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省级科技计划第一批重大项目(农业领域)申报指南

时间:2022-07-06 15:20:02 浏览量:

  - 1 - 附件 2

 2021 年度省级科技计划第一批重大项目 (农业领域)申报指南

 精准对接全省农业产业发展瓶颈制约和依靠科技解决的重大问题,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结合2021 年农业领域重大专项支持方向,以“优质高产、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全创新链进行系统部署,在前期公开征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拟发布 10 个重点任务方向。通过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协同攻关,加快推进肉牛新品种选育进程,创制一批性状优良的粮食作物新种质,选育适合机械化生产、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突破性新品种;通过耕地质量提升、生态循环农业、绿色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现代化节水、农业机械化、病虫害监测预警、产业转型升级等关键技术突破与集成应用,支撑甘肃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项目实施周期为 2021 年—2023 年。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 5 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 10 家。

 1. 肉牛新品种(新品系)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陇东早胜肉牛、河西肉牛新品种审定后期关键技术需求,开展核心育种群、扩繁群及种质资源库组建,遗传

  - 2 - 背景及资源特征的分析评价,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高效繁育体系;开展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体系和肉用性状分子标记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健全鉴定评价、品质育肥体系、饲草料营养体系及健康维护防疫体系,加快推进陇东早胜肉牛和河西肉牛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利用进程。

 考核指标:建立核心育种群,采集样本建立育种数据库;建立肉牛育种示范基地 7 个,示范区养殖肉牛 1 万头;制定技术标准 2 项,申请相关专利 2 项;提请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肉牛新品种 1 个。

 2. 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专用化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制约玉米产业机械化、集约化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基因编辑育种等现代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玉米种质资源分析评价、优异基因性状挖掘、新种质材料创制,选育宜机收、饲用玉米新品种,为玉米机械化和秸秆饲料化利用奠定基础。针对我国缺乏优良加工型和适宜主食开发的马铃薯品种的实际,采用诱变育种、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马铃薯优异种质资源收集、引进及鉴定评价,筛选适合加工专用属性和主食化要求的马铃薯新品种,健全完善脱毒种薯生产与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原原种、原种和良种生产,满足育成品种对市场化的需要。针对我省小麦区域特色专用品种缺乏、育种效率低、种质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集成应用分子育种与快速育种技术,开展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加

  - 3 - 快优异种质资源创制,提高育种效率,选育兼抗多种病害、广适、优质,适合于制面包的强筋力和适用于牛肉拉面的中低筋小麦专用新品种。

 考核指标:完成 8000 份以上玉米、马铃薯、小麦等重要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发掘和创制优异种质材料 100 份;创制遗传性状稳定、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 80-100 份;选育早熟、抗逆、耐密、抗倒、籽粒脱水快、适宜机械化和饲用玉米等突破性玉米新品种 20-30 个;培育高淀粉和营养强化马铃薯突破性重大品种 1-2 个;培育丰产抗逆型、中强筋面包专用型、牛肉面专用型等小麦新品种 10 个。

 3. 耕地质量提升关键 技术研究及 模式 集成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围绕我省黄土高原旱作区、河西内陆灌区、陇中黄土丘陵区、陇东黄土旱塬区等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土壤退化、耕层变浅、干旱瘠薄、土壤板结、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开展土壤障碍因子诊断、耕层环境调控、水肥耦合、耕地熟化培肥技术研究,研发配套农机具、土壤调理剂和专用新型肥料,总结集成耕地质量提升与改良技术,为全面提升我省耕地质量,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针对我省不同区域土壤类型,提出耕地质量提升与改良技术模式 4-5 套,显著提升耕地质量 1-2 个等级;研发专用配方肥 1-2 个、配套农机具 1-2 个;全省建立耕地质量提升与

  - 4 - 改良技术核心示范区 15 个。

 4. 种养生态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我省陇中、陇东地区种养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需求,开展全株青贮或粮饲兼用优质饲草新品种筛选、“粮-经-畜-草”系统耦合高效循环发展技术,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微生物发酵及有机肥生产技术,作物秸秆高效分解技术、高性能山地循环农业配套机械装备研究,为我省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筛选推广抗旱优质饲草、饲用玉米等品种 10-15个,建立优质饲草旱地丰产栽培技术、“粮-经-畜-草”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技术、饲草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青贮饲料全混合日粮肉牛肉羊提质增效养殖技术、草田轮作技术等模式,研发中小型山地农牧机械,建立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等示范基地,示范推广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技术。

 5. 甘肃道地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与产地加工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省当归、党参、黄芪等道地中药材栽培技术不规范、种子种苗质量差、化肥使用过量、农药残留超标、连作障碍严重、采收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开展道地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种苗培育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开展土壤耕作技术、土壤水分控制技术、土壤连作障碍综合控制、土壤供肥能力、药用植物养分需求规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控等绿色栽培技术研究;研发中药材播种、移栽、中耕、

