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水利现代化规划

时间:2022-06-19 18:30:07 浏览量:

 XX 县 县 水利现代化规划 ( (2011-2018 )

  二 O 一二年十二月

  X XX 县水利现代化规划

  摘

 要: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及省、市相关文件的精神,编制了 XX 县水利现代化规划,规划实施将全面推进 XX 水利发展和改革,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 XX 水利综合保障能力,走出一条具有 XX 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在 XX 县水利发展现状及未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水利发展中的优势与短板,提出了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拟定了 XX 县在全县率先于 2018 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针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生态保护、农村水利、水利管理服务、水利发展保障等六大体系,提出了建设任务、实施重点和实施计划。项目为全面提高 XX 县水利现代化水平,保障 XX 基本水利现代化目标顺利实现提供了规划依据。

 i 前

 言 XX县是XX市北三县之一,地处XX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苏北平原南端,地跨长江和淮河流域,东临黄海,素有 XX“黄金海岸”的美喻。XX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利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保障,又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后 8~10 年,是 XX 基本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 XX 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XX 县大力实施港口引领战略、城乡一体化战略,“争当 XX 沿海开发第一县”要求XX 水利必须为基本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谋划 XX 水利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更好的指导全县水利现代化建设,XX 县水务局会同 XX 水利科学研究院编制了《XX 县水利现代化规划》(简称《规划》)。

 本次规划基准年采用 2010 年,规划水平年为 2018 年。

 《规划》回顾了 XX 水利发展的基本历程,分析了 XX 水利现代化的基本形势和发展需求,提出了水利现代化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规划》的核心是全面建设 XX 水利现代化的六大体系,总投资 44.2 亿元,重点实施“四项工程”,强化“五线管理”,推进“三项改革”,夯实“四个保障”,实现“黄金海岸、江淮明珠”的水利现代化愿景,以水利现代化支撑经济社会现代化。

 2012 年 8 月,XX 县水务局成立了规划编制组;同年 9 月,XX市水利局组织并通过了规划工作大纲审查;11 月初完成《规划》初稿后,XX 县水务局广泛征求了全县各职能部门的意见,经修改完善,先后形成了《规划》送审稿和报批稿。

 ii 目

 录

 第 第 1 章

 水利发展现状与形势 ................................................................1

 1.1 基本情况 ......................................................................................................... 1

 1.1.1 自然地理 ................................................................................................................ 1 1.1.2 社会经济 ................................................................................................................ 2 1.2 水利发展成就 ................................................................................................. 3

 1.2.1 河网水系建设 ........................................................................................................ 4 1.2.2 防洪除涝减灾 ........................................................................................................ 4 1.2.3 水资源保障 ............................................................................................................ 5 1.2.4 水生态保护 ............................................................................................................ 5 1.2.5 农村水利 ................................................................................................................ 6 1.2.6 水管理能力 ............................................................................................................ 7 1.2.7 水利发展与支撑 .................................................................................................... 8 1.3 现状评价 ......................................................................................................... 8

 1.3.1 指标评价 ................................................................................................................ 8 1.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 1.4 发展需求 ....................................................................................................... 14

 第 第 2 章

 规划目标与布局 ......................................................................19

 2.1 指导思想 ....................................................................................................... 19

 2.2 基本原则 ....................................................................................................... 19

 2.3 规划依据 ....................................................................................................... 20

 2.3.1 法律法规 .............................................................................................................. 20 2.3.2 相关文件 .............................................................................................................. 21 2.3.3 相关规划或报告 .................................................................................................. 21 2.4 水利现代化构想 ........................................................................................... 22

 2.5 指标体系 ....................................................................................................... 23

 2.6 规划范围与水平年 ....................................................................................... 23

 2.6.1 规划范围 .............................................................................................................. 23 2.6.2 规划水平年 .......................................................................................................... 24 2.7 规划目标 ....................................................................................................... 24

 2.7.1 总体目标 .............................................................................................................. 24 2.7.2 目标值 .................................................................................................................. 24 2.8 总体布局 ....................................................................................................... 27

 第 第 3 章

 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建设 ..........................................................30

 iii 3.1 规划目标 ....................................................................................................... 30

 3.2 规划布局 ....................................................................................................... 30

 3.3 建设任务 ....................................................................................................... 31

