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试题

时间:2022-06-22 14:40:07 浏览量:

 行政组织学(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A1、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A)理论。A.“成熟与不成熟理论”,B.“Y”理论 ,C.“需要层次理论”, D. “公平”理论 B2、本课程教材第 11章对于行政组织学习的分类是在(C)关于组织学习方式分类基础上提出的。A.彼得·德鲁克,B.马斯洛,C.阿,D.约翰·法莫尔 )。A.决断力,B.凝聚力,C.执行力,D.影响力 德国着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D》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A. 《管理的一般原则》B.《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能》,C. 《工,D. 《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F5,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D)。A.可以确定,没有风险, B.不可以确定 ,C.有些可以确定,D.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 7、国务院是最高国家(B)。A.权力机关, B.行政机关,C.议事机关, D.参政机关 8.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D )。A.行政主体文化, B.权力导向型文化,C.行政统治型文化,D.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9、管理方格论有(A)代表性的领导类型。

 A .5 种, B.4 种,C.3 种, D .6 种 10、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C )。A.合作群体,B.社会群体,C.非正式群体, D.协作群体 11、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B)。A.争斗型,B.克制型,--C.妥协型,D.协作型 1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A)。A.激励因素,B.期望因素,C.激发因素,D.奖励因素 10.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 1967 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c.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D)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A.韦伯,B.邓哈特,C.孔茨,D.邓肯 14、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A)。A.投入, B.结果,C.手段 , D.质量 15、(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C. 帕森斯和里格斯,D. 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16、解决冲突的基本策略是(C)A.缓解策略,B.回避策略,C.正视策略,D.引起策略 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A)。A.管理幅度,B.管理层次,C. 管理级别, D.管理范围 18、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B)的研究。A.领导行为理论, B.领导素质理论C.权变理论, D.交易理论 19、马斯洛在其代表性着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着名的(B)理论。A.期望 ,B.需要层次 C.公平 D.权变 20、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B )和自治县三级。A.自治乡, B.自治州,C.自治市, D.自治地方 21、美国学者巴纳德在 1938 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D)理论。A.行政生态, B.一般系统 ,C. 社会人, D.动态平衡组织 10. 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 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c. 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

 Q 21、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C)为特征的行政建制。A.地方分权, B.委员会制,C.中央集权,D.内阁制 22、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A)的综合作用。A.期望概率, B.公平,C.个性倾向,D.努力程度 23、群体凝聚力是一个(C)的概念。A.褒义 B.贬义 C.中性 D.创造性 世纪 90 年代初(A)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A.陈国权,--B.

 曾士强,C.吴琼恩 ,D.张国庆 25、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C )。A.动机, B.行为,C.需要 D.-价值观 26、20 世纪 60 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着,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名为(A)。--A《战略与组织结构》, B.《组织管理战略》,C.《战略管理》,D.《组织与战略》 S 、(C )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A.执行,B.管理,C.决策,D.协调 28、(C)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A. 古里特,B.怀特,C. 泰勒,D.韦伯 29、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着名的社会学家(D)。A.罗森茨韦克,B.卡斯特,C.孔茨,D.帕森斯 30、(A )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A.发现问题,B.确定目标,C.调查研究,D.拟定方案 31、(C)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A.参谋咨询系统,B.情报信息系统,C.中枢系统,D.分析系统 32、省级政府每届任期( B )。A.3 年, B.5 年,C.4 年, D.6 年 33、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 C )的统一领导。A.全国人大, B.同级人大,C.国务院, D.全国政协 T34、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D)。A.非正式沟通, B.单向沟通 ,C.组织沟通, D.正式沟通 W35、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D )的执行机关。A.各级政协,B.各级党委,C.各级法院,D.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36、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C)问题。A.投入, B.结果,C.手段, D.质量 37、现代观点认为,冲突(C)。A.具有建设性,B.具有破坏性,C.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D.具有消极性 38、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C)。A.集体利益,B.个人利益 ,C.社会的共同利益 D.组织利益 39.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来源于(A )和组织文化研究的影响。A.政治学,B.人类文化学,C.行政生态学, --D.社会学 40、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B)。A.投入,B.结果,C.手段 D.质量 41、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C)。

 A.非正式沟通,B.单向沟通,C.双向沟通,D.正式沟通 42、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D)。A.层级化,B.专业化,C.功能化,D.部门化 43、行政组织决策是以(D )为后盾。A.权力,B.组织,C.权利 ,D.行政权力 4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C ),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A.行政精神文化, B.行政人员文化, C.行政领导文化, D.行政规范文化 45、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B)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A.泰勒,B.法约尔 ,C.卡斯特,D.梅奥 46.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A )。A.目标导向功能, B.阻抑功能,C.凝聚功能, D.控制功能

