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常识

时间:2022-06-14 19:20:13 浏览量:

 中外文化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1.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

 2.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4.先进的文化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社会环境 5.从人类历史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先进生产力代表者对落后地区的侵略。

  知识疏理 一

 中国思想发展史

 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①从百家争鸣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百家争鸣】社会背景:a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b 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 c 周王室的衰微和各诸侯国纷起争霸 d 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不少世界领先成就。

 代表人及其主要思想:

 道家,创始人老子相传留下《道德经》一书含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鄙视富贵利褥,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儒家:创始人孔子,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但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是其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相传晚年编定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五部书,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孔子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孟子:“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功、尚贤。

 法家:“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影响:分析各家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社会背景: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中国龙舌草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为巩固其统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和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儒生们顽固的坚持分封制。

 主要措施:焚书坑儒、以法为教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汉初的道家思想到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初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社会经济凋敝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慎刑的措施 汉武帝时期,国家实力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董中舒对儒学加以发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依照天意行事,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这样法令制度才能统一,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两极官学,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确立封建官学制度。

 ②魏晋之际出现“玄学”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为士簇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主张君主无为,门筏专政,奉《周易》《老子》《庄子》为经典.主要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等。

 ③唐中后期,政局混乱,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道、佛教盛行,为重建社会秩序,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三刚五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以维护封建统治 ④ 宋 明理学:以儒学为基础,吸收儒、道思想形成新儒学,南宋朱熹是 集 大成者,“理”是宇宙万物本源第一性“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⑤明清:理学和心学占统治地位,但是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主要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

 2.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①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②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派别 背景 代表人及观点 影响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洋务派

 民族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③五四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④1942 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

 20 世纪 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①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②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③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④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 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1. 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古代的科学技术】

 表一:

 表二:

 历史时期 科技成果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四大发明 ①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蔡伦加以改进.②传播情况 纸张取代简牍 雕版印刷和火药的发明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起始远在宋代以前,但其完成和发展却在宋代(①传播情况②中外不同遭遇及原因)

 表三:

 历史时期 科技成果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明清 手工业生产技术 纺织业 西周:①平织物②斜文提花织物③刺绣 长沙楚墓出土的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①曹魏有专门的纺织机构②蜀锦③八辈 之 蚕(吴国)

 ①丝麻织品编布全国②分工细、品种多有十几类、③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① 纱 绸 器② 双 色 套印 技 术 ③分 工 日 益细密 制陶 原始瓷器,我国陶瓷史上的一次飞跃

 ①南方的青瓷②北方的白瓷 ① 唐 三 彩

 ②秘色瓷

 历史时期 科技成果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明清 农业生产技术 农具 木、石、和骨、蚌,以及极少量的青铜工具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①翻车②水磨用于谷物加工③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嘉峪关)④曹魏、北魏兴修水利工程 ①筒车②曲辕犁

 水 利工程

 ①

 ②却被③都江堰④郑国渠 曹魏、北魏兴修水利工程 ①圩田②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③大运河④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及其地位 品种 “ 五谷”在商周已种植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唐朝中期开始征收茶税 ①棉花玉米甘薯的种植及推广情况②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专业生产区域的形成 耕 作技术 施用粪肥、草木灰、绿肥.

 深耕细作、积粪肥田

  农书

  《齐民要术》及其地位

 《农政全书》

 冶铸 ①商青铜器形制雄伟、工艺精湛.有平雕、浮雕(代表作品)②西周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③产品趋向生活化④这一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 ①青铜器由过去的图案发展为完整的画面(代表作)②全套青铜编钟③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④铁器应用于农业⑤金银错技术⑥《考工记》有关手工业的专著 ①相州的军刀②百炼钢技术③灌钢法 抛光、焊接 生 产 规 模的 扩 大 和产 量 的 大幅度提高 制漆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用于车制造和装饰 夹

 煮盐

 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

 造船

 ①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②推进器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表四:

 历史时期 科技成果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天文历法 ① 《 夏小 正 》② 干 支记 日 法( 商 )③ 最 早的 日 月食 记 录(夏)

 ①春秋:有关 世 界 首次 哈 雷 慧星 记 录 .

