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2)

时间:2022-07-04 13:40:09 浏览量: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它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幼儿晨间来园、进餐、盥洗、午睡、离园、教育活动、区域活动等都是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生理及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还是幼儿习得知识与技能、形成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和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保教结合,将日常生活活动与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科学安排,合理组织,处处渗透教育,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接下来,我将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导,结合我十年来总结下来的工作经验,针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作系统的阐述:

 (一)、入园的原则与要求 稳定、积极的情绪是幼儿在园中应有的状态,而晨间入园作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开始,此时的情绪将影响幼儿一天的生活。因此,晨间接待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开启幼儿愉悦的情绪,为幼儿美好的一天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在晨间接待时,要着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1 1 、问候、晨检

 (1)、组织形式 教师进入班级后,先整理班级的环境卫生,7:30 开始准备接待家长和幼儿,为了营造宽松的气氛,可放一些愉快的音乐。主班教师站在本班门口,面带微笑地接待入园的小朋友和家长,主动与所有小朋友问好,拥抱交流(如:XX 小朋友早上好,XX 你好)。当看到、听到、感觉到本班小朋友和家长来园时,立即走到幼儿面前,主动打招呼(在与每位家长点头、微笑、互相问候或交流时,应大方、得体、尊重、谦虚、热情、诚恳)。教师与小朋友互相问侯,都要使用礼貌用语,对幼儿的称呼可以使用幼儿的大名、小名,也可使用小朋友、宝宝、宝贝之类的爱称。对家长的称呼则是 XX 爸爸、XX 妈妈、XX 爷爷等等。

 主班教师做主要接待家长的工作,对幼儿进行晨检,提示幼儿注

 意个人卫生。配班教师要关注和具体指导幼儿的晨间活动。晨间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开始,它可以是之前活动的延伸,同时也可以是本日内即将开展的教育活动的提前准备。晨间活动形式多样,如谈话、欣赏、区域活动、游戏等等。

 (2 2 )、个案互动与建议

  问候的方式  家长比较多时  教师因忙碌没听到或没看到而没有回应幼儿时,发现后应该怎么做?  对好久没有来园的幼儿  面对不说话或不应答的幼儿  对待爱哭闹的幼儿,对待哭闹得厉害的幼儿  面对忽然间态度转变,能主动问老师和小朋友好的幼儿  面对问好时害羞、声音很小的幼儿  对于八点半之后来园的幼儿  对于大声喊叫、乱撞或是冲进教室问好的幼儿 2 2 、整理自己的衣物和物品(学习材料分类放)

 (1)、组织形式  衣物 组织幼儿自己脱、换衣裤,能将脱下的衣、裤、鞋整理好放在衣帽柜中,可以给幼儿两个阶段,逐步达到最后阶段(一半自己穿脱、一半家长帮助;自己独立穿脱、整理衣物)。对于个别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弱),提示家长可适当帮助。对于有事着急要走的家长,应热情的把幼儿接过来,简短的语言和态度表示让家长放心,并提示督促幼儿自己脱换衣裤。提示家长或幼儿检查自己的东西是否落下,关柜门时要先看一看旁边有没有人,抬头时应慢点,不要撞到头。检查幼儿衣服的保暖程度,保证幼儿健康。

  物品 接过家长上交的物品,放到提前设计指定的位置和容器内,组织幼儿进入活动室后,整理自己的学习材料,并分类摆放整齐。教师可

 提前设计一份表格:当新生家长来园将学习用品交与教师时,教师做好登记,表格上有幼儿姓名、四种证件(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户口本、体检卡)及班级要求物品。

 提前设计物品摆放的位置:家长所带各种物品,摆放位置逐一放到设计好的指定位置,提供装物品的容器(如:物品来不及及时分类,要在有条件的时间里由自己或委托他人逐一分类摆放)。对所带证件、物品不齐全的家长,应礼貌、明确地说明必须带齐证件的原因,请家长配合在指定时间内带齐。

  注意问题:

  检查幼儿带来的物品是否有名字。特别是药品,一定要请家长标明幼儿姓名、药品名称、服药时间和剂量。

  幼儿整理物品后,教师要看幼儿是否带有危险物品。

  可用标明日期的方式记录幼儿交各种物品的时间,便于以后的了解和查证。

  避免对没带、忘带材料的幼儿讽刺、批评,避免对幼儿带来的物品进行评比。

 3 3 、观察幼儿的情况(身体、情绪、态度的变化)

 (1)、组织形式 入园时,幼儿体温 37 度以上应劝其回家休息,并告诉家长是为幼儿负责。全天随时关注幼儿的情绪怎么样?如果有异常表现要注意观察(如:哭闹、呕吐、腹泻等)。脸手有异物,情绪不好的应询问原因。提示家长幼儿在家受伤也要告诉教师(如:扭脚、吊踝儿等)。看幼儿走路的姿势有无异常,多用手触摸幼儿,及时与接班教师交换信息或求助,做好详细记录,及时与家长沟通,出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