 47、行政组织是追求(A)。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C. 公共价值的组织,D. 行政权力的组织 48.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C )的特性。A.稳定性, B.实践性,C.强制性, D.软约束性 Y 49、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D)。A.非正式组织,B.企业组织,C.行政组织,D.正式组织 50、1911 年,泰勒发表了在《B》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A.《公共组织理论》 B.《科学管理原理》,-C.《组织结构与设计》 D.《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 51、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C)。A.企业组织 B.规范性组织 ,C. 强制性组织 D.功利性组织 52、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B)。A.服务性组织 ,B.互利性组织,C.文化性组织, D.群众性组织 53、(A)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 197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A.西蒙 , B.舒尔茨,C.布坎南,D.斯蒂格利茨 10. 1957 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 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c. "组织发展小组" )。

 Z 54、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A)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A.人 , B.财 ,C.物,D.信息 55、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B)。A.部门化,B.层级化,C.功能化,D.专业化 56、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A)。A.非正式组织 B.互利性组织 ,C.规范性组织, D.正式组织 57、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A)。A.适度冲突。B.高度冲突,C.低度冲突,D.没有冲突 58、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C)。A.组织气候,D.组织文化,C.组织环境 ,D.组织战略 5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B)。A.安全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C.归属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60、组织学习的研究开始于( D)。A.20 世纪 50 年代,B.20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90 年代,D.20 世纪 70 年代 61、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C)。A.单向沟通, B.双向沟通,C.上行沟通,D.下行沟通 62、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A)。A.反比例关系, B.正比例关系,C.垂直关系,D.平衡关系 63、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B)。A.一般环境,B.内部环境,C.外部环境,D.组织环境 64、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此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A)。A.下行沟通 , B.单向沟通,C.横向沟通,D.上行沟通 65、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 1933 年出版了(C)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A.《管理心理学》, B.《人类动机的理论》,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D.《组织与管理》

 66、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D)。A.分离制,B 完整制,C. 集权制, D.分权制 67、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C)。A.一般环境,B.内部环境,C.外部环境,D.组织环境 68、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C)。A.下行沟通, B.单向沟通,C.平行沟通,D.上行沟通 69、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 B)。A.渐进决策模型,B.团体决策模型,C.理性决策模型,D.系统分析模型 70、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C)。A.分离制 B.完整制,C. 集权制, D.分权制 71、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 A )个层次。A.4, B.3,C.5 , D.2 二、多项选择题 A1、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BD)。A.营利组织 B.正式组织 C.--非营利组织, D.非正式组织 。A.平行式组织结构,B. 机械式组织结构,C. 有机式组织结构,--D.矩阵式组织结构 3、冲突的特性有(ABC)。A.客观性,B.主观性,C.程度性,D.激烈性 4、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BCD)。A. 动态性,B. 互动性,--C. 不可逆性,D. 环境制约性 5、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BCD)。A.“调节”功能, B. “聚合”功能,C. “转换”功能, D. “释放”功能 6、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ABCD)。A. 目标手段,B. 政策手段,C. 组织手段,D. 信息沟通手段 D 。A.一般环境,B.内部环境,C.外部环境,D. 特殊环境 8、邓肯从组织环境的(C)和(D)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A.内部与外部 , B.直接和间接,C. 简单与复杂,D.静态与动态 9、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形式主要有(ABCD)。--A.单线式, B.流言式,C.偶然式,D.集约式 F 、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ACD)。A.冲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B.健康的组织中没有冲突,C.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破坏性,D.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设性 11.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ABCD)。A.才能因素,B.品格因素,C.情感因素,D.知识因素 12,费德勒提出的情景因素有(BCD)。A.关系结构 ,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C.任务的结构,-D.职位权力。

 13、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决策可分为(ABC)。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不确定型决策,D.经验决策 14、古典传统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ABC)。A.泰勒, B.法约尔,C.韦伯 , D.梅奥 15、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 AD )。A.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 B.由中共中央产生,C.行使最高国家权力,D.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16、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将冲突分为(ABC)。A.横向冲突,B.纵向冲突 ,C.直线/职能冲突 ,D.工作冲突 17、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中介传递,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AC)。A.直接沟通,B.双向沟通--C.间接沟通。D.网络沟通 、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ABC)。A.忽视, B.分离,C.限制,D.妥协

