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届人大次会议

时间:2022-06-19 12:05:06 浏览量:

 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 文 件 之 八

 关于防城港市 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 年 2 月 26 日在防城港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 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 年,面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以“大学习、

 大调研、大策划、大落实”活动为抓手,全面实施实体经济倍增升级、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乡村振兴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产业提升年、项目推进年和城乡提质年“三个年”活动,积极推进“六个一百”项目攻坚,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事业齐头并进,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 一 )

 经济 运行 质量 效益 持续改善 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 7.4%,增速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含金量”进一步提升。

 2013-2018 年全市和全区生产总值增速对比情况12.4%10.4%10.2%9.1%6.7%7.4%10.2%8.5% 8.1%7.3% 7.1%6.8%4%5%6%7%8%9%10%11%12%13%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防城港 广西 一是 经济结构更加均衡。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 6%、7.2%、8.2%,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 12.0:56.8:31.2 调整为13.9:49.3:36.8,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下降 7.5 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 1.9 和 5.6 个百分点。

 2013-2018 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13.912.712.0 12.112.212.055.757.8 56.957.1 56.849.331.6 30.231.0 30.7 31.236.8010203040506070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一产比重(%)

 二产比重(%)

 三产比重(%)

 二是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投资增长 137.9%,比上年提高 138.1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40.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 55.5%。民间投资增长 24.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 44.7%,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 5.2 个百分点。

 2018 年全市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情况三产投资占55.5%二产投资占43.2%一产投资占1.3% 三是 财税质量不断提升。财政收入 82.76 亿元,增长 11.1%,增速位居全区第 4 位。税源建设成效明显,全市缴纳税收超过10 亿元企业 1 个;超 1 亿元企业 9 个,比上年增加 5 个。收入质量不断提升,全口径税收收入增长 20.8%,增速位居全区第 2

 位,其中非税收入占比下降到 25.8%,排名全区第 1 位。债务风险有效化解,累计置换存量债务 105.9 亿元,年减少利息支出 3亿元。

 2013-2018 年全市财政收入总量及增速情况74.5182.7659.2665.3370.6475.61-2.3%13.1%10.2%8.1%7.0%11.1%0102030405060708090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4%-2%0%2%4%6%8%10%12%14%财政收入(亿元)

 增速 四是。

 企业效益全面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11.8%,其中农副、黑色、有色、电力四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 19.4%、19.4%、10.2%、30.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 12.6%。

 2013-2018 年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及增速情况38.79(1.5%)27.9(-28.4%)29.49(5.5%)32.9(11.1%)57.9(77.1%)65.2(12.6%)010203040506070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五 是 科技创新 支撑 不断 增强。

 。云朗科技园投入运营,沙潭江

 生态科技园启动区加快推进。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 家,院士工作站 2 家、教授工作站 3 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 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 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 3家。市本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 家,高新技术企业 28 家。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4.06 件,增长 10.3%;科技研发投入占GDP 比重超过 1%,排名全区第 3 位。

 六 是 节能降耗 成效 显著。

 。一批能效提升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华润水泥获第一批自治区级绿色工厂称号并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澳加粮油获广西清洁生产企业称号。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2.7%,万元 GDP 能耗下降 0.96%。

 七 是 生态经济加快发展。菌海、凯玺有色金属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微藻、金川冶炼固废铜渣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设,深圳创投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全年共组织实施 31 个生态经济项目,年度完成投资 59.87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22.6%。

 八 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325元,增长7%,增速居全区第 3 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617元,增长 9.3%,总量居全区第 3 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2017 年的 2.40 进一步缩小到 2.35,城乡收入二元化现象进一步改善。

 2013-2018 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及城乡居民收入比情况24423265232843385579524104291211313373146172975832079343252.852.782.732.462.40 2.35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0.000.501.001.502.002.503.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乡居民收入比 (二)产业升级 步伐加快 一是。

 园区集聚效应持续凸显。防城港经开区成为广西最大临港工业基地,冶金、能源、化工等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工业投资总量在全区 114 个园区中排名第一,一批龙头企业成长壮大,盛隆继续上榜中国企业 500 强,金川、大海粮油等 5 家企业上榜广西企业 100 强。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建设完善,一批信息技术、冷链物流、节能环保、检测认证等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园区,全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

 二是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加快推进,盛隆冶金技改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益海嘉里发酵豆粕等一批技改项目顺利推进,蛇纹石综合利用、湿法磷酸净化及精细磷酸盐、线缆铜材深加工等重大产业配套项目加快实施。企业智能工厂建设和两化融合加快推动,澳加粮油、中电两家企业获评广西首批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大海粮油、金川等 4

