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单位经验信息2020_文明单位创建经验及成效

时间:2021-10-22 12:13:43 浏览量:

— 1 —

 创建文明单位经验信息五篇

 目录 努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1 创建文明城市助推县域发展 ............................. 3 谱写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 5 牢记使命强动力发展生态筑文明 ......................... 7 创建文明校园办好一流大学 ............................. 9

 努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启动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我们不忘初心、奋进前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抓好理想信念的大事、群众身边的小事、城市发展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不忘为民情怀,矢志不渝抓创建 人民群众对文明环境的期望、对文明秩序的盼望、对文明风尚的渴望,是我们在文明创建路上勠力向前、攻坚克难的最大动力。我们沉下心、扑下身,坚持“为民靠民不扰民”创建理念,构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创建格局,推行“精准施策、精细作业”创建方法,建立“上下联动、全域创建”长效机制,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街一巷抓起,从一行一业管起,— 2 —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城市文明环境不断改善,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不断进步。20年文明创建历程磨砺出的“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信念追求,融入城市血脉、铸就城市品格,汇聚形成全市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创新城市治理,提升品质抓创建 底蕴丰厚的历史积淀、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包容厚重的文化传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积极探索省会城市现代化治理模式,既提升城市颜值,也涵养城市气质,打造建管并重、内外兼修的品质之城。建立“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法制化”四位一体城市管理机制,累计拆除违法建筑6万多处、3000多万平方米。打造人脸识别、爱心斑马线、信用惩戒的“路口文明”,文明交通蔚然成风。充分利用泉城的独特禀赋,在“显山露水”上做文章,泉水连续14年喷涌,26处山体公园融入城市环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治霾攻坚战,“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渐成为生活常态。城市品质的提升,优化了发展环境、增添了发展后劲。创造了十几年来经济发展的最好水平。

 三、加强人文关怀,服务群众抓创建 城市不光要有高楼大厦,更要有文明的温度。我们以打造“温馨泉城、温度城市”为目标,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全市涌现出5600多支志愿服务队、63万多名— 3 —

 志愿者。三十六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毫无血缘关系孤寡老人的房泽秋,为挽救危重孕妇跑步献血的600余名泉城群众,这些普通市民用他们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文明行为,传递了正能量,温暖了一座城。为环卫工人开设4000多处休息站,为迎接高考、中考把整个城市调到“静音”档,为应对极端天气制定停课安排和误工免责处理意见,为方便市民生活着力打造10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这些融入点滴的人文关怀,让城市充满温情,汇聚成城市大爱。

 文明创建的过程,就是凤凰涅槃、蝶变花开的过程。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是对过去20年文明进步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再攀高峰的期许。我们一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贯彻表彰大会精神,以城市发展的新气象和城市文明的新进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建文明城市助推县域发展

 近年来,我们将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突出核心价值引领、突出创建为民惠民、突出城市精细管理、突出城乡统筹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狠抓创建,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近两年全市— 4 —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一、文明创建推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 我们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为目标,启动“老城更新、三山融城、一江两湖、万亩田园风光”工程,夯实了城市发展基础。对城市道路和棚户区进行集中改造,同步实施道路、公园、广场、停车场、集贸市场、公厕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建设品位。着力改建农村公路,建设乡村示范点1000多个,有62个村庄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实现了城乡共建共享。

 二、文明创建促进了市民素质的提升 我们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一批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公园和街道,推动“百姓宣讲团”在边境国门、民族村寨、单位行业广泛宣讲,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激发市民和游客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大力推进“礼仪”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旅游”“点赞礼让斑马线”主题活动,文明新风更加浓厚。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探索“服务队+服务站+品牌活动”的志愿服务模式,全市注册志愿服务队473支、志愿者8万多人。连续4年开展“寻找最美”公益活动,选树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

 三、文明创建解决了城市治理的难题 — 5 —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短板与问题,实施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市区公厕换装提升工程、道路绿化补差工程、路灯照明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实施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整治,通过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000多处、36万平方米。过去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变成了亮点,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四、文明创建增强了基层群众获得感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强群众获得感作为第一目标,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着力改造提升群众文体设施;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新建校舍55.6万平方米、新改建学校运动场18.4万平方米;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集贸市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市民切身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可喜变化,获得感明显增强。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珍惜荣誉,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工作水平,切实发挥好示范作用,把新时代的新风尚切实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谱写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 6 —

