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刑法历年真题及解析

时间:2022-06-22 11:20:06 浏览量:

 刑法真题答案及解析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 1 1 —0 50 题,每题 1 1 分,共 0 50 分。

 1. 老板甲春节前转移资产,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劳动部门下达责令支付通知书后,甲故意失踪。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立即抽调警力,迅速将甲抓获。在侦查期间,甲主动支付了所欠工资。起诉后,法院根据《刑法修正案(八)》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认定甲的行为,甲表示认罪。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体现了立法服务大局、保护民生的理念

 B. 公安机关积极破案解决社会问题,发挥了保障民生的作用

 C. 依据《刑法修正案(八)》对欠薪案的审理,体现了惩教并举,引导公民守法、社会向善的作用

 D. 甲已支付所欠工资,可不再追究甲的刑事责任,以利于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考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答案】D D

 【解析】从题干信息需要判断:甲是否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甲有能力支付拒不支付且经劳动部门责令支付后逃避,符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构成。B AB 项从法治理念的角度分析,均无不妥;C C 项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可以肯定结论正确。D D 项,对于拒不支 付劳动报酬罪的法定从轻量刑情节把握两点:(1 1 )必须是起诉前支付拖欠工资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 2 )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于第一点,从题干信息可以确认;对于第二点,减轻或免除处罚与不再追求刑事责任的用语是不同的,减轻或免除处罚是以定罪为前提,而不追究刑事责任则是不构成犯罪。所以 D D 项说法错误,为正确答案。

 【辨析】解答本题主要还是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及处罚入手,法治理念只是形式(不是直接考查对象)。另:依据题干信息,并未交代造成严重后果,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自诉案件,如果考生从这个角度分析,就与命题 人设题思路岔开了,难以得出正确结论。

 2. 甲与乙女恋爱。乙因甲伤残提出分手,甲不同意,拉住乙不许离开,遭乙痛骂拒绝。甲绝望大喊:“我得不到你,别人也休想”,连捅十几刀,致乙当场惨死。甲逃跑数日后,投案自首,有悔罪表现。关于本案的死刑适用,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法律实施中的公平正义理念?

 A. 根据《刑法》规定,当甲的杀人行为被评价为“罪行极其严重”时,可判处甲死刑

 B. 从维护《刑法》权威考虑,无论甲是否存在从轻情节,均应判处甲死刑

 C. 甲轻率杀人,为严防效尤,即使甲自首悔罪,也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D. 应当充分考虑并 尊重网民呼声,以此决定是否判处甲死刑立即执行

 【考点】死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答案】A A

 【解析】死刑是刑罚种类一章中常考考点,对于死刑的存废、判处也常常存有争议,对于类似的试题的解答,一定要找法律依据(法律条文),不要屈从于个人观点或简单的给出唯一结论(从命题人设题角度看,也只能依据法律条文才能回避不必要的争议,符合司法部的设题要求)。D ABCD 四个选项,只有 A A 项表述与“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的法律条文表述一致,因此 A A 项正确。

 【辨析】同样是一道披着法治理念外衣的刑法试题,真实考查对象为死刑。

 死刑是近年学界热议的话题,也是司法实践中关注的焦点,其存废、如何判处均各持己见。考生如果了解这个背景,结合司法部对命题人的设题要求,就能从解题技巧上应答,既然选正确的,又要避免争议,法律条文就是出题依据。

 3.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有以下观点:

 ①罪刑法定只约束立法者,不约束司法者

 ②罪刑法定只约束法官,不约束侦查人员

 ③罪刑法定只禁止类推适用刑法,不禁止适用习惯法

 ④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 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 错误

 C. 第④句正确,第①②③句错误

 D. 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考点】罪刑法定原则

 【答案】C C

 【解析】第一句说法明显错误,罪刑法定如果只约束立法者而不约束司法者,就成为“纸面”的罪刑法定,没有任何意义了。第二句说法错误,如果考生能够发散思维,联系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就很容易判断,行为人不构成犯罪,侦查阶段就应该不立案或撤

 销案件处理,判断是否构成当然要遵循罪刑法定的原则。第三句说法错误,罪刑法定原则有四个基本要求,即事前的、成文的、严格的、确定的。禁止类推是严格的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排斥习惯法是 成文的罪刑法定所要求的。第四句说法正确,属于事前的罪刑法定内容,也为曾经真题所考查的选项,也是每个授课老师都会讲授的内容,很容易判断。综上,C C 项当选。

 【辨析】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上考查主要是围绕四个基本要求进行设计选项的,考生要准确、全面把握。另:考生做题应发散思维结合相关学科(特别是刑诉法、法理)进行,开阔思路,有时就会事半功倍。

 4. 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不作为犯罪?