 家企业成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红沙核电获自治区主席质量奖。

 三是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 好。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养生长寿健康等新兴产业较快发展。石墨烯基防腐钢材、光坡渔光互补、江平渔光互补等项目建成投产,核电二期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南山风电场开工建设,储能新材料产业基地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广西宇之源智慧低碳科技产业园、广西中遥空间信息应用产业化项目、自动化网络连接器等项目相继落户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产业园项目、智慧海洋综合信息管控平台等信息产业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是 现代服务业发展 迸发 新活力。服务业聚集区加快建设,东湾物流园区、东兴国际综合性服务集聚区内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纳入电力市场化交易,电价降低至 0.54 元/千瓦时。服务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入库服务业企业 64 家,占“四上”新增企业总数 74%,东信云科技、杨金科技离岸信息服务外包与共享经济服务产业园、中电智慧园区等项目相继落户,推动新行业新业态发展。物流业发展态势良好,广西唯一的海铁多式联运国家示范工程在我市启运,防城港始发至北京、上海、沈阳、郑州、济南、福州、重庆等相关站点冷链专列运价下调 43%,防城港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暨“行·好运网”防城港分站正式上线运行,智慧物流大数据初步形成。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东兴市位居“2017-2018

 年电商示范百佳县”排行榜第七名。旅游业加快发展,边境旅游试验区成功获批,常态化开通中国桂林-防城港(东兴)-越南芒街-下龙黄金旅游线跨境自驾游,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2746.7 万人次,增长 36.2%。房地产业持续向好,城市品牌形象大幅提升,外来购买力明显增加,商品房销售面积达 384.6 万平方米,增长60.5%。

 五是 现代特色农业。

 加快发展。“10+3”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有效实施,完成“双高”蔗糖基地 35 万亩,创建有机绿色产品产地面积 34.7 万亩,“三品一标”绿色优质农产品达 38 个,新增 7 个农产品“广西名牌”。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规划建设企沙、双墩、天鹅湾渔港经济区,东兴市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获评自治区四星级示范区,港口区红树林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获三星认定,全市共建成各级示范区 38 个,其中认定自治区级 5 个、县级 9 个、乡级 23 个,基本实现每个县(市、区)创建 1 个以上自治区级示范区、2 个以上县级示范区及每个乡镇创建 1 个以上乡级示范区的目标。

 (三)发展 基础 不断 夯实 一是 重大战略有效实施。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研究制定发展冷链经济指导意见,出台推进生态防城港建设的决定,编制实施了实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南向海陆通道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

 升、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教育提升、外边贸企业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一批中长期重大计划,积极推进、谋划和储备一批项目,着力补齐产业、交通、城建和社会民生等弱项和短板,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 重大项目 顺利 推进 。实施了工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社会民生、交通港航、乡村振兴等“六个一百”项目攻坚,重点推进续建项目106项,总投资1463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65.6亿元,核电二期 3 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转入设备安装阶段,园博园主场馆、接待中心、游客服务点等主体结构完成 80%,国门楼外装完成 85%、总平施工完成 80%,企茅一级路完成路基工程55%;实现新开工项目 123 项,总投资 672.5 亿元,年度投资 72.4亿元,柳钢防城港基地冷轧生产线复产、1#、2#高炉开工建设,生态铝基地建设正式启动,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B 型)实现开工。项目储备不断加强,围绕向海经济、城市建设、社会民生、区域发展等方面策划了 273 个项目、总投资 3345 亿元,白浪滩航洋文旅综合体项目、广西三月三文化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项目签约,G219 防城峒中至东兴公路具备开工条件并获交通运输部同意全额补助建安费,支线机场取得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开展前期工作,企沙港区潭油作业区进港航道完成可研和初设审批,赤沙作业区 1-2#和 21-24#泊位完成可研编制。

 三是 开放合作深入拓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

 道建设,创新实施防城港市开放合作北联行动,全方位对接川、渝、黔等省(市)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先后与自贡、攀枝花、宜宾、泸州等缔结友好城市,成功举办四川南向通道投资项目推介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达 164 亿元。聚焦口岸建设和口岸经济发展,稳步推进中越跨境合作区建设,逐步完善边境口岸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北仑河二桥口岸综合服务区即将建成、开放,峒中-横模口岸的便道桥建成通车。成功实施中越边境公务直通车、外国人口岸落地签证等先行先试政策,率先开展外国籍自然人经营户登记管理工作以及境外人员规范经营试点改革,启动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人民币越南盾现钞双币跨境调运业务。防城港市成为首批广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试点城市。在 2018 年中国城市进口排行榜中,防城港以广西第一的成绩居全国第 26 位。