 ②“十九年七闰”形成固 定 的 历法系统 ③战国:《甘石星经》及地位 ① “ 太 阳历”及其地位 ② 西 汉有 关 太 阳黑 子 世 界上 最 早 的记 录 ③ 张衡 及 其 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僧一行的天文成就及其地位 ① 元 初设 太 史局 编 制新 历 法② 郭 守敬 的 天文 成 就及 其 地位 ③ 沈括 《 梦溪 笔谈》

 医学 ①西 周时 期有眼、耳、口腔、肠胃 等分科 ② 石

 等医疗用具 “ 脉 学 之宗”扁鹊及其四诊法 ①《黄帝内经》及其地位②《神农本草经》及其 地 位 ③华佗、张仲景 的 医 学成就

 ①孙思邈②元丹贡布的医学成就及其世界地位③《唐本草》及其世界地位

 《本草纲目》及其地位 地理学 《 周易 》 首次 提 出“ 地理 ” 一词

  ①裴秀②郦道元的成就

  《徐霞客游记》及其地位 数学

  《 九 章 算术》及其地位 ①刘徽②祖冲之成就

 建筑

  ①大兴城、②赵州桥的建筑风格和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

  【 古代文化】

 ①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夏商西周:

 a 我国的汉字至今还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唯一古老文字 b 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 c 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其成熟主要体现在已经具备“六书”构字规律 d“金文”.

 秦汉: a“书同文”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b 后社会上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 c 东汉末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

 a 曹魏的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b 二王及其代表作品 唐朝:

 a 特点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 b 代表人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亲中晚唐的柳公权“草圣“张旭、怀素 ②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春秋战国:

 a 绘画成为一门艺术代表 b 壁画、《妇女凤鸟图》《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c 青铜器的装饰由过去的图案发展到完整的画面代表 秦汉:

 a 墓室壁画、帛画、木刻画 b 代表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彩色帛 c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

 三国、两晋、南北朝:

 a 带有宗教色彩 b 代表:曹不兴、我国佛像画的始祖,东晋的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朝》《洛神赋图》 隋唐:

 a 题材广泛风格多彩多姿,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山水画、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

 b 代表: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 宋元:《清明上河图》 ③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④教育:古代教育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主要是出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春秋时期:我国古代的最伟的教育家孔子开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影响深远。

 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汉汉武帝时;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确立封建官学制度。

 隋唐:科举制,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时期的发展情况。

  学校,唐朝京师有国子学、太学,地方有州、县学,专业学校、私人讲学兴起。

 宋代教育事业兴盛:王安石进行教育改革,书院兴起。

 明清:体现出君主专制色彩,八股取士、文字狱等。

 ⑤宗教和哲学

 道教、佛教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的情况 随着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华哲学也不断发展。荀子、王充、范缜、刘禹锡、柳宗元、王夫之等思想家在同唯心主义斗争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思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优秀的文化遗产。

 ⑥知道诗经、、、、、、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诗经 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成

 就 我 国第 一部 诗歌 总集,收集 了西 周到 春秋 中叶 的诗 歌分 为风 、雅、颂三 个部分,具 有人 文主 义精 神和 现采 用楚 国的 方言 、利 用南 方民 歌的 形式 是一 种新 的诗 歌体 裁代 表作 品《 离骚》 特点 :讲 究排比 、散 文韵 文并用 ,缺 点是 辞藻 过于 华丽 代表人 :司 马相 如班固 中 国 的 古典 诗 歌 进入 黄 金 时期:初唐陈子 昂 力 改南 朝 的 浮艳诗风,力倡 盛 唐 诗风 改 革 内容充实、感情丰富、语言 刚 劲 质朴。盛唐诗歌 成 就 最大 , 代 表人 , 孟 浩然、王维、高 适 、 岑参、李白、杜 甫 . 中唐:反映生苏轼:豪迈奔放、雄浑壮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柳永:反映市民生活《雨霖铃》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明白如话、生活气息浓厚,作品渗透了忧伤的感情和对中原故土的怀念,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对祖国山河分 裂 的 悲 痛《菩萨蛮.书在 文 学 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是 元 杂 剧和 元 曲 的合称,元杂剧把音乐、歌 唱 、 舞蹈、表演、道 白 熔 于一 体 并 产生 了 韵 文和 散 文 组合 的 结 构完 整 的 文学剧本。元曲 是 当 时北 方 地 区流行歌曲。代 表 作 品关 汉 卿 的我 国古 典小 说蓬 勃发 展的 阶段,产生 了许 多优 秀的 长篇 和短 篇小说。主 要代 表在 作品 及其 所反 映的 思