 A. 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武某突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的甲呼救。甲未予理睬,武某溺亡

 B. 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河 自杀”。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同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

 C. 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

 D. 丁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

 【考点】不作为犯罪

 【答案】C C

 【解析】本题考点可进一步具体到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四个选项均是围绕先前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为角度设计。B AB 项,较容易判断正确,D CD 项会迷惑较多考生。不作为犯有四个核心考查角度:(1 1 )作为义务的 发生根据(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2 2 )作为可能性;(3 3 )结果回避可能性;(4 4 )不作为与作为的等价性。具体到本题,先前行为能够产生作为义务,必须是先前行为制造了法益侵害的危险,以至于行为人有必须防止的义务。以此标准来判断并结合解题技巧,显然 C C 项正确,最符合题意。

 【提示】不作为犯罪还将持续作为重要考点出现,考查角度为解析中的四个方面,从本题来看,考生需要深入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层次,否则 C C 与 与 D D 间就容易误判。另:本题 题 B B 项为张明楷教授刑法学第四版第 6 76 页所举案例,笔者虽不能确定张教授 2 2012 年未参与拼题为误传,但 可以肯定的是其仍将持续对司法考试产生影响。

 5. 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

 A. 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

 B. 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

 C. 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

 D. 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

 【考点】犯罪故意

 【答案】D D

 【解析】犯罪的主观方面(故意或过失)每年必考,但综合性、概括性较大,无法具体预知,只能靠平时所学积累的知识作答。A A 项,本项情形如果构成犯罪,需要具备严格的条件,否则极易造成个人自由的刑罚侵害,从选项所给条 件不足以判断为犯罪,也就无从探讨故意或过失了。B B 项,司机违反交通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为过失犯罪。C C 项,考生判断本项首先应立足于选项所给事实,即错误把妻妹当妻子了(不要发挥想象,认为行为人就是装糊涂);其次,与自己的妻子发生性关系是很正常的生活行为,而非犯罪行为(不能简单的分析为未经妻子允许的性行为即是强奸,对于未经妻子同意的强行性行为认定为强奸,学界和司法实践均持审慎态度,否则犯罪面打击过大,不利于和谐稳定)。综合以上两点,因我国刑法没有过失强奸罪的规定,认定为意外事件较妥。D D 项,张明楷教 授在其刑法学第四版第 9 1019 页举例:房主将房屋出租他人后,发现他人在房屋内吸食、注射毒品的,不成立容留他人吸毒罪。本项发生的场合是在自己家中,主人对场所具有支配管理地位,有阻止场所内危险发生的义务,D D 项当选。

 【辨析】本题 D ACD 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较难判断。A A 项从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是社会危害性、刑法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角度分析,较易得出正确结论;C C 项关键要判断未经妻子允许的或强行的性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另要立足于选项所给事实判断,切莫臆想事实情节;D D 项从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角度分析,思路就会豁然开 朗。

 6. 甲与素不相识的崔某发生口角,推了他肩部一下,踢了他屁股一脚。崔某忽觉胸部不适继而倒地,在医院就医时死亡。经鉴定,崔某因患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B. 甲的行为既不能认定为故意犯罪,也不能认定为意外事件

 C. 甲的行为与崔某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客观事实

 D. 甲主观上对崔某死亡具有预见可能性,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考点】因果关系的认定

 【答案】C C

 【解析】本题明确两点即可轻松做对试题:(1 1 )因果关系属于 犯罪构成中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属于客观事实;(2 2 )因被害人特殊体质导致的危害后果,一律认定为有因果关系。认定有因果关系不要等同于构成犯罪或追究刑事责任。因此,C C 项正确。综合题干所给信息,对于甲认定为意外事件较妥。

 【提示】不作为、因果关系认定还将持续为司法考试所关注,考生应作为刑法复习备考的重点。

 7. 关于正当防卫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将罪犯顾某扭送派出所途中,在汽车后座上死死摁住激烈反抗的顾某头部,到派出所时发现其已窒息死亡。甲成立正当防卫

