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全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搬迁工作总结]

时间:2021-10-22 11:54:36 浏览量:

2 篇 全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搬迁工作总结

  篇一:

 一、总体工作情况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三、亮点工作推进情况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五、关于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的建议

  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行业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认真落实“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明确责任措施,尽锐出战攻坚,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被省自然资源厅确定为全省移民(脱贫)搬迁保障基金试点县、整村搬迁试点县和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增减挂交易指标试点县,整体工作连续3 年考核均居全市前列,被省移民办评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创新单位。

  一、总体工作情况

  按照“安置社区与脱贫产业、城镇发展深度融合,安置住房与基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建设,搬迁入住与脱贫措施、社区管理同步推进”的思路,以及“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的安置选址要求,全县在 XX、XX、XX、镇和县城共规划设置安置点 XX 个,其中县自然资源局(移民办)统规统建 X 个,委托乡镇代建 X 个,回购社会存量房X个,融合安置X个,搬迁集中安置率和城镇化率为XX%。XXXX年 X 月底,所有安置点水、电、路、讯全部到位,实现分房交钥匙,XXXX 年 X 月底所有搬迁户全部完成装修入住,XXXX 年 X 月底所有搬迁户宅基地全部完成腾退拆除和复垦复绿,各安置点的社区管理、物业服务全部明确责任,正常运转。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1.精准识别搬迁对象,本着“依据政策,应搬尽搬”的原则,正确理解“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内涵,按照“先识别搬迁区域,再识别搬迁人口”的要求,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同步推进避灾生态搬迁,以统筹解决县域内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和基础配套落后、公共服务设施缺失区域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脱贫致富问题为目标,最终实施搬迁 XXXX 户 XXXX 人。

  二、安置房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积极主动和上级做好政策衔接、资金衔接,对下协调各方力量,细化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任务,采取县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逐安置点派驻干部实地督导工程进度,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在保证施工和质量“双安全”的基础上,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盯紧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确保相关项目按时达到交钥匙入住条件。我县的安置房建设严格执行住房面积人均不超过 XX 平方米,最大不超过 XXX 平方米,建房自筹资金每人不得超过 XXXX 元,每户不超过 XXXXX 元。截止 XXXX 年 X 月底,XX 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建成并达到竣工验收条件,所有搬迁户全部领到了新房钥匙,率先提前 3 个月在全省、全市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任务。各安置小区内绿化、硬化、亮化、体育设施、安防设施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所有设施全部到位,针对安置搬迁对象最多的县城惠安苑安置点,县政府协调在小区内,由恒大集团捐建幼儿园一所,XXXX 年秋季已经正常投入使用。

  3.搬迁对象全部入住。先后 2 次以脱贫攻坚指挥部文件印发了,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实际搬迁入住的相关通知,从入住标准、时限、责任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县自然资源局(移民办)统揽,各镇(办)党委、政府负总责,各驻村包联帮扶单位具体负责,各帮扶责任人一对一督促。在各安置点分别装修样板间供群众参考,引导搬迁对象以能满足当前生活需求(地平、墙白、水通,灯亮)合理装修,严防因装修而举债。并出台实际入住鼓励措施督促群众装修,截止 X 月底,所有搬迁户全部完成装修。各安置社区也全部落实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厘清了安置点的行政管理权属,县级财政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物业费,实行先交后补,渐退式兜底保障 3 年过渡政策,做到群众遇事有人管,服务有保障。先后多次组织逐安置点、逐户登记搬迁户内详细信息,就业状况等,对每户每月用水、用电建立登记台账,对整户举家外出建立详细台账,各安置点做到了对搬迁户的实际入住情况动态跟踪,定期更新。