 15.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 1967 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 第 2/4 页 配情况可分成三种:(BCD )。A.集权 B.分权 c. 独权 D. 授权 19、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ABD)。A.考评要素, B.考评标志,C.考评对象,D.考评标度 20、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有(ABCD)。A.谈判,B.设置超级目标,C.第三方介入 ,D.结构调整 21.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ABC)三种类型。A.专制, B.民主,C.放任, D.独裁 22、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BCD)。A.过渡性,B. 异质性,C. 形式主义。

 D. 重叠性 23、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ABC)。A.农业社会,B.棱柱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 M . 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ABC )等观点。A.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B.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C.辨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 D.多元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25、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着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BC)。A.物质因素, B.激励因素,C.保健因素,D.精神因素 26、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ABC)。A.强制性组织, B.功利性组织,C. 规范性组织 D.集权性组织 27、美国着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ABCD)。--A.互利组织, B.服务组织,C.企业组织, D.公益组织 2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ABC )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A.自治区 ,B.自治州,C.自治县, D.自治乡 Q 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 (ABCD)。A.法律, B.习惯,C.职位, D.暴力 30、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ABCD)。A.形成阶段,B.磨合阶段,C.成长阶段, D.成熟阶段 31、群体意识主要包括(ABC)。A.群体归属意识,B.群体认同意识, C.群体促进意识,D.群体抵触意识 、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ABCD)。A.需要, B.动机,C.行为,D.反馈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ABCD)。A. 稳定性,B. 层级性 ,--C. 相对性,D. 开放性及变异性 34、世界银行在其 1997 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BCD)。A.建立法律基础,B.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C.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D.保护环境 。A.目标难度的确定,B.目标量化 ,C.目标质的规定,D.目标的公平合理 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BCD)。--A.行政的权力, B. 理性——法律的权力,C.传统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37、我国省级政府包括( BCD )。A.省级政府, B.特别行政区政府,C.自治区政府,D.直辖市政府 38.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ABCD )方向迈进。

 A.法治型文化, B.开放型文化, C.参与型文化 ,D.服务型文化 39、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CD )。A.信息维护系统, B.信息保持系统,C.信息收集系统 ,D.信息交流系统 40、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BCD )。A.外交权, B.立法权,C.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D.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X

 (ABC)。A.政治绩效,B.社会绩效,C.经济绩效,--D.文化绩效 42、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A.静态的组织观 B.动态的组织观,C.生态的组织观,D.精神的组织观 43.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ABCD)。A.时代性,B.权威性,C.综合性, D.执行性 44、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BCD )。A.复环学习, B.双环学习,C.单环学习, D.三环学习 45、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 (ABCD)。A.情报活动阶段 , B.设计活动阶段,C.抉择活动阶段,D.审查活动阶段 46、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有(CD)A.同事,B.监督,C.工作富有成就,D.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47、县级政府包括( ABCD )政府。A.自治县,B.市辖区,C.旗, D.自治旗 48、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ABCD )。A.组织学习, B.试验,C.外部咨询, D.经验学习 49、西蒙指出,决策有两种极端的类型(BC)。A.风险型决策,B.程序化决策,C.非程序化决策 ,D.确定型决策 50、乡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 ABC )。A.行政执行权,B.行政管理权,C.行政保护权,D.制定行政规章权 51、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AD )。A.持续性试验,B. 稳定性试验,C.设计性试验,D. 示范性试验 52、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ABCD)。A. 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 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C. 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 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Y (ABCD)。A.计划绩效,B.监控绩效,C.评价绩效,--D.反馈绩效 54、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息沟通的形式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BCD)。A.正式沟通 B. 下行沟通,C. 上行沟通,D. 平行沟通 55、依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ABCD)等基本阶段。A.环境扫,B.环境监视,C.环境预测,D.环境评价 56、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的环境状态分别是:(ABCD)。--A.静态-简单的环境, B.静态-复杂的环境,C.动态-简单的环境,D.动态-复杂的环境 5. 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BC)A. 统计法 B调查反馈法c.职位期望技术 D工作分析法 Z 、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ABC)组成。A.个体心理, B.群体心理,C.组织心理,D.需要心理 58、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ABD )。A.行为的改变, B.组织体系的改变,C.组织目标的改变, --D.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 59、正确的决策目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CD )。A.定量化,B.没有时间限制 ,C.有一定的时间限制,D.要明确责任 60、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AB)两大类。A.组织的“显结构”, B.组织的“潜结构”,C.组织的“权力结构”, D.组织的“职能结构” 61、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A.目标认同程度,B. 价值趋同程度,C. 气质协调程度,--D. 能力互补程度 62、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AB)A.正式沟通网络 ,B.非正式沟通网络,C.双向沟通网络,D.单向沟通网络

