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年某市“十四个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某县教育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合编】

时间:2021-10-26 10:28:41 浏览量:

2021 —5 2025 年 某市“十四 个 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和某县教育 十四个五年发展 规划基本思路 合编

 0 2020 年某市“十四 个 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0 3440 字文稿

  为切实做好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结合我市,现拟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编制“十四五”规划,要以 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 XXX 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两个定位、五个推进”新的更高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发展规划有关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统一规划体系,提高规划质量,更好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为全面开启大美某某建设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围绕建立全市“十四五”规划体系,协调组织和统筹推进县(市、

 区)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等编制工作。

  (一)编制市发展规划纲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立足本市和着眼全局相统筹、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从解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入手,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市发展规划纲要是全市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市发改委牵头,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配合)

 (二)编制县(市、区)级规划纲要。县(市、区)政府按照全市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编制本地“十四五”规划纲要。县(市、区)规划纲要依据市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既要加强与市发展规划纲要和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又要结合各县(市、区)实际,突出当地特色。(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市发改委协调指导)

 (三)编制专项规划。为细化和落实市发展规划纲要对相关领域提出的战略任务,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且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市场失灵领域编制一批市级“十四五”专项规划。市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编制目录清单,会同市发改委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市发改委综合协调)

  (四)编制区域规划。以市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地区、跨行政区且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连片区域以及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特定区域为对象,以贯彻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协调解决跨行政区重大问题为重点,编制若干区域规划。市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政府研究提出编制目录清单,会同市发改委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市发改委牵头,有关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相关部门配合)

 (五)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以全市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细化落实市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有关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并以此为载体统筹协调各类空间管控手段。市自然资源局研究编制,按程序呈报有审批权限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市自然资源局牵头,有关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相关部门配合)

  三、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

  参照国家和省的总体安排,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前期研究、规划起草、修改完善、论证报批四个阶段。

 (一)前期研究阶段(2019 年 6 月-2020 年 3 月)

 1.进行动员部署。召开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19 年 6 月底完成)

 2.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深层次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集中攻关。全局性、综合性课题采取定向委托方式,交由有关研究机构承担;应用性、对策性课题采用公开遴选方式,选择有关研究机构开展课题研究。市有关部门可结合基本思路研究和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另行组织开展课题研究。(2019 年 7 月启动,9 月提交中期成果,12 月上旬前结题)

 3.提出重大事项。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研究提出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重点内容,报送市发改委汇总。

 (2019 年 7 月 15 日前将重点内容的初步考虑报市发改委;10 月 15 日前将重点内容最终稿报送市发改委)

 4.起草规划基本思路。市政府各部门从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出发,研究提出行业(领域)“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2019 年 11 月 15 日前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经汇总并与省衔接后,研究提出我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为市委起草“十四五”规划建议提供参考。(2020 年 3 月底前完成)

  (二)规划起草阶段(2020 年 4 月-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前)

 1.开展规划调研。各县(市、区)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和部门职责,可采用与课题承担单位联合调研的方式,就“十四五”规划重大目标、重大任务、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等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后报送市发改委汇总。(2020 年 5 月底前完成)

 2.开展建言献策和大数据分析。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或在新闻媒体开设活动专栏等方式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征询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利用大数据资源及手段,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监测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研判形势、制定重大政策提供支持。(2020 年 5 月至 10 月)

 3.研究论证重大工程项目。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研究提出一批新时代重大标志性工程和重点民生项目。(2020 年 5 月至10 月)

 4、起草规划建议。研究提出市委对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建议,报市委审定。(2020 年 5 月-市委全会召开前)

 5、起草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初稿。在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研究起草“十四五”规划纲要初稿。(2020 年 11 月底)

 6.召开市“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专家对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意见建议,讨论“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提纲、主要内容等。(2020 年 8 月底前完成)

 (三)修改完善阶段(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后-2021 年 1 月)

 1.充实纲要草案。根据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对纲要框架进行完善充实,形成规划纲要草案。(2020 年 12 月底前完成)

 2.征求社会各阶层、各界别人士意见。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企业家和群众团体意见建议。(2021 年 1 月中旬前完成)

  3.修改完善。遵照市委规划建议,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并与国家、省规划纲要草案衔接后,由规划起草小组对规划纲要进行修改完善。(2021 年 1 月底前完成)

