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龙觉醒海普文学【第五章,文学觉醒】

时间:2021-10-14 13:27:25 浏览量:

篇一: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铁凝的《玫瑰门》

《玫瑰门》是一部典型的女性写作的成功之作,而且,是一部真正具有女性觉醒意识的作品;
更为重要的是,以女性觉醒意识而言,《玫瑰门》是新时期文学以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玫瑰门》所具备的最重要的文学意义。

《玫瑰门》的创作背景是在八十年代的后期,距离文革结束也已有十年之久,而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及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深入推介,中国的女性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更深一层的自觉。不再是一种空喊“男女平等”的假象,而是从深层次上发掘女性的思想和价值,这一点在《玫瑰门》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铁凝把小说的主要故事背景设置在文革时期,但书中表达作者对文革的看法显然是次要的。作者是要通过文革这一复杂的历史背景,来拷问女性的灵魂,从更深层次上挖掘女性的意识,而这一过程又是从无性别或者说是超越性别的角度来进行的。正如铁凝在其卷首语所说的那样“我设想这大约归结于我本人在面对女性题材时,一直力求摆脱纯粹女性的目光,我渴望获得一种双向视角或者叫做第三性视角,这样的视角有助于我更准确的把握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

对女性意识的揭示当然要以描写女性为主,同样也会写出女性的矛盾冲突。小说主要描写了四个女性人物:外婆司猗纹、儿媳竹西、外孙女苏眉和姑爸。通过这四个人之间和她们个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来揭示女性意识。

《玫瑰门》的叙事是以司猗纹的一生为主线,写了这一家庭三代女性的不同遭遇和复杂心态。小说的确写到了女人与女人、女人与男人之间的较量,但构成《玫瑰门》的独特性应该不在于此,因为写女人与女人之间的较量也好,写女人与男人之间的较量也好,我们在前面的小说中已经读到过了,而重要的是铁凝在这里更写了女人自我的内心较量,一个社会化自我与本真的自我的较量。人们既然称《玫瑰门》写的是一场“玫瑰战争”,自然就会关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角色。像外婆司猗纹、儿媳竹西、外孙女苏眉以及姑爸都是个性非常鲜明的女性形象。

司猗纹无疑是铁凝用力最多的一个形象,也是这部小说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有评论家认为,这个人物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创造,是铁凝的一份贡献。这个人物的内涵是复杂的,因为复杂才提供了广阔的言说空间。最初,评论家们仅仅注意到司猗纹的“恶”。显然,在小说中,司猗纹的确有很多的“恶”行。如裸露着身体闯入公公庄老太爷的卧房,以乱伦的方式来压住公公的气焰。如她处心积虑地设置“捉奸”的场面,让儿媳竹西与邻居大旗的私情暴露无遗。所以司猗纹被认为是一个“被扭曲的人物”,或者把司猗纹的一生概括为“追逐着虚幻的荣誉”的一生,而“最后获得的仅仅是廉价的自我的胜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批评家们从司猗纹身上看到的东西就更为丰富。比如荒林的观点就比较有代表性。她认为:“司猗纹的经历不仅仅是一种女性的从身体到身体的经历,而且是女性与社会、身体的纠织关系,在其中如何确认自己。她的故事可以说

是惊心动魄的,她总是积极投身而不肯、不愿脱离具体历史场景、具体历史事件、具体政治经历,她几乎与中国的几个历史阶段息息相关、风雨与共,可是她又从来没有成为这些历史阶段的真正主人公。”毫无疑问,在司猗纹身上,铁凝做了很深入的拷问,拷问女性的生存与意义,而司猗纹的一生就是其作为女性的意识不断觉醒、不断抗争的过程。她有自己的思想,她渴望与时俱进。但她在社会的压力下又不断地向社会屈服与妥协,上中学时与革命青年华志远的爱恋促使她渴望与华志远一同走上革命的道路。但封建的家庭观念与势力却将她禁锢了下来。父母把她嫁到庄家,她想做庄家的好媳妇儿,所以她从家庭琐事里来展示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少奶奶,而是一个能治理好庄家的女主人。可是丈夫的冷落、公公的白眼,使她一次次的受到打击。新中国成立,她马上想到与新社会同步的方式:“站出来”,她站出来把自己变成一个全新的劳动者,糊纸盒、锁扣眼儿、砸鞋帮,去革命首长家里做保姆,去小学教孩子。文革风暴到来,她审时度势地“不时亮相”,自己抄自己的家,大张旗鼓的交出家具、首饰,读报纸,唱样板戏。她以这种主动迎合方式来证明自己,可是现实的冷酷往往将她已觉醒的意识无情的摧毁。

