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例文)

时间:2022-06-25 16:05:02 浏览量:

 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坚持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推动农业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提高农业“接二连三”水平,农业“新六产”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县农业新六产发展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业新六产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融合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依托大蒜主体产业,不断提升大蒜精深加工水平,已经形成了种植加工、外贸出口和科技研发完整的产业链条。从最初的农产品粗加工制品向生产大蒜素、蒜氨酸、黑蒜、纤蒜等多种大蒜深加工产品转变,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目前,全县拥有大蒜等农产品贮藏加工企业1700 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 110 万吨,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 70%,恒温库贮藏能力达到 200 万吨,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 95 家,其中国家级 2家,省级 10 家。

 (二)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农业快速发展,建成并运营 3处信息产业园,引进乐村淘、买卖惠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启动了阿里巴巴淘宝村和京东****特色馆,拥有电商企业、网络商店 3000 余家。**年,全年大蒜互联网线上零售额达 12 亿元,出口近 5 亿美元;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加速膨胀发展。目前,羊山农旅、王丕滨河休闲、马庙田园、鱼山湿地生态 4 大现代农业综合体,正规划建设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样板和新典范初步显现。

 (三)产业融合园区化水平不断提升。**年**县被农业部、财政部认定为我省唯一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运用全产业链发展思维,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等系统举措,在园区集大蒜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此外,我县鱼山街道,张翟村、崔口村、暗楼村被列入全国千乡万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村。

 (四)产城融合建设不断深入。作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的莱河新区已于 6 月启动开工建设,新区突出发展高端三产服务业,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西造东服”的城市格局,重点打造科技创新园区、网络电商园区。依

 托大蒜新品种繁育和精深加工,新区将做足“蒜都康养文章”,构建健康产业与观光休闲、养生旅游等相结合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依据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划定,新区将发展观光农业和林业、体验式农业、创意农业等高端农业项目和中华民俗村文化旅游项目,实现城市与田园有机融合的新型生态城市发展。

 二、发展新六产的主要做法 (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大蒜产业,大力发展大蒜等精深加工产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专业化食品工业园区,中纺集团、雨润集团、北京稻香村、新加坡翱兰集团等 30 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的直接“对话”,大蒜深加工产业集群被认定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 100 强、山东省十大影响力产业集群,**县也被命名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进一步增强了**大蒜的市场竞争力。

 (一)坚持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化。全力实施科技攻关,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努力占领大蒜科研的最高沿。以山东成功集团为例,他们与中国全营养膳食研发中心的专家,利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在全世界率先研发成功了大蒜功能原料——纤蒜素,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合作,生产出营养早餐、酵素和果蔬汁等产品,产品附加值提升数倍。成功集团的销售模式也格外有新意。他们与日本东京八板技术株式会社合作,研制生产智能化自动售货机,支持纸币、支付宝、银联卡等 7 种支付方式,在全国 200 个地级市建立营销网络,主攻写字楼和高档小区,计划布点 5 万台。“互联网+”时代,**的农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也催生了新业态。成功集团在京东、天猫等多个平台都建立了旗舰店,去年他们的黑蒜网上年销量达到 300 多吨,销售额 6000 多万元。

 (三)坚持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强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通过“品牌效应”和“商标富农”手段,鼓励和指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创建品牌、提升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效应等,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名牌农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提高**大蒜国际影响力,巩固**大蒜国际话语权。获得国家质检总局认证的原产地证明标记,产品与欧盟开展了地理标志互认。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大蒜获得金奖,“**大蒜”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年“**大蒜”的品牌价值认定为202.58 亿元

 (四)坚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适应市场和驾驭市场能力。截至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 362 个,带动农户 3 万余户。合作社流转土地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 80%,50 余家合作社与超市、批发市场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大蒜等农产品销路不愁。**县发挥既有合作社优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资金量化折股、资产长期收益等方式,强化合同、协议制度约束,把贫困户纳入产业链,保障其稳定收益。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新六产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的难题:我县作为国家大蒜主产区,大蒜较其他农产品享受的国家补助政策来说较少;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传统的种植模式仍难以突破;农业机械化水平依然较低;大多数农村合作社运作不规范,农户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从事农业生产的科技实用人才相对匮乏等等。

 四、对策及建议 (一)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构建集“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为主线,加快推动形成以农业产业化园区为“龙身”,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为“龙尾”,现代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为“龙骨”,主体间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为“龙髓”的龙型经济产业链,推动生产、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实现集聚集群发展,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和产业化带动机制,形成以二产带强一产、三产带活一产,主体融合、三产联动的良好格局。

