确进行机床的维护与保养;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

 模具总装与试模 使用手动工具进行加工与修整、研磨等;熟悉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模具的装配;模具修理与维护;成形机械的操作;与其他人员进行合作、沟通。

 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列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毕业时具有“双证”——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或资格证书。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①是制定课程标准,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内容、环节、考核鉴定的方法步骤等纳入课程体系,明确提出学生必须完成的职业能力和应达到的职业标准;②是编写项目化教材,把

 职业标准规定的职业能力和知识内容,整合到教材中,使学生所学知识与职业资格要求相一致;③是调整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训与职业资格能力培养相对接。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职业技能考核,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及其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 4:

 表 4 职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岗位 对应的核心课程 对应的核心技能证书 产品 3D 设计 CAD/CAM 应用(UGNR)

 UGNR 应用认证 助理模具设计师 (UGNR 软件 CAD/CAM 应用培训中心)

 模具方案与草图设计 模具 3D 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 CAD/CAM 应用 数控编程与加工 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 数控操作中级工 钳工操作中级工 加工中心操作中级工 模具制造与试模 典型模具制作 5.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调查情况 表 5 毕业生在模具行业从事的岗位群及相关岗位迁移 刚毕业时主要从事的岗位 目前主要从事的岗位 期望从事的工作岗位 铣床、磨床操作工 模具产品操作工 数控编程 数控操作工(包括电加工)

 数控操作工 数控工艺编程 数控机床维修 数控机床销售 数控工艺编程员 数控主管 三轴、五轴加工中心操作工 数控编程 模具钳工(人数最多)

 模具钳工 钳工组长 模具设计员(较少)

 模具设计师 模具管理 冲压(塑料)工艺师 模具管理、销售 模具管理

 模具质量管理

 产品质检 模具 2D 制图员 模具设计师 电加工操作工 电加工主管 模具企业日常管理

 制图员 产品工艺工程师

 产品采购、销售

 冲床、注塑机操作工(较多)

 转到其他模具相关的机修岗位

 目前我省有近 40 所高校设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对该专业近两年毕业的部分学生的联系,只有一小半的从事与模具或相关行业的工作,如电子信息制造业、家用电器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等。通过对仍从事与模具有关工作的学生的调查了解,得出其从事的模具行业岗位群如表 5 所示。

 通过汇总发现,最初就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模具零件加工、模具、数控机床的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这类岗位在模具企业中需求量最大,除高职毕业生外,也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还可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表中的模具设计员(师)、数控主管、电加工主管等一般是从本科毕业生中培养提拔,高职相对较少。大多数高职与中职毕业生仍以操作工为主,理论知识欠缺是其中一主要原因。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与企业、毕业生的双向交流,了解到企业对学生的总体评价满意度在 70%以上,也了解到本专业学生离职原因,如表 6 所示。

 表 6 本专业毕业生离职调查 离职前岗位工作 离职主要原因 模具钳工 经常加班,劳动强度大 待遇低,工作环境差 数控操作员 经常加班,待遇低 模具设计师 企业规模小,发展前景小 冲床、注塑机操作工 工作技术含量低 待遇低,工作环境差 所以一方面企业希望本专业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有过硬的技术素质,又担心毕业生跳槽;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企业给予较好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但由于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不能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很难两全其美。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改革建议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条件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2)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的配套建设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改革进程不同步;

 (3)老师缺乏企业实践的经验,素质有待提高; (4)缺少体现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理念的教材,教材建设落后。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改革建议 (1)培养目标调整建议,坚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②强调工作过程与能力评价标准;③课程设计体现开放性,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性。

 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体现并确保知识、技能、态度、规格与目标定位一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面向模具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掌握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进行产品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的编制、现代模具制造设备、模具项目生产组织与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课程设置原则建议,对于模具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重基础原则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流动的加快,不容置疑地给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巨大压力,因此打牢专业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显得尤其重要。