 实 主义 的创 作态度 活,代表白居 易 , 晚唐:忧国忧民杜牧、李商隐 江西造口壁》等 《窦娥怨》 想 特点。

 2.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①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感受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秦汉雕塑成就辉煌,雕塑精品遗存丰富。最突出的是兵马俑,整体表现了秦朝军队的雄伟气势,个体形象写色 ②简述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历史上长城对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和保护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其积极作用,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

 ③了解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等古建筑,认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

  雄伟的太和殿(北京明清故宫)

  乾清宫(北京明清故宫) ④以山西平遥古城、安徽古村落等为例,了解中国绚丽多彩的古 城 和 古 民居,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平遥古城墙 简介:平遥古城自有筑城活动以来,已有 2700 多年的历史,在漫长 的 发 展 过 程中,保留的文化遗存数量多、密度高、跨度的时间长,是被誉为“中国古建 筑宝库”的山西省范围内的一个“文物大县”。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不仅代表了中 国 古 代 城 市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 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进步和美学成就。

 安徽南部的青山绿水间,散布着许多古老的村落,它们以年代久远、保存完整、文化底蕴深厚以及地域特色鲜明引起世人的关注,黟县西递村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西递村位于黟县东南部,始建于 1047 年,现存 14 至 19 世纪祠堂 3 栋、明代牌楼 1 座、清代民居 224 栋。

 走进西递村,恍如进入时间隧道,那古朴宁静的街巷,傍水而建的古民居,风格独特的私家园林,高大巍峨的刺史牌坊将人一下子送回远古的过去。村落依山傍水,幽深的小巷以青石铺成,透着厚重的历史感,古建筑为木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点缀其间。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营造之精、装饰之美、文化内涵之深厚,赢得了专家的赞誉,称它是“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落”。

 ⑤知道昆曲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讨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三

 当代世界的思想文化

 1.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

 ①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②知道薄伽庄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③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背景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过程 斗争矛头

  核心内容

  表现形式

  实质

  影响 对人类文化

  对神学的冲击

  对资本主义的发展

  2.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①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②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③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④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⑤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重难点分析 一

 1. 儒学如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参见: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从百家争鸣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西方文化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① 洪秀全利用西方基督教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②维新派 ③革命派 ④激进派 等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⑤从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程度、民族危机的程度、西学传播的程度及各派别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利益分析他们在反封建上不同的原因。

 3. 对当今的社会建设有何借鉴。

 一批中外学者近日指出,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两大主题,以何种思想方法和手段来解决人类纠纷以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可能在孔子的思想里寻找到答案。” 孔子“和而不同”不仅有助于化解当今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冲突,使之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也可以融解单一信仰、单一文化的专一观念的偏差,化解矛盾。

 ‘和而不同’思想将为世界文化多元共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仁爱通和”是儒学的精华,能为人类文明的转型和更高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上海大学教授陈增辉说,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成为世界持续发展的动力。二十一世纪世界文明要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借鉴孔子“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对人类大有益处。

 学者们还认为,要实现下个世纪的和平与发展,孔子的“自强不息”精神可供全人类借鉴。

 二 二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中的作用。

  条件 主要内容 评价及其影响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后者对前者的发展

 2.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①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对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影响 ② 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

 ③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论联合政府》对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作用 ④ “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对向社会主义过渡实现的作用 ⑤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等对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作用。

 3.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①新时期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 酝酿:1975 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针对“文革”错误,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产生: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目的、核心内容、意义)

  b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内容要点、意义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一国两制”构想 e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统一成员、统战任务)

 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定义、目的、实质)

 农村: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发展乡镇企业 城市:a.经济成分变化

  b.管理体制变化 走向成熟:

 a“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②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要点 发展阶段认识:

 根本任务:

  发展动力:

 外部条件:

 建设步骤:

  领导核心:

 依靠力量:

 祖国统一:

  建设的保证来自:

 发展道路:

 ③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要点 三 三 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启蒙运动则推动了以法国大革命为核心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概述这两次运动的联系与区别,结合背景说明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参见:当代世界的思想文化,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 1.联系与区别:

