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现状 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时间:2021-10-22 13:45:25 浏览量:

篇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论文

毕业论文

题 目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二○一一 年 三 月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一、 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 2

(一)旅游规划的城市化现状 .................................................................................... 2

(二)从旅游消费方式、水平和客源看现状 ............................................................ 2

(三)从旅游地域性看现状 ........................................................................................ 3

(四)从旅游服务看现状 ............................................................................................ 3

二、 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 5

(一)旅游消费水平向高级发展 ................................................................................ 5

(二)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 ............................................ 6

(三)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 ............................................................................ 6

(四)旅游方式多样化 ................................................................................................ 6

(五)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 7

三、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 8

(一)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体现关心 .............................................................. 8

(二)加大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 8

(三)健全协调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旅游者的正当权益 .................................... 9

(四)在旅游点的宣传方面,要体现精心 ................................................................ 9

(五)促进产业融合,提高综合竞争力 .................................................................. 10

(六)放大社会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 10

(七)发挥地方优势特色,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 10

(八)突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注重发展方式转变 ...................................... 11

四、 结束语 ....................................................................................................................... 12

参考文献 ............................................................................................................................. 13

致 谢 ................................................................................................................................... 14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旅游业 旅游投资 趋势及对策

一、 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
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
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旅游规划的城市化现状

对商业利益的过多追求使得中国众多风景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错位的风景区规划人为加重风景区城市化的现象也不鲜见。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学者指出不少地区存在城市化的旅游规划现象,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等同于城市建设规划。而今,十多年过去了,这股城市化的旅游规划势头在某些地方依旧蔓延滋长,例如:电影《少林寺》放映后,少林寺名扬天下,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业的发展使得部分当地村民受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乱搭、乱建、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从景区入口处到少林寺山门前不到2公里的街道旁,搭建的商店、饭店多达数百家。为解决愈来愈突出的商业化、人工化、城市化问题,2003年3月,登封市聘请规划专家编制《嵩山少林寺景区规划》,按此规划,少林寺景区进行拆迁和新建的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涉及到200多家商业网点、10多家武术学校及400多家农户的搬迁。然而如果该规划实施后却会使景区形成典型的城市格局,淹没原有景观意境,造成一种新的人为化的建设性破坏。

(二)从旅游消费方式、水平和客源看现状

从旅游消费方式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特色旅游较少。从消费水平来看,我国人均收入用于旅游的开支依旧很少,每年仅为30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00美元,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更是高出好几倍。从长期来看,旅游消费升级趋势已经形成,人均旅游消费有望继续提高。

同时我们注意到,2000年

以来,农村居民旅游人均消费的增长速度缓慢,从2000-2010年,人均消费基本保持在320元左右,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消费呈下降趋势,与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差距逐年拉大。按照中国8亿农村居民计算,农村居民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提高将意味着我国旅游行业真正腾飞。

从旅游人员构成来看,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三)从旅游地域性看现状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四)从旅游服务看现状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目前,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国家旅游局也己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明确地指出了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依然是制约当前旅游市场恢复与振兴的重要因素,并把“以人为本”的旅游服务和规范的市场秩序作为我国旅游市场恢复与振兴的重要推动。

篇二:中国旅游市场现状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

目录

一、国内旅游市场现状

1、行业景气继续高涨

2、竞争加剧化趋势增强——融入国际竞争

3、业内区域联盟态势渐强

4、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分化发展(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5、政府重视旅游经济发展,旅游市场管理体制日趋完善

6、旅游市场开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7、旅游产品类型多样

8、旅游市场需求的旺盛

二、国内旅游企业发展现状

1、企业优劣分化明显

2、旅游企业之间开辟合纵连横之路

3、旅游电子商务对传统旅行社业构成严峻挑战

4、外资开始进入中国旅游市场

Cap: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中国的旅游业开劈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东西纵横长,民族众多,地方文化差异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中国人口众多,正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为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因此,中国的旅游现正在朝着国内旅游大国、入境旅游大国、出境旅游大国发展。

综观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建国以来到1990 年为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以入境旅游为主导地位;
90年后至2002年,中国的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内旅游异军突起;
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旅游市场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出境游组团社改革为标志,出境游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2005年是中国旅游业全面融入世界旅游业的竞争一年。