  - 5 - 除草、打顶、叶面施肥和喷药、采收等生产环节机械装备;开展中药材整形、去皮、分级、烘干、切片等产地初加工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中药材种苗培育、良种繁育体系,开展良种良法示范推广;制定当归、党参、黄芪绿色栽培技术规程,建立道地中药材绿色栽培集成技术体系;建立我省中药材主产区建立绿色示范基地 5 处以上,中药材绿色干制加工示范生产线 2 条;示范推广标准化种植及产地加工等技术;培训中药材种植农户3000 人(次)以上,大幅提高中药材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 作物绿色丰产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玉米、小麦、胡麻、油菜等作物绿色种植栽培技术需求,开展轮作、绿肥和有机肥替代、水肥节药精准管理等技术研究,研发形成特用品质提升关键生产技术体系;开展地膜玉米适水密植增产及机艺一体化种植、油料作物化肥减施、机械化秸秆还田地力提升等技术研究,构建玉米、胡麻、油菜等作物高品质绿色种植模式;开展全生物降解膜引进筛选研究,减少地膜污染;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引进研发配套专用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考核指标:研发逆境资源化和水肥节药关键技术 5-6 项,改进和研发配套农机具 3-5 种;配套形成高品质绿色丰产栽培模式5-8 套,玉米、小麦、胡麻、油菜等作物生产成本下降 5%左右,增产 8%以上,效益提升 10%以上,机械粒收比例提高 5%,亩

  - 6 - 节本增效 150 元以上;建成绿色丰产栽培技术核心示范区 1000亩以上,示范区 10000 亩以上。

 7 7. . 河西内陆河流域大中型灌区现代化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 :针对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大中型灌区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及高效节水技术需求,开展内陆河流域大中型灌区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耦合模型构建,提出强承载力条件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及灌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提升对策;开展水生态保护技术集成应用,建立内陆河流域生态绿色灌区;研究作物生命需水和对变化环境的响应机制以及作物精量高效用水的多过程协同调控机制,构建作物耦合模型体系;研究不同区域与不同作物的节水调质高效灌溉技术应用模式,提高农业水资源集成利用率,提高灌区作物优质增产;构建灌区智慧智能水管理体系。

 考核指标:研发智能精准精量控制灌溉系统 1 套,精量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与水肥气耦合灌溉技术、水肥精准灌溉的计量装置与自动化控制关键系列新产品、新装备 2-3 件;研发现代化智慧灌区信息管理体系 1 套;形成内陆河流域大中型灌区农业水资源综合配置方案、高标准农田生态绿色智能高效灌溉集成体系、不同类型污染物的源头控制方案各 1 套;形成适用于不同区域与不同作物的精量高效节水调质灌溉模式 1 套;行程高标准农田基础建设及配套技术、管理体制体制等规程 1-2 部,建立灌区现代化节水技术示范基地 200-500 亩,综合效益增加 200 元/亩以上。

 8. 优势产业关键生产环节机械装备研发与应用

  - 7 - 研究内容:重点围绕玉米、花卉、马铃薯和草产业等优势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装备需求,开展农机装备研发与关键技术研究。针对玉米、瓜菜花卉种子输送、清选、精选、包装等加工环节,研发种子机械化低损加工、病害快速检测防控、智能标准化处理、柔性加工与过程自适应智能控制、自动剥皮等成套装备研发;开展马铃薯播种、覆膜、打穴、对穴覆土、收获等关键环节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开展青贮玉米籽粒破碎、山地牧草收获等农业机械装备研发。

 考核指标:研发玉米机械化去雄、自动剥皮、种子精细低损加工处理技术装备 2-3 套;研发马铃薯种薯精准切块、电容式漏播检测补偿系统、膜上打穴种植对穴覆土装备 2-3 套;研发青贮玉米籽粒破碎装置、液压驱动成捆及控制系统、丘陵山地牧草收获、青贮裹包装备,显著提升甘肃省特色优势产业机械化水平。

 9. 小麦条锈病大数据分析与多时空尺度监测预警研究示范

 :

 研究内容:针对小麦条锈病造成小麦减产及品质降低的严重性,开展基于气候要素的重点常发区域精准区划及小麦冠层、田块和区域尺度条锈病监测方法研究;多时空尺度数据融合关键技术、条锈病病理特征分析模型、流行机理及流行模型构建;条锈菌生理小种的监测、毒性鉴定及小麦品种的抗锈性鉴定;构建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预测、预报与预警综合气象条件的数据工程技术体系;小麦条锈病流行与预测预警系统部署与示范验证。

 考核指标:提出多层次多尺度小麦条锈病监测技术规范;小

  - 8 - 麦条锈病早期识别、诊断、预测、预警决策支持软件云系统 1 个;小麦条锈病早期识别准确率≥85%;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预测准确率≥85%;形成小麦条锈病监测预警服务示范区域≥2 个地级市。

 10. 甘肃省食用菌 产业转型升级关键 技术集成 与 示范

 研究内容:以甘肃省区域特色主栽种类香菇、双孢蘑菇、黑木耳产业为重点,开展优良品种筛选,研究健康菌种培养技术、菌株维护、保藏与活化技术,制定菌种扩繁技术规范,提高菌种纯度和栽培效益;研究新型基质栽培食用菌营养物质吸收利用以及变化规律,筛选高效培养料配方;研究高效利用技术及原料发酵工艺,总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及食用菌栽培效益;开展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香菇、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集成创新与示范研究;开展食用菌菌渣有机肥生产工艺及基质化利用技术研究,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考核指标:筛选优良品种 4-6 个;菌种生产基质配方 3-4个;提出优质菌种标准化生产技术 2-3 项;研发新型基质配方2-3 个,研究提出优质菇培育技术 2-3 项,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3-5项;研究集成食用菌菌渣基质化利用技术 2-3 项,有机肥生产工艺 1-2 个,建成菌渣栽培基质及有机肥生产线 1 条,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在全省优势区建立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点3-5个,示范新品种 1000 万袋、新技术 50 万平方米,生产效益提高 10%以上。

相关热词搜索: 重大项目 省级 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