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5,年),》,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里体会发言:

时间:2021-10-22 11:43:30 浏览量:

贯彻《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 年)

 》 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里体会发言

  民法典一头连着群众、 系着民生民计, 一头连着法制、 引领社会风尚。

 民法典自启动编纂以来, 广受社会关注。

 只有让民法典真正走进群众、 深入群众心里, 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解决时代“痛点” ,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

 民法典可以说是“ “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人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 消费借贷、 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 都能从里面找到答案。

 在民法典即将正式实施之际, 中共中央印发了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 年)

 》 , 并发出通知要求, 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 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 走进群众心里。

 这一要求, 将通过普法工作, 推动民法典走进寻常百姓家, 让民法典更加深入群众心中, 让群众更加了 解和掌握民法典、 正确使用民法典, 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宣传好、 实施好民法典, 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普法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今年 5 月 29 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 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 实施好民法典, 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 走进群众心里。

 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里, 必须强化民法典普法工作的规划和谋划, 将民法典的普及工作作为“十四五” 普法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 分层次、 分重点、 分领域开展好民法典宣传工作, 让广大群众能够通过普法教育, 更多、更好掌握民法典知识。

 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注重在青少年中加强民法典教育, 使民法典走进校园, 走进青少年心中, 为青少年增强法律知识, 增强法制意识, 使民法典所蕴含的基本理念与确立的规则成为青少年知识构成的重要部分, 成为青少年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遵循。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提高, 是依法治国的群众基础。

 法国大革命先驱者卢梭认为, 一切重大的法律, 不是刻在大理石上或铜版上, 而是铭记在公民们的心中。

 普及民法典, 除了 加强法制教育以外, 创新法制宣传手段、 丰富宣传内容也必不可少。

 相关部门应切实肩 负起民法典普及工作的责任, 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完善法制宣传体系, 推动负有法制宣传责任的部门真正肩负起责任, 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形成制度化、 体系化的民法典宣传链条, 营造浓厚的民法典宣传氛围。

 同时, 有关部门还应该从创新宣传形式、 丰富宣传内容和手段入手, 多编写群众喜欢的普法书籍、 影像资料, 以及编印以案说法的宣传资料等,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以召开群众会、 院坝会, 开展以相声、 小品等深受群众喜欢的艺术形式, 让民法典宣传教育在寓教于乐中深入人心、 直抵群众心灵。

 , 知法是懂法的前提,

 。

 懂法是用法的基础。

 民法典不仅关乎民生、 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秩序, 更蕴含着“人民至上” “以人民为中心” 的本质, 彰显着“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的理念。

 开展民法典宣传教育, 不断增强民法典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让民法典深入群众心中, 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 坚定捍卫者, 让我们的生活在法律保障下, 变得更加美好、有序。

 第二部分:

 “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红色故事 0 20 例

  1.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

  2.1961 年隆冬时节,63 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老家开展农村调查,历时 50 多天,先后接触了 2000 多名群众和干部,调查了 7 个公社和 10 多个大队的情况。5 份调研报告形成后,彭德怀的侄儿劝他不要向上级反映。“我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面对侄儿的再三劝阻,他毅然决然,“有话我还要说!”

  3.陈云同志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 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 10%的时间就够了。”1961 年,陈云在上海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蹲点 15 天,写了 3 个调查报告,得出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种小麦不如种蚕豆的结论。这样细致深入的调查,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出水才见两腿泥”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4.1927 年 1 月,毛泽东回到了家乡,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等 5 个县,历时 32 天,行程 700 公里,撰写了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一发表,便引起了轰动。瞿秋白钦佩地称赞:“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

  5.1942 年初,359 旅旅长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下子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

  6.罗荣桓元帅多次被毛主席誉为“老实人”。宁都会议后,毛主席“靠边站”了。罗荣桓因多次支持毛主席的主张,也被撤了职。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7.任弼时堪称“人民的骆驼”。1947 年 1 月,他知道刘胡兰慷慨就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认为刘胡兰是个好典型,当即表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第二天,他就赶往王家坪向毛主席汇报。任弼时就是这样,说到做到,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8.黄克诚是一座“忠诚的丰碑”。1959 年庐山会议上,身为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明知彭德怀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后来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毛主席去世后,当有人贬损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黄克诚,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捍卫毛主席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

相关热词搜索: 民法典 法治 实施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