 都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冲击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产生了重大影响。启蒙运动将文艺复兴提出的以人性为中心考察一切提高到用“理性”去思考;文艺复兴以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来追求现实幸福的理想,是一次在“复兴”古典文化形式下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抨击教权主义、专制主义、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是一次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政治运动。

 2.原因;

 14-16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正在形成中,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教会的神学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观念,文艺复兴由此兴起,对欧洲近代科技、文化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17-18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在政治上摆脱封建专制压迫,启蒙运动由此而生。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整套政治构想,这种新思想转化为物质力量到处动摇着封建统治,在政治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 四 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 1.历史条件

 前提 资本 劳动力 技术 市场 第一 次工 业革 命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 奴隶贸易和 殖民掠夺积 累了大量资 本 圈 地 运动的 进 一 步推行 造 成 了大批 雇 佣 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8 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第二 次工 业革 命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 对殖民的肆 意掠夺积累 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加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 次科 技革 命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 世纪初科 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 2.主要特点:

 3. 主要影响:①对生产力的影响 ②对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影响 ③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 ④对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影响 ⑤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等, 例题解析

 1.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从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 1000 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约为 50%-70%,公元 10-13 世纪,中国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① 简要分析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 1000 年中国科技成就取得辉煌的主要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与百家争鸣促进了科技进步;秦汉与隋唐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封建大一统,社会稳定,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生产和

 社会需求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民族融合与对外交往的频繁,汉唐盛世较为开放吸收先进的科技成就;对于天文历法、数学、农学等学科统治阶级较为重视;一些科学家刻苦钻研并继承前代的成就、取得新的成就。

 ② 指出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 1000 年期间,中国对世界文化发展影响最大一项发明。

 造纸术 ③ 公元 10-13 世纪,中国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有哪些?意义怎样?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预告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2. 1987 年,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 ① 简要说明上述引文的基本思想 否定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提出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指出应当利用市场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 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讲话所包含的思想方法与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来检验计划与市场这个当时有很大争议的问题,提出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③

 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说明这一讲话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历史环境: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渐形成,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就。

 指导作用;解决了困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深化的认识问题,表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趋于成熟,为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不无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课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而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一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康有为)以为生于中国,当先救中国。欲救中国,不可不因中国人之历史习惯而利导之。……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著手。……先生之治春秋也,首发明改制之义,以为孔子愍时俗之敝,思一革而新之,故进退千古,制定法律,以贻来者。

 ------梁启超《康有为传》 材料四 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材料五 (批判孔子)要联系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坚持革命,反对倒退,正确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满腔热忱地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

  ----《人民日报》1974 年 2 月 20 日社论《批“克己复礼”》

 回答:

 ①概括说明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治国之道。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治国之道;以仁作为理想社会秩序的社会基础,以德与礼来治理国家,反对实行严刑峻法

 ②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董仲舒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秦始皇、汉武帝的共同之处: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董仲舒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对儒家学说加以改造和发挥,使其取得统治地位。他营建了封建时代统治思想与道德伦理的理论体系,从此,儒家不仅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③为什么康有为与陈独秀对孔子思想持相反的态度?他们相似的目的又是什么? 康有为: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人们的历史习惯,以维护孔子思想的名义,批判顽固派恪守祖宗之法反对变革的思想,为维新思想制造理论依据。他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维新思想理论基础。

 陈独秀:针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逆流,力图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学,反对封建专制与封建旧道德。以平等人权为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

 相似的目的:冲破封建阻力,倡导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和思想文化,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行社会变革。

 ④在“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反革命集团对孔子持有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 在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反革命集团对儒家思想持批判态度。目的:加快 权步伐,阻止周恩来批判极左思潮,反对解放干部和对经济的调整。

 ⑤结合上述材料,评议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历史上不同政治派别为了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对儒家思想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在封建时代,儒家思想对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等产生了积极作用;对民族融合也有深远影响;儒家思想还远播于东亚许多国家。在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时,儒学作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是必要的,但不应片面地否定一切。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是中国传统文明与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应当对儒家思想进行科学的深入研究,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展,弘扬民族精神。

 4.阅读下列材料(98 年高考题)

 材料一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 9 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 1957 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 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 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 年这一做法扩大到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 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 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 19 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57 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 88%。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 1972 年共买进专利 1.7万项,耗资 31 亿美元。1981 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 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 45%左右,60 年代降至 24%,70 年代再降至 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

