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信息简报2020|

时间:2021-10-11 09:24:48 浏览量:

— 1 —

 事业单位改革信息简报五篇

 目录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事业单位提质增效 ..................... 1 以编制资源统筹为契机协同推进改革 ..................... 3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 6 “三抓三促”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 9 用“三股劲”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 10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事业单位提质增效

 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职责定位不准确、布局结构不合理、编制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扎实推进县(市、区)事业单位改革。

 一是聚焦职责定位问题,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着力破解政事不分、事企不分难题,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根据党政机构改革部署要求,分类采取行政职能回归机关与机构撤销、注销事业单位法人等方式,各县(市、区)共剥离了427个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稳妥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各县(市、区)通过转企改制或撤销、注销事业单位法人等方式,共撤销从事生产经营活— 2 —

 动的事业单位48家。稳步推进农林垦殖场改革,对于事业单位性质的农林垦殖场,行政职能回归所在乡镇,公益服务职能交由相关事业单位承担,注销事业单位法人,退出事业单位序列。规范县(市、区)事业单位设置,要求名称中原则上不得带有管理、办公室等类似字眼,也不得带有明显行政职能、经营职能的文字。

 二是聚焦布局结构问题,提升事业单位履职能力。针对职责交叉重叠、“小散弱”事业单位等突出问题,以优化布局为重点,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切实理顺职责关系,确保优化协同高效。各县(市、区)全面清理撤销规模过小和职能弱化机构285个,坚决撤销培训疗养、机关后勤、部门信息等事业单位89个,大幅整合检验检测、教育考试等领域职责相同相近机构219个,积极向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综合治理、网信安全、疾控等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倾斜。改革后,各县(市、区)事业单位总数平均由改革前的200多个减少为70个左右,精简比例达到67.2%,最多的精简比例达到71.8%。

 三是聚焦编制分配问题,提高事业编制使用效率。聚焦县(市、区)存在的事业编制分配不均衡问题,全面贯彻“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要求,优化事业编制配置。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 —

 加强事业编制统筹调剂,盘活用好沉淀和低效配置的编制资源,引导资源要素聚焦重点领域,保障政务服务、就业创业、社保医保、住房保障、残疾人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用编需求,努力打通公益服务“最后一公里”。着眼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结合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等,引导资源要素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倾斜,各县(市、区)平均向乡镇(街道)下划事业编制18个。

  以编制资源统筹为契机协同推进改革

 我区聚焦事业单位改革重点任务,以事业编制资源统筹为契机,协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各项任务,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公益属性。

 一是突出“控量增质”,保障区域中心工作推进。机构编制任何时候都是稀缺资源,既要“管住把严”,又要“盘活用好”,切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按照区委、区委编委要求,将编制资源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大局,重点对城运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城区精细化管理以及营商环境建设等服务中心工作的事业单位进行研究,优化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同时,结合街道管理体制调整,研究向街道补— 4 —

 充一批事业编制,加强基层工作力量,把资源配置到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

 二是突出“整合撤并”,加强事业单位履职能力。分批分步骤稳妥推进暂缓分类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通过参照市级机构的分类类别、理清单位职责、退出事业单位序列等方式,明确2家单位的类别,撤销1家单位的事业单位建制。全面梳理出17家“小散弱”事业单位,明确整合撤并方向,在充分考虑部门工作实际,评估其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后,积极提出对策建议。通过与相关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反复商讨、专题研究后,初步形成整合方案。

 三是突出“撤销剥离”,明确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结合区“三资”清理工作,梳理事业单位资产性质,剥离经营行为,推动资产脱钩,回归公益属性。通过核定区民防工程管理中心、区文化旅游局人事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控制数,盘活低效编制资源。建立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对5家经营类单位逐个研究,分别推进。相关部门每月定期上报改革推进情况,反复推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按照稳妥审慎推进的原则,形成改革方案,做好人员双向选择和分流工作。通过撤销事业单位建制、明确挂靠人事关系单位性质,以及梳理职能、重新定位等方式,如期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四是突出“倾斜民生”,发挥事业单位社会建设作用。为— 5 —

 推进区教育事业协调发展,考虑各学校的编制配备情况以及教育发展趋势,用区级机动编制保障学校未来的规划和发展,为学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供支持。与区卫健委商讨牙防所、牙防二所、体检站、血办和计生指导站等职能相近、职责单一或弱化的单位设置整合方案,综合考虑健康促进和老龄工作的职责划归,推进卫生事业资源优化和职能配置。在编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岗位的招聘力度,本年度教育和卫健系统的专业人员招录与去年相比,分别上升了25%和30%,切实为打造教育高地和卫生大区提供编制资源保障。

 五是突出“科学用编”,提高事业编制使用效率。结合统筹事业编制资源,探索进一步合理规范人员编制使用管理。用编计划审批依据适时调整为根据统筹后的空编情况和单位实际发展需求,引导部分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保障,科学合理使用编制。注重处理好服务与监管的关系,提高事业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全力推动群众高品质生活增效赋能。

 六是突出“建章立制”,夯实事业单位管理基础。区委编委会审议通过《区委编委工作规则(修订版)》《区委编办工作细则(修订版)》《机构编制事项调整工作流程(试行)》等文件,研究明确各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统筹调剂、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

