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案

时间:2022-06-24 15:25:11 浏览量: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形成影响 2.识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的两大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3.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成就对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发表的意义 5.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

 6.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强化“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知,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科学精神: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能夠合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公共参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曲折,深刻的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成果的来之不易。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重点: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教学难点: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大多国的实践 教学过程:

 1. 教学引入

 导入:观看视频《马克思是个九零后》,引入本课 情境探究 1:

 材料 1:英国广播公司,也就是 BBC,在 1999 年和 2005 年先后举办了“千年思想家”和“古今最伟大哲学家”调查,结果都是卡尔·马克思位列第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在全球热销,掀起一股

 “回到马克思”的学术浪潮。

 材料 2:

 2018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今天,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思考:结合课本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2. 教学内容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1)背景: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②一些先进分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探究活动 2:观看视频,联系教材 11、12 页探究与分享材料,填写下面两个表格,检查预习成果。

 (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探究活动 3:

 “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反杜林论》 “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为阶级要由一种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在他们看来,今后的世界历史不过是宣传和实施他们的社会计划。”“他们一贯企图削弱阶级斗争,调和对立。还总是梦想用试验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空想,而为了建造这一切空中楼阁,他们就不得不呼吁资产阶级发善心和慷慨解囊。”——《共产党宣言》 思考:上面材料中“社会主义创始人”“这些体系的发明家”指的是谁,联系材料,结合教材和史实,对他们进行评价? 探究结论: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经济条件)

 探究活动 4:

 情境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情境二:马克思指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思考:结合上述情境,联系上框所学内容,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充分暴露,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1)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探究活动 5: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让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 。在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终于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但先后失败了。请结合教材和史实,总结三大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思考它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内在联系? (2)三大工人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①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②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补充: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发现)

 探究活动 6:

 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再通俗点讲,它教会我们如何正确打开历史,看清历史的真面目。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给出这样的一个评价,他认为就像达尔文发现了自然界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英国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他讲过这么一段话,他说:“大多数想要弄清历史一般过程的人,都会使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或者这种分析方法的某种修订形式。因为除了历史唯物主义,你找不到其它的分析方法。” 阅读材料,联系教材,分析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为什么能教会我们正确打开历史,成为洞悉世界的眼睛? (1)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的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唯物史观难点解析:①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坚持辩证法(联系地发展

 地看问题),但他的辩证法思想却隐藏在唯心主义体系中。②德国古典哲学的另一代表人物费尔巴哈坚持了唯物主义,但他的思想方法却是形而上学的(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③马克思批判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合理内核,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探究活动 7:

 从 1843 年开始,马克思就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这条道路上艰苦跋涉了20 多年的时间。为了彻底、准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马克思精益求精,查阅、研究了超过 1500 本著作书籍,做了 100 多本读书笔记。之后,终于完成了《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即便 150 多年过后的今天,《资本论》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在人类现代史上,每当遭遇重大危机、面临重大转折,马克思主义都会出场,而其中一个经典标志,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在 21 世纪的今天,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重新热销?大家想从《资本论》中寻找什么呢? 阅读材料,联系教材,分析说明当今的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新变化,在 21 世纪的今天,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为什么马克思《资本论》会重新热销,成为不朽的《资本论》? 学生行为:根据 PPT 展示的问题,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会速读课本的同时找准课本关键信息 教师提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宝库,马克思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学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论证了危机的必然性,揭示了危机引发的各种经济社会后果。所以从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资本论》重新在一些西方国家成为畅销书。

 (2)剩余价值学说 ①创立过程: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②意义和影响: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探究活动 8:

 马克思有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正是这两个伟大的发现,把社会主义的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恩格斯 思考:谈谈这两大发现,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有何意义? 学生行为:根据课本和自身已有知识,发表看法 教师提示:(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地位: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注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探究活动 9:

 材料一:这本 56 页、32 开的小书是穿越时空的旷世宣言,历史上曾“惊风雨”,如今也将“启新程”。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共产党宣言》洞悉未来的理论预见力、历久弥新的理论穿透力,使其获得了无数忠实读者。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周恩来把它当“贴身伙伴”,邓小平视之为“入门老师”。然而,对于今天的人民包括一些共产党员来说,能真正把《共产党宣言》读懂弄通的有多少呢?或许在有的人看来,这本小册子名气很大、“金句”很多,正所谓“天下谁人不识君”;但又敬而远之,知之不深。

 材料二:《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摘自 2018 年 4 月 23 日习近平在《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第五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并思考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即从《共产党宣言》的的内容/意义与价值角度理解其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师行为:让学生诵读《共产党宣言》的名言名句,分享自己的感想,并让同学