  ------据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52 1955 1958 1960 1963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产值 173 239 320 431 682 1026 1438 1969 2942 4545 5544

  摘自《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根据材料回答:

 ① 战后日本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6 分)

 教育:政府重视、推行改革、与经济发展结合。(2 分)科技:由引进外国技术到依靠本国力量。(2 分)经济:60 年代末起出现高速发展。(2 分)

 ②战后日本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教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6 分)

 教育发展为依靠本国力量搞科技打下基础。(2 分)教育、科技面向经济,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科技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4 分)

 练习 一 选择题 1. 鲁国素被人们视为文明礼仪之邦。下列各项中,与鲁国文化昌盛有关的是( B )

 ① 关于哈雷慧星有确切日期的最早记录②孔子在鲁国讲学并创立儒家学派③《诗经》是孔子收集的鲁国民歌总集④《道德经》的作者是鲁国的史官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③ 2. 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C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孟子

  中国教育有着辉煌的历史,自孔子以来,教育发展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历史常识,回答 3 3- -7 7 题:(2001 文科综合.全国卷) 3. 宋代教育特点是

 ( A ) A 书院在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B 严格控制思想,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C 学校教育未受变法运动影响

  D 道德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 4. 19 世纪半期,中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 D ) A 新式学堂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

  B 废除了科举制度 C 科举与经学并重

  D 开辟了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5. 20 世纪初,中国出现“负笈出洋”热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B 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 A ) C 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人

  D 带动了《时务报》等报刊的出现 6. 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 B ) A 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的均衡发展 B 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 打破了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 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出

 ( B ) ① 第一次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 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 形成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 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 发展进程从一国到多国

 (2001 春季高考题) B 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 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 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欧洲政治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回答 9 9- -1 11 题 9.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较,启蒙运动的突出贡献是

  ( C )

 A 冲击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B 极力抨击天主教会

 C 提供资本主义的政治构想

  D 铲除各种传统观念 10. 启蒙运动中,最早提出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立国家的是

  ( A ) A 霍布斯

  B 孟德斯鸠

 C 洛克

  D 卢梭 11. “伏尔泰是法国的思想家,所以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这一推理最可靠的前提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 C ) A 有少数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B 有少数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C 一般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D 一般都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12.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在

 ( C )

 ①中共成为执政党后的建设问题

  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③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④确立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0 20 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0 20 年代又进一步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回答 13- -5 15 题

 13. 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的“兴民权”相比较,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A ) A 国家的政治体制

  B 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 C 工农群众的社会地位

  D 工农群众的权利义务 14. 下列各项中,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是

  ( D ) A 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B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 C 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D 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 15. 孙中山晚年指出,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 A )

 A 外国势力的干涉

 B 军阀混战 C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D 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二 材料解析题

 材料:2001 年 2 月 19 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 2126 位获奖者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并亲自颁发获奖证书和 500 万元的高额奖金。

 袁隆平从小就 4 做一名农业科学家,大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为了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在稻田里亲自观察、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发现经典遗传学理论认为水稻类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观点与事实不相符。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三系杂交水稻。后来,又相继进行了两系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多年来,杂交水稻累计增产 3500 亿公斤,每年仅增产的粮食就可以养活 6000 万人口。因此袁隆平被国际稻学会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回答①从三个代表的思想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重奖有贡献的科学家?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重奖有贡献的科学家。国家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重奖有贡献的科学家,是上述职能的体现。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重奖有贡献的科学家,有利于促进科技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袁隆平“杂交水稻”的诞生及贡献,对加快我国的农业发展有哪些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我国农业必须走“两高一优”的发展道路,关键靠科技。必须粮食品种的科技含量和品质,优化粮食品种结构。

 ③结合材料说明袁隆平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他富有创新精神,敢于突破传统理论禁区,提出水稻杂交理论。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坚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常年坚持在第一线观察、试验;他提出的遗传学理论对科学试验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三 问答题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与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在性质、影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各自在促进社会变革上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答 :①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进化论的思想。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②共同之处: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冲击了本国的封建思想和动摇了它的统治地位,使民主思想得到了弘扬,为革命的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③法国启蒙思想为 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五四运动其了宣传动员作用,新文化运动后期,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

 ④18 世纪,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且启蒙思想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中外 常识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