 (四)重点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持续深化。

 。“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加快落实,持续强化“地条钢”后续监管,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不断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加快完成国有“僵尸企业”出清;切实抓好企业减税、降费工作,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全年减轻企业负担超 1 亿元。推出 13 类 50 项便民惠企服务举措,全年减免税费 19.79 亿元。持续推进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工作,累计组织 68 家用电企业申报参与广西电力市

 场直接交易,节省用电成本约 1.3 亿元。高新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列入全国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

 。

 二是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全市 14 个大类 50 多项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印发《防城港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分工方案》,进一步转变政府的投资管理职能;企茅一级公路、堤路园等 PPP 项目进展顺利,平台公司市场化融资工作成效显著;“4321”政银企融资担保体系搭建完成,成立防城港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完成担保金额 2.23 亿元;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全市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 26 亿元。国企国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四大集团公司,党政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工作全面完成,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陆续出台,有效监督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基本完成,防城港市公务用车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实现保留车辆信息化管理。

 三 是 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持续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推进顺利。在国内率先实现 34 证合一,获批全国首个“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设区市。开展“一事通办”“最多跑一次”活动,推行投资项目审批集成化服务新模式、强化窗口服务功能,在全区率先推出投资项目开工“一件事”审批清单服务。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开展商标注

 册申请受理和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申请受理工作,市场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等方式帮助企业融资,全市有 5 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5 家企业通过投资基金获得资金支持,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平台服务小微企业 50 余家。加强关检业务融合,全面推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东兴口岸和峒中口岸的出口、进口整体通关速度分列广西各口岸第一、二位。

 (五)短板弱项有效补齐 一是 脱贫 攻坚 力度 不断 增强。

 。扶贫领域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全市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3.14 亿元。产业扶贫成效明显,全市“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比例超过 80%,已脱贫村和预脱贫村年度收入不低于 3 万元。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完工各类基础设施项目 400 多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顺利,全市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 8735 人的目标。扶贫兜底保障有力,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100%,共有 9598 名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纳入农村低保的保障范围。

 二是 教育 文 体 事业 迈上新台阶。

 。学前教育加快覆盖,全市建成 22 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90%,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6.2 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水平建设海湾新区 10 所学校,全市四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督导检查验收,成为全区第 3 个实现全覆盖的设区市。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考生成绩超过 600 分人数增长 213%。中职教育取得新进展,市理工职业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建设已启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启动了《防城港市教育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建设集文教、科研、职业技术培训功能为一体的科教园区,打造我市“大学城”。“全民阅读·书香港城”全面推进,公共文体场馆免费开放,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赛、中国桥牌赛、中国-东盟城市网球赛、海上国际龙舟节、开海节等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和文化节庆活动。

 三是。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完成可研、用地预审和 EPC 招标,市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业务用房项目即将竣工。顺利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建设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项目 21 个。稳妥推进国家第四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率100%,组建跨区域医疗联合体 4 个、专科联盟 100 多个,建立了我国首个跨国医疗救治体系品牌。大力推动医养结合,引导医疗卫生机构与当地养老院建立医疗服务协作关系,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母婴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打造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链条。

 四是 就业和社保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台《防城港市职业

 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招聘活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4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1.4%,为全区最低。我市成为全国社保标准化建设“先行城市”,全市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城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分别增长 21.6%、19.4%,边民补助标准从每人每月 130 元提高到 167 元。

 2013-2018 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情况2.382.32.381.881.991.740.120.080.1200.790.74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年度目标(万人)

 超额完成(万人)

 五是 为民办实事 项目扎实推进。

 。围绕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扎实推进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票决通过的 2018 年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540 个子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完工 500 个,完工率 92.6%,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

 (六)

 人居 环境更加友好 一是。

 城市焕发新面貌。率先在全区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工作,新一轮江山半岛控规、河西片区控规、珍珠湾片

 区概念性规划等一批事关全域发展的规划加快编制,大生态、大港口、大旅游的城市格局正在形成。持续实施中心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打通江山大道等一批断头路,着力推动沙企一级路改扩建和一批城市主干道白改黑,加快园博园、伏波大道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海湾绿道 35 公里,防城江东岸片区初具规模,海湾新城建设进程加快,城南片区与中心片区融为一体,高新区与海湾新区连成一片,港产城互动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拉开框架。