 63、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 )。A.目标一致性,B.可测性,C.独立性,D.差异性 64、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CD)。A.交叉整合,B.职能分解,C. 平行分化,D. 垂直分化。

 65、在组织沟通中,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BD)。A.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B.语言障碍 C.距离障碍,D.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66、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___,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对组织的管理带来影响。(AD),A.一般环境 ,B.社会环境 ,C. 第 3/4 页 政治环境, D.工作环境 67、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两种(BD)。A.计划设计,B.演绎设计,C.项目设计, D.归纳设计 68、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BCD)。A.职务,B.职权,C.职责 D.职位 69、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碍主要有(BCD)。A.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B.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C.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D.空间距离所引起的障碍 15. 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 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 (AD )。A. 外部环境因素 B 经济诱因 c. 利益诱因 D 内部环境因素 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行政组织与行政职能)

 (局长的失误)案例一:局长的失误 [案例正文]

  某局是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单位,为社会主义建设干了不少实事,政绩不凡,在公众心目中有较好的形象。局长在这个单位呆了近 20 年,从科员升科长,从科长升处长,从处长升局长。几年前他当了局的第一把手以后,很重视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很能体贴部属的甘苦。他想,我能当上局长全靠老同事们的支持,只有给他们晋升提拔,才能对得起他们,才能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于是,他多方努力,说通上级,打通关节,在局内增设了机构,多设了副职,使许多老同事、新同事得到了晋升。这样一来,这个局原来只有 4 个处,现在扩展为 8 个处;原来每个处辖 3 个科,现在扩展为 5~6 个科;原来每个处(科)只设 2~3 个 处(科)长、副处(科)长,现在扩展为 5~8 个处(科)长、副处(科)长。有一个处,正副处长共 8 人,群众戏称为“八大处”;有一个科有正副科长 5 人,群众戏称为“五官科”。

  这位局长原以为这是一种巧安排,既照顾了老同事、老部属,又加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人多好办事,工作一定能更好地开展。而实际上事与愿违:由于机构臃肿,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互相扯皮,办不成事,这位局长吃了苦头,这个局的工作也受到挫折。

 [案例思考] 1.这位局长对局行政组织建设有何失误? 2、这个局的行政结构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答:这样机构和人员不断膨胀,机构的职能与人员的事务不断分解,必然造成内部关系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推诿。该局局长出于安排老同事、老部属和加强自己的领导地位的考虑,扩充机构,增加人员,结果事与原违。由于机构臃肿,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互相扯皮,办不成事。原因就在于机构的增加和人员的扩充不是出于工作本身的考虑,违背了行政组织建设的精干效益、管理幅度和层次适度、职权责一致等科学原则。

 (1460 个公章与机构的增长)[案例正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县计划修建一座水电站,从县委、县政府打第一个报告起,前后共盖公章 1460 个,有关公文和设计图纸重达 170 公斤,历时两年半才定下修建方案。

  另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材料,有个地级市定编 40 个局级单位,机关工作人员 1294人,但实际上已膨胀到 66 个局,2425 人。机构超编 65%,人员超编近 90%!其中,科局两级干部就有 1413 人,约占全体人员的 2/3,形成官多兵少的局面。在如此严重超编的情况下,一些部门还以种种名义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借调 200 多人“帮助工作”。因此行政经费越来越紧张,每年要从当地企业加收 200 多万元的管理费来维持开支。

 [案例思考] 案例列举的事实反映了我国机构设置中存在哪些问题?你对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有何设想?答:(1)反映了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机构臃肿,关卡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不高。违背了职能目标原则;职、权、责致原则;完整统一原则;合理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则;精简效能原则。(2)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把政府的职能从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以宏观管理为主;从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2 以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管理和综合部门内的专业机构为改革的重点。把承担相同或相近业务的部门合并,把职能重叠的机构撤销,组建新的综合管理部门,撤销综合部门内的对口专业机构,其职能由行业主管部门承担。3.完善行政组织法规,健全预算约束机制。把宪法和组织法中有关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制定机构设置和编制法,用法律的强制力来控制机构的膨胀。同时,健全已经开始实行的由编制部门控制工资基金的办法,用经济杠杆来约束机构人员的膨胀。4.相应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开展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精简政府工作人员。

 (机构设置与工作效率)[案例正文]