 3.3.1 流域防洪 .............................................................................................................. 31 3.3.2 区域防洪除涝 ...................................................................................................... 32 3.3.3 城区防洪除涝 ...................................................................................................... 33 第 第 4 章

 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36

 4.1 规划目标 ....................................................................................................... 36

 4.2 规划布局 ....................................................................................................... 36

 4.3 建设任务 ....................................................................................................... 37

 4.3.1 用水总量控制 ...................................................................................................... 37 4.3.2 水源工程建设 ...................................................................................................... 39 4.3.3 区域供水工程建设 .............................................................................................. 40 4.3.4 节水型社会建设 .................................................................................................. 41 第 第 5 章

 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45

 5.1 规划目标 ....................................................................................................... 45

 5.2 规划布局 ....................................................................................................... 45

 5.3 建设任务 ....................................................................................................... 46

 5.3.1 水功能区管理 ...................................................................................................... 46 5.3.2 河道治理与保护 .................................................................................................. 47 5.3.3 污染源综合整治 .................................................................................................. 49 5.3.4 水污染集中处理能力建设 .................................................................................. 50 5.3.5 城区水系整治与活水清污 .................................................................................. 52 5.3.6 生态河道与水景观建设 ...................................................................................... 53 5.3.7 地下水保护 .......................................................................................................... 53 5.3.8 水土保持 .............................................................................................................. 54 第 第 6 章

 农村水利工程体系建设 ..........................................................55

 6.1 规划目标 ....................................................................................................... 55

 6.2 规划布局 ....................................................................................................... 55

 6.3 建设任务 ....................................................................................................... 56

 6.3.1 农村河道疏浚整治 .............................................................................................. 56 6.3.2 灌区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56 6.3.3 农业节水灌溉 ...................................................................................................... 57 第 第 7 章

 水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58

 7.1 规划目标 ....................................................................................................... 58

 iv 7.2 规划布局 ....................................................................................................... 58

 7.3 建设任务 ....................................................................................................... 59

 7.3.1 水资源管理 .......................................................................................................... 59 7.3.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 60 7.3.3 河库工程管理 ...................................................................................................... 61 7.3.4 水利综合应急调度能力建设 .............................................................................. 62 7.3.5 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能力建设 .............................................................................. 64 第 第 8 章

 水利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67

 8.1 规划目标 ....................................................................................................... 67

 8.2 规划布局 ....................................................................................................... 67

 8.3 建设任务 ....................................................................................................... 68

 8.3.1 水利行政执法 ...................................................................................................... 68 8.3.2 水利投入 .............................................................................................................. 69 8.3.3 水利科技与信息化建设 ...................................................................................... 70 8.3.4 人才队伍建设 ...................................................................................................... 76 8.3.5 水文化建设 .......................................................................................................... 76 第 第 9 章

 实施方案与效果评价 ..............................................................78

 9.1 实施原则 ....................................................................................................... 78

 9.2 实施重点 ....................................................................................................... 79

 9.2.1 四项工程 .............................................................................................................. 79 9.2.2 五线管理 .............................................................................................................. 80 9.2.3 三项改革 .............................................................................................................. 80 9.2.4 四个保障 .............................................................................................................. 81 9.3 重点项目安排 ............................................................................................... 81

 9.3.1 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 ...................................................................................... 81 9.3.2 水资源保障体系 .................................................................................................. 82 9.3.3 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 83 9.3.4 农村水利工程体系 .............................................................................................. 83 9.3.5 水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 ...................................................................................... 84 9.3.6 水利发展支撑体系建设 ...................................................................................... 85 9.4 投资估算与筹措 ........................................................................................... 85

 9.4.1 投资估算 .............................................................................................................. 85 9.4.2 资金筹措 .............................................................................................................. 87 9.5 实施计划 ....................................................................................................... 88

 9.6 实施效果 ....................................................................................................... 89

 9.6.1 经济效益 .............................................................................................................. 89

 v 9.6.2 社会效益 .............................................................................................................. 90 9.6.3 环境影响 .............................................................................................................. 90 第 第 10 章

 实施保障措施 ........................................................................92

 10.1 加强组织管理 ............................................................................................. 92

 10.2 夯实前期基础 ............................................................................................. 92

 10.3 确保资金投入 ............................................................................................. 93

 10.4 强化实施监督 ............................................................................................. 94