  我们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美丽乡村 坚持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全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升级版。呵护绿水青山,我们持续推进村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将生态资源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实行垃圾分类定时投放,实现污水纳管集中处理全覆盖。做大金山银山,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乡村旅游,旅游总收入2000多万元,休闲经济年均增长超过45%,实现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的共建共赢。共享“两山”成果,创办了全国首个美丽乡村众创空间,开办美丽乡村大学,目前已举办讲座600多场,向全国各地的乡村建设者分享经验。

 二、坚持价值引领,培育文明乡风 坚持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处着手,形成家风带民风、民风带村风、村风促发展的良好效果。弘扬美好家风,持续深入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积极开展“生态家规”创建行动,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评选表彰星级文明户75户。打造良善民风,每年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每年评选表彰身边好人。树立文明村风,常年— 7 —

 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乡风文明实践活动,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墙体绘画,建立志愿者队伍,常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三、突出利民惠民,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把富民乐民惠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打造幸福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生态产业富民,村景融合经营、绿色发展实践成效明显,村集体经济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95元,年均分别增长25%、15%。特色文化乐民,建成文化礼堂、“两山”文化展示馆、文体广场、农家书屋、数字电影院,9支文艺队伍和农村文化能人活跃乡间。绿色人居惠民,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公共产品,增加民生福祉,开始全面开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行动,确保群众喝上清洁水、呼吸干净空气,吃上放心农副食品。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满怀感恩之情、笃行“两山”理念,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文明村创建,努力建设成为“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文明乡村样板!

 牢记使命强动力 发展生态筑文明

 近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增强社会效益、建— 8 —

 设生态屏障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载体,取得明显成效。

 一、坚持精神传承 1962年,369名林场创业者斗天寒、防风沙,吃莜面、喝雪水,住马架、睡地窖,用自己的双手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用智慧和血汗坚守在高寒地区,凝聚成“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精神。现在,这支队伍已发展到1979人。我们始终牢记精神,长期用艰苦创业的历史激励和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强化干事创业的追求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坚持载体推动 我们组织艰苦创业主题演讲比赛,重温入党誓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强化责任担当。我们建立职业道德规范标准、林场文明公约,出版散文集、摄影集、诗歌集,建设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开展特色职工文化活动,努力建设林场文化,凝聚发展向心力。我们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和好儿媳、好公婆、好儿女等评选活动,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激发职工正能量。

 三、坚持融合共促 我们坚持“两手抓、双提升”,一手抓精神文明创建不动摇,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懈怠,真正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开展“文明服务标兵”和“提质提效、— 9 —

 文明服务”创建竞赛,广泛设置“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景区文明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完成十多处高品位生态旅游文化景区的建设工程,景区服务环境根本改善。以森林旅游带动周边地区的乡村游,以风电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效益的提高,林地产业相融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建场初心,强化使命担当,始终把精神作为一面旗帜代代相传,以林场建设发展的新成绩,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创建文明校园办好一流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走在精神文明建设前列”。大学在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一是立足大局,育人为本。

 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发展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施价值塑造、— 10 —

 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培养方案重构,设立师生“开放交流时间”等制度。深化思政课改革,全面实施因材施教和研究性教学。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施“启航工程”,一大批毕业生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五年来超过万人到重点单位和基层就业,其中1855人到西部地区工作。

 二是加强领导,统筹为要。

 成立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文化建设委员会,完善党委统一指导、党政齐抓共建、部门协调联动、院系细化实施、师生全员参与的文明校园工作格局。在大学章程》等重要文件中,专门对创建文明校园作出安排,将精神文明创建成效纳入对各单位领导班子考评体系。充分发挥绿色大学建设办公室作用,协同推进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建设,建设美丽和谐校园。制定首部学校文化建设规划。

 三是发挥优势,创新为先。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传承生生不息的文脉、继承爱国奉献的革命文化、转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振兴人文日新的文明基因。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弘扬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学术风格,加强通识教育,设立文科“双高”计划,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以坚实的文化自立,推进文化强校战略,充分发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行胜于言”校风等— 11 —

 文化精神载体作用,突出校友文化、体育文化,产生了一大批优秀原创作品。

 四是开放引领,责任为重。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活动,每年召开教书育人研讨会,设立新百年教学成就奖等系列奖项,引导激励教师潜心育人,对师德失范零容忍。制定实施全球战略,50%的本科生和60%的博士生在学期间有海外访学经历,积极构建以中华文化为主导、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高端人才成长发展的国际化校园环境。

 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切实发挥文明校园对全社会的辐射作用,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关热词搜索: 文明单位 创建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