 B. 乙发现齐某驾驶摩托车抢劫财物即驾车追赶,2 2 车并 行时摩托车撞到护栏,弹回与乙车碰撞后侧翻,齐某死亡。乙不成立正当防卫

 C. 丙发现邻居刘某(女)正在家中卖淫,即将刘家价值 0 6000 元的防盗门砸坏,阻止其卖淫。丙成立正当防卫

 D. 丁开枪将正在偷越国(边)境的何某打成重伤。丁成立正当防卫

 【考点】正当防卫的条件

 【答案】A A

 【解析】正当防卫鉴于其在排除犯罪性事由一章的地位,每年必考。考查角度在于一般正当防卫或特殊正当防卫的条件。A A 项,本项考查一般防卫权的条件之防卫强度,考生匆匆阅读试题容易误判为防卫过当,构成过失犯罪。由于罪犯的激烈反抗,以至于死死按住,并未明显 超出必要限度,因此即使致被害人死亡也应在防卫限度内。B B 项,本项考查特殊防卫权的条件,角度有两个:(1 1 )抢劫既遂后,在能挽回损失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行使正当防卫权,即防卫时间的问题;(2 2 )本项情形下,乙行使的是特殊防卫权,造成齐某车翻人亡并未超出防卫限度,即防卫强度问题。C C 项,本项叙述的事实情节即很易让人感到过于脱离生活或遐想,封闭的住户尚有防盗门,怎么就发现是卖淫,而不是个人隐私范围事项。从考查角度看,是一般防卫权的防卫起因条件,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必须具有紧迫性,本项不具备。D D 项,本项考查一般防卫权的防卫 限度要求,偷越过边境,情节严重尚构成犯罪,且最高刑为一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丁开枪(是否非法持有枪支未作交代)将偷越国边境(题干未交代情节严重,尚未构成犯罪)的何某打成重伤,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属于防卫过当。

 【辨析】本题为极为特别情形下的个案,不具有普遍性,因此考生对陌生案例的判断会犹豫不决。但个别选项设计显得过于脱离生活常识,有闭门造题之嫌或有些情节未作交代影响判断。

 8. 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0 30 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 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B. 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C. 故意伤害罪的既遂犯

 D. 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考点】犯罪形态

 【答案】B B

 【解析】解答本题判断两个问题很关键:(1 1 )甲的主观方面是要杀死乙,而非伤害乙;(2 2 )甲致使乙昏迷后的主观认识(认为死了,还是其他),甲是否离开现场(以便判断掐和后面的刺是否为一个整体的杀人行为评价),题干均未作交代,会产生歧义。如果 甲误以为掐死了乙而在原地休息,进而发现未死继续实施刺杀行为,把掐杀与刺杀作为一个整体杀人行为对待,可以认定为中止。如果甲以为掐死乙而离开后,又折回发现乙未死,继而实施刺杀,这里面就是两个杀人行为,对于第一个是未遂,第二个是中止。笔者判断,命题人是前一种思维,因此 B B 项正确。

 【辨析】单项选择题为增加难度往往设题时,语言表述模糊,容易造成对相关事实的交代不清,产生阅读理解障碍。

 9. 甲(5 15 周岁)求乙(6 16 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 1 1 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 。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甲不满 6 16 周岁,不构成抢夺罪

 B. 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

 C. 乙不构成抢夺罪的间接正犯

 D. 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

 【考点】共犯的成立、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犯罪形态、间接正犯

 【答案】D D

 【解析】本题既是考查 2 2012 年司法部三卷本刑法部分关于共犯成立理论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命题人在利用设题技巧在审慎的推行新理论。笔者在“解读 2 2012 年司法部三卷本—— 刑法”一文中提到一个理论表述的重大变化,即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者与他人可以成立共犯。了解 这一点,本题即迎刃可解,C BC 两项排除(这两项干扰性很大)。A A 项属于重中之重,大家都耳熟能详,很容易就排除掉了。D D 项,抢夺既遂后,不存在中止的问题了,只是对犯罪所得的处分。

 【辨析】对了解 2 2012 年司法部教材变化的考生,很容易解答正确。对于新理论关于重大理论的试题一般都相对简单,而且利用设题技巧回避直抒胸臆,采取迂回战术。考考生不是第一位的,而是让考生了解刑法理论的最新发展或者说研究成果。

 10. 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为劫财将陶某打成重伤,陶某拼死反抗。张某路过,帮甲掏出陶某随身财 物。2 2人构成共犯,均须对陶某的重伤结果负责

 B. 乙明知黄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仍按黄某要求为其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种子。2 2 人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

 C. 丙明知李某低价销售的汽车系盗窃所得,仍向李某购买该汽车。2 2 人之间存在共犯关系

 D. 丁系国家机关负责人,召集领导层开会,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私分给全体职工。丁和职工之间存在共犯关系

 【考点】共犯的认定

 【答案】B B

 【解析】A A 项,本项结合抢劫罪考查承继共犯的成立及刑事责任,甲与张某构成抢劫罪的共犯,但张某不对甲重伤陶某的结果负责,即张某不适用抢劫致人重伤 的加重情形。B B项,乙与黄某构成共犯,乙是帮助犯。C C 项,丙若事前通谋属于共犯,分工不同;丙事后明知赃物而购买,刑法独立规定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不是共犯。D D 项,私分国有资产罪要求必须是集体私分给单位的所有成员或多数人,处罚的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因此丁与职工间不存在共犯关系。若丁以集体名义私分给少数人,则可能构成贪污罪的共犯

 【辨析】共犯认定每年必考的重点,本题 D BD 项设置陌生些,C AC 项较为熟悉。特别注意 意 A A 项的学习,与此相关的其他情形的判断,如选项稍加修改,甲在制伏陶某的过程中,张某路过将陶某打成重伤并帮甲掏出财物,甲是否需要对重伤负责等。

 11 .《刑法》第 9 49 条规定:

 的时候不满 8 18 周岁的人和

 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的时候已满 5 75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

 的除外。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

 A A .犯罪 —— 审判 —— 犯罪 —— 故意犯罪致人死亡

 B B .审判 —— 审判 —— 犯罪 —— 故意犯罪致人死亡

 C C .审判 —— 审判 —— 审判 —— 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

 D D .犯罪 —— 审判 —— 审判 —— 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法条考查)

 12 .甲因走私武器被判处 5 15 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5 5 年;因组织他人偷越国境被判处 4 14 年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5 5 万元,剥夺政治权利 3 3 年;因骗取出口退税被判处 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0 20 万元。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符合《刑法》规定?