  某市农林局是历经二分二合而设置的一个政府职能部门。1986 年,该市又将农林局分解为“市农林局”、“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简称市农技中心,’)、“市畜禽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简称“市畜禽中心”)这三个单位。其中,“市农技中心”与“市农林局”为正县级单位,隶属市农委领导;“市畜禽中心”为副县级单位,隶属市农林局领导(但实际是一个人、财、物都独立的单位)。正是由于“市农委”、“市农林局伙”、“市农技中心”这个三角关系的存在,从而使该市的农、林、牧工作逐渐步入到一个不能自拔的境地。

  一是行文关系不通。因全省各地、市的“农技中心”都是隶属农业(林业)局领导的事业单位,所以,省农牧厅历次下发的公文只对市农林局一家,而不管什么农委、农技中心,这就给开展正常的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1987 年 12 月底,省农牧厅下发了一份“关于填报食用菌情况的通知”的文件,该文发到市农林局之后,局长考虑到本局没有具体的人员去抓这项工作,同时,市农技中心设置有专门的食用菌科室,于是便在公文处理单上签上“请交市农委领导阅示”的意见。但一直到 1988 年 2 月份,经市农委多次协调后,才勉强由农林局汇总上报省农牧厅。

 二是业务工作不协调。1988 年 7 月底,原市畜禽中心所辖的市奶牛场,连续几天死掉了奶牛 15 头,该场找到市农委汇报此事。市农委说,这关系到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请与市畜禽中心联系,让他们负责处理。找到了畜禽中心,该中心说:“我们隶属市农林局管,你们让农林局通知我们,我们再去。找到了农林局,农林局说:我局的农牧科是个空架子,总共才有两个人,并且都是搞农业的;畜禽中心名义上归我们领导,实质上他们已是一个人、财、物全部独立的经济实体,级别又和我们差不多,我们怎么能安排得了他们呢?后来经过再三的要求,农林局才勉强找到畜禽中心,说明原由后,市畜禽中心就说:奶牛场直属领导是市农委,你们真是多管闲事。为此,农林局的同志感到非常难堪。最后还是通过市农委、

 市农林局、市畜禽中心三家共同协商后,才达成了解决问题的协议。

 〔案例思考〕机构设置与要作效率是什么关系?某市将农林局一分为三后为什么会出现效率滑坡?答:(1)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机构的多少,而在于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机构设置得合理,则工作效率高,反之则低,这恐怕是一条难以推翻的规律。要想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必须有较合理的机构设置,而合理的机构设置必须遵循科学的行政组织原则。(2)从根本上看,恐怕还是由于该市把农林局一分为三本身是不合理的。因为,原来该市管农、林、牧的只有一个部门,管理职能综合,其内部关系变成了外部关系,因而也好协调。而现在将其分为三个部门,其内部关系变成了外部关系,因而协调起来也就相应困难一些,效率随之也就降低了。

 (徘徊中的某市政府机构改革)某市在 1984 年机构改革时,参照省级机构改革的模式,将机械、冶金、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建材、建筑工程等工业管理局改名为工业公司,试图向经济实体转变,分清政府管理经济的双重职能。但由于这种改革并没有明确原有工业管理局所属企业的资产与换牌后的工业公司的产权关系,也没有把原工业管理局的行政职能转向相应的政府机构。这就使得工业公司没有资产经营职能,难以向经济实体转化而且又使得原有企业主管部门与所属企业固有关系发生脱节。对此,市政府不得不在维持行政机构序列的前提下,重新赋予上述工业公司行使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并规定这些公司使用事业编制。行政的待遇、职能和公司的牌子这种体制,使得这些工业公司成为典型的行政性公司,从而不但没有分清政府的双重职能,反而强化了双重职能的混合。随着该市作为经济特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样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市政府着手重新研究转变职能的问题。

  在中央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性公司的政策指导下,1988 年该市在机构改革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决定机械、冶金、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建材、建筑综合总公司等 7 家行政性公司停止行使企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在 3 年内彻底向经济实体转变,并逐步发展为自负盈亏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撤销二轻管理局,组建市集体企业联社,列入事业单位,面向全社会,代行市政府管理市属集体企业的部分职能。原 7 家行政性公司和二轻局所属企业直接隶属经委,并在经委内设立机械冶金、电子、轻工、纺织、化工、医药、建材 7 个行业处,每个处编制 4~6 人;除少数重点企业外,其他企业党群组织关系归县区各有关部门;统计、财务管理、审计、技术档案、劳务工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监督、计量等工作,分别交由市有关部门归口管理。