  4.搬迁对象宅基地全部完成腾退。按照“摸底、腾空、收回、拆除、复垦和交易”六个环节压茬推进宅基地腾退工作,县政府按照每处宅基地 XXXX 元补助给镇(办)拆除费。所有绿化苗木由县林业中心统一提供调拨,截止 XXXX 年年 X 月底腾退拆除工作全部结束。全县共拆除宅基地 XXXX 户(XXXX 处),其中种植树(苗)木复绿XXXX 处,种植其他农作物 XXX 处,可纳入土地增减挂项目复垦 XXX处。为进一步提高腾退拆除质量,县上成立核查组,先后进行了 X轮次的督查检查验收,对存在的问题当天进行反馈,限期整改,逐户销号。X 月份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和省扶贫办的宅基地腾退拆除检查组,先后检查后对我县的腾退、拆除、复垦复绿工作进行了检查,给予了肯定。

  5.后续扶持配合有序。一是将易地搬迁各类信息台账,向相关部门进行了移交,做到了数据共通共享。二是结合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登记”工作,依法对已享受搬迁政策的所有人员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予以公告注销,并按程序对安置房予以登记发证,转移登记所需全部资料已全部完善,已陆续制证发证。三是对经市政府批准全县腾退后可保留不拆旧宅(房)的 XXX 处旧房按照以村为主,镇(办)把关的原则,通过整村搬迁宅基地置换、按程序划拨(出让)、搬迁群众农业生产周转和出租等方式予以分类处置、逐步推进。五是把留史建档作为重要内容,建立“户”、“点”“村”“镇”“县”五级搬迁档案,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的“易地搬迁工作档案”。

  三、亮点工作推进 情况

  1.整村整组搬迁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试点情况有序推进。首批编制实施的《XX 县 XX 镇等 X 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区土地复垦项目》,涉及 XX 镇、XX 镇等 X 镇 XX 个村 XX 个地块 XXXX 亩(可实施交易面积 XXX 亩)的土地复垦项目,目前已复垦拆旧 XXX 余亩。

  2.遍访易地搬迁户走在前列。XXXX 年 X 月份分房以后,按照市局党组《关于开展问需问计问效遍访活动深入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县率先拟定了 X 大类 XX 项 XX 个具体问题的提纲,对镇(办)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以及有搬迁对象的 XXX 个村主要负责同志、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干部以和所有搬迁户,以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撰写了《XX县易地扶贫搬迁“三问遍访”活动调研报告》,出台了《XX 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XXXX—XXXX)实施方案》,明确了搬迁后续目标任务,全 X 易地搬迁“三问遍访”现场会在 XX 召开,我县作了经验介绍。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是部分拆除后的宅基地复绿成效不明显,有的因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苗木成活率不高,影响整体效果。二是因搬迁对象的退出和规模的缩减,形成的闲置房源需加快处置。三是保留未拆的旧房处置还需加快。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工作定力,坚持常态化精准化系统化推进问题整改提升,一是结合秋季造林工作,对宅基地复绿工作进行“回头看”,适时组织镇(办)进行苗木补栽。二是加紧研究制定超建房源处置方案,加快资金回笼和矛盾化解。三是督促镇办按照既定工作方案,做好保留不拆的宅基合理利用,妥善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农业生产临时用房等。

  五、关于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的建议

  易地搬迁一项系统、全面、复杂的工作,他并非单项工作,他牵涉到搬迁群众后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的结构性重组和变革。在巩固易地搬迁工作成果上,提以下建议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首先实明晰好安置小区以及安置小区所处区域的党(工)委、政府(街道办)或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会的管理和服务责任,从体制机制上杜绝管理服务责任悬空,明晰搬迁后谁来管,谁来扶的问题。

  二是加强安置小区的日常管理。安置点所在辖区的党组织,要加强安置小区政治组织建设和群团组织建设,把搬迁群众有效组织起来,调动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搬迁群众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引导搬迁安置区建立新型邻里关系,形成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同时要注意把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明确区分,不能用物业服务组织的工作代替社区服务组织的工作。