 10.5 严格过程考评 ............................................................................................. 94

 10.6 促进公众参与 ............................................................................................. 94

 表 附表 1

 XX 县水功能区划总体方案 表 附表 2

 XXXX 县水利现代化建设项目分期安排 图 附图 1

 XX 县区位图 图 附图 2

 XX 县水系图 图 附图 3

 XX 县防洪除涝工程布置示意图

 图 附图 4

 XX 城区水系布局示意图 图 附图 5

 XX 水资源保障工程示意图 图 附图 6

 XX 县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示意图 图 附图 7

 XX 城区活水清污示意图 图 附图 8

 XX 城区水景观工程示意图

 1 第 1 章

 水利发展现状与形势 1.1 基本情况 1.1.1 自然地理 1 、地理区位 XX 是 XX 市北三县之一,位于东经 120°42′~121°22′、北纬32°12′~32°36′,地处 XX 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为上海辐射地带,南与通州区接壤,西与如皋市、海安县毗邻,北部、东部濒临黄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附图 1)。县境西起袁庄镇曹家庄西端,东止东安海堤,长达 68km;南起掘港镇朱家园南河,北止方凌垦区,宽约30km。全县总面积约 1872km 2 (不包括海域),其中陆地面积 1702km 2 ,水面面积170km 2 。XX海域面积近6000km 2 ,境内海岸线全长93.04km,占 XX 省的近 1/10,素有“黄金海岸”之称。

 2 、气候特征 XX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多年平均降水量约 1068.6mm,最大1560.9mm(1991 年),最小 469.9mm(1978 年)。降水时程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较大,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受梅雨和台风影响,全年5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主汛期的6~9月;历年最大三日暴雨量为556.5 mm(1960 年 8 月 2~4 日)。

 3 、地形地貌 全县属江海平原地区。境内陆地为河相、海相沉积而成,地貌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三角洲平原区、海积平原区、古河汊区。境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一般介于 3.5~4.5m(废黄河高程系,下同),略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之势。

 2 4 、河流水系 XX 境内河网稠密,交织成网,水系分属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全县共有一级河道 5 条,分别为九圩港、如泰运河、北凌河、栟茶运河和遥望港;二级河道有马丰河、掘苴河、九洋河等 20 条;另有三级河 417 条,四级河 1934 条(附图 1)。内河正常水位 2.20~2.40m,非汛期正常水位 2.00~2.10m,警戒水位 2.80m,每年短时间水源紧张时水位 1.40~1.60m。

 5 、水资源 XX 县水资源包括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和入境地表水。XX 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约 6.17 亿 m 3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约 5.8 亿 m 3 ,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约 0.37 亿 m 3 )。通过九圩港年平均引长江水量约3.0 亿 m 3 ,是 XX 重要的农业用水水源。XX 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丰富,但人畜不可直接饮用。深层地下水埋藏深度在地下 250~380m,曾是农村供水水厂主要水源。

 1.1.2 社会经济 1 、行政区划 2010 年末,XX 县辖掘港镇、大豫镇、长沙镇、苴镇、丰利镇、马塘镇、曹埠镇、岔河镇、新店镇、双甸镇、袁庄镇、河口镇、栟茶镇和洋口镇 14 个镇。

 2 、人口与城镇化 2010 年末,XX 县总人口约 104.8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 50.6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48.3%。县城现状城镇人口约 15 万人,建成区面积约 19.3km 2 。

 3 、宏观经济 XX 是全国闻名的农业生产大县和粮棉油生产基地。2010 年,全

 3 县共有耕地面积 155.07 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 113.2 万亩,农林牧副渔总产值 93.8 亿元。2008 年以来,大力实施以港兴县、工业兴县战略,全力加快以洋口港为龙头的沿海开发进程,以洋口港临港产业、重型基础化工产业、大型滨海旅游产业等八大板块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2010 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865.48 亿元。

 2010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 352.36 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45.10、188.25、119.01 亿元(三产比为 13:53:34),人均 GDP 3.56 万元。2010 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 50.38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502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120 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 8 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1.2 水利发展成就 XX 地处黄海前沿和江淮下游,历史上为河相、海相沉积而成陆地,地势低洼,易遭受洪涝灾害,水患严重。自唐宋以来,历朝历代地方官员组织民众筑堤防以御海潮,疏运河以兴水利。但新中国成立以前 XX 水利基础一直相当薄弱,至解放前夕海堤破败、河渠失修、引排不畅,人民生产生活频繁遭受水旱灾害的侵袭。