司猗纹表现了女性生命基因的顽强和适应能力。尽管司猗纹这个人物是悲剧性的,尽管她在强大的社会面前显得势单力薄,但她为自己的生存抗争的意愿矢志不移。

玫瑰门、玫瑰门,也就是连接女人天性与社会之间的一道大门,大门内是女性个体生命的欲望诉求,大门外是社会利益对女性生命的

强制性享用。而每一个女性在追寻生命的自由时,首先就得卖过这一道门槛。小说着重塑造了司猗纹、姑爸和竹西三个女性形象,可以说是这三个形象分别代表了穿越玫瑰门的三种不同方式。

司猗纹期待着干净的灵魂从玫瑰门里穿越出来,向上升腾。因此她呵护自己的女性性征,不断寻找机会,企图让生命的欲望诉求与灵魂重合到一起。

姑爸永远关闭了玫瑰门,她把生命的欲望诉求封锁在大门以内,以消灭性征的方式来完成女性个体生命的欲望诉求。姑爸是小说中另一个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姑爸年轻时曾是一个十足的女性,曾做好了当一个贤妻良母的准备,不过就因为她长着一个大下巴而遭到男权社会的拒绝。从此,她庄严的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姑爸,爸是父权的象征,她改名字就是宣告自己握有了父权。同时,她换上男性的装束,夺过老马的烟袋,一个失去女性性征的姑爸手托着烟袋出现在了庄家。消灭性征,并非扼杀生命的欲望诉求,她只是把生命的欲望诉求锁闭在玫瑰门内。她似乎是找到了一条最稳妥的保全自我的方式,但她根本不会料想到她的结局是那么悲惨。人们肢解了她身边的“男”猫大黄,又把一根铁通条戳进她的阴道。也许铁凝的这一笔下得过于残酷,可是不这么残酷就不能击碎人们的梦幻。玫瑰门也许是女性的象征,但掌管大门的权利永远也不会在玫瑰门的主人手中。姑爸即使是紧闭大门,同样也逃脱不了被人宰割的命运。

竹西采取的是与姑爸截然想反的方式,她敞开玫瑰门,以放纵性征的自然功能来完成女性个体生命的欲望诉求。她敢于顶撞婆婆司猗

纹的权威,在苏眉进退两难时把她留了下来。她敢爱敢恨,无论是大旗还是叶龙北,她都勇敢的表达自己,但她的表达方式却是用女性的身体来表现。人们在书中似乎只看到竹西用自己的身体去逢迎自己欣赏的人,但却不知这是竹西表达自己意识的方式,不像司猗纹那么弯弯绕。

司猗纹、姑爸、竹西,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生存方式,因此铁凝通过这三个人物,完成了对她们的拷问。而在小说中,这种拷问是通过苏眉这个人物来实现的,铁凝把自己的眼睛安置在这个女孩子身上,孩子的童真使得这种拷问更为纯洁、更为真实。苏眉这个人物的设置显得非常重要,她一方面成为了作者的替身,在作品中充当拷问者、审视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她也是小说中的一个参与者,她就是“她们”中的一员,她的故事与她所拷问的对象紧密相连。这双重的身份起到了特殊的效果,因为,她既作为审视者又作为参与者,那么,她的拷问和审视反身要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得以验证。苏眉与司猗纹是一对相辅相成的人物。甚至,透过苏眉可以看出铁凝尽管对司猗纹持一种矛盾的、复杂的心态,但她最终不得不对司猗纹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抗争意识表示赞赏。从一定意义上说,苏眉就是司猗纹的另一面。到最后,司猗纹一生都在抗争,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其萦绕在心中的理想,到最后,她就把这个再也无法实现的理想依托在苏眉身上。苏眉的也许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尽管在拷问“她们”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她们”的很多缺陷、很多不幸、很多不争气、很多无奈,但是这一切都掩饰不了女性的伟大与永恒。

