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经验交流信息2020]

时间:2021-10-11 12:56:52 浏览量:

— 1 —

 群团经验交流信息五篇

 目录 争当“重要窗口”的科技群团美丽风景(科协)

 ........... 1 以务实举措全力推进团建三个百分百(团委)

 ............. 3 加强残联组织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残联)

 ............. 8 巾帼助力乡村振兴(妇联) .............................. 11 全力当好农民工贴心的“娘家人”(工会)

 .............. 13

 争当“重要窗口”的科技群团美丽风景(科协)

 近年来,县科协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群团工作和中央“科技三会”精神,深入践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党的群团工作的要求,在市科协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四服务”职能,汇聚资源搭平台、改革创新强服务,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院士之家”,创新打响“智慧”品牌。

 一、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思想共识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强化政治建设作为科协工作的首要任务,及时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切实在科技界履行— 2 —

 好“举旗帜、聚人心、兴文化、展形象”的政治责任。

 二是改革创新建队伍。在镇街道,村社、学校和企业广泛建立科协组织,实现组织网络全覆盖。吸纳基层“三长”百分之百进班子,高质量完成镇(街道)科协换届工作。三是明确职责强服务。组建本土农民专家队伍,建设特色科普场馆12家,设立“科普e站”52个,推进“网上科协”建设。建成市级及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21家(国家级2家、省级5家)。通过人、网、馆、站一体化建设,全面打通“科技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聚焦招才引智,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一是打造高端智库。在市科协点对点的精心指导下,成功启动首批“院士之家”试点建设,建“家”引智,已邀请31名院士进驻院士之家。成功举办“中国两院”重大学术论坛活动,累计集聚国内外院士专家千余人。推行“专业+专班+(院士)专家”为企服务新模式,跨界集智协力为企业化解“卡脖子”风险。二是组建创新组织。建成全国首家县域地理信息学会企业联合体、全省首个中科协海智工作基地、全市首个省地理信息学会协同创新服务站和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会,推动“政府+专家+企业家”三方跨界融合发展。三是深化特色模式。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依托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各类工程师123名,组建航空航天工程师协会,促成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区办事处落户,引进首个城市地下空间高质量开发利用— 3 —

 院士咨询项目。

 三、深化省地合作,加速科协工作改革步伐 一是纵深推进合作。持续与省科协开展两轮全面战略合作,争做省科协六个合作地之模范生。主动搭建平台载体,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服务县域人才智力和产业转型。二是全面先行先试。争当上级科协改革先行地和策源地,成功入列全省5个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试点,与14家国家级学会开展对接合作,两项工作遴选“科创中国”优秀案例。三是拓展主职主业。发挥群团优势和专业特长,委托省科技馆和专业文化公司编排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情景剧拟全省公开巡演,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实施青少年人工智能项目,试点中科协“跨界流动、助力基层”巡展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选准方向,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服务大局、瞄准目标,激发品牌效应,最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构建以理服人的学术共同体和以德服人的价值共同体,争做“重要窗口”的科技群团美丽风景。

 以务实举措全力推进团建三个百分百(团委)

 近年来,团省委认真落实团十八大和团十八届二中全会部署,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有力夯实了共青— 4 —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了在社会领域的组织覆盖面。

 一、坚持实事求是,翻箱倒柜摸清家底 实事求是,拧干水分。组织各地市对团中央“两新”组织工作台账进行核准,对有效续存的“两新”领域团组织,指导其按要求入驻“智慧团建”系统;对已不符合建团条件、已倒闭、已搬迁的“两新”组织,或属于“形式主义”建团的基层团组织,按照严格程序进行核销并注明原因。通过这项工作,共核销“两新”领域团组织3.8万家。树立用“企业数量”代替“组织数量”的评价标准, 打通“智慧团建”系统与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查询平台数据接口,在“智慧团建”系统组织属性中增加对应字段、标记各类团组织,便于精准掌握全省“两新”组织团建的动态情况,最大程度降低数据造假的概率。

 巧借外力,明确重点。积极整合省直有关部门的资源力量,将工作重心聚焦到符合建团条件、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上来。依据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名录,精准高效地锁定工作目标;依据近年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零售批发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非公有制企业名录,重点将规模以上且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作为2020年度的重点工作对象。

 地毯摸排,细化目标。指导各地市、各区县组织精干力量,加强与注册登记、年检、纳税等监管部门的沟通对接,通过实地— 5 —

 走访、数据分析、座谈了解等方式,对13万余家“两新”组织进行了两轮次、为期半年的“地毯”式摸排,认真梳理出符合“三个百分百”条件的“两新”组织清单,形成省市县三级工作台账,细化确定了年度“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任务指标。

 二、坚持从严治团,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始终坚持高位推动。积极向省委汇报“两新”组织团建的专项工作情况,争取关心重视和工作支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省委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入重点整改清单、进行高位推动。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为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提供了扎实的经费保障。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两新”领域建团困境调研及团组织软弱涣散整治建议》,为科学、精准推进有关工作明确了前进方向。修订《共青团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规定》,明确“两新”组织收缴的团费全额返拨,用于支持开展团建工作。

 从严从实落实工作责任制。联合省审计厅对各地市落实共青团改革重要事项的情况进行审计,重点突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并将有关情况纳入对各地市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青年工作决策部署审计的重要内容。采取数据监控、实地抽查、随机走访等方式,对各地市“两新”组织团建情况进行核查。团省委负责同志先后对10个在工作中出现敷衍塞责情况的地市团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切实压紧压实— 6 —