 二是 乡村 环境持续改善。出台《防城港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 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完成一批环境治理配套项目,农村垃圾治理水平逐步提升,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全市 40 个自然村屯被评为广西“绿色村屯”、53 个行政村获得自治区级生态村命名。

 三是 污染防治成效 明显。

 。统筹推进生态防城港建设,坚决守护“防城港蓝”,城市环境空气优良率为 95.3%,名列全区第一,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水、大气、土壤三大攻坚战取得明显的成效。2018 年,防城港市入选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 50 强,生态品牌进一步擦亮,人居环境更加和谐美好。

 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情况-2.8%-2.4%-7.9%-2.0%-2.5%-1.0%-2.4%-8.3%3.3%-3.0%-27.7%-8.7%-30%-25%-20%-15%-10%-5%0%5%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单位GPD能耗变化率 单位GPD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率 综合来看,2018 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部分指标与年度预期目标要求仍有一定差距,部分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未显现,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实力不强,服务业总量偏小、比重偏低,新业态、新动能尚在培育中,社会建设、民生保障、节能环保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仍然较多,持续稳定向好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尽快采取措施解决。

 二、2019 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2019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

 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着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市场需求,着力促进县域协调发展,着力抓好脱贫攻坚和民生建设,以海强市,以边旺市,以山富市,加快构建海边山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周年华诞。

 2019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7.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 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亿吨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5%;引进内资增长 5%;实际利用外资达到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 3%左右,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

 三、2019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按照 2019 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按照加快构建海边山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围绕“以海强市”“以边旺市”“以山富市”的目标,加快布局完善产业发展体系,着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海边山现代产业体系。依托我市海、边、山,突出“滨海”、“门户”、“生态”特色,大力发展向海产业、沿边产业和生态产业,将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形成“龙头带动、县域支撑、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的海边山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实现区域联动互动发展。

 栏 专栏 1:

 :

 构建海边山现代产业体系 1. 大力发展 向海产业 。重点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重点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海洋服务业,加快打造临港工业、现代渔业、滨海旅游、港口物流、现代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向海产业集聚区。

 2. 大力发展沿边产业。依托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平台,大力发展进出口加工、边境旅游、沿边金融、商务会展、商贸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边境特色产业,加快打造沿边产业示范带。

 3. 大力发展 生态 产业。充分发挥山区生态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康养旅游、休闲观光、特色种养和资源精深加工等产业,加快打造山地特色生态产业圈。

 。

 二是加快打造万亿级临港产业集群。继续实施实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对接自治区沿海冶金工业“一核三带九基地”布局,依托经开区、高新区等产业园区,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冶金、粮油、能源等优势产业二次创业向纵深发展,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链条完备、结构优化的特色产业链,加速临港工业集群化。

 栏 专栏 2:

 :

 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化发展 1. 加快 园 区集聚 化、 特色 化 发展。经开区要重点发展钢铁、有色、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打造临港产业集群。高新区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项目。

 2. 加快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按“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围绕钢铁、有色、能源、粮油等龙头项目,抓好上下游配套项目的规划、招商和储备,构筑大中小项目合理配套、上下游产品高度关联的产业生态链。

 3.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企业智能工厂建设和两化融合发展,支持企业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不断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三是加快建成中国- 东盟国际冷链产业集聚区。聚焦实现高品质农产品的地区差异互补和快速集散、有效供给,尽快出台发展冷链经济指导意见及产业扶持政策。抓好冷链产业组织经营,积极申报和加快建设进境冰鲜水产品、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口肉类和进境屠宰肉牛等指定口岸,推动内陆地区苹果、柑橘、梨和葡萄等经我市出口,积极拓宽国内外冷链货源。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冷库、冷链集装箱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防城港至北京、沈阳、上海、重庆、济南等冷链专列常态化运行,并积

 极创造条件实现双向对开。加快推进重点冷链项目,加快桂海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东兴十八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心建设,推动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等项目尽快落地,形成落地加工经济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冷链+”业态,推动商贸、物流、旅游、科技、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

 四。

 是加快打造国家级进出口加工基地。充分利用防城港深水岸线资源,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产业合作,通过采取“飞地”经济等模式,推动我市由物资进出通道向资源加工基地转变,重点发展矿石、农产品等进口大宗物资精深加工产业,建设国家级临海进出口资源加工区。充分发挥防城边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口岸、峒中口岸等平台作用,大力推行“前岸(指口岸)后厂、前岸后园、前岸后店、前岸后市”等发展模式,推进建设一批边境贸易加工产业发展重点园区(口岸),重点发展面向东盟国家的机电、五金、轻工产品等出口加工业和农副产品、橡胶、林木等进口资源加工业,促进外贸商品本地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由通道贸易向加工贸易转变,打造面向东盟的沿边进出口加工基地。