 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提示:

  ①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具体分析。② 《共产党宣言》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工人运动的具体指导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指出:“代替那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际主义精神,是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而言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回答。

 探究小结: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和正义出发来探讨社会发生变迁的原因。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找到了现实的道路。空想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从没有理性的社会向有理性的社会过渡。

 ③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能够承担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社会化大生产的主体——觉悟了的无产阶级。

 小结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探究活动 10:

 巴黎公社革命是在 19 世纪法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端尖锐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尽管巴黎无产阶级面对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反动势力,但为了捍卫生存的权利还是勇敢地发动了革命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政权。马克思在公社失败以后写了著名的《法兰西内战》,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与教训。他强调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左下图是1909年法国雕塑家沃蒂耶在贝尔拉雪滋公墓创作的一座浮雕作品。一位袒胸身着长裙的妇女,中弹后仰,像神圣的天使般深情地张开双臂,像慈祥的母亲悲痛欲绝地拼死庇护着身后若隐若现的受难者,墙面上弹痕累累。雕塑下面刻有雨果名言:“我们所要企求于未来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雕塑取名为《献给历次革命受难者墙》。有人解释说,这位母亲护卫的人群正是巴黎公社社员,她体现了法国母亲无私的爱。于是,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它称作“公社社员墙”。但令人奇怪的是,当这座浮雕揭幕以后,当时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都一致否认它是“公社社员墙”,也从不去那里拜谒献花。

 思考:结合史实,联系教材找出巴黎公社的原则(经验)。并说明材料中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为何拒绝承认它是“公社社员墙”?简述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1.从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 (1)原则: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公

 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限制公职人员等方式,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2)结局:仅仅存在 72 天,就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3)意义和价值:马克思评价:“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①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从理论到实践);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③显示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趋势;④体现了无产阶级大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

 2.从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 探究活动 11:

 材料一: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将在哪里取得胜利、怎样胜利,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领袖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列宁根据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帝国主义时代的实际相结合,加上之前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作为现实依据,提出一国胜利论,突破马克思恩格斯的发达国家共同胜利说,创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径理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数国首先胜利论断的正确性。

 材料二:十月革命当日,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 ,于 1917 年 11 月 9 日凌晨通过。《土地法令》规定,立刻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法令宣布实行土地、森林、矿藏、水流等资源国有化。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禁止买卖、出租和出典土地。所有的土地和地下的宝藏都是全民的财产。土地平均使用,按劳动定额和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土地法令的实施使俄国农民无偿地得到 1.5亿公顷土地 。

 思考:结合教材和史实,联系材料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数国首先胜利论断的正确性”的认识,简述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并联系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学生行为:通过小组讨论,请一位代表发言,陈述小组观点 教师提示:(1)胜利: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得俄

 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探究活动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继苏联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

 思考:回忆历史知识,继苏联之后,出现了哪些社会主义国家? 4.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 (1)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探究活动 13:

 (1)结合所学史实,思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影响、教训? (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吗?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趋势的角度,谈谈你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遇到的严重曲折的认识。

 教师提示:(1)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①原因:A.长期的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缺乏市场调节机制,经济欠发达,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失调,民众生活困难;而与美国常年进行军备竞赛,军费开支又异常的庞大。对国内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B.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滋生大量问题,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相继失去领导权;C.苏联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离,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误导,导致各国思想混乱,激化了社会矛盾,促使东欧聚变,最终导致苏联解体;D.欧美西方国家采取的“和平演变”方针的作用 ②影响:A.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B.标志着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结束,华约瓦解;冷战结束,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终结;C.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敲响了警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改革积累了经验。

 ③教训: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D.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④结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用事实说明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3. 教学巩固

  科 学社 会主 义的 理论 与实践 产生条件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内容、意义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 内容、地位与意义 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尝试 一国成功,到多国的实践 严重曲折 发展趋势

  4. 教学 反馈 1.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 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 B.使工人斗争富有科学性 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D.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2.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段话表明( D ) A.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 C.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D.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3.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A ) A.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 B.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 D.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 4.列宁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这说明( B ) A.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斗争不可避免 B.要树立“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C.“一球两制”是长期现象 D.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 5.自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写下自己的著作以来,事态的发展并未遵循他所预示的模式。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穷人没有变得更穷,相反,工人们变得越来越富裕,因而也就越来越满足于现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善 B.共产主义运动受到各国的压制 C.工业革命推动欧洲社会的进步 D.工人和资本家的政治地位趋同 6.《共产党宣言》有 7 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 1872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A )

  A.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

 B.主张从历史条件出发研究问题 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相关热词搜索: 教案 实践 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