 (2)、注意的问题  避免出现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好像一切都都自己无关。

  不关注、不仔细观察,看见了当成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而延误幼儿看病的时间。

  避免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相互推卸责任。

  避免隐瞒、编造。

  避免幼儿有事情还将其留在园内。

  避免发生事情不报告,自己解决。

  避免轻视幼儿的异常举动,对出现身体异常(如:情绪不对、有难受的地方、趴着等)现象的幼儿,从态度上忽视。

  避免出现异常情况自己处理。(如手破了自己给包扎一下)

  避免当幼儿出现异常情况时,教师站在那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

 二、主题活动

 幼儿园上课(集体教育活动)时间一般是:小班 15 一 20 分钟,中班 20 一 25 分钟,大班 30 一 35 分钟。小小班和学前班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幼儿园上课时间也可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1、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将活动中所必需的教材、教具、资料及幼儿所需学具等准备到位;最后做好上课前学习环境的准备,如放好教具,摆好桌椅,分发材料和学习用品等。有的课还要提醒幼儿做好服装准备。

 2、教具的制作与选择要直观形象、科学合理,富有科学性、教育性、创新性、艺术性、多变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材料、课程的交互作用,提高教学活动效率,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3、教师要坚持运用普通话教学,教学用语要准确、清晰、规范、生动、形象,富有童趣。

 4、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启发引导得当,确保幼儿思考和探索时间,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5、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寓教于乐。

 6、教师指导要适时、适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引导孩子勇于 "质疑"和 "解疑",活动后更要设法给孩子 “留疑”,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把幼儿作为发现、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注

 重加强师生间的积极互动,允许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和速度去学习。

 7、教师要树立资源意识,拓宽资源获取渠道,重视园内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重视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8、教育教学评价要以过程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要关注幼儿个别差异,鼓励每一个幼儿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切实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9、活动中注意幼儿握笔及书写姿势正确规范。对幼儿图画、手工、纸工等作品能真诚赏识并及时地给予指导和肯定,可以标注明显的鼓励性标记(如:大拇指、五角星等等)进行评价。利用幼儿作品展示区和作品收集袋及时展览幼儿作品。

 三、果点时间

  四、户外活动

 幼儿户外活动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少于 2 小时,户外活动的形式包含间操、队列练习、户外体育游戏等。其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1 小时,其要求是:

 1、有目的地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提供安全的场地及类多量足的活动器械。

 2、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训练幼儿基本动作和运动能力,活动密度和运动量适当。

 3、根据气温、活动量及幼儿体质,提醒幼儿增减衣服,注意幼儿活动中的身体反应。

 4、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

 五、进餐

 良好合理的营养摄入、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对成长中的幼儿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的进餐:要初步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对营养摄入的需求,充分了解本班幼儿的饮食习惯以及个别幼儿对饮食的特殊需要,并以此为依据组织幼儿进餐。

 1、进餐的原则要求:

 进餐,既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幼儿学习生活生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契机。因此,在组织幼儿进餐活动时,教师要在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保证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同时,合理组织幼儿的进餐活动,包括餐前活动与餐后活动。此外,还需顾及幼儿的心理感受、适当满足幼儿的意愿,让幼儿喜欢在幼儿园用餐,让进餐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2、组织形式:

  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可播放轻缓悠扬的音乐。教师与幼儿讲话时声音要轻柔,还可以建立合理自主的进餐规则,如:幼儿自主选择进餐位置、自主选择饭菜量等。

  适宜的餐前活动:在进餐前半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而应展开适宜的安静活动,如念儿歌、听故事等等。教师也可适时介绍当天饭菜名称、营养价值等,激发幼儿食欲。

  巧妙的餐前引导:当遇到大多数幼儿不爱吃的菜肴时,教师可以假装先品尝味道,很有兴致地讲述饭菜的颜色、味道、口感等,以此激发幼儿的食欲。

  悉心的观察指导:教师要悉心观察幼儿的进餐情绪、进餐速度、进餐量以及对事物的偏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个案建议  教师需要特别关注进餐中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如体弱、过敏、肥胖或处于换牙期的幼儿等,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照顾。

  对于挑食的幼儿千万不可逼迫,而应了解幼儿挑食的原因,再根据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

  对进餐坐姿端正、不东张西望、不掉饭粒、不剩饭的幼儿给予表扬,也是在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

  幼儿进餐前可安排幼儿轮流发盘子和餐具,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 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使用餐具的生活技能和良好的用餐习惯。

 4、注意的问题

  教师切记在幼儿进餐前批评幼儿,在进餐时呵斥、逼迫、恐吓幼儿,这会使幼儿带着不良的情绪进餐,影响进餐的质量。

 争取家长配合,实施家园共育,共同为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而努力。

 六、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指从幼儿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出发,兼顾幼儿园教育目标以及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利用活动室、走廊、门厅以及室外场地等设置各种活动区,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创设不同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个别化或小组性的操作活动。

 区域活动打破了集体教育中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方式学习同样内容的模式,充分考虑了幼儿发展的差异性、不均衡性等特点,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的不同兴趣。也就是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主意愿,在有准备的区域中,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并通过操作材料以及人际交往,获得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它具有自主性、教育性、实践性等特点。

