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林业新农村建设中思路_农业论文

时间:2022-06-27 15:00:06 浏览量:

 蚌埠市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思路_农业论文

 论文导读::蚌埠市四分之三的人口在农村。现代林业是拓展林业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林业。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关键词:蚌埠,林业,新农村建设

 现代林业是拓展林业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林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林业生态建设既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又是农业和农村的生态屏障,在新时期新阶段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提出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既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兴林富民,突出以人为本和林业特色,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蚌埠市四分之三的人口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点都在农村,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构建合理的“城—镇—乡—村”体系,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蚌埠市把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与“千村绿化”工程结合起来,大力营造经果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农业论文,发展林业产业,努力实现“村村绿”、“村村美”和“村村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十五”期间人工造林33.66

 万亩,速生丰产林和经果林近 100 万亩,形成区域化栽种布局;初步形成了“一县一特色”、“一村一品”的格局。林业建设与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千村绿化”工程、万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和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紧密结合,全力构建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打造“绿色蚌埠”。各县区以“四清、四改”为抓手,加强村庄整治力度,积极开展美化家园行动,森林覆盖率达 17.1%。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 18%,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6‰以下,无公害防治率 80%,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 94%。林木蓄积量达 562 万立米,林业产业产值达 4 亿元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蚌埠市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1.1 发展林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林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蚌埠市林地面积 130 万亩,全市活立木蓄积量 562 万立方米,近 40 万亩的中幼林抚育将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资源基础;全市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 34 万亩,现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 180 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27 家,2007 年,全市木材加工业共创产值 12202 万元,占整个林业总产值的 23.5%;经济林基地 6.8 万亩,2007 年,全市经果林产值达 8004 万元,占整个林业总产值的 15.4%,主要种类涉及石榴、梨、桃、葡萄、枣、茶、中药材等。发挥好优势资源,做大基地,做优产业,做强企业,加快林业产业化步伐,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国家启动的长江淮河防护林、退耕还林、速丰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使生态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蚌埠市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 8 来,已使 15893 户农民直接受益,共完成退耕还林种植 20.5 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 5 万亩,荒山荒地造林 14.9 万亩,封山育林 0.6 万亩。至2007 年退耕还林工程为项目区农民带来 6900 万元的直接收入,待经济林进入盛产期还将带来 5995 万元的年收益。

 1.2 发展林业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 乡村文明整洁是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林业既可以提高农民生态道德意识农业论文,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改变传统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道路林荫拥护,农田林网环绕,村庄绿树笼罩,庭院花果飘香”的新农村美好家园。

 村屯绿化既是农村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摘要结合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努力创造出村屯绿化的地方特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村容整洁的良好生态环境。

 1. 3 发展林业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 管理民主是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使农民获得参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林地和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是农民在参与林业生产过程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由农民管理好、经营好这一重要生产资料,不仅能落实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

 和参政议政能力。是推进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蚌埠市近几年深入开展林权改革,还林还权还利于民, “十五”期间发放林权证 3.1 万份,发放面积达 30 余万亩。

 1. 4 发展林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通过平原绿化达标、“五八”造林绿化达标、林业二次创业、万里绿色长廊,长江淮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初步建成以城市、集镇、村庄绿化和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为“点”、以道路、河渠绿化为“线”,以丘陵荒山荒地绿化和平原农田林网、防护林、成片造林为“面”,布局合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在防止区域性水土流失,改善局部生态环境,防风抗灾、调节小气候,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等方面,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形成国土的生态安全屏障。

 2 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 2.1 指导思想 把造林绿化作为富民工程,紧紧围绕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突出重点,确保国土生态安全;积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以机制的创新来调动社会营林、护林的积极性;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的格局,使林业在改变生态环境面貌的同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2 建设原则 (1)突出“家有新能源、户有经济林、村有风景树”的林业参与新农

 村建设的主题 家有新能源,就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大力发展农村新能源,让 85%以上的人家用上沼气或液化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户有经济林,就是根据村社的自然条件,结合名特优等林果和乡土品种,鼓励广大农户大力发展经济林,平均每户种植 1 亩,通过经济林增收致富;村有风景树,就是在维护好村庄原有名木古树的基础上,每村新种植 10 棵以上风景树,让村庄掩映在绿荫之中,倡导绿色的乡村风尚。

 (2)因地制宜原则 蚌埠市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不尽一致农业论文,历史地理基础不一样,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采取的模式也应有所不同。城市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加强生态防护林和公共绿地系统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职业和空间转移,形成新型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城镇体系;平原农区要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注重农村生态条件的营建方面,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山区的重点放在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开发方面,进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3)量力而行原则 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经济发达些的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大力度,率先垂范;欠发达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也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尽最大努力,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各级政府制定规划或确定项目,应充分听取农民意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切实把发展自主权还给农民。

 (4)循序渐进原则 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内容多,时间长。切忌将新农村建设仅视为盖房子,把新农村建设变成口号,搞成劳民伤财、千篇一律的形象工程。要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规划先行,科学指导,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3 建设目标 根据目前林业发展现状,围绕蚌埠市新农村建设“111”工程(即 1 个示范区、10 个试点镇、100 个示范村),以“十乡百村兴林富民示范工程”为中心,把发展林业经济列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以“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林业强市、实施林业产业化”为目标,制定建设规划,明确建设任务,落实扶持政策,建立服务机制,加快推进花卉苗木、石榴、梨、葡萄等经济林基地建设,打造一批以珍稀干果、精品水果、生态休闲等为鲜明特色、效益显著的示范基地,在五年内创建十个乡镇和一百个生产发展、农民富裕、生态良好的兴林富民示范乡村。

 4 建设思路 4.1 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相关热词搜索: 蚌埠市 新农村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