 (二)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业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利用互联网+农业,依托**智慧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效应大的农业电商企业。挖掘**悠久历史文化,结合**大蒜、辣椒、食用菌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积极发展农业创意文化产业、鲁西南民俗文化、田园综合文化体,实现现代农业与文化休闲、人文传统、城市建设的交互融合。

 (三)持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批产业园农业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促进村官制度、特聘专家、科技院校与农业产业基地紧密结合,建立优秀农技人才和有创业愿望、专业特长的涉农人才

 储备库,推进人才储备与项目储备的有机衔接,有效破解产业化发展的人才瓶颈。重点抓好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青年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培训,培育一批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

 (四)持续深化改革加强保障。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生态补偿机制、劳动力有效转移等方面的政策创设,强化政策保障。出台科技人员、返乡务工人员农业创业的试点政策。完善跨部门并联行政工作机制,创新“一窗式”综合受理模式,提高财政、土地、工商等综合行政部门在落实产业园创建财政政策、规范土地调整、加强市场监管、提升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效率。

  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重要内涵,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和**市委开展“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蹲点调研活动的要求,今年以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聚焦产业兴旺这一重点,我分别到**市的**镇**村、**乡**村、**桥镇**小镇、**镇大店口村,淳安县的枫树岭镇下姜村、枫树岭镇源塘村、枫树岭镇薛家源村、大墅镇大墅村、大墅镇桃源林家村、安阳乡五堡村,西湖区的双浦镇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

 调研期间,我们走进农家小院、走到田间地头,召开有关村“两委”负责人、种植大户、农技服务人员、农业企业负责人、扶贫干部等不同群体的座谈会,走访退休村干部、困难群众、致富带头人、妇女代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农户 30余户,倾听农村群众的呼声诉求,仔细了解农村发展的点点滴滴。通过调研,切身感受到了**农村这些年来的大变化大变样:农村变美了,农业变强了,农民变富了,城乡居民收入比从**年的 2.2∶1 缩小到**年的 1.85∶1,城乡统筹发展效果显著。

 在调研中也发现,**“三农”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三农”工作仍然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短板。特别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虽然近年来农村电商、民宿经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但普遍存在层次低、规模小、布局散等问题,还处在碎片化、粗放型发展阶段,

 迫切需要作进一步提质增效。对调研中发现的好的做法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几个方面的理性思考。

 一、要把保护绿水青山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本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底色和底气。调研组所到的**、淳安等乡村,大多都是群山环绕、溪水潺潺,生态本底好,乡村韵味足,绿色经济、美丽经济发展迅速。像淳安县的枫树岭镇,抓住近年来省市部署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契机,以辖区内的下姜村国家 AAA 级风景区为龙头,充分利用淳安第二大水库枫树岭水库、淳安第一高峰磨心尖、“遂阳第一景”白马乳洞、凤凰庙古村落群等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进了风林港旅游综合体等大项目,走出了一条具有枫树岭特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

 调研发现,不少乡村虽已开始往这个方向尝试,但大多还是起步阶段,对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关系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的办法不多,普遍存在低水平模仿、单一模式重复发展等问题,有的甚至为了发展经济而把生态破坏了。对此,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在加强山水林田湖保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做好把生态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资源、产业优势的文章。要坚持美丽发展,把农业“两区”建设与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发展田园体验、建设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结合起来,让劳作变体验、田园变公园、农村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要坚持特色发展,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环境整治与发展特色民宿经济、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健康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推动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农村竞争力。

 二、要把推进土地流转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基础 推进土地流转,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在西湖区双浦镇调研时发现,这几年双浦通过开展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逐步实现了农田集中连片、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土地利用格局,目前已流转土地 21205 亩,共涉及 20 个村、6160 户农户、2200 户经营户,土地租金从每年 1000 元/亩上涨到2000 元/亩。建设了占地 4200 亩、投资 5.4 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每年为村集

 体增收 100 万-200 万元,当地农民就近在产业园工作年收入达到 5 万-12 万元。在淳安县的大墅镇,他们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彩色农业、观光农业,实施农旅融合发展,成效很好。目前大墅镇已流转耕地 12824 亩,成立了 73 个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千亩粉色桃花等“五个一千”彩色农业基地,有效带动了全镇乡村旅游发展。

 而相比于点上的成功例子,**市面上的农村耕地利用碎片化问题依然突出,土地流转规模小,去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仅 5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乡村产业发展。对此,可大力推广西湖区双浦等地的经验,全面推进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加快提高农田集中连片流转规模,并将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推动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走具有**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农业发展路子。