  这一改革为该经济特区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新型经济管理体制,加强政府的综合调控能力和行业管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由于改革缺乏一系列配套措施,政府的双重职能仍难以分离。主要表现为:

  1.将 8 个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向经委等有关部门,只是政府原有双重职能的政府内部的转移,政府本身没有实现职能的转变与分离;

  2.撤销了政府专业经济主管部门,部分实现了“小政府”,但商品经济所必需的行业社团等经济中介组织没有建立起来,使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某些脱节;

  3.经委内部原有的职能处室和新的 7 个行业处没有理顺关系,行业处主要作为与上级政府专业部门的对口关系而存在,没有明确具体的行业管理职能,政府的行业管理仍缺乏有效的组织机构;

  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没有配套,政府管理经济的双重职能难以分离,把原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原有职能分解后转移给政府的其他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其他政府部门双重职能的混合;

 5.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的职能没有转变,不适应在没有主管部门管理的条件下对全社会所有的企业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监督

  6.原有行政性公司转为实体后,名为工业公司,但实际上役有直属生产企业、仍然缺乏资产的投资经营职能。

 此外,上下机构改革不配套,上级机构不断对该市增加压力,特别是该市实行计划单列后,由于上下不对口,已经造成了该市在国家统一计划管理下的某些资金、物资等方面的利益损失,这也进一步妨碍了该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由于上述问题,该市政府中主张重新恢复专业经济管理局的呼声此起彼伏,迫于压力,该市先是恢复了二轻局,后又拟议重建其他的工业管理局。这又重蹈了 1983 年以来改革的覆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案例思考] 从某市政府机构改革的几次反复和徘徊看,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是什么?你认为某市应该怎样摆脱徘徊局面,推动政府机构改革?答:(1)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其中包括管理国民经济双重职能的分清和分离。(2)就注意几下几点:1 加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弱化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让企业全权负责国有资产的流动与增值。2 建立社会中介组织。组织同业工会或行业协会,在政府部门的业务指导下,接受从政府中转移出来的一些社会管理职能,并可接受委托承担政府的某些行政管理职能。3、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者体制。各级国有资产由各级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和监督,资产的投资经营职能由各不同层次的投资控股公司或大企业行使,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企业家负责。4、改革财政预算体制,逐步推行分税制和预算体制,分清各级正义的财权和事权。此外政府的改革应该上下配套,政府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只有一个市或县进行改革,会遇到系统内部的传统阻力,下改上不改,这样的改革就很难成功。

 (城建工作应该由谁来管)某市原主管城市建设的职能部门是城建局。为适应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协调城建局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市政府成立了城市建设委员会。后来市政府为加强对城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又在市政府办公厅成立了城市建设科,协助市长协调城建委和城建局的关系。一个城市 3 个机构主管城市建设职能,结果是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的事层出不穷,有利的事大家抢着看,有困难则相互推诿。而且,属于处级单位的城建委和城建局要向市政府请示、汇报工作,还要通过市政府城建科这一科技机构来协调,又多一个层次。这样,事与愿违,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案例思考]运用行政组分析某市加强城建工作的做法为什么事与愿违?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答:1.实现行政组织的科学化必须遵循完整统一的原则,首先是职能目标要完整统一。这就是说在设置机构的时候,要实行目标归类,同类行政目标要归属于同一行政机构来管理。某市在设置城市建设管理机构时,恰恰违背了完整统一的原则。同一职能目标,设置了 3 个机构来管理,互相扯皮、推诿就在所难免了。想加强城市建设,反而拖了后腿。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某市为了协调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而建立城委,城建科两个新的实体机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仅会造成机构重叠,而且会产生新的矛盾。2.为实现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目标,某市应将市政府建科、城建局和城建委 3 个机构合并,成立统一的城市建设管理机构。

 (投资公司的机构该如何设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人,某市准备将行政机构审批发放企业发展资金的权限转交给金融机构,用经济手段调节投资发放。为此,有关方面成立了一个筹备组,筹建一个企业性的投资公司,专门负责对纺织、化工、冶金三大行业以及全市中小型企业的投资工作。上级要求筹备组尽快拿出公司机构的设计方案来。于是公司筹备组连夜开会,会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原先搞过金融工作的筹备组组长老许力主按照投资工作的职能特点来设计职能部门,如投资预测处、项目引进处、投资监测处等。这个方案的好处在于专业性强,易于充分发挥职能特点;缺点是分工过细,而且需要熟悉化工、纺织、冶金等行业特点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多。筹备组负责干部人事工作的老刘当即在会上表示:这类人