 — 6 —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我县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重塑布局体系,优化整合机构,实行政事分开,完善制度机制,着力破解县级事业单位存在的机构散弱、职能不清、运行不畅、政事不分等问题,切实提升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调查研究为抓手,实现精准“把脉” 能否准确摸清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成为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一是开展摸底调研。该县采取听取汇报、收集资料、个别访谈、实地察看等方式,深入全县涉改事业单位,开展两次全县性、大规模机构编制运行情况调研。二是深入评 估“问诊”。将调研中采集的650多份台账资料和近5000个数据,通过大数据比对、个案分析、经验总结等方式,对各单位存在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形成2篇综合性调研文献。三是实现精准“把脉”。通过前期分析,厘清214个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编制分配、职能界定、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并逐一形成台账,为事业单位改革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以上级精神为指引,明确改革路径 县级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牢牢把握中— 7 —

 央改革精神,才能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离、任务有落实。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事业发展,把党建工作贯彻事业单位改革始终,完善落实党在事业单位全面领导的制度,加强党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领导,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二是牢牢把握上级明确的改革环节,对事业单位职责定位及功能类别全面分析,在省、市明确75个事业单位限额的基础上,推动事业单位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做到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该精简的精简、该加强的加强。三是结合本县实际 明确改革路径,明确对原县项目办公室等65个事业单位进行优 化重组,对41个职责相同相近的机构大幅度整合,对37个规模过小和职能弱化的机构清理撤销,对5个以“局、委、办”命名和职能发生变化的事业单位,根据工作职能和发展定位,重新规范机构名称。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破除机构积弊 一是有序推进政、事、企分离,着力破解政事不清、事企不分难题。以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率先剥离43个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并划入行政单位。开展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通过改制转企、撤销事业单位建制等方式,3个经营类事业单位实现事企分开。二是着力推进事业单位功能重塑再造,有效破解机构散弱、职能不清等问题。重新组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推进中心等科级事业单位;继续在应急、人社、林业等领域推进综合— 8 —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组建10支执法队伍;对信息网络、城管领域进行系统性优化重构;将职责相同相近机构整合组建股级事业单位,重新确定主要责职和机构名称。同时,为适应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民生保障需求,设置精细化工产业服务中心、足球融合发展服务中心等2个符合本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特色机构。三是统筹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着力破解资源分布不均,机构运行不畅等问题。充分调研评估改革前、后事业单位承担职责情况,对全县事业单位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同时,采取“以事定费,以费腾编”的方式,核减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图书馆等面向一线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编制,进一步发挥编制资源合用效益。

 以巩固改革成果为目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一是加快制定“三定”规定,探索建立政事权限清单,以清单方式逐项明确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职能和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职能,明确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在干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财务资产、业务运行等方面的权限。二是完善事业 单位章程管理,进一步完善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的公立医院章程,按照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科学民主管理与依法依规运行有机统一的要求,明确外部及内部权利义务关系,理顺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尚未制定章程的,要求按照已出台的章程范本和 相关规定起草章程。三是完善支持保障政策衔接,出台《事业 — 9 —

 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优化编制配备管理办法》《基层公益服 务类事业单位编制动态调整快速反应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制定人员转隶、离退休干部转接、党组织调整等意见和办法,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明角相应经费保障方式和标准,指导配合涉改单位做好各项改革工作

 “三抓三促”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近年来,我省采取试点先行、整体推进、改革攻坚三阶段推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路径、稳妥推进实施,全面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任务。

 一、抓转企改制,促事企分开 省级结合文化等行业体制改革推进转企改制工作;市县立足本地实际,针对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专业技术强、具备改制条件的推进转企改制。通过改革,进一步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理顺了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关系,促进“事企分开”,将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生产经营活动坚决交给市场,一批经营类事业单位转换体制机制,转制企业实现战略重组,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二、抓撤并整合,促布局优化 针对职能弱化、名存实亡或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低的单— 10 —

 位,通过撤销、整合至职责任务相近公益类事业单位、稳妥退出事业单位序列等方式推进改革。改革后,各地事业单位总量有效精简,布局结构更加优化,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履职提供支撑保障的能力更加强化。利用整合腾空出的事业编制资源,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生态环境、扶贫等事关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的人员编制,有力保障了公益事业发展。

 三、抓职能归位,促活力激发 对部分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剥离经营性职能交由企业承担,重新明确单位职责,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如部分市县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国有林场改革,将有关国有林场承担的生产经营职能予以剥离,强化造林护林等公益服务职能,促进国有林场在生态修复和建设中提升资源管理活力,有效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部署要求,发挥国有林场在坚守生态红线中的骨干作用。

 用“三股劲”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部署要求,我们按照“事企分开、管办分离”要求,用好“三股劲”,着力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稳妥推进并圆满完成全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机构改— 11 —

 革工作。

 一是深入调研用“实劲”。为详细了解全市从事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多次到涉改单位及主管部门开展调研,并召集财政、人社及各县(市、区)委编办进行深入探讨,切实摸清其人员编制、在职人员、退休人员、资产状况和历史遗留问题等基本情况。尤其注重离退休和患病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改革诉求及与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问题,进一步弄清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细化资产处置、人员安置、社会保险衔接等配套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强化责任用“狠劲”。针对改革中遇到的人员安置、历史遗留问题等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履行牵头职责,推动各涉改单位成立了由主管部门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涉改单位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水平。多次召开市级改革协调会,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财政局、国资委共同探讨改革形式、人员分流、资产处置等方案,明确改革方向、改革步骤、时间节点以及各部门职责,形成机构编制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

相关热词搜索: 简报 事业单位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