依照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时期划分, 1996年进入我国 “九五”计划(1996~2000年)时期,是我国旅游市场夯实基础、为二十一世纪积蓄后劲的阶段。“十五”计划(1997~2005)时期,旅游市场更是态势复杂而又强劲发展。本文将以这两个时期为背景,阐述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一、 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1、行业景气继续高涨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 亿元,相当于全国 GDP 的5.01%,接待的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居世界第 4 位。旅游外汇收入达 257 亿美元,分别比2003 年和 2002 年增长48%和 26%,跃居世界第 5 位。国内游市场,全年全国总出游人数达到 11.02 亿人次,总花费4710.71 亿元,人均花费427.5 元。出境旅游人数达2885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自此,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国 GDP 的比重已经连续 5 年稳定在5%以上。中国被全球知名的旅游传媒TTG(Travel Trade Gazette, Asia)评定为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

2、竞争加剧化趋势增强——融入国际竞争

虽然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但同时竞争呈现出更加激烈的态势。一方面,很多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出台各种政策和手段争夺中国旅游客源市场,如欧洲期待、泰国价格上涨、访港创新高、印度落地签;
另一方面,中国也在抓住各种时机吸引境外客源市场,如台湾,入境市场的开放。这样,进一步加大了国际游客的流动频率,同时,导致国际旅游市场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压力,除了各自的资源优势是主要竞争条件外,经营优势比拼和市场化运作的较量也进一步加强,经营网络和客户资源的抢占更加激烈。

建设旅游强国是我国在旅游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的宏伟战略。其奋斗目标虽然可以量化为接待人次、旅游收入等具体指标,但其核心目的却在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即对全球旅游资源的动员能力和对全球旅游市场的影响力。旅游国际竞争力水平是衡量旅游强国的核心依据,通过旅游活动的国际化来带动旅游经营的国际化,最终实现旅游经济的国际化,无疑是我们提升旅游国际竞争力,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旅游活动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入境旅游还是出境旅游,都已

经成为世界旅游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入境旅游方面,我国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和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使我国旅游业服务对象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旅游服务、接待体系的国际化进程;
出境旅游方面,公民出境旅游发展异常迅猛,2004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2885万人次,同比增长42.7%,超过了日本1000多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旅游客源国和全球出境旅游市场上增幅最快、潜力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国家。中国公民旅游活动的国际化已经开始对世界旅游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可以断言,随着出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活动国际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且发展迅速,对国内、国际两个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加强。这为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国际竞争力和建设旅游强国,创造了长期有利的外部条件,也成为衡量我国旅游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尺之一。建设旅游强国,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国旅游活动国际化进程,在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出境旅游,使两个市场和谐、快速、持续地发展。

3、业内区域联盟态势渐强

由于市场的国际化局面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化,出现了很多超越企业单体层面的区域内合作和区域之间的竞争。从区域层面来看,伴随着区域旅游竞争更加激烈的同时是区域旅游合作将更加紧密,并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各地区将大力度加强旅游营销,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旅游业将进入一个营销时代;
另一方面,受旅游资源和价格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难以单独成为对旅游者具有长期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必须发展大旅游和大区域思想,加强同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互补。以策略联盟的形式广拓客源、共享利润,将是未来旅游业的一大趋势。

中国目前形成的区域合作伙伴主要有:以长江三峡为中心辐射重庆、成都、宜昌等周边地区的三峡景区,以苏、浙、沪为中心构建的长三角绿色旅游通道,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泛珠三角旅游区域,京、津、冀首都都市度假旅游圈以及环渤海旅游圈。东北“4+1”城市的无障碍旅游区,赣湘红色旅游区域合作,丝绸之路、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青藏铁路旅游带等。

4、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分化发展(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2004年旅游行业的明显复苏增长并没有对经营已经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起到枯木逢春的效果,相反,行业的景气加剧了上市公司业绩的分化,使行业内好企业与差企业的界限更加分明,差距也越加明显。景点类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较强,有竞争力的商业主题公园上市公司前景相对乐观,传统旅行社上市公司面临严峻挑战,连锁的酒店上市公司有增长潜力。