 员目前比较缺乏,很难调人。

  原先在工业系统工作过的副组长老李不同意老许的意见。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按照部门分工的特点,设立化工投资处、冶金投资处、纺织投资处、小型企业投资处等机构。这个方案的优点是针对性、服务性强,易于掌握行业投资工作的实际情况,又可缓和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矛盾;缺点在于各个处集审核、预测、信托、监督等多种职能于一身,事情繁琐而责任重大,难于统一管理。

  由于上述两种方案各有利弊,筹备组其他人建议: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干脆将两个方案的长处揉合起来,既设立职能处室,又设立专业处室,这样更加有利于统筹安排。但是按照第三种方案,势必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违反行政组织的设置原则,而且会造成扯皮局面,影响工作进度。

  几个方案翻来覆去的衡量比较,总觉得不尽理想,筹备组深感陷入了一个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困境,机构设计的方案因此久久不能定夺。

 〔案例思考〕 投资公司职能部门设置的 3 个方案体现或违反了行政组织建设的哪些原则?从行政组织的科学原理出发,该如何设计?答:从案例提供的情况看,投资公司筹备组提出的公司机构设置的 3 种方案各有利弊。按照行政组织必须适应职能需要和按职能目标原则设置的原则,以及机构设置必须遵循完整统一、精简效能的原则,第一种方案比较符合职能部门化的要求、专业性强,分工明确,能充分体现行业特点,但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二种方案单纯按照服务对象设置机构,各部门集多种职能于一身,互相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制约和监督,无法按职能目标归类和统一管理,也难以体现行业特点;第三种方案难以糅合前两个方案的长处,而且无法削除前两个方案的弊端。因此,可以考虑在第一种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

 (海南省“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海南省自建经济特区以来,在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试验,其成果的集中体现与标志就是建立起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新体制。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新体制目前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1.一些机构设置过于理想化,脱离过渡时期的现实。限于建省之初的历史条件,一些机构完全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进行设置,缺乏过渡性。比如新成立的农业厅,将原行政区林业、水利、热作等 5 个专业局的职能集于一身,但人数仅相当于过去行政各局的 1/3。而现实是,海南是个农业省,农业人口占 80% 以上,农业商品经济又不发达,因此农业厅运行不到一年就感到严重不适。经省编委同意,终于又设立省林业局、水利局作为辅助农业厅管理的二级局。这种机构的反复调整使实际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干部、群众还对这一体制产生了疑虑。

  2 转变政府职能工作进展不平衡,使“小政府”面临膨胀。建省之初海南总结了我国历次机构改革“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教训,一开始就抓住转变职能这一关键。几年来确有不少厅局通过转变职能管理方式,使精简后的机构得以有效运转。但是,由于转变职能牵涉到思想观念、市场发育、政企分开程度等许多深层次问题,因此一些部门便以此为理由,抓住许多本应该下放给市、县的审批管理权不放,有的则明放暗不放,忙于管下属企业事业单位一般干部和职工的人事调动、劳动工资、分钱分物等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海南省工业厅 1992 年下半年一份颇具权威性的调查报告表明:一些政府部门仍然插手企业内部事务,企业相当多的自主权仍然被一些上级部门“扣留”。比如:(转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经营机制条例)规定,企业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但从反馈的情况看,只有 63%的企业认为其具有调整企业经营范围的权力;有 50%的企业不能自主决定招工;67%的企业反映无权制定职工晋级增薪、降级减薪的办法等等。这就必然使一些政府管理部门产生工作“重”、机构编制少、无暇研究实施宏观管理等问题。

  3、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小政府”体制不协调,部分干部离“精干、高效、廉洁”的

 要求差距较大。一种新的制度,若没有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去实施,也将会徒有其表。海南实行“小政府”后,干部队伍虽进行了一些调整充实,但仍有不少干部的素质与“小政府”要求的差距较大。这些人占据着编制和岗位,而社会上德才兼备的人才由于缺乏分开考试考核、择优录取,制度,无法进入“小政府”。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造成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编制扩大等许多问题。目前不少部门存在领导副职多,行政勤杂人员多、业务人员少的问题。有些部门由于缺乏应有的业务人员,虽然超编,却仍说缺人;有的干部由于缺乏必备的知识,对业务不熟悉,对工作难以胜任,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