 新中国成立后,XX 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兴旺发达的时期。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组织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兴修海堤、疏通河道、开港建闸、整治灌区建设。经过近 30 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水利面貌得到了根本性改观,使 XX 逐渐成为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和渔米之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对水利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XX 县在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取得了重大成就,为 XX 县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4 1.2.1 河网水系建设 建国以来,XX 基本河网建设采取了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的方针。60 年代中期,在一、二级河道形成的骨干河网基础上,进一步开挖了三级河,并逐步派生四级河和丰产沟,使河网逐步配套和完善。80 年代后重点进行了河道疏浚。建国以来,全县维修加固堤防超过100 km,开挖了一级河 5 条、二级河 20 条、三级河 417 条、四级河1934 条。目前,XX 已形成“深、网、分、平”的新水系,基本实现了“引得进、排得出、灌得上、降得下”。

 1.2.2 防洪除涝减灾 90 年代末开始,XX 县按 50 年一遇潮位+10 级风浪爬高的安全超高标准,实施海堤达标工程。修复和新建大提护坡 23.7km;在重点地段和原护坡高程不足部分增做挡浪墙 44.8km;修建堤顶及上堤防汛晴雨路约 100km;加固穿堤建筑物 13 座。2010 年,一线海堤已达到防御 50 年一遇洪水和 10 级风浪的标准,黄海大堤防洪达标率已达到 95%,海堤涵闸的达标率也接近 85.0%。

 同时,大力实施了河道整治、堤防涵闸工程及其它防汛设施的更新改造。对淤积严重的南凌河、新建北河等骨干河道及众多村级河道进行了疏浚;新建或改建了掘苴新闸、东安新闸、洋口外闸,入海河闸设计排涝泄洪能力达到 2028m 3 /s。2010 年 XX 县区域防洪标准已超过 20 年一遇,除涝达到 10 年一遇,其中防洪标准超过 50%年一遇的比例达到了 72%,除涝标准超过 20 年一遇的比例为 60%左右。

 随着 XX 城区的发展,城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全面开展。至目前已完成南康河、永丰河、丰收河等河道护坡,新建防洪堤防 1300m,完成配套涵洞 3 座,新建和改造排涝站 4 座,高低水系控制线得到加强。城北南康河以北区域防洪标准已达 50 年一遇。2010 年 XX 县城

 5 区防洪达标率已接近 85.0%,除涝达标率约为 36.7%。

 目前,XX 县已初步建成了以沿海大堤为外围的基本屏障,以入海骨干水道为主要依托,流域、区域与城区有机结合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保障了全县人民生产生活安定。

 1.2.3 水资源保障 XX 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约 6.17 亿 m 3 ,相应人均占有量约588m 3 ,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 1/3。由于地处江海平原,水利工程调节能力薄弱。通过开挖九圩港,引调长江水,从根本上弥补了本地水资源不足。据 1983~2010 年水文测验资料分析,经九圩港流进 XX 境内九洋河、江海河、九遥河等河道的水量约 3.0 亿 m 3 /年。同时,通过大力实施河道疏浚,建设区域供水工程以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区域水资源调节配置能力有了长足提高。

 2010 年全县总用水量为 6.41 亿 m 3 。全县农业供水保证率 88%,重点工业供水保证率 90%,生活供水保证率 95%。全县引江供水主管网建设累计敷设主干管 216km,覆盖 75%以上镇域,初步形成了通如、通洋和 S334 复线西延、苴东线、临海高等级公路“两纵三横”供水主管网建设格局。各乡镇现有 63 家农村水厂,净化及消毒设施 93 台(套),供水管网 7036km,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 98%。

 节水型社会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用水效率有所提高。2010年全县人均用水量为 612.2m 3 /人;万元 GDP 用水量约 182.0m 3 ,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 38.0m 3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 60%。

 1.2.4 水生态保护 随着人民群众对水生态、水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近年来 XX 加强了水生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根据水体纳污红线管理的要求,初步划分了 26 个河道水功能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接近