 A A .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 5 35 年,没收财产 5 25 万元,剥夺政治权利 8 8 年

 B B .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 0 20 年,罚金 5 25 万元,剥夺政治权利 8 8 年

 C C .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 5 25 年,没收财产 5 5 万元,罚金 0 20 万元,剥夺政治权利 6 6 年

 D D .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 3 23 年,没收财产 5 5 万元,罚金 0 20 万元,剥夺政治权利 8 8 年(法条考查要注意附加刑种类不同的应分别执行,相同的合并执行且无最高限制。)

 13 .犯罪分子没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但根据案件特殊情况,经

 核准,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人,如有特殊情况,经

 核准,实际执行未达 3 13 年的,可以假释;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由

 核准,执行死刑;犯罪已经经过 0 20 年,如果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

 核准。

 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

 A A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法 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法院

 B B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法院

 C C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D D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14 .甲系海关工作人员,被派往某国考察。甲担心自己放纵走私被查处,拒不归国。为获得庇护,甲向某国难民署提供我国从未对外公布且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海关数据。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A .甲构成叛逃罪

 B B .甲构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C C .对甲不应数罪并罚

 D D .即使《刑法》分则对叛逃罪未规定剥夺政治权利,也应对甲附加剥夺 1 1 年以上 5 5 年以下政治权利

 C 本题应数罪并罚,根据刑法总则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应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5 .下列哪一行为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A A .甲驾车在公路转弯处高速行驶,撞翻相向行驶车辆,致 2 2 人死亡

 B B .乙驾驶越野车在道路上横冲直撞,撞翻数辆他人所驾汽车,致 2 2 人死亡

 C C .丙醉酒后驾车,刚开出 0 10 米就撞死 2 2 人

 D D .丁在繁华路段飙车,2 2 名老妇受到惊吓致心脏病发作死亡

 C 15.B AC 主观上属于过失,构成交通肇事罪,D D 构成危险驾驶罪。

 16 .下列哪一行为不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A A .监狱监管人员吊打被监管人,致其骨折

 B B .非法拘禁被害人,大力反扭被害人胳膊,致其胳膊折断

 C C .经本人同意,摘取 7 17 周岁少年的肾脏 1 1 只,支付少年 5 5 万元补偿费

 D D .黑社会成员因违反帮规,在其同意之下,被截断 1 1 截小指头

 17 .关于侵犯人身权利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A .强行与卖淫幼女发生性关系,事后给幼女 0 500 元的,构成强奸罪

 B B .使用暴力强迫单位职工以外的其他人员在采石场劳动的,构成强迫劳动罪

 C C .雇用 6 16 周 岁未成年人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构成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D D .收留流浪儿童后,因儿童不听话将其出卖的,构成拐卖儿童罪

 18 .不计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侵占罪?

 A A .甲是个体干洗店老板,洗衣时发现衣袋内有钱,将钱藏匿

 B B .乙受公司委托外出收取货款,隐匿收取的部分货款

 C C .丙下飞机时发现乘客钱包掉在座位底下,捡起钱包离去

 D D .丁是宾馆前台服务员,客人将礼品存于前台让朋友自取。丁见久无人取,私吞礼品

 19 .甲路过偏僻路段,看到其友乙强奸丙的犯罪事实。甲的下列哪一行为构成包庇罪?

 A A .用手 机向乙通报公安机关抓捕乙的消息

 B B .对侦查人员的询问沉默不语

 C C .对侦查人员声称乙、丙系恋人,因乙另有新欢遭丙报案诬陷

 D D .经法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作证

 20 .甲恳求国有公司财务主管乙,从单位挪用 0 10 万元供他炒股,并将一块名表送给乙。乙做假账将 0 10 万元交与甲,甲表示尽快归还。0 20 日后,乙用个人财产归还单位 0 10 万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A .甲、乙勾结私自动用公款,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B B .乙虽 0 20 日后主动归还 0 10 万元,甲、乙仍属于挪用公款罪既遂

 C C .乙非法收受 名表,构成受贿罪

 D D .对乙不能以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进行数罪并罚

 21 .下列哪一行为应以玩忽职守罪论处?