 同时,要通过农房建设审批必须带农房设计方案等形式,抓好农房建设管理,加强对村庄风貌、建筑形态的引导和管控。要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的有效载体。

 三、要把培育新兴业态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切入口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现代民宿、乡村旅游、养生健康等新业态、新模式,顺应当前社会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符合乡村产业发展的规律,是乡村产业发展极具潜力的新增长点。现在**各地都把培育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都在想方设法抢占先机、赢得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

 在淳安县下姜村,我在与余红梅等民宿经营户交流中得知,下姜村的民宿已经从 4 家扩展到了 23 家,**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 16 万人次,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因此比 2001 年增长了十倍多。在**市**镇了解到,大店口村瑞德农业基地近三年线上销售额都占了总销售额的 2/3,最为突出的是水果玉米,仅去年在微信平台上的销售就超过了 100 万元。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兴起,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但从点上调研和全市面上情况看,各地农村在这方面的情况又都差不多,基

 本就是采摘、民宿、电商、旅游“几板斧”,而且规模普遍偏小,档次普遍不高,特别是跟风模仿现象比较突出,同质化竞争问题较为严重。这样的发展,对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对乡村振兴都是不可持续的,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对此,我们认识到,各地农村在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时候,要立足各自实际,把“长板”拉长,而不是一味去补齐一般性、大众化的短板,通过最大化发挥优势形成别具一格、辨识度高的特色,提升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质量兴农之路,加大“互联网+”助力乡村产业的力度,深度嵌入并作用于产业链的各环节,让农村各种新业态的供给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的跨界融合发展,通过农林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性的“第六产业”,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新兴服务业联动发展。

 四、要把社会力量参与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助力 推进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农村外部力量的注入,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这就需要借助城市的力量、市场的力量、资本的力量。

 我在枫树岭镇汪村调研时发现,早在**年,汪村就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引进了日本丸新柴本制茶有限会社,投资 1.28 亿日元成立了丸新柴本制茶(**)有限公司,公司现有茶叶基地 694 亩,其中种植高标准有机茶 350 余亩,并通过了QS 认证以及欧盟、美国、日本等有机认证,注册“千贺源”商标,大大提升了茶业附加值,有力地带动了当地茶产业发展。

 在**市的**镇大店口村,**瑞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她从永康转战**办农业企业后,先后投入了 2000 多万元,建有单体大棚 12000 平方米、连体大棚 2000 多平方米,种植火龙果、西兰花等果蔬产品达近百种,其中黄瓜、番茄均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引进种植的火龙果不仅取得了有机认证,还带动育苗工作的极大发展,很好地发挥了地方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但我们也发现,在招引项目过程中,引进规模大、实力强、知名度高的企业相对较少,部分项目未能发挥应有的龙头带动作用和对当地农村农民的反哺作用。对此,一方面要完善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在土地、税收、

 金融等方面为项目下乡、资本下乡创造有利条件,以市场化方式招引更多真正有实力、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向农村发展,用“快变量”带动“慢变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后续监管,既确保社会资本下乡符合产业准入标准、项目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要求,又进一步找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汇合点,让农民更多地从工商资本下乡中受益、实现“双赢”。

 五、要把夯实人力资本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支撑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子,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兴盛。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发展,既需要依靠本土人才发挥作用,也需要外部人才注入活力。在淳安下姜村调研时了解到,一家叫“玖玖”的精品民宿,是一位曾经在北京做电商的村民回乡创办的,整个民宿很有特色,让客户在**的农村也能体验美式乡村的味道。再经过了解,下姜村之所以这几年民宿经济发展特别快,很重要一个原因就在于人才。目前,下姜村已经吸引返乡村民和外来创业人员超 40 人,这些人带来了全新的服务理念、经营策略和生产方式,也在无形中带动当地村民向“懂技术、懂创新、懂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型,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但就算下姜村这样招引人才比较成功的村,也依然面临着做大电商产业缺人才、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缺人才、提升民宿品质缺人才等问题。而从全市面上讲,虽然去年**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首位,但乡村产业发展所需的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科技人才都极为缺乏,既存在本土年轻人、能人留不住的问题,也面临外面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目前,全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55 岁以上的占 55%,高中或中专以上仅占 15%。

 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此,要加快建立完善城乡人才交流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市区双创资源向农村流动,吸引工商企业主、科研人员、创投人才、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等下乡创业创新,切实解决好各类人才“上山下乡”中遇到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让“新农人”和“农创客”成为振兴乡村的生力军。要重视和关注农村里的年轻人,创造条件让这部分人留下来、干起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原则,推进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民素质提升等计划和工程,打造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相关热词搜索: 例文 产业发展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