 举例说明:

 春天、可爱的祖国、服装 七、午睡

 睡眠对幼儿的健康十分重要,它能使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内脏器官等得到休息,有助于促进幼儿身高的增长以及大脑皮层的发育。因此,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保证幼儿每日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有易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1、午睡的原则与要求 由于幼儿生理、心理以及原有生活习惯的不同,往往对午睡的需求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幼儿的家庭睡眠习惯,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逐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2、个案建议  对睡觉需要有人陪的幼儿,教师可以走到他的身边,用手轻拍他,使幼儿有安全感。

  对睡觉慢的幼儿、爱动的幼儿、想说话的幼儿,教师应先站到他的身边,轻声提示他尽快入睡,寻找他的兴趣点,引导激励。

  如果家长有为幼儿入睡而讲故事或是听歌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开始一段时期,小声给幼儿讲故事或是唱歌(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逐步减少讲故事或是听歌的习惯,实现家园共育。)

  下午主班教师在看幼儿午睡时,可以先以哭闹的幼儿为主,让他们尽快睡着,那样其他幼儿也可以安稳地入睡。

  如果是一位教师在寝室看护幼儿午睡,在起床时要请保育员老师帮助,两人分配好,一人在寝室看护孩子起床,一人在寝室门口指导孩子安全有序地入厕。

 八、常规活动

 1、安全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大家在日常的工作或媒体中也能感受到安全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幼儿园的孩子不同于小学以上的孩子,他们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超过了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家长对我们幼儿园老师的要求也相比小学、初中的老师要高,幼儿在园不受伤则已,一旦受伤,那么老师和幼儿园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首先要有三颗心:爱心、耐心、热心。在一日生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首先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尽量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在常规生活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秩序,确保幼儿一日在园的健康和安全。

 2、养成教育活动

 3、特色活动

 九、离园

 (一)、离园的原则要求 离园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结束时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段。因此,教师不可忽视离园活动的组织,幼儿的活动要有序,与家长的沟通要及时,做到两不误:

 1、组织形式

  提醒幼儿喝水、入厕,帮助、指导幼儿整理衣裤,保持面部、手部的整洁,尤其是年龄小的幼儿。

  提醒幼儿检查自己的衣物和其他物品是否整理好,做好离园时带走的准备。

  引导幼儿回忆当天教师是否布置了任务,提醒幼儿回家认真完成。

  幼儿离班时,提醒幼儿把玩具、椅子等物品放到指定位置,并摆放整齐,拿好自己的物品,与教师、同伴说“再见”。

  组织晚离园的幼儿安静地做游戏,等待家长来接。

  主班教师在门口接待家长,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并对家长的要求和提问予以耐心解答。当幼儿与教师说再见时,教师要有礼貌地回应每一名幼儿。

 2、注意问题  避免只面对一名幼儿或一位家长长时间沟通,看不到其他的家长和幼儿。

  避免无事可做或两位教师都在门口接待家长,而无人管理活动室内的小朋友。

 避免与家长或幼儿交流时不注意仪表,行为不雅。

  十、一日活动中贯穿的一些细小环节

 饮水

 1、应保证供给幼儿饮水,为幼儿饮水提供便利条件,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及气候变化及时提醒幼儿饮水,保证幼儿随时饮用水,幼儿每日集中饮水不得少于四次。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

 盥洗

 在盥洗环节中,教师应重视指导。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正确的盥洗方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持之以恒地督促他们,使幼儿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盥洗的原则与要求:

 盥洗的内容包括:洗手、漱口、入厕。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

 的习惯,随时保持手部清洁,养成手脏了就洗手的好习惯;培养幼儿饭后漱口的习惯,以达到清洁口腔,保护牙齿的目的;入厕方面,指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大小便、知道大小便去厕所。

  采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杯巾,知道物归原处,集体盥洗时能有序排队,不插队、抢队,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 教给幼儿正确的盥洗方法,认真观察、指导和检查幼儿盥洗。包括洗手程序、技能及使用便纸。

  教育幼儿不玩水、不浪费水,培养自觉盥洗的习惯。教师应对幼儿提出盥洗的明确要求,不妨碍别人,不互相拥挤碰撞,洗后立即离去等。在设施较少,不能同时进行时,教师要做好安排,对小班幼儿要具体帮助,通过讲评,促使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 幼儿集中洗手时,盥洗室一定要有教师,在盥洗室的教师必须等最后一位幼儿洗完手后方可离开。

  不得限制幼儿便溺的次数与时间。

 幼儿园一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以上是我总结的一日常规活动,除此之外,还可开展一些劳动活动、社区活动、亲子活动、竞技类活动、表演展示活动等,具体内容与方式要结合幼儿园的计划要求而定。无论怎样,只要各位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以三颗心来对待我们的幼儿教育事业,勤思、多问、争优、创新,以一日积百日、积千日、积万日,那么我们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幼儿教师。最后,让我们用真诚与努力来共同期待近在咫尺的那一天吧!

相关热词搜索: 幼儿园 实施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