 A A .法官执行判决时严重不负责任,因未履行法定执行职责,致当事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B B .检察官讯问犯罪嫌疑人甲,甲要求上厕所,因检察官违规打开械具后未跟随,致甲在厕所翻窗逃跑

 C C .值班警察与女友电话聊天时接到杀人报警,又闲聊 0 10 分钟后才赶往现场,因延迟出警,致被害人被杀、歹徒逃走

 D D .市政府基建负责人因听信朋友介绍,未经审查便与对方签订建楼合同,致被骗 300万元

 11.D 法条考查题。

 12.D 法条考查,

 13.D 法条考查。

 C 15.B AC 主观上属于过失,构成交通肇事罪,D D 构成危险驾驶罪。

 16.A 要注意的是 D D 相不属于被害人承诺。

 17.A 本题应构成嫖宿 **** 罪,当没有其他严重情节时,无论认为嫖宿 **** 罪和 **** 罪是想象竞合还是法条竞合,都应认定为嫖宿 **** 罪。

 B 18.A B 和 和 D D 构成职务侵占罪,C C 项构成盗窃罪。

 19.C

 20.D 甲教唆乙挪用公款的两者构成共同犯罪。乙应数罪并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 5 51 1 —3 63 题,每题 2 2 分,共 6 26 分。

 51 .《刑法》第 6 246 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关于本条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A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 B .“他人”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

 C C .“侮辱”、“诽谤”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D D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52 .下列哪些案件不构成过失犯罪?

 A A .老师因学生不守课堂 纪律,将其赶出教室,学生跳楼自杀

 B B .汽车修理工恶作剧,将高压气泵塞入同事肛门充气,致其肠道、内脏严重破损

 C C .路人见义勇为追赶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对岸,路人见状离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毙

 D D .邻居看见 6 6 楼儿童马上要从阳台摔下,遂伸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儿童摔成重伤

 53 .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间,甲、乙激烈争吵,甲欲以硫酸泼乙,但情急之下未能拧开杯盖,后甲因追乙离开教室。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作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 的?

 A A .甲未能拧开杯盖,其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

 B B .对丙的重伤,甲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C C .甲的行为和丙的重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 D .甲对丙的重伤没有故意、过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54 .关于犯罪停止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A .甲(总经理)召开公司会议,商定逃税。甲指使财务人员黄某将 1 1 笔 笔 0 500 万元的收入在申报时予以隐瞒,但后来黄某又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缴纳应缴税款。单位属于犯罪未遂,黄某属于犯罪中止

 B B .乙抢夺邹某现金 0 20 万元,后发现全部是假币。乙构成抢夺罪既遂

 C C .丙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儿后,惧怕承担刑事责任,又将婴儿送回原处。丙构成拐卖儿童罪既遂,不构成犯罪中止

 D D .丁对仇人胡某连开数枪均未打中,胡某受惊心脏病突发死亡。丁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55 .下列哪些选项中的双方行为人构成共同犯罪?

 A A .甲见卖淫秽影碟的小贩可怜,给小贩 0 1000 元,买下 0 200 张淫秽影碟

 B B .乙明知赵某已结婚,仍与其领取结婚证

 C C .丙送给国家工作人员 0 10 万元钱,托其将儿子录用为公务员

 D D .丁帮助组织卖淫的王某招募、运送卖淫女

 56 .关于禁止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 的?

 A A .甲因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刑 7 7 年,在执行 5 5 年后被假释,法院裁定假释时,可对甲宣告禁止令

 B B .乙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缓刑,因附带民事赔偿义务尚未履行,法院可在禁止令中禁止其进入高档饭店消费

 C C .丙因在公共厕所猥亵儿童被判处缓刑,法院可同时宣告禁止其进入公共厕所

 D D .丁被判处管制,同时被禁止接触同案犯,禁止令的期限应从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

 57 .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立功?

 A A .甲是唯一知晓同案犯裴某手机号的人,其主动供述裴某手机号,侦查机关据此采用技术侦查手段将裴某抓获

 B B .乙因购 买境外人士赵某的海洛因被抓获后,按司法机关要求向赵某发短信“报平安”,并表示还要购买毒品,赵某因此未离境,等待乙时被抓获

 C C .丙被抓获后,通过律师转告其父想办法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丙父最终找到同案犯藏匿地点,协助侦查机关将其抓获

 D D .丁被抓获后,向侦查机关提供同案犯的体貌特征,同案犯由此被抓获

 58 .警察甲为讨好妻弟乙,将公务用枪私自送乙把玩,丙乘乙在人前炫耀枪支时,偷取枪支送交派出所,揭发乙持枪的犯罪事实。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A .甲私自出借枪支,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B B . 乙非法持有枪支,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C C .丙构成盗窃枪支罪

 D D .丙揭发乙持枪的犯罪事实,构成刑法上的立功

 59 .甲、乙等人佯装乘客登上长途车。甲用枪控制司机,令司机将车开到偏僻路段;乙等人用刀控制乘客,命乘客交出随身财物。一乘客反抗,被乙捅成重伤。财物到手下车时,甲打死司机。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A .甲等人劫持汽车,构成劫持汽车罪