篇二:觉醒的开题报告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漓 江 学 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

系:外语 专 业:英语 方向:英语

篇三: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中心论点:

妇女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古代父权制牢不可催的统治,封建礼数的摧残,使得女性地位下降到了一个令人骇然的地步,这一点在宋明体现的尤为明显。在明代,皇帝和皇后甚至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随着封建社会步入晚期,礼教日益严酷细密,对妇女的压迫日甚一日.直到19世纪末,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洋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随之而入,这种异质东西的传入与经几千年沉淀于中国人头脑中的意识发生了最为激烈的碰撞,人们被约束的思想也随之被打开,人们对女性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贤妻良母,辛亥革命后,社会政治趋向民主,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女子制度、课程等不断变革,因此,一批知识女性不断觉醒,在、婚姻、职业、参政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并在这些领域有了一些作为。由此看来女性的社会作用社会地位并不亚于男性,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女性之作用比男者更胜一筹。

主要事例:

一、从古代到近代,女性是受压迫最深的一个群体。父权统治将女性降低为附庸于男性的第二性,《系辞》曰“天尊地牢,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又曰“乾道男,坤道成女”。女性所能受到的教育,也只有《女儿经》、《女戒》、《女训》等等。(古代女性被迫害的事例)

二、甲午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少数率先觉醒的女性也开始将自己的命运与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民族振兴相联系,林宗素在《女界钟》中指出:"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独匹夫然哉,虽匹妇亦有责焉".薛素贞认为:"夫一国兴亡,匹妇亦有责任;同仇敌忾,吾咸具感情".随着妇女问题的提出,女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开始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主要表现在:(20世纪初中国女性意识的开始觉醒事例)

1、兴女学.要争取权利,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女子自己开始创办学校.如1904年杭州的惠兴女士创办了贞文女学堂。

2、办女报.她们认识到舆论宣传的重要性.这时期创办的报刊主要有《女学报》,《中国女报》,《神州女报》,《女界钟》等报纸。

3、建立组织,争取参政权.除了在舆论上鼓吹外,她们还认识到,必须"合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为争取参政权,成立了"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要求"男女平权之实现,女子教育之普及,家庭妇女地位之向上,妇女政治地位之确立".

4、废缠足,1901年清政府颁布禁止缠足谕旨,要求废除缠足陋习.在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中清政府再次强调指出:"女子缠足最为残害肢体,有乖体育之道,各学堂务一律禁止,力矫弊习".规定在新学堂上学的女生一律禁止缠足,以为社会表率.

三、女子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教育、职业、婚姻、参政等等之上。在女子教育观上,知识女性把女学看作是强国之本,认识到女子教育可以使女子从业自立,正如西方的男女平等和教育造就了职业女

性一样,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整体水平和国力的强盛。因此,先进的知识女性不遗余力地倡导女子多读书,坚持女子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全面发展,最终成为能够自立、自强的国民。在女子婚姻观上,不再绝对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追求自由择偶,离婚自愿,更有宣扬独身者。在女子职业观上,清末时传入西方妇女就业状况,辛亥革命也极大地鼓起女性走向社会的勇气,众多知识女性意识到就业有利于她们自立,不再依赖于男子,广大知识女性开始探索就业途径,追求职业平等。在女子参政观上,受西方天赋人权学说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知识女性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参政观,中华民国的建立进一步进步女性参政的希望,主张女子以渐进方式参政。

民国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于1912年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追求男女平权.新文化运动对纲常礼教的抨击,使之强加给妇女的种种束缚不再天经地义,婚姻自主的开始流行,就业机会的增加,一定程度的参政权利的获得,表明在追求男女平等方面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的《新婚姻法》和1954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妇女在结婚,离婚,财产,就业,选举等方面的平等地位,妇女解放运动翻开了新的一页.

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妇女的权利作了充分的规定.如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1986年颁布,2006年修改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女孩与男孩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如第4条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