 (四)论证报批阶段(2021 年 1 月-2021 年全市“两会”召开前)

  1.召开市“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论证。(2021 年 1 月底前完成)

 2.报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审议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

 (2021 年全市“两会”召开前)

 3.按照市委、市政府审议意见修改完善后,提请市人大审议规划纲要草案。(2021 年全市“两会”召开前)

 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原则上与规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2021 年 7 月底前全部出台,并报市发改委备案。各县(市、区)规划纲要编制要基本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同步,2021 年上半年报同级人大审议后发布,并报市发改委备案。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某某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和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成立规划纲

 要起草小组,以市发改委为主,适当抽调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业务骨干,实行集中办公,具体承担规划纲要编制任务。成立“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为规划编制提供咨询、论证等智力支持。

 (二)明确责任分工。市发改委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大事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同时,具体承担市发展规划纲要和部分市级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市直有关部门是市级专项规划、其他市级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责任主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细化落实市发展规划纲要对重点领域和空间治理发展战略、重点任务、重大举措等要求,切实强化专项规划的支撑作用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市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紧密协作,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市、区)政府是本地“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抓紧启动编制工作,加强与市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

 (三)落实人员经费。各地、各部门要相应制定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机构、工作人员,组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规划编制队伍。各级“十四五”规划(含发展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课题研究等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0 2020 年 某县教育 十四个五年发展 规划基本思路 7800字 范文

 我县教育“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教育事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围绕规划目标和任务,秉持“科教兴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紧紧围绕教育保障、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主题,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教育“十三五”规划预期,为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 ( 一) ) 教育“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1. 学前教育得到普及。实施《xx 县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中心村有 1 所村级幼儿园目标正在强力推进,已在人口集中的村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小幼连贯制”学校,学前教育覆盖面逐步延伸到边远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2017 年基本普及了学期教育,目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 90%.

  2.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力度,加快缩小县域、城乡、校际间教育发展差距,农村小学、初中生寄宿率分别达 35%、85%。采取“依法控辍”、“管理控辍”、“ 扶贫控辍”等措施遏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 99.36%,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已达 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 90%。2018 年,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已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3.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成第三高级中学,加强一中、职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全县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2017 年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目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 90%。

  4.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补充学生计算机 3621 台,配齐“班班通”1202 套,“网络校校通”和“优质教育班班通”实现了全覆盖。

  5. 特殊教育优质发展。配置和完善县特殊学校教育设备设施,为残疾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健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助学机制,实施送教上门,保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正常的教育,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接纳“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入学工作,全县“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已达 94. 7%。

  6. 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出台《榕江县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免费师范生、教育人才引进、特岗教师结转等渠道共补充学前及中小学教师 624 人,其中:幼儿教师 171 人,小学教师 129 人,初中教师 44 人,普通高中教师 62 人,职高教师 3 人,特岗教师结转小学教师 97 人,特岗教师结转初中教师 118 人。购买社会服务补充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的食堂工人 470 人,保安 268 人,学生宿舍管理员85 人,学前幼儿教师 27 人,校医 14 人。二是加强培训促进交流。按照“三区”人才支持计划要求,三年来,共选派 51 名教师到从江县、丹寨县和我县乡镇中小学、幼儿园、村小支教;19 名外县教师到我县乡镇中小学支教。建立完善教师到贫困乡村支教交流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城区教师支教交流,通过交流、挂职学习锻炼、对口帮扶(支教)等方式对贫困乡村薄弱学校进行师资支援,促进师资均衡配置,2016 以来交流(支教)教师达 1162 人次。加强贫困乡村教师培训,出台《榕江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和实施意见》,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国培”“省培”“州培”、“县培”“校本”五级培训为抓手,开展贫困乡村教师全员培训,2016 年以来共培训乡村教师 18862 人次。

  7.特色教育得到彰显。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将民族艺术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侗族大歌、少儿体操、校园足球等项目引进学校融入课堂,积极开展“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创建了栽麻中学等 10 余所“侗族大歌”传承学校;车民小学等十多所“侗族琵琶歌”传承学校;古州二小 “少儿体操”训练特色学校。xx 一中、xx 二小成为全国全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xxx 中成为传承民族体育特色教育学校,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和特色文化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