 B B .甲等人构成抢劫罪,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C C .乙重伤乘客,无需以故意伤害罪另行追究刑事责任

 D D .甲开枪打死司机,需以故意杀人罪另行追究 刑事责任

 60 .关于刑讯逼供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A .甲系机关保卫处长,采用多日不让小偷睡觉的方式,迫其承认偷盗事实。甲构成刑讯逼供罪

 B B .乙系教师,受聘为法院人民陪审员,因庭审时被告人刘某气焰嚣张,乙气愤不过,一拳致其轻伤。乙不构成刑讯逼供罪

 C C .丙系检察官,为逼取口供殴打犯罪嫌疑人郭某,致其重伤。对丙应以刑讯逼供罪论处

 D D .丁系警察,讯问时佯装要实施酷刑,犯罪嫌疑人因害怕承认犯罪事实。丁构成刑讯逼供罪

 61 .①纳税人逃税,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 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一律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②纳税人逃避追缴欠税,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③纳税人以暴力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后主动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④扣缴义务人逃税,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上述观点的正误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A .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 B .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 C .第① 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D D .第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

 62 .关于毒品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A .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追究刑事责任

 B B .缉毒警察掩护、包庇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的,构成放纵走私罪

 C C .强行给他人注射毒品,使人形成毒瘾的,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D D .窝藏毒品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属于窝藏毒赃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法条竞合,应以窝藏毒赃罪定罪处刑

 63 .国家工作人员甲与民办小学教师乙是夫妻。甲、乙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达 达 0 300 万元。甲、乙拒绝 说明财产来源。一审中,甲交代 0 300 万元系受贿所得,经查证属实。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A .甲构成受贿罪

 B B .甲不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C C .乙不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D D .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参考答案:

 51.ABCD

 52.ABCD

 53.ACD

 54.ABCD

 55.BCD

 56.ACD

 57.ACD

 58.AB

 59.ABCD

 60.ACD

 61.ABCD

 62.ABC

 63.ABC

  51.ABCD 构成要素的简单考查。52.ACD A 没有因果关系,C 项应属于正当防卫行为,即使不认定正当防卫也难以认定主观上有过失,D 根据就没有犯罪行为。

  A 53.ACD A 错,不是不能犯,应属于预备或未遂。综合应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 CD 。

 错误。

 A 54.BCD A 项,单位犯罪中,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并非共同犯罪,A A 错。注意,D D 项中是有因果关系的,所以属于犯罪既遂。

 55.BCD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理论问题。A A 项构成淫秽光碟并不构成犯罪,所以不属于构成犯罪。

 BC 属于共同犯罪中的必要共同犯罪,属于对合犯,只是罪名不同,但仍为共同犯罪。D D 项属于共同犯罪帮助行为的正犯化 ,虽然罪名不同,但仍属于共同犯罪。

 A 56.ACD A 中假释不能适用禁止令。C C 项根据司法解释,禁止令应有可操作性,不能笼统的禁止犯罪人进入公共场所,C C 错。D D 应从管制和缓刑“执行之日”计算。

 57.AB “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立功应为犯罪分子本人所为,而且共同犯罪中交代同案犯的只是如实供述罪刑,不属于立功。C C 、D D 错误。

 58.AB 盗窃枪支罪主观上应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丙显然没有此目的。立功应是犯罪分子所为,丙并无犯罪,所以也就 无所谓立功。D CD 错误。

 A 59.BCD A 项劫持公共汽车的并没有危害公共安全,只是抢劫的手段行为,不构成劫持汽车罪 A A 错。

 C 60.CD C 属于转化犯,应构成故意伤害罪,D D 项并没有刑讯逼供的行为也故意。要注意,B B 是正确的,因为其并非是为了逼供。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 86 —1 91 题,每题 2 2 分,共 2 12 分。

 甲在国外旅游,见有人兜售高仿真人民币,用 1 1 万元换取 0 10 万元假币,将假币夹在书中寄回国内。(事实一)

 赵氏调味品公司欲设加盟店, 销售具有注册商标的赵氏调味品,派员工赵某物色合作者。甲知道自己不符加盟条件,仍找到赵某送其 2 2 万元真币和 0 10 万元假币,请其帮忙加盟事宜。赵某与甲签订开设加盟店的合作协议。(事实二)

 甲加盟后,明知伪劣的“一滴香”调味品含有害非法添加剂,但因该产品畅销,便在“一滴香”上贴上赵氏调味品的注册商标私自出卖,前后共卖出 5 5 万多元“一滴香”。(事实三)

 张某到加盟店欲批发 1 1 万元调味品,见甲态度不好表示不买了。甲对张某拳打脚踢,并说“涨价 0 2000 元,不付款休想走”。张某无奈付款 2 1.2 万元买下调味品。(事实四)

 甲以银行定期存款 4 4 倍的高息放贷,很快赚了钱。随后,四处散发宣传单,声称为加盟店筹资,承诺 3 3 个月后还款并支付银行定期存款 2 2 倍的利息。甲从社会上筹得资金 1000万,高利贷出,赚取息差。(事实五)