 工作责任。

 充分用好考核指挥棒。坚持问题导向,制定《省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三个百分百工作方案》,对“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出统一部署。印发《2020年共青团基层建设“命脉工程”工作评价细则》,明确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情况作为2020年度各地团组织工作评价的关键绩效指标,权重占比40%。对“两新”组织团建成效明显的地市,在工作评价中酌情予以加成;对成绩落后的地市,将有关情况以督查通报的形式通报给同级党委。

 三、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重点分类推进 把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原则,依托省委组织部、省委“两新”工委部署开展的“两新”组织“双同步”工作,将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作为重点,充分依托党组织的工作力量和资源,积极推动建团工作。

 切实发挥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示范作用。积极推动青年员工集中、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团,并依托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大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两新”组织建团,以点成线、以线扩面地扩大团组织覆盖。

 认真做实团属青年社会组织的团建工作。坚持以上率下,通过日常通报、倒排工期等方式,压紧压实团属青年社会组织的团建工作主体责任,带动省青年联合会和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商— 7 —

 会等团属青年社团及其会员(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团建任务。

 四、坚持规范有序,建活并举提升效果 规范隶属,厘清团建责任。印发《关于理顺团的基层组织设置、隶属关系和团建工作责任的规定》,明确“两新”团组织的组织设置、隶属关系和团建工作责任。省级层面上,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组建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工委,联合省民政厅组建省社会组织团工委。市县两级参照省级组织架构,结合实际组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牵头部门。部署省市县三级团的领导机关直接联系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两新”组织。

 加强培训,选优配强团干部。省级层面上,年举办2期“两新”组织团建专题研讨(培训)班,累计调训300名团建骨干,示范带动市县两级团的领导机关加大培训力度。全省共举办“两新”组织团建培训班78期,累计参训人数3565人。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指导各级团组织从政治标准高、群众基础好的生产、经营、管理骨干中举荐“两新”团组织负责人,作为团的领导机关挂、兼职干部人选,吸纳作为各级团的代表大会和委员会成员。

 示范创建,发挥带头作用。为抓实非公团建,避免走入“只建不管、建了就死”的怪圈,杜绝“挂牌子、留信息、冲数据”等形式主义做法,团省委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在全省范围内遴选并直接联系支持一批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非公企业聚集的产业园区创建省级非公团建示范点,为整个领域团建工作树立可— 8 —

 复制的模板和标杆。已在全省遴选39个产业(科技、创意、创业)园区和64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创建非公团建省级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直接覆盖40882名团员和482244名35周岁以下青年。

 加强残联组织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残联)

 近年来,县残联把提升组织力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建机制、强机构、提服务,切实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一、落实三项机制,强化工作保障 落实党建带残建机制。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部署。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以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定期听取残联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为残疾人工作把方向、做后盾,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各司其职的残疾人工作格局。

 落实教育培训机制。为提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注重加强业务培训。近年来,全县共组织乡镇残联理事长暨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班10余次,培训内容紧扣残疾人工作实际和残联改革要求,进一步提高各级残联领导干部以及残疾人工作者政策理论水平,不断增强组织领导和服务能力,为做好残疾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落实目标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将残联工作纳入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明确各自— 9 —

 责任,定期督导检查,有力促进残疾人工作落实。县残联对各股室、直属单位、乡镇残联、村(社区)残协实行目标管理责任,评定等次,奖优罚劣,充分调动了各级残联和残疾人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健全三级机构,夯实工作基础 健全残工委机构。成立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残工委主任,成员单位有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税务局等30家单位,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残联,由县残联理事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明确了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每年定期召开残工委工作会议总结工作、部署任务,真正把残疾人工作列入残工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合力推进各项残疾人工作落地见效。健全县级残联机构。在改革中,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充实残联机构编制。县编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通过了县残联编制和机构设置。县残联共配备人员编制12名,其中参公事业编5名,公益一类事业编7名,较以前增加参公事业编1名,公益一类事业编1名。组建了县残联党组,党组成员3名。县残联机关设置了办公室、教育与维权股、康复与宣文股等3个内设机构。成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残疾人辅具服务站等3个正股级直属单位。建立两级残疾人组织。全县12个乡镇均成立残联,由县委组织部发文选配任命残联理事长。各乡镇党委、政府将残疾人工作纳入主要— 10 —

 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等列入领导班子职责分工范畴,做到“九有”:有残联牌子、有理事长任职文件、有专职委员、有办公场所、有规章制度、有工作经费、有目标任务、有工作档案、有残疾人各类数据。每个乡镇以公益性岗位形式招聘1名残疾人协理员,全日制坐班专职办理残疾人工作业务,工资待遇每月在1800元以上。187个村、12个社区都成立残协,每个村(社区)套用扶贫专岗政策选配任命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工资待遇每年4200元。村级残疾人专职委员在专抓残疾人工作的同时,还列席村“两委”工作会议,对村级残疾人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三、加强三项服务,提升服务能力 规范专门协会,精准靶向服务。依法依规依章程选优配强五个专门协会主席、副主席,鼓励支持各专门协会围绕残联工作中心,发挥联职能作用,广泛开展联系服务活动,帮助各类别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热心公益的残疾人,成立残疾人互助志愿者协会,目前共有会员123人,覆盖全县12个乡镇,其中社会爱心人士18人,设立助残部、助学部、服务部,承接省残联邻居项目和有关部门的公益项目,常年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提供志愿服务。加快项目建设,提升康复服务。建立两个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和1个残疾人托养所,累计为250名残疾儿童、40多名重度残疾人提供了集中康复、托养等服务。申报残疾人康复— 11 —

 中心项目,纳...

相关热词搜索: 经验交流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