 2)综合性原则在专门课程的设置上,要紧密结合模具行业的实际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按照专业宽泛化、方向专业化的教学要求,强调专业课程设置适当综合性原则。

 3)先进性原则当前社会经济调整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不断出现,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能及时吸纳时代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汲取各专业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注意开发新课程。

 4)实践性原则课程设置既要体现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环节、内容,又要体现交叉复合岗位和职业的实践内容、形式,还要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

 5)灵活性原则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在保证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要增加选修专业课程的门数,满足各层次学生对不同专业方向及内容的要求。

 (3)实训体系建设建议 为了提升高职模具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以

 实施动手能力培养与团队合作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大力推进实训课程体系改革。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坚持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实训操作为重点,通过建立“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具专业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现有模具制造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模具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或者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

 2)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有效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由企业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缓解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实现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场景中,并通过企业接收或帮助推荐受训学生就业,实行预就业制。

 3)面向社会,优化实训课程体系在实训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整合理论、实验、实践三个环节,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

 4)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考核体制在内容考核上,重点评价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5)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模具企业单位参与企业实践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工作水平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加强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也加强了校企联系,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打好基础教师 (4)实训条件配置的建议①依托现有的模具制造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设备、电火花设备等),引进部分高精度设备,充分用于实训;②购置部分模具专业软件如 CAE、MoldFlow 等及生产设备,满足模具设计与制造、装模、试模的实训硬件要求。

 (5)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建议高职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策略。

 1)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有前瞻性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适应知识社会的需求,高职教育应发展成为人的发展教育、生存教育和终身教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包含人文素养目标、能力结构目标、知识结构目标和技能体系目标等几部分,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改变终极教育的旧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要树立终生教育的思想,全面

 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就业技能,即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3)组织力量对课程进行整合,使课程之间互相衔接、前后连贯,基础宽广、牢固,把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理论训练和实际技能相结合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企业用人标准是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事业心、灵活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性、自信心、压力的承受能力、礼貌与成熟、在专业领域的特殊才智等,其中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越来越为用人单位看重。然而当前高职教育中对上述非智力因素和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面向学生的综合发展、面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必须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面向未来,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策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策略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教育的厚基础、宽口径,也是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面对这一新形势,高职专科院校应一方面为一线生产企业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另一方面也应面对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具体来说应该做到:

 ◇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在学时上有足够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为学习专业课和升入本科院校的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不仅要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而且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把理论学习与实训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所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中还应特别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创业水平的培养。

 ◇培养获取资格证书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期间,组织学生考取资格证书本无可厚非,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区别,是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一个标志。但应正确处理资格证书考试与基础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不应过多,重点应通过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知道考取资格证书的途径、方法及其应具备的条件,为工作以后需要考取资格证书打下基础。

 四、结论 本次调研活动中,通过对模具行业现状及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坚定了我们进行专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信心来源于模具行业的美好的发展前景。例如,作为模具使用量最大的汽车

 行业,预计“十 R 五”期间将会以年均 10%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加上我国庞大的机动车保有量所带动的维修配件市场和出口市场,汽车零部件也将在 1.5 万亿元的厐大市场基础上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预计“十 R 五”期间汽车模具的年均增速不会低于 10%,包括汽车轮胎模具在内的橡胶模具年均增速将达到 10%以上;电子及信息产业也是模具的大用户;此外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仍将会保持高速发展,在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必然趋势下,工程塑料制品业在“十R 五”期间预计也会维持年均 15%的市场增长率。由此可以预见,在模具总量中占比最高、支撑塑料制品业的塑料模具市场,“十 R 五”也将会以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

 决心来源于模具企业对人才的求贤若渴。我们必须积极加强专业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适应产业结构要求的现代高职课程教育体系,继续推行“双证”式教育和订单式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高模具专业学历教育水平。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还要加快“双师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这些也是本专业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机电工程系

 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室 20RR 年 8 月 30 日

相关热词搜索: 重磅 调研报告 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