  三是加强搬迁群众权益保障。行业职能部门要积极探索实行以现居住(迁入)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围绕搬迁社区的管理、群众户籍的管理、就医就学,养老社保等,迅速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或工作方案,有序有效衔接好低保、医保、新农保、大病救助、高龄补助、伤残补助等社会保障政策,确保搬迁群众能在迁入地享受的政策,就不要再纳入迁出地享受。让搬迁群众在安置小区平等享有各项民生政策和发展机会,避免出现“两不管”。在迁出地要充分保障搬迁群众的承包地、承包林以及腾退复垦后的宅基地等权属权益,加快农地、林地流转,衔接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林下种植养殖、农资补贴等惠农政策,多措叠加提高群众收入。

  四是构建新的帮扶体系。结合乡村振兴在搬迁群众的脱贫质量巩固上,进一步加强帮扶工作力量,将对搬迁群众的帮扶工作重心放在迁入地,逐步改变依赖迁出地的农业产业作为脱贫的核心措施,而是将就业作为脱贫质量巩固和提升的重点措施。县级党委、政府负责组织建立新的帮扶工作体系,组建相应的帮扶工作队伍,向安置点所在辖区的村(居)党组织派驻。

  五是不断加强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对于安置小区的公共服务配套,坚持做到缺什么就补什么。对位于镇(区)和中心区的安置点的产业配套,要尽量结合各安置点周边的产业配置实际,围绕安置点进行搬迁贫困户的产业培育、土地流转和生产发展,对已有的产业园区进行扩大提升,增强搬迁群众的就近参与率。对于处于城区的安置点,重点解决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人口就近就业或转移就业问题,拓宽增收渠道。

  “ “ 十三五” ”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县实际建成安置点 10 个,建成住房 2061 套19.78 万平方米,完成搬迁 1999 户 8151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1940户 7913 人),超额完成搬迁任务。其中:2016 年建设安置点 6 个,搬迁安置 2662 人,建成住房 627 套 7.35 万平方米;2017 年建设安置点 4 个,搬迁安置 5489 人,建成住房 1434 套 12.43 万平方米。在资金使用管理上,我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总投资 76281.98 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 6330.4 万元,省级统筹项目资金 38149.9万元,群众自筹资金 1226.7 万元,县级自筹资金 30574.98 万元。在使用上,实行专帐专户,严格收支两条线运行,全县无一例因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使用管理的违法违纪案例发生。搬迁群众入住以来,通过政策帮扶、干部帮扶等措施,已实现了 7913 人贫困户的稳定脱贫。

 二、采取主要做法

  (一)深入推进“五个体系”建设。一是推进安置点教育事业发展。成立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入学工作领导小组,保障搬迁户子女人人享受更好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新建城关一小,改扩建花山幼儿园,实现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确保搬迁户子女“来一个、接收一个、安排一个”。目前,义务教育阶段 1626 名搬迁户子女已全部实现入学。二促进安置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推进各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中心建设覆盖率达 100%,配备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广播室图书室等配套设施。组建群众性文化队伍,配备文化工作人员,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确保了安置点活动有场地,建设有队伍,引导有载体。二是推进社区党的建设。成立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党工委 1 个,组建党支部 6个,各安置点乡镇建有服务中心 6 个。三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采取新建和就近覆盖的方式,设置 7 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乡村医生,负责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了医疗卫生室(站)对所有安置点的全覆盖。四是建立和完善社区综合治理体系。成立社区居委会 5 个,安排专职社区管理干部,推选楼长,精细“社区-安置点-楼栋长-搬迁群众”的网格化管理。安置点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建成警务室、警务点,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落户安置地,推进安置点“天网工程”建设,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五是深入推进后续发展措施。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人口 1431 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5209 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口 7570 人,已办理城镇户籍 1940 户。实现了安置区质量安全规范率达 100%,基础设施配套率达 100%、教育卫生服务率达100%、社区管理服务率达 100%,产业培育率达 100%,劳动力就业率达 95.8%,基层党建覆盖率达 100%。