 甲资金链断裂无法归还借款,但仍继续扩大宣传,又吸纳社会资金 0 2000 万,以后期借款归还前期借款。后因亏空巨大,甲将余款 0 500 万元交给其子,跳楼自杀。(事实六)

 请回答第 86 —1 91 题。

 86 .关于事实一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 .用 1 1 万元真币换取 0 10 万元假币,构成购买假币罪

 B B .扣除甲的成本 1 1 万元, 甲购买假币的数额为 9 9 万元

 C C .在境外购买人民币假币,危害我国货币管理制度,应适用保护管辖原则审理本案

 D D .将假币寄回国内,属于走私假币,构成走私假币罪

 87 .关于事实二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 .甲将 2 2 万元真币送给赵某,构成行贿罪

 B B .甲将 0 10 万假币冒充真币送给赵某,不构成诈骗罪

 C C .赵某收受甲的财物,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D D .赵某被甲欺骗而订立合同,构成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

 88 .关于事实三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 .在“一滴香”上擅自贴上赵氏调味品注册商标, 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B B .因“一滴香”含有害人体的添加剂,甲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C C .卖出 5 5 万多元“一滴香”,甲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

 D D .对假冒注册商标行为与出售“一滴香”行为,应数罪并罚

 89 .关于事实四甲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 .应以抢劫罪论处

 B B .应以寻衅滋事罪论处

 C C .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D D .应以强迫交易罪论处

 90 .关于事实五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 .以同期银行定期存款 4 4 倍的高息放贷,构成非法经营罪

 B B .甲虽然虚构事实吸纳巨额资金,但不 构成诈骗罪

 C C .甲非法吸纳资金,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D D .对甲应以非法经营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数罪并罚

 91 .关于事实六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 .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吸纳资金,构成集资诈骗罪

 B B .甲集资诈骗的数额为 0 2000 万元

 C C .根据《刑法》规定,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可判处死刑

 D D .甲已死亡,导致刑罚消灭,法院对余款 0 500 万元不能进行追缴

 参考答案:

 86.AD

 87.BC

 88.ABC

 89.D

 90.BC

 91.ABC

 B 86.AD B 数额应为 为 0 10 万元,C C 应适用属人管辖。

 87.ABC 注意 B B 项假币 0 10 万仍属于行贿罪的数额,D D 罪应属于过失,且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错误。

 D 88.ABC D 错,应择一重罪处罚。

 89.A 应构成抢劫罪,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足以压制对方反抗,本人认为题中“拳打脚踢”属于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暴力。

 90.ABCD 注意 B B 项不构成诈骗罪,因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91.ABC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 2 22 分)

 案情:

 镇长黄某负责某重点工程项目占地前期的拆迁和评估工作。黄某和村民李某勾结,由李某出面向某村租 赁可能被占用的荒山 0 20 亩植树,以骗取补偿款。但村长不同意出租荒山。黄某打电话给村长施压,并安排李某给村长送去 1 1 万元现金后,村长才同意签订租赁合同。李某出资 1 1 万元购买小树苗 0 5000 棵,雇人种在荒山上。

 副县长赵某带队前来开展拆迁、评估工作的验收。李某给赵某的父亲(原县民政局局长,已退休)送去 1 1 万元现金,请其帮忙说话。赵某得知父亲收钱后答应关照李某,令人将邻近山坡的树苗都算到李某名下。

 后李某获得补偿款 0 50 万元,分给黄某 0 30 万元。黄某认为自己应分得 0 40 万元,二人发生争执,李某无奈又给黄某 0 10 万元。

 李某非常恼火,回家与妻子陈某诉说。陈某说:“这种人太贪心,咱可把钱偷回来。”李某深夜到黄家伺机作案,但未能发现机会,便将黄某的汽车玻璃(价值 1 1 万元)砸坏。

 。

 黄某认定是李某作案,决意报复李某,深夜对其租赁的山坡放火(李某住在山坡上)。

 树苗刚起火时,被路过的村民邢某发现。邢某明知法律规定发现火情时,任何人都有报警的义务,但因与李某素有矛盾,便悄然离去。

 大火烧毁山坡上的全部树苗,烧伤了李某,并延烧至村民范某家。范某被火势惊醒逃至屋外,想起卧室有 0 5000 元现金,即返身取钱,被烧断的房梁砸死。

 问 题:

 1 1 .对村长收受黄某、李某现金 1 1 万元一节,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2 2 .对赵某父亲收受 1 1 万元一节,对赵某父亲及赵某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3 3 .对黄某、李某取得补偿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二人的犯罪数额应如何认定?

 4 4 .对陈某让李某盗窃及汽车玻璃被砸坏一节,对二人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5 5 .村民邢某是否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为什么?

