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德行教育

时间:2022-06-25 15:10:04 浏览量:

 如何落实德行教育 一、 明白教育的本质 (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教育首先必须肯定人的本性,都是纯净至善。本性虽然都是善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明显地发现,每个人的秉性都不同,如果不从小教育,就会随着种种不同环境的熏习,养成了不良的习性,进而影响他的一生。从历史能够证明,好的学习环境足以教育成为圣贤之人。相对的,污浊的环境也会腐蚀人心,破坏人的本质,小者影响其一生与家庭,大者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国家安定。若所以而背离本善的心性,如同废弃自己的人生一般,甚是可惜。

 鉴于此,我们必须深切地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其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其次才是知识技能。顾让孩子们保持本善之心、常存善念、常做善行,进而培育其诚意、正心、修身的大根大本,这才是真正教化世人的根本目的。

 (二)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教育,就是培育、长养孩子的善心、善念、善行,纠正其偏差的观点、错误的言行举止,引导他有准确的的思想观点,进而有宏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期达到育人的目的。故一位好的老师能成就孩子的一生。

 (三) 人不学,不知道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就在于接受过教育。教育的内容首要就是明白人伦大道:即明白父子的关系、夫妻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让孩子清楚,他在什么身份,出于什么关系时应该要尽什么样的义务。

 人事关系明白之后,再进一步,教给孩子与环境相处的道理:即与动物的关系、与植物的关系、与山河大地的关系。这些都是宇宙人生的道理,是做人的根本。受教之后,他就懂得如何处事待人接物了,就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由此可见,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四)教学慎于开始 古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凡是能谨慎于开始,就能免于日后的忧患,教育孩子更是如此。在儿童天性未泯前,善言易入,善心易导,善行易养。所以我们要把握先入为主的的原则,把最好的经典在此时教导他们诵读,进而熟读,牢记不忘。当前社会下,不法的网络、不良的电视节目,对孩子的心智污染日渐严重,经典教育的展开实施在幼儿阶段是一个黄金时期,待其长大,就很难再向他们渗透传统文化的理念了。

 儿童的经典教育就是扎根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根基不稳,就难以有光明的人生。

 二 教师应有的角色 (一)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儿童节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近年来,已普遍获得大众的共鸣。

 教师,本是传道,授业,解惑。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多以学科学知识传授为主,人文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几乎失去了。就传道、解惑来说,如果仅仅止于言教,没有深入体悟求证,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无法进一步落实学习。

 《弟子规》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如果老师不深入经意、义理,不在人品上扎扎实实的落实,不在道德修养上提升自己,又能如何化己育人呢? 教师素为人伦典范、世间人的榜样,从事教育的人应以次自勉。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神圣的,需要用真诚的爱与平等无私的奉献,因材施教,才能灌溉培育出优良的下一代。

 在现实环境中,碍于教育政策和扭曲的社会价值观点,教育的目的为人所忽略。

 三、怎样落实童蒙养正教育 1 培养纯善的心 首先,老师要肯定所有孩子的心性都是善的。善心的外在表现就是品行的端正和纯洁。所以从品行入手,老师须以身教、言教来启发濡养孩子纯善的心。由善心而起的的德能、德用(良善的行为与作用)也是无穷无尽的。长养孩子的善心、善念,就是培育孩子为人的根本。

 2 教育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准确态度 (1)

 对人:明白无伦的关系,知道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关怀体贴他人;教导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待人的心性;知晓见贤思齐、知恩报恩的道理。

 (2)

 对事:强调[事虽小,勿擅为]的重要;要求[事勿忙,忙多错]的做事方法;注重礼仪、讲求信用,建立守信的观点;教育[承担责任,知过必改]的善良的品行;培养[面对困难,能冷静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导是非判断的水平,并培养好学的精神。

 (3)

 对物:灌输日常生活中必须[节用爱物],还要知晓物资来源的艰辛,感恩大自然的赐予。例如:长养慈爱心,爱护小动物和植物;物有定位,对物品也有恭敬爱惜之心,这样才能用地久远,常保如新,而且使用方便。

 3 自我行为的约束 容止安详,不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现代家庭孩子少,自小很多已养成自大,随性而为的心理);注意自我仪容整齐、房间自理的应尽的责任(例如叠被、叠衣,书桌的整理,鞋袜的洗涤、参与家务劳动);要求出言谦敬有理,晓谕口为福祸之门,强调言语的重要;对于饮食,晓谕营养均衡、不偏食有助于身体健康。

 (二)

 老师要以身作则 [身其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基本要领,就是老师要带头示范。例如如何整理家务、物品的归类、书籍的排列、书包的整理、缝补纽扣、家电安全、时间如何安排等等。如何能用心体验,就能教好学生日常生活的礼仪与规范。所以用身教示范,是老师达到教学成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三)

 协助学生立下志向

 [志不立,无以成事],凡有成就的人,必有志向。在幼儿还未能独立思考的时候若能经常向孩子们介绍古今中外圣贤之人,以他们奋斗的事迹和不畏艰难的历程,来激励孩子勤奋向上好学的精神,启发他们无尽的潜能。受到这样教导的孩子,在学习的路上,他们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更能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四)

 熟练经典诵读教材 作为教导儿童读经的老师,课前准备是非常必要的,不要认为他是小孩,什么都不懂,就草率应付了事。尤其家长会注意观察老师的文化水准与敬业的精神,所以自我充实,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应景尽的责任、义务。同时,在学习、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相长的互动,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

 (五)

 教导学生落实经典的教诲 1. 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1)

 四正:心正、身正、椅正、书正 要求上课专注、座椅平正,姿态挺正,课本摆正。因为精神散漫就容易意志不清楚,学习效果降低。

 (2)

 诵读要求 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声调不可太高,字正腔圆, 也要观察孩子的语速是否过快,如果从小注意音声的高低控制、速度快慢的调节,则孩子将来的言谈也会温文儒雅,气度翩翩。

 (3)

 落实每天诵读 要求每天朗诵固定遍数,例如十遍,二十遍,一周下来就能够累计百遍以上,自然就能背诵下来,背诵得愈熟愈好,能够牢记不忘。而且对于已经背诵过的经典也经常令其复习,诚如《论语》所言: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背诵的遍数也是越多越好,因为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2、讲解做人的道理——与生活相结合 很多学生虽然读得不错,但与人相处的水平非常差,难以面对挫折,胆小懦弱、心胸狭隘,所以老师理应主动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弟子规》。例如:对长辈敬礼的应对、与同学友爱的相处、公共场合的行为,个人优秀品格的培养,这些在课堂上要详细地教育。

 3 合作——增强与家长的练联系与沟通 教育不是孤立的,如果家长与老师在理念上能达成共识,在教育上紧密配合,就非常有利于幼儿向既定的目标发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老师一种要求,家长又另行一套,孩子会不知所从,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另外,亲师经常沟通,也有助于即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双管齐下,对孩子增强督导,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特别重视的是,把握学生犯错的[第一次],是老师和家长教育他的关键时期。为人师长、家长者,此刻尢要相互密切配合,谨慎

 的教育引导,纠其偏差,补救不足,扶正心性,以奠定孩子初始的根基。

 四教学之心,在乎于心 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人生一大乐事。况教育乃百年大计,攸关孩子一生,若老师能全力投入,深信必能唤起大家对世道的重视。愿我们以五心——爱心、信心、决心、用心、恒心共勉之。

相关热词搜索: 德行 落实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