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五十六,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下元和十二年(丁酉、】

时间:2021-10-12 12:24:21 浏览量:

篇一:古代帝王的称号的演变

古代帝王的称号的演变

我们称呼夏朝的君主时,一般采用的是朝代名+君主名。比如夏启、夏桀等。也有采用朝代名+王+君主名,如夏王太甲。或者采用帝+君主名这种形式,例如帝启、帝相、帝不降等。

商朝时期,君主的名号喜欢用帝+帝号来命名,如帝外丙、帝仲壬、帝太甲、帝沃丁、帝小庚、帝小甲、帝雍巳、帝太戊等等。比如大家熟悉的商纣王,就叫做帝辛,其实纣王是姓子名受。纣是周朝追谥的谥号。

周朝开始采取谥号,天子和诸侯死后,由后任君主和大臣根据其生平事迹拟定一个谥号。如周文王、周武王、齐桓公、鲁庄公等。

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认为谥号是以下议上,以臣议君,所以禁止采用谥号,自称始皇帝,后者称二世、三世乃至万万世。

汉朝建立后,恢复了谥号的做法。汉武帝的谥号就是“武”字,也称做“孝武皇帝”,汉武帝的庙号是世宗,全称应该是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但是在汉朝的时候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只有有突出贡献者才会有庙号,所以这时一般以谥号来称呼某位皇帝,如汉文帝、汉景帝、汉宣帝、汉昭帝。

一直到隋朝时,皇帝的谥号都不太长,一般都是一两个字。所以,我们称呼汉朝至隋朝的皇帝,一般都是称呼其谥号最方便,如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汉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到了唐朝,由于唐朝皇帝的谥号取得越来越长,称呼起来很不方便,加上,自唐朝开始,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所以这时以称呼其庙号比较方便。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等。

唐朝皇帝的谥号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武后:则天顺圣皇后

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所以又叫做唐明皇)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18字)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

哀帝:昭宣光烈孝皇帝(后唐明宗追谥)

可见,唐朝皇帝的谥号普遍很长,唐宣宗的谥号更是长达18个字。宋朝皇帝的谥号更是普遍达16个字之多。

宋朝皇帝的谥号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元朝皇帝的谥号虽然也较长,但是比唐宋皇帝相比则短了许多。比如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谥号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谥号为“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自汉武帝创建年号以来,历朝历代皇帝都有年号,新皇即位都必须要改年号,即改元。到了明朝,延至清朝,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用一个年号,所以可用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来指称该皇帝。比如洪武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康熙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明朝皇帝的谥号又延续了宋朝之风,普遍17个字。

明朝皇帝的庙号谥号:

洪武帝: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21字)

建文帝:恭闵惠皇帝

永乐帝: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洪熙帝: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宣德帝: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正统帝: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景泰帝:恭仁康定景皇帝(无庙号)

天顺帝: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英宗复位改元)

成化帝: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弘治帝: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正德帝: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嘉靖帝: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隆庆帝: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万历帝: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天启帝: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崇祯帝:庄烈愍皇帝

与前代相比,清朝的谥号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朝诸帝庙号谥号:

太祖: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努尔哈赤)--25字

太宗: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皇太极,在位期间年号为天命、崇德)

顺治: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康熙: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雍正: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乾隆: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嘉庆: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道光: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咸丰: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同治: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光绪: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宣统:无谥

(全文完)

以上为原文,有几处需要说明:

1.明朝崇祯帝的谥号问题是这样的:南明的弘光年间给他定了谥号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到了清朝官方那里,被改为庄烈愍皇帝。庙号怀宗。

2.宣统目前正规的说法其实并非没有谥号,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称呼都是宣统帝或者清废帝、末代皇帝、逊帝等,他原本没有庙号和谥号,因为帝制取消了,继承它的中华民国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能给他上庙号和谥号。

但溥仪毕竟是末代皇帝,货真价实地做过三年的大清皇帝,所以爱新觉罗家族在台湾的后人,1967给溥仪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曰:宪宗,谥号曰: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按谥法,行善 可记曰宪 ,在约纯思曰宪 ,圣能法天曰宪, 圣善周达曰宪 ,创制垂法曰宪,刑政 四方曰宪 ,文武可法曰宪 ,聪明法天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 ,懿行可纪曰宪,仪范 永昭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博闻多能曰宪 ,赏善罚恶曰宪,辟地有德曰襄, 甲胄有劳曰襄 ,因事有功曰襄 ,执心克刚曰襄 ,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显然 ,明显把溥仪美化了。

而在北京的爱新觉罗家族后人在2004年的时候,也给末帝溥仪 上了庙号和谥号,从而给中国悠久的帝王史划上完满的句号。他们上的庙号是:恭宗 ,谥号:愍皇帝。按谥法,知过能改曰恭,逊顺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使民折伤 曰愍 ,在国连忧曰愍, 佐国逢难曰愍, 危身奉上曰愍,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曰愍 ,祸乱方作曰愍 ,使民悲伤曰愍。从谥法解释来看,这个庙号和谥号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溥仪的一生。

3.前文及备注中提到的“谥法”是过去用来给谥号的一个评定标准。可以搜一下百度百科词条。皇帝的谥号大多死后是由礼官议定的。而庙号本来也应该按照“祖有功;
而宗有德”的标准来给的,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篇二:唐宋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 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贞观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显庆 656年~661年

龙朔 661年~663年

麟德 664年~665年

乾封 666年~668年

总章 668年~670年

咸亨 670年~674年

上元 674年~676年

仪凤 676年~679年

调露 679年~680年

永隆 680年~681年

开耀 681年~682年

永淳 682年~683年

弘道 683年

中宗

(为武后所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

(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 684年

睿宗

(为武后所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

(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684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载初 690年

中宗

(重新即位)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见684年,)

705年~710年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睿宗

(重新即位)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见684年,)

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极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开元 713年~741年

天宝 742年~756年

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乾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宝应 762年~763年

广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历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圣文皇帝 李适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兴元 784年

贞元 785年~805年

顺宗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诵 805年

永贞 805年

宪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李纯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年~824年

长庆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宝历 824年~826年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宝历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开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会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 873年~874年

乾符 874年~879年

广明 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启 885年~888年

文德 888年

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 888年~904年

龙纪 889年

大顺 890年~891年

景福 892年~893年

乾宁 894年~898年

光化 898年~901年

天复 901年~904年

天佑 904年

昭宣 光烈孝皇帝 李祝 904年~907年 天佑 904年~907年

武则天自立了周这个国号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太宗 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 宋钦宗 赵桓 (1125年—1127年)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隰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篇三:历代皇帝年表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顺序

唐朝 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贞观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显庆 656年~661年

龙朔 661年~663年

麟德 664年~665年

乾封 666年~668年

总章 668年~670年

咸亨 670年~674年

上元 674年~676年

仪凤 676年~679年

调露 679年~680年

永隆 680年~681年

开耀 681年~682年

永淳 682年~683年

弘道 683年

中宗

(为武后所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

(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 684年

睿宗

(为武后所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

(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684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载初 690年

中宗

(重新即位)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见684年,)

705年~710年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睿宗

(重新即位)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见684年,)

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极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开元 713年~741年

天宝 742年~756年

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乾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宝应 762年~763年

广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历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圣文皇帝 李适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兴元 784年

贞元 785年~805年

顺宗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诵 805年

永贞 805年

宪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李纯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年~824年

长庆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宝历 824年~826年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宝历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开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会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