 8.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出台《xx 县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xx 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榕江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 xx 一中内部管理改革实施意见》、《xx县城乡基础教育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xx 县教学质量评价奖励方案》等文件,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教研教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县城优质中小学为示范,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重点,兼顾城镇薄弱学校,实施中小学教研联合体、城乡教育共同体改革,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抱团”、“捆绑”促进资源共享与交流,努力提高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每年财政预算增加 500 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育教学奖励,从 2017 年开始,每年单列 350 万元经费用于支持 xx 一中内部管理改革。通过教育教学提升激励机制,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考、高考成绩不断攀升。2018 年高考,全县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为 830 人,同比增长 11.5%,xx 一中 xx 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了 xx 本土学生没有被全国重点名校录取的历史性突破。2018 年中考,全县中考总分 600 分以上人数 492 人,高分段人数在全州位居前列。

  9. 教育资助全覆盖。全面实施 “两免一补”、 “营养改善计划”、 高中阶段助学金和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高校(高职)贫困学生“两助三免(补)”、“两助一免(补)”精准扶贫资助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补尽补、应助尽助、精准资助。生源地诚信助学贷款应贷尽贷,大力扶助大学生完成学业。

 10. 学校布局明显优化。召开撤并听证会,狠抓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2016-2018 年,按照“减少校点、扩大规模、集中办学、提高效益,初中向县城和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保留必要教学点”的布局原则, “十三五”以来,共撤并小学校点84 个、初级中学 5 所、九年制初中部 7 所,改扩建学校 68 所,新建(改扩建)城区学校 3 所(三小、四中、五中),新增学位 6235 个,整合了教育资源,有效地解决了易地移民搬迁、进城务工及外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

  11.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十三五”以来,共投入教育资金 5.85亿元改善办学条件。2016 年以来累计新建、改扩建贫困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1 所,学生食堂 31 个,新建学生浴室和其他生活用房20 栋、学生宿舍 17 栋、教学楼 74 栋、学校运动场 39 个,建设优美教室 470 间,新增安全围墙 9500 米。配齐学校装备保障教学,2016—2018 年共投入 9675.87 万元,购置计算机 3621 台供学生使用;配置安装了 1202 套“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设备,贫困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网络校校通”和“班班通”达到了全覆盖;投入 385 万元为贫困乡村学校添置教学仪器设备;配齐补足中小学音体美器材共2.73 万件(套);投入 500 万元采购补充了贫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图书 28.4 万册; 2016 年以来建成“留守儿童之家”38 个,“乡村学校少年宫”18 所;加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不断改善偏远贫困农村学校教师的住宿条件,新建教师周转宿舍 24 栋,教师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 ( 二) )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县教育得到显著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日趋激烈的州内竞争相比,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村级幼儿园未能实现全覆盖,农村学前教育的保教水平还较低,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水平不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上发展不平衡、有差距。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效益不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基础能力建设相对薄弱,技能型师资不足,招生人数少,办学规模小,促进学生以技脱贫潜力不足。四是整体教学质量还不高。学前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中考、高考人均总分在全州排名靠后,各阶段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五是教育机制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须破解,教育发展内在活力仍需激发。

  ( ( 三) ) 教育“十四五”发展环境和机遇

  1. 发展环境。

  (1)良好的国际人才环境。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与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制定教育国际化战略规划,广揽全球顶尖人才为己所用,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教育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2)优先发展教育的国内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要竭尽全力让更多的学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快培养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和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育发展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2.发展机遇。“十四五”,我国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国家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的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为推进教育公平、巩固提升普及“十五年”教育,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强教先行,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强大动力。

  ( ( 四) ) 面临挑战

  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xx 教育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相比,与全州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学位不足,未能实现全覆盖;短板突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规模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学校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教师不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育教学质量还不高,在全州处于落后地位;经费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教育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教育系统自身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移民入城、进城营商、购房入城等人员随迁子女的剧增,导致城区教育资源供不应求,这些都将成为教育“十四五”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 ( 一) ) 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保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为榕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基本原则。

  (1)坚持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需要,为教育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2)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立足教育县情,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育交流合作,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解决发展难题,激发教育活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3)坚持依法治教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切实保障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广大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4)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5)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6)坚持促进公平原则。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配置,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合优质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接受到更有质量的教育。

