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主体角度看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论文)

时间:2022-07-03 18:35:09 浏览量:

 从教育主体的角度看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校教育活动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创造性,使学生最终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是一个很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育主体的有关理论出发,阐述一些笔者的观点。

 一、

 谁是教育主体,教育主体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关于谁是教育的主体,社会上不同的教育派别曾持有不同的观点,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三类:1)教师主体论。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施动者,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2)学生主体论。认为教育活动始终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学生是教育活动发展的决定因素,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甚至辅助的地位;3)双主体论。这是一种较为新的理论观点,也是得到最广泛人们认可的观点,这种观点中最新的是“双主体交往观”。该观点认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是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的关系,而不是主客体的关系,另外师生在教育内容之间也是一种特殊的双主体关系。这种观点,将师生关系置于一种辩证的关系之中看,既重视了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作用,也不忽视教学中学生的重要作用。把教师从趋于神化的地位上降下来,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双方在“人格”尺度上的平等,这也是实现教育民主化、平等化的一个前提条件。

 那么我们评价教育主体性发挥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呢?或者说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主体性发挥应当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呢? 首先、要有目的性。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都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教与学的目的,并在这种目的指引下行动,选择相应的行动方式方法,组织方式等,最终实现预定目的。当然这种目的必须是合理的,有规律的,而不是凭空编造的。

 其次,要有选择性。教育主体在自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为实现预定目的,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教学能力、个人喜好等因素,对达成目的的方式途径进行选择,而不是

 被动的接受某一种方法途径的行为。

 再次,要有创造性。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至少要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欲望和要求,并将之进行实践。

 第四,要有自我调节性。教育主体要能够经常对自身的优缺点进行反思,扬长避短,最终实现对自我的重新定位或选择。

 二、

 教师如何才成促进学生学习? 根据上面所述,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想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树立起正确的教育主体观。无论是仅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仅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都是错误的,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双方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教没了学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学没有了教就无从学起。因此,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而不能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来看,更不能无视学生的主体精神。忽视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育,学生始终只能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也就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真正的学习是在自己成为学习主体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产生的。

 2.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任务,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及任务。教师给自己的主体角色的任务定位是一件很难把握的事,定位不准就容易发生“过之”或“不及”的情况出现,这样势必导致对学生管得过严,甚至有过激行为;或者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显然这两种趋势都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当然也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扮演的角色及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是学生说了算,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都是有限度的,而不是各行其是。因些,教师需要对自己与学生的角色首先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3.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在教育交往中的主体间性。所谓主体间性,就是主体通过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与其它主体保持着理解性、通融性、共识性关系的属性。

 理解性就是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要做好相互理解与自我理解的统一,充分认识自己与学生的长处与不足。

 通融性指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要能接受学生方面的不同观点、看法甚至行为,最大限度的接受对方的意见和行为,做到求大同,存小异。

 共识性指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在坚持自己的观点、意见、行为的前提下,还要能接受学生不同的观点、意见和行为,当然学生的观点、意见和行为必须比教师的还要优越。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的的定位上,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等等,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可能的发展。

 如果教师在选择教学目的时过高,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期望过高,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被学生很好的理解,那么,再好的意愿也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当然,标准过低,学生也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意孤行,仅凭自己的喜好办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适度的压力下产生最强的学习动机。

 当然,促进学生的学习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做的是尊重、理解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合理的师生关系,教师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相关热词搜索: 角度看 促进学生 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