 6 100%。同时,加强了水环境监测力度,在九圩港、如泰运河、栟茶运河等骨干河道增设了 7 个水质监测点,定期发布入河排污监测报告和水功能区水质通报。着力强化全县污水处理能力,兴建了县城恒发污水处理厂和 11 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加大了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全县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分别达 83200 吨/日和63200 吨/日。

 同时,XX 县在水利建设中加强了河道治理,通过河道轮浚清淤,降低河道内源污染,同时对如泰运河城区段等部分河道建设了生态护岸。落实了河长制,实施以河道管护、村庄保洁、绿化、道路管护为主体的“四位一体”管护模式,加强水域和岸线保护,初步建立了河道长效管护机制。根据国土部分最新资料统计,目前 XX 城区水域面积率已达到了 11.5%左右,平原区水面积率约 11.0%。同时,强化了地下水合理利用与保护,有计划地封停了部分深水井,封填了部分小浅井,对马塘等漏斗区实施了地下水禁采,遏制了地下水漏斗区扩大的趋势,地下水超采面积逐年减少。

 1.2.5 农村水利 建国以来,XX 十分重视农村水利建设。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设成效显著,使 XX 逐步成为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和渔米之乡,促进了全县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2010 年全县共有耕地面积 155.07 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约 124.0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率约 80%;高标准农田面积 49.62 万亩。XX县现有九洋、马丰、江海及如环灌区四个中型灌区。全县现有灌溉泵站 2226 座,装机功率达 53316kw;灌溉渠道 11400 余条,总长约6900km;排水沟道 13257 条,总长 9280km。

 灌区节水增效也取得了显著成效。1997 年以来,XX 节水灌溉全

 7 面启动,重点发展了防渗渠道,推广浅湿灌溉技术。每年兴建防渗渠300~400km。目前,全县共有节水灌溉农田面积 67.9 万亩,灌区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了 0.59。

 XX 农村河道疏浚实现了常态化。通过实施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疏浚工程,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农村河道引排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十一五”期间共疏浚村级以上河道 5845km。同时,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推进,使得农村河道的生态功能和农村水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010 年农村河道有效治理率接近 86%。

 1.2.6 水管理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XX 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突破,水管单位和乡镇水利站的改革逐步推进,完善了“分级管理、分级建设”的水利发展机制,水利行政管理与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机制不断规范,水行政主管部门逐步对水利建设进行项目法人管理;水利工程施工公开招投标率已达到 100%;项目全部实行了建设监理制。2000 年以来开展了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试点,为农田水利工程效益长期发挥提供了保障。乡镇水利站的人员结构得到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落实。工业取水大户得到有效管理,地下水开采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费征收力度逐步加大,实现按标准和按计量收费,水利工程供水收费管理工作得到重视。

 河库工程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建立了河道定期轮浚制度。水资源管理综合化程度以及覆盖范围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水资源管理达标率90%,骨干河库管理达标率接近70%,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方面骨干工程堤防达到了 85%,水闸达到了 80%,中沟及以上农水工程完好率达到了 60%。

 8 1.2.7 水利发展与支撑 近年来,XX 县水利行政执法能力不断增强,在取水许可、排污口审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工程规划同意书、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水土保持许可等行政许可制度方面执行情况较好,重要水管理事项有效实施率达 90%。

 水利投入不断增加,XX 县逐步落实了各级政府确定的水利投入政策,不断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十一五”期间,全县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2006~2010 年,XX 县水利建设总投资达 9.4 亿元,其中各级政府财政投资约 5.5 亿元,社会融资约 3.9 亿元。2010 年,全县投入政策到位率接近 100%。同时,水利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全县水利职工队伍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接近 65%,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接近 40%。近年来,县水务局多次组织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科技兴水”战略得到积极实施,科技创新与推广成效明显;水利规划、勘测、水文测验等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水利信息化工程开始启动。建成了由省-市-县(区)三级网络构架的防汛指挥系统以及由省到市县防汛指挥视频会议系统;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已建成 2 个水情遥测站。

 1.3 现状评价 1.3.1 指标评价 根据《XX 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20)》设定的 6 大类(包括防洪减灾工程能力、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农田水利保障能力、水管理能力和发展保障能力)22 项评价指标,评估了 XX 县水利发展现状水平,各指标的现状值即评价结果如表1-1 和图 1-1 所示。2010 年,XX 县水利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为 74.7分。因此,总体上 XX 已具备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但与水利