  3.发展定位。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公平,推进学前教育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 三) ) 主要目标。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到 2025 年,全面建立覆盖城、乡、村,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公民互补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95%以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9.8%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 98%以上,小学年度辍学率控制在 0.3%以内,初中年度辍学率控制在 0.8%以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5%以上,义务教育校及差异率低于 0.15。巩固提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5%以上,辍学率控制在 1%以下。特殊教育教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稳定在 95%以上。到 2025 年,榕江县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全州平均水平。

  三、教 育“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

  ( ( 一) ) 各阶段教育发展任务。

  1.学前教育全覆盖。推进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一体化,构建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一是优化县示范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二是积极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州级、县级示范幼儿园;三是实施 2 万人口以上乡镇办两个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实现村村幼儿园全覆盖;四是加强民办幼儿园的管理。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子女“有园上、上好园”问题。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实施普通高中提升计划,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配套完善设备设施,将 xx 一中、创建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推动三中创建省级三类示范性高中,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4.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训设施,配置“双师型”教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教融合”,大力推行订单培养,提高就业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和办学实力明显提升。

  5.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完善特殊教育办学设施,配齐特殊教育教师,扩大特殊教育办学资源,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零拒绝”。完善残疾学生就读服务体系,实行特校集中教学、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以关爱“三残”学生为核心,以普及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为重点,力争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 ( 二) ) 加强学校重点项目建设。

 按照“减少校点、扩大规模、集中办学、提高效益,初中向县城和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保留必要的教学点”和学前教育全覆盖的布局原则,全面解决移民、务工、营商、入住小区等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入学难题,重点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工程建设。

  1.幼儿园建设。遵循满足群众学前幼儿子女就近入学需求,按照贵州省幼儿园建设基本标准,新建县城幼儿园8所(老城区新建3所、新城区新建 2 所、易地移民安置小区幼儿园 3 所),乡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8 所,村级独立幼儿园 8 所;改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 6 所。

  2. 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标准要求,在基本均衡发展基础上补齐短板。撤并小规模小学校点 30 个;改扩建小学 45 所,初中 11 所新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 3 所(即 xx 镇第四小学、第五小学、县第六初级中学)。

  3.优化特殊教育学校资源配置 1 所。

  4.普通高中教育。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 2 所,一中创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三中创省级三类示范性高中。

  5.职业教育。扩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1 所,使之满足于 3000 学生规模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实训设备的州级重点职业学校。

  (三)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补齐补足师资。教师队伍是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多渠道补充各类教育教师,加强“三名” 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引进人才、公开招聘和购买社会服务补充学前教育教师 200 名,小学教师 200 名,初中教师 100 名,普通高中教师 50 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20 名,特殊教育教师 8 名;补充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医 28 名,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员80 名。二是加强教师交流。按照“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开展县际和东西部协教师作交流合作。完善教师到乡村支教交流制度,加强校内交流,通过挂职、跟班学习和支教等方式促进师资均衡配置。三是强化培训提升素质。落实《榕江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和实施意见》,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国培”“省培”“州培”、“县培”“校本”五级培训为抓手,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强化学校管理标准化,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教学、教研、实验室管理和后勤服务等规章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力,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落实课程计划,规范教学管理,重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考试评价等各环节工作。深化教育人事制度 、教师评聘制度和中小学教研联合体、教育共同体等综合改革,激发教育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将民族艺术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在少儿体操、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民族传统体育、校园足球等特色的基础上,走内涵特色发展强校之路,通过 5 年努力,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内涵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学之中,加强网络教育,自觉抵制和远离有害出版物和信息,努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以国家富强、文明和谐、人民幸福为已任,树立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宏伟志向。二是加强专门学校专门教育工作。抓好专门学校建设与管理,强化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对校园欺凌、沉迷网络、实施严重暴力、经常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规定、家长管不住,普通学校管不了的未成年人,按照少年司法体系中的“提前干预,以教代邢”原则,抓好青少年矫治工作。

  (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理顺领导管理体制,明晰政治责任,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向基层延伸。推动各级党组织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以及分管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强化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问责追责,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责,切实把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健全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逐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

  建设教育强县,时不我待,任重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基本实现 xx 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十四个 合编 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