2004年净利润比 2002 年呈现两位数速度下降的公司就有新都酒店、张家界、桂林旅游、中青旅、首旅股份、大连亚圣、华天酒店等7家公司。华侨城、峨眉山、桂林旅游、首旅股份、黄山旅游、锦江酒店、中青旅、丽江旅游8 家重点公司 2004 年平均收入规模达到 7.0 亿元,比 2002 年增长 13%,平均净利润规模为1.0亿元,较 2002 年增长 31%。平均净资产和总资产规模分别增长到 9.66 亿元和 15.5亿元,比 02 年分别增长 21和17%。8 家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比 2002 下降1 个百分点为 44%,而平均净利润率就提高了 2 个百分点,这表明8家公司在运营成本控制方面并没有大的变化,而在费用控制方面见效更明显。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由 02 年的 9.6%上升到 04年10.4%,总资产收益率由 5.8%提高到 6.4%。

5、政府重视旅游经济发展,旅游市场管理体制日趋完善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首先是扩大内需已被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发展。目前实施的扩大内需战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假日经济"为代表的旅游经济在拉动内需中的突出作用为全社会所瞩目,发展旅游将继续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发挥重要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的重要性,并在政策、投资方面给予更多实质性的支持,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提升。因此对旅游市场进行一次较全面的了解非常重要。

旅游市场管理体制,是指一国旅游业行政管理系统的权力划分、职能配置、运行机制与组织结构等诸因素的有机组合。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加强行业管理,管理手段日趋多样,管理方式更加规范,管理领域不断拓展。

我国旅游业明显加快了发展步伐,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每年不同情况下会出台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通过对旅游市场的治理整顿,进一步强化了宏观管理的调控功能。

表 1 政府出台的旅游市场管理措施

6、旅游市场开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回顾20世纪,人类创造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业绩,但也埋下了最为深重的祸根:与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社会繁荣并存的是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人口膨胀。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消费欲望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受无以复加的破坏。种种不利于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休闲方式都愈演愈烈地加重着地球的负担。旅游发展初期,景区随处可见游人随意的行为,旅游开发方任意开发景区等行为都为今天所面临的危机埋下了祸根。作为产值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1/10的旅游业,今天也面临着能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挑战。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认识早已过去,人们对旅游业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陆续提出了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等观点。

旅游环境质量包括旅游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社会环境质量两方面。其中,前者指由旅游依托旅游目的地的大气、水体、土地、生物及地质、地貌等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对旅游者而言,它不是一种直接的旅游吸引物,而是一种起承载作用的外在环境和基础环境。因此,它往往不被旅游开发者重视,但恰恰是它构成了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旅游业的成败兴衰。而后者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依托地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情况、卫生及健康情况,当地居民对外来游客的态度以及配套的各项服务等等。要得出当地旅游环境质量的情况,就应该对旅游环境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

旅游地环境质量评价是对旅游发展需要与环境系统状态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进行评定。即从旅游开发经营和旅游活动的需要出发,运用一些数学方法,对旅游地环

境系统状态的情况进行科学的评定。其实质是在对旅游地与旅游相关环境要素调查的基础上,以旅游开发经营和旅游活动要求为标准,对其质量优劣程度进行科学的剖析和研究,其目的在于调整人们在旅游领域的行为。在人类社会行为作用下,使旅游环境质量朝着更加有利于人们旅游发展需要的方向变化。

7、旅游产品类型多样

中国拥有多元化文化和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世界垄断性的人文旅游吸引物和奇绝独特的自然吸引物。也造就了中国旅游产品类型的多样性,。

多样:243个自然保护区,嘉年华的搅动,红色旅游,遗产旅游、会展旅游,地质公园和湿地公园,

8、旅游市场需求的旺盛

自1997年以来,世界旅游组织一再预言,2020年中国将接待1.37亿国际旅游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6% ,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并成为世界第四大客源产出国,处境旅游将达1亿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2%。1978年至2001年中国接待人数旅游者人数从世界第27位跃升为第5位。

表 2 旅游人数统计

图1、2

图3、4

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日渐庞大,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旅游国。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0904万人次,比2003年增长18.96%;
旅游外汇收入累计为25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7.87%。

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同时,国内旅游整体发展势头良好,2004年中国内地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11亿元。2004年底全国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国际社增加108家,国内社增加1870家;
旅行社总资产424.38亿元,同比增长9.42%;
直接从业人员为24.62万人。宾馆酒店行业处于过度竞争状态,全行业处于盈亏临界点。但随着我国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多种形式的酒店经营模式将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2010 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