  4.与中央的关系未理顺。海南省政府序列的 27 个单位中,需要在财、物、权等方面依靠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有 23 个,但这 27 个单位中对口设置的仅 12 个。因此,通常情况下在获取中央各有关部门支持时经常出现问题。“小政府”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少,综合性强,一个厅局往往要对应中央几个甚至十来个部门,常常在职能发挥和工作衔接上产生困难,或是联系沟通不够,或是穷于应付会议、文件和请示等。从中央方面来说,不少部门未能顾及海南“小政府”这一特殊体制,要求海南设立对口厅局、对口处室或要求建立临时性机构;中央某些部门在海南建省很长时间以后,仍继续同已转为经济实体的原海南经济主管部门联系,让其行使行业管理权,与海南省政府的经济主管厅局的联系、衔接得不好;中央有些部门常以海南机构设置与之不对口或不完全对口为由,在建设项目、资金和物资上不给或少给,这对于原来基础就差、急待开发的海南来说,无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损失。这就使“小政府”不断受到要求膨胀的诱惑和内外压力。

  5.一些政府行政部门职责不清,权限不明,造成互相扯皮,影响办事效率。刚建省时,由于种种原因,“小政府”的职能在未科学划定的情况下就投入运行。在后来的实践中,出现了有的领域大家争着管,有的领域无人管的现象。如对原材料商品进出口、劳务输出等有关部门都争着看,而对农副产品的流通、建设项目的论证评估则不想管。这些情况的产生必然影响到政府的办事效率。

  6.宏观调控能力弱。政府放权于企业、社会,不是放任自流,而必须运用经济、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从监督部门来说,首先应该强化审计、物价、工商、税收等部门的职能,但从实际情况看,建省后这些部门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比较弱。另外,对土地市场的管理,省政府虽然制定了出让转让制度,但由于法规不配套,建设用地处理不力,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

  7.“小政府、大社会”的新体制未推广到市、县一级,上下不协调。海南各市、县“大社会”的发育程度比较低,1988 年海南在省里推行“小政府”时,19 个市、县的体制未变,上下间不协调,必然产生许多矛盾。比如,行业管理和服务问题,1988 年省里精简机构后,农、工、商十几个专业局都转为专业公司,这些公司有的虽承担了部分行业管理职能,但出于企业的自身利益,往往难以顾及基层行业企业产、供、销的服务。而长期习惯于统购包销的企业由于观念和素质的限制一下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另外,各市、县长期以来存在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端仍然存在。同时省政府经过缩减后成立了一些新的机构,有的又要求下面各市、县设立对口机构,于是有的市、县在原来“大政府”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十几个局级机构。

 【案例思考】海南的“小政府、大社会”体制存在什么问题?其原因何在?应该如何解决?答:(1)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机构设置过于理想而与现实脱节,转变政府职能工作进展不平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与中央关系未理顺,一些政府行政部门之间职责关系不清,宏观调控能力弱,体制改革上下不配套等。(2)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忽视新旧体制在过渡时期的特点,急于求成造成的;有的则是由于配套改革措施滞后而产生的;还有的是过渡时期难以避免的。(3)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继续转化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政府职能的转变应着重搞好经济职能的转化;理顺中央

 与海南的关系,海南直接向中国务院负责,国务院各部委不应直接干预海南的经济活动,放开手脚让海南去试验,去寻找发展的路子,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新定编、定岗、定员;下决心解决机构编制膨胀的问题。

 (陕西省的级政府机构改革)按照建立省级经济调控体系和加强宏观管理职能的要求,陕西省省级综合经济部门的改革主要是转变职能,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把工作重点转到加强和改革宏观调控上来。

  为了加强日常经济协调工作,实行工商贸一体化,陕西省撤销了省经济委员会、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省政府财贸办公室,新组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工交、商业、外贸等方面的日常经济协调工作。

  对于专业经济部门,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分为两类:一类是直属企业多、行政管理职能少、改为经济实体的条件已经成熟的省医药、建材、物资、粮食 4 个专业管理局,新建制改为总公司、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从政府序列中划出,不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原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分别划归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省商务厅承担。另一类是保留精干的行政机构,只承担行业管理职能,不直接管理企业。其中省机械厅、电子厅、冶金厅、石化厅、轻工厅(一轻、二轻合并),由政府组成部门改为直属局,撤销省煤炭厅,设置煤炭工业管理局与煤炭部派出的煤炭工业局一套人员两个牌子,大力精简内设机构加人员。这些局主要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计划和行业政策;协调行业经济活动、监督和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发布行业信息,为全行业企业服务,不管企业的具体业务。

  根据省级机关农业机构设置过多、过于分散和农业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组织学 试题 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