 9 基本现代化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各指标的具体实现程度见图 1-1。在各领域中,农田水利保障能力实现程度明显超过 80%,防洪除涝工程能力实现程度接近 80%。但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领域实现程度仅接近 60%,其它领域实现程度在 70%左右,这些均是目前 XX 水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尤其是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也是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必需着力提高的。

 从 22 项单项指标评估结果来看,区域和城市防洪除涝达标率实现程度仅在 65%左右,万元 GDP 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程度仅在 50%左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实现程度仅 27.2%,水资源管理达标率约 55%,人才结构达标率仅 52.1%水利科技信息化水平实现程度仅 18.9%,这表明 XX 县现状城区防洪除涝体系不完善、用水效率较低、河湖水质差、水利信息化程度不高是制约 XX 水利现代化的突出问题。大力完善城区防洪除涝工程,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能力、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应当作为今后 XX 水利建设的重点。

 10 表 表 1-1

 XX 县 县 2010 年水利发展现状 评价结果 分类 分类权重(%)

 指标 指标权重(%)

 XX 现状值(2010 年)

 XX 省目标值 实现程度(%) 现状 得分 分类实现程度(%)

 防洪除涝工程能力 20 流域防洪达标率* 8 95% 100% 95.0

 7.6

 77.1

 区域防洪除涝达标率 6 防洪 72.0%,除涝 60.0%。

 100% 64.8

 3.9

 城市防洪除涝达标率 6 防洪 84.5%,除涝 36.7%。

 100% 65.4

 3.9

 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 16 供水保证率 7 农业 88.0%,重点工业 90.0%,生活 95.0%。

 农业 90%,重点工业 95%,生活 97%。

 96.9

 6.8

 72.9

 万元 GDP 用水量* 6 182.0 一产占 GDP 比重 5%以下 70m 3 ,5%-10%的 110m 3 ,10%以上 130m 3 。

 54.9

 3.3

 一般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 3 38.0 20 52.6

 1.6

 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 17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 23.1% 85% 27.2

 2.2

 64.9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3 99.5% 100% 99.5

 3.0

 水域面积率 4 平原 11.0%,城区 11.5%。

 不低于现状,圩区 10%,平原区 8%,城区 6%。

 100.0

 4.0

 水土流失治理率 2 80% 85% 94.1

 1.9

 农田水利保障能力 12 旱涝保收农田面积率* 5 80% 85% 94.1

 4.7

 92.1

 灌溉水利用系数 3 0.59 0.65 90.8

 2.7

 农村河道有效治理率 4 86.0% 95% 90.5

 3.6

 水管理能力 20 水资源管理达标率 3 55.0% 100% 55.0

 1.7

 73.8

 骨干河流管理达标率 3 68.3% 100% 68.3

 2.0

 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 6 骨干工程 82.5%,农水 58%。

 骨干工程≥95%,农水≥80%。

 77.5

 4.7

 防汛抗旱管理与应急能力 6 83.2% 100% 83.2

 5.0

 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水平 2 64.0% 90% 71.1

 1.4

 发展保障 能力 15 重要水管理事项有效实施率 3 90.0% 100% 90.0

 2.7

 71.6

 水利投入政策到位率* 6 98.5% 100% 98.5

 5.9

 人才结构达标率 3 46.9% 90% 52.1

 1.6

 水利科技信息化水平 3 17.0% 90% 18.9

 0.6

 备注:带*为 XX 省约束性指标。2010 年 XX 水利现代化评价总得分为 74.7 分。

 11

 图 图 1-1

 XX 县水利现代化现状水平评价结果

 12 1.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XX 水利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实施沿海大开发战略,打造国内一流的滨海新城和基本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

 1、 、 局部 防洪除涝 能力 偏低,基础设施和 整体 调度水平有待提升。

 区域治理相对滞后,区域除涝能力离 20 年一遇标准尚有一定差距。全县 29 个圩区防洪除涝标准仍然偏低。部分中小河流淤积严重,长期未进行疏浚,洋口外闸等排涝口门、控制建筑物不能满足正常运行要求,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整体防洪减灾能力的发挥。