二、旅游企业发展现状

篇三:在线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在线旅游行业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

报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1550A0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中国在线旅游行业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
1550A0A←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675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4006-128-668、010-66181099、66182099 传真:010-66183099

Email:
kf@Cir.cn

网上阅读:
http:///R_QiTaHangYe/0A/ZaiXianLvYouShiChangXianZhuangYu

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依托互联网,以满足旅游消费者信息查询、产品预定及服务评价为核心目的,囊括了包括航空公司、酒店、景区、租车公司、海内外旅游局等旅游服务供应商及搜索引擎、OTA、电信运营商、旅游资讯及社区网站等在线旅游平台的新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该产业主要借助互联网,与传统旅游产业以门店销售的方式形成巨大差异,被旅游从业人士称之为“在线旅游”。在线旅游和传统的旅游除了在信息查阅及预订方式上有所区别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区别。在线旅游的特点只是通过网络方便了大家,在线只是一种服务手段,而非目的。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在线旅游行业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年)》显示,国家一直大力支持旅游行业,提出“文化旅游”的理念,并将其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2014年更是在政府会议上强调了这一点。由于网上旅行预订从本质上说,是对传统旅游市场销售渠道的补充,因此我国网上旅游市场的发展必然依托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依托整个政策环境的支持和引导。国家政策风向的支持为在线旅游预订行业打造了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社会化媒体的交互作用刺激在线旅游预订用户产生正向消费,成为促进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发展的催化剂。线上预订用户中,有过手机预订经历的用户占20.3%。安装了在线旅游预订APP的人绝大多数都在使用该APP。手机在人们旅行过程中作用贯穿全程。不仅仅是旅游过程中与亲人朋友联络,对于旅行前目的地等行程信息查询、旅游过程中信息导航(LBS等功能)、旅游过程中分享见闻等智能手机新兴功能,线上预订用户占比分别为60.6%、59.8%和45.3%,多于线下

用户。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和应用拓展了在线旅游预订渠道,朋友间的交互作用极大的刺激了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未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旅游预订APP的不断完善,线下用户和潜在旅游用户可能直接转化为手机在线旅游预订用户。数据显示,2014Q1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564.2亿元,同比增长16.9%,环比下降0.8%。

《中国在线旅游行业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年)》主要研究分析了在线旅游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并对在线旅游行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在线旅游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发展环境,并对在线旅游行业运行数据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在线旅游产业链进行了梳理,进而详细分析了在线旅游市场竞争格局及在线旅游行业标杆企业,最后对在线旅游行业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给出针对在线旅游行业发展的独家建议和策略。《中国在线旅游行业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年)》给客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使其能以更强的能力去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在线旅游行业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年)》的整个研究工作是在系统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是相关在线旅游企业、研究单位、政府等准确、全面、迅速了解在线旅游行业发展动向、制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专业性。

正文目录

第一章 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发展背景 1.1 在线旅游行业概述1.1.1 在线旅游行业界定1.1.2 在线旅游行业分类1.1.3 与传统旅游业的区别 1.2 在线旅游行业政策环境1.2.1 旅游行业政策分析 (1)旅游行业支持政策 (2)国家扩大内需政策 (3)西部旅游支持政策1.2.2 旅游业信息化规划 1.3 在线旅游行业经济环境

1.3.1 国际经济走势及影响1.3.2 国内经济走势及影响 1.4 在线旅游行业社会环境1.4.1 我国人口结构特征1.4.2 我国社会结构特征1.4.3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1.4.4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1.5 在线旅游行业技术环境1.5.1 互联网的普及现状1.5.2 软件服务技术发展1.5.3 电子商务技术发展1.5.4 在线支付平台发展 第二章 在线旅游行业产业链分析 2.1 在线旅游产业链构成主体2.1.1 上游供应商2.1.2 媒介&营销平台 (1)在线旅游代理商 (2)平台运营商 (3)信息渠道商2.1.3 终端用户

2.2 在线旅游产业链运作特征2.2.1 供应商依托于网络媒介服务2.2.2 用户规模报酬递增效应突出2.2.3 服务多样性与竞争优势密切相关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