  (二)确保搬迁劳动充分就业。把保障搬迁劳动力就业工作放在首位,确保“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一是抓好搬迁劳动力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创建公共就业服务岗位、加大劳务输出力度,通过各种措施,全县搬迁贫困劳动力 1864 户 3750 人中,已实现就业 1864户 3593 人,劳动力就业率达 95.81%,户均实现近 2 人就业。二是抓安置点产业发展。组建季节采茶队、家政服务、保洁、物业管理公司,引进唯艺服装厂、青松服饰等加工企业,充分发挥 10 家就业扶贫车间优势,吸纳易地扶贫搬迁人员 115 人,新增挂牌 5 家就业扶贫车间、2 家就业扶贫基地,共吸纳易地搬迁劳动力 143 人就业。三是抓政策落实。落实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场地租用补贴、稳定就业补贴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相关要求,对政策范围内企业社会保险单位自缴费部分予以减免。

  (三)抓好易地扶贫搬迁扫尾工作。全面完成拆旧复垦工作,应实施拆旧复垦及兑现资金 1982 户,已实施拆旧复垦及兑现资金 1982户,拆旧复垦及资金兑现工作全面完成,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抓好督查巡视、大走访、大排查整改。开展住房质量安全排查,完善各类项目资料。规范档案管理,确保整治有序。完成大事记、国家“十三五”评估核查验收、十四五项目编制等工作

 “ “ 十四五” ”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易地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到 2025 年底,全县 5个乡镇和 1 个街道办事处共 10 个安置点实现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优质便利、群众就业持续稳定、精神文明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秩序安定有序、群众自我管理显著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目标,把安置区建设成为和谐文明、包容团结、安定有序、共建共享的文明小区,全面提升 8151 名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项目资金测算

  2020年-2025年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帮扶项目 47个,概算总投资 18875 万元,其中补齐配套短板设施项目 12525 万元,配套后续产业和就业项目 6100 万元、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250 万元。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地方和政府专项资金、各级整合渠道资金及其他资金。

  三、工作措施

  (一)推进安置区与城镇一体化规划建设,补齐配套设施短板。根据城镇一体化建设规划,完善各安置点学校、卫生室、智慧小区、文体活动场所配套基础设施的衔接,统筹协调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安置区城镇融入,加快城镇化建设,提升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

  (二)制定安置区后续产业规划,建立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结合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安置点特色产业优势,优化产业项目布局,规划实施一批食用菌、蔬菜种植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等配套产业项目,建立搬迁户稳固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以项目促进搬迁群众增收,有效防止搬迁群众返贫,巩固脱贫成效。

  (三)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充分就业。利用安置点现有商业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就业培训中心、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扶贫车间企业稳定发展,实施灵活有效的工作时间,优先解决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充分调动县经开区、白泥产业园区和都市第三地生态园、乌杨田园企业积极性,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优先安置搬迁劳动力就业。鼓励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吸纳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

  (四)加强安置点社区治理,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按照“五个体系”建设要求,逐步完善各安置点各项基本公共服务阵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搬迁群众享受优质的均等化公共服务,强化社区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提升搬迁群众社会融入感。强化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工作,着力发展扶贫产业和后续项目,提升安置点配套设施和发展能力。

  1 2021 年工作打算

  一是深入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千方百计盘活迁出地资源,全面兑现奖励资金,开展复垦土地确权颁证,保障移民权益:继续配强教育资源,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有学上。加强搬迁移民就业培训,加大扶贫车间和产业基地建设,创造公益性岗位,促进搬迁移民就业增收;继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社区(村)居民自治机制,社区治安防控机制,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机制,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迁入地。

  二是扎实开展质量安全排查。严格按照“不漏一栋、不漏一户”的要求,开展“横到边,纵到底”的质量安全排查,并建立整改台账和整改措施等。继续完善安置点项目建设手续,各安置点要从项目立项、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和手续和资料进行全面自查,及时查漏补缺。

  三是精准规范管理档案资料。扎实开展档案资料清理工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搬迁农户的一户一档和工程建设档案资料进行全面自查,及时补充完善,并建档立卷和规范整理。要及时更新搬迁农户动态信息,对搬迁农户的就业培训、就业地点、就业收入,以及人员增减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做到准确及时、细致精准。

相关热词搜索: 易地 全县 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