 随着城镇化进程迅猛推进,城区面临着繁重的防洪除涝治理任务。城区防洪包围圈尚未完全形成,现状 XX 城区除涝达标率较低。随着城区范围扩大,水系破碎紊乱,脏乱差的情况比较突出;同时,城区排水压力增加,老城区部分低洼地带易形成内涝,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现象比较突出。

 2 、水资源调控能力不强与用水 效率 较低 的情况长期 并存,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亟待落 实。

 XX 地处平原河网地区和 XX 市供水末梢,又无大型蓄水工程,河道引蓄能力较低,水资源利用先天不足,易造成水资源短缺。每年5、6 月份是水稻栽插高峰期,农业用水季节性缺水比较突出。洋口港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为突出。

 XX 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县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量长期占主导地位,农业用水效率偏低;先进节水技术和节水设施的推广普及程度不高。目前,XX 县万元 GDP 用水量、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等用水指标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势在必行。

 13 3、 河网水环境恶 化的形势 未 得到根本扭转,水 生态综合 治理 与水资源保护 力度亟待加强。

 随着 XX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县域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加之受客水影响,大多数河流水质较差,水质性缺水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 年,XX 县污水排放量总计 4024.87 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2092.19 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 1932.68 万吨。2010年,XX县内河一、二级河道Ⅲ类水质占23.9%,Ⅳ类水质占19.6%,Ⅴ类水质占 6.5%,劣于Ⅴ类水质占 37.0%。县域内工业废水尚未实现全达标排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以及处理深度还需大力提高。在城镇建设过程中,部分城区河道长期未经过治理,导致生态功能基本丧失,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 XX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4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偏低, 农业节水增效任务繁重。

 。

 部分农村河道和灌渠淤积严重,引排及调蓄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制约了整体工程灌排能力的发挥。XX 县排灌设施大多始建于七八十年代,目前虽已完成改造,但灌排能力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

 灌区节水改造滞后,渠系建筑物配套不全、毁损严重,输水损失大,渠系水利用系数远低于部颁标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不大,灌水方式仍沿袭传统的大水漫灌、深水淹灌,土肥流失严重。现状 XX 农业用水效率仍然偏低,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 0.59,全县农业节水增效仍然任重道远。

 5 、水利管理服务能力 和发展保障能力 不完全适应 水利现代化的要 求 ,水利科技与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 XX 县涉水行政事务管理仍分散于多个部门,全县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亟待实质性的推进城乡水务

 14 一体化。河库工程有效管理率有待提高,防汛防旱综合调度和决策能力需要提升。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能力离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不完全适应农村水利服务的需要。

 全县河网水情和水利工程运行调度水平距离“可监、可测、可管、可控”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水利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力提升利用先进技术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力度。

 1.4 发展需求

 “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是 XX 深化改革开放,沿海开发建设全面提速的黄金期,更是推进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全县将以“推进现代化、建设新 XX”为统领,勇当 XX 沿海开发第一县,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也是 XX 县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水利作为 XX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必须按照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深化发展改革,显著提升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综合治理能力,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成为XX 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加速器”。

 1 、水利现代化是 XX 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根据《XX 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X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县将大力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建设国家新能源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和重要的海洋生态功能保护区,力争成为国内一流、宜居创业的滨海新城。预计到 2020 年,全县 GDP 将力争达到 1200 亿元以上,城镇化率将达到 60%~65%。与此同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将更加优化,城乡发展将更加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XX 经济社会现代化必然要求水利发展提供更完备可靠的基础性保障。

 15 ( (1)

 )

 建成国内一流的滨海新兴城市, 实现资源集约型工业化 和城镇化 ,要求实现水利现代化。

 随着 XX 县大力实施“港口引领、科技驱动、城乡一体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沿海重点镇产业集聚将不断强化,形成以沿海各大园区为载体的特色产业带,加快发展能源、石化等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清洁能源、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迫切需要形成相适应相匹配的水利支撑服务能力。首先需提高区域和城镇防洪除涝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环境;其次,需要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强化水资源调配能力,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同时以水资源高效利用带动和支撑资源集约利用。

 ( (2)

 )

 促进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 现代农业,要求实现水利现代化。

 XX 是 XX 省传统的农业大县和“渔米之乡”。“十二五”及以后一段时期,是 XX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新农村的关键时期。XX 县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发展规模经营,加快结构调整,使农业综合生产力达到 XX 先进水平。根据《XX 县农业...

相关热词搜索: 水利 现代化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