 6 6 .如认定黄某放火与范某被砸死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能有哪些理由?如否定黄某放火与范某被砸死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能有哪些理由?(两问均须作答)

 参考答案:

 1 1 .村长构成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黄某、李某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出租荒山是村民自治组织事务,不是接受乡镇政府从事公共管理活动,村长此时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不构成受贿罪。

 2 2 .赵某父亲与赵某构成受贿罪共犯。赵某父亲不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因为只有在离退休人员利用过去的职务便利收受财物,且与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共犯关系的场合,才有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余地。

 3 3 .伙同他人贪污的,以共犯论。黄某、李某取得补偿款的行为构成贪污罪,二人是贪污罪共犯。因为二人共同利用了黄某的职务便利骗取公共财物。二人要对共同贪污的犯罪数额 负责,犯罪数额都是 0 50 万元,而不能按照各自最终分得的赃物确定犯罪数额。

 4 4 .陈某构成盗窃罪的教唆犯,属于教唆未遂。李某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李某虽然接受盗窃教唆,但并未按照陈某的教唆造成危害后果,对汽车玻璃被砸坏这一结果,属于超过共同故意之外的行为,由李某自己负责。

 5 5 .邢某不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虽然法律明文规定发现火情时,任何人都有报警的义务,但是,报警义务不等于救助义务,同时,仅在行为人创设了危险或者具有保护、救助法益的义务时,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才能构成刑法上的不作为的义务来源。本案中火情是黄某造 成的,邢某仅是偶然路过,其并未创设火灾的危险,因此邢某并无刑法上的作为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

 6 6 .黄某放火与范某死亡之间,介入了被害人范某的行为。

 肯定因果关系的大致理由:(1 1 )根据条件说,可以认为放火行为和死亡之间具有“无A A 就无 B B ”的条件关系;(2 2 )被害人在当时情况下,来不及精确判断返回住宅取财的危险性;(3 3 )被害人在当时情况下,返回住宅取财符合常理。

 否定因果关系的大致理由:(1 1 )根据相当因果关系说,放火和被害人死亡之间不具有相当性;(2 2 )被告人实施的放火行为并未烧死范某,范某为抢救数额有限的财物 返回高度危险的场所,违反常理;(3 3 )被害人是精神正常的成年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非常清楚,因此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4 4 )被害人试图保护的法益价值有限。只有甲对乙的住宅放火,。

 如乙为了抢救婴儿而进入住宅内被烧死的,才能肯定放火行为和死亡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四、大题:

 1. 村长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因为村长出租荒地并非利用协助国家机关工作的职权,应认定为非国家工作人员。

 2. 赵某构成受贿罪

 其父亲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想象竞合从一重罪处罚。其父作为国家工人人员的近亲属,在赵某同意为他人谋取非 法利益时两者构成受贿罪的共同犯罪,其父同时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应则一重罪处罚。

 3. 构成贪污罪

 数额为 0 50 万元

 4. 两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两人以盗窃的故意去盗窃财物,属于盗窃预备,后发现没机会而毁坏财物的,属于犯意转化。

 5. 不构成放火罪

 因为此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

 6. 认定存在因果关系,可能的理由是 1. 根据条件说,范某返身取钱的行为属于被害人行为的介入因素,但此介入因素由于是被害人在精神紧张等状态下实施的,不隔断原放火行为与被害人被烧死之间的因果关系。

 2. 根据相当性 因果关系说,放火和因被害人取钱被烧死之间有相当性的因果关系。否定因果关系的理由:

 1. 范某返还取钱被砸死属于被害人严重不当的行为,其是偶然性的且对结果起到巨大作用,所以隔断了原放火行为与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2. 根据相当性因果关系说,根据社会一般观念,两者不具有相当性。

 1 2011 年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 1 1 —0 50 题,每题 1 1 分,共 0 50 分。

 1.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 刑法 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

 (2011年卷二单选第 1 1 题) )

 A.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

 【答案】

 D

  【考点】罪刑法定 原则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关系

 【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该原则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民主主义要求,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由人民群众决定,具体表现为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来决定;尊重人权主义要求,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使得公民能够事先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后果,故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在事前明文规定。

 项 选项 A A 理解正确。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对社会的治理是 依照法律进行的,故法律必须明确,刑法是刑事领域对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的具体规定。因此,可以说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选项 B B 理解正确。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制权规范约束公权力,防止其滥用和扩张,保障人民利益。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三权分立说与心理强制说。三权分立说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范围要分明,以免滥用权力。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因此,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项 选项 C C 理解正确。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 的政治基础和政治前提。刑法是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制定的,其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项 选项 D D 理解错误。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对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处罚。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如果依照“网民的意见”判决,不但违反了罪刑法定的原则,也会降低法律的权威性。

 2. 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 8 38 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 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 0 30 余万美元的“中介费”、“劳务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1 (2011 年卷二单选第 2 2 题 )

  A. 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

 B. 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C....

相关热词搜索: 刑法 司法考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