 。

 五是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滨海休闲度假、中越边关风情、森林生态康养等核心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满足国内外游客对高品质生态旅游产品的需求,把防城港市建成区域性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中越跨国旅游集散中心、中国-东盟

 旅游合作示范区。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尽快制定实施边境旅游试验区总体规划、全域旅游规划、国家旅游度假区(珍珠湾)概念性规划、江山半岛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加快重大旅游项目推进,完善边境旅游试验区项目库,推动三块石海洋乐园二期、江山半岛康养文旅综合体、广西三月三文化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推进江山半岛创 5A 景区,申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突出海、边、山文化特色,深度挖掘和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一批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等建设,打造滨海边关风情旅游带等精品旅游线路,补齐产业链条,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和产业附加值。

 六是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开展“产业大招商攻坚突破年”活动,围绕大健康、大数据、大物流、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三大三新”领域,积极引进新项目新产业,为我市经济稳中有进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积极培育发展中储能暖泉、小藻科技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 IT 小镇门户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引进一批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和具有原创技术及商业模式的源头企业。聚焦中国-东盟数据大通道、西南多式联运物流大数据中心、跨境电商、跨境旅游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和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企业。以城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引领,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产

 业园建设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数字产业化研发、创新及推广应用企业,夯实数据经济发展基础。加快云朗科技园、沙潭江生态科技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谋划建设防城港制造城,推动园区提档升级。

 (二)进一步激发投资需求和消费潜力 按照中央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部署要求,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 着力加快重 大 项目建设。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年”活动,重点推进 757 项总投资 4030 亿元的规模以上项目建设,全年实现投资 395 亿元以上。着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生态铝工业基地、红沙核电、盛隆技改等一批重大临港产业项目,力争年内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实现高炉点火、生态铝工业基地氧化铝一期投产试车、盛隆技改项目竣工投产;继续抓好产业项目招商储备,重点做好钢铁、有色、粮油、康养旅游、海洋渔业、冷链物流等产业的招商规划,研究储备一批达到可研深度的重大产业项目。

 栏 专栏 3:

 :

 着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 1. 冶金方面。加快推进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盛隆冶金产业升级技术改造、中铝生态铝等重大项目,同时启动金川公司 15 万吨铜和冶金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建设,促进两个钢铁项目年内部分建成投产,全市钢铁产能达 1200 万吨以上。

 2. 能源方面。重点加快推进核电 3、4 号机组和防城南山风电场建设,争取国家核准核电 5、6 号机组,开工建设经开区集中供热等项目。

 3. 粮油食品方面。重点推进澳加粮油 9 万吨小包装厂、澳加油茶产业化、惠禹粮油 10 万吨发酵豆粕及浓缩饲料、大海粮油小麦加工厂等项目。

 4. 新材料方面。重点推进科元 35 万吨 ABS、中储能 20 万吨电解液、蛇纹石综合利用等项目。

 着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防东铁路、滨海公路企沙至茅岭段、511-512#和 513-516#泊位、防城港支线机场等一批交通港航项目,抓好天然气管道东兴支线、防城南山风电场等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和 123 个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中越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和 5G 商用步伐,助力数字防城港建设。

 栏 专栏 4:

 :

 着力 推进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1. 公路方面。加快建设钦防高速改扩建工程、广西滨海公路企沙至茅岭段等项目,争取开工南宁吴圩经上思至江山高速公路、G219 防城峒中至东兴公路、公车至华祖园公路、S311 线上思县江平至明哲段一级公路等项目。

 2. 铁路方面。加快推进防东铁路、钢铁基地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争取全面开工建设铁路云约站、防城港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加快开展南防线马皇至防城港北站复线工程、云桂沿边铁路防城港(上思)经崇左至百色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3. 港航方面。加快建设 511-512#和 513-516#泊位、第五作业区进港航道、榕木江西港点 1-6 号泊位等项目,开工建设企沙港区潭油作业区进港航道工程等项目。

 4. 民航方面。加快防城港支线机场前期工作,争取完成城区通用机场项目选址和可研报批等前期工作。

 二是 积极发展 商贸 服务业促消费 。优化服务消费供给,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自驾游、滨海游等。加快推进商贸市场建设,支持引导北京华联、中石化、中石油等限上品牌企业加快加密连锁点布局,改造升级一批农贸市场,打造城乡“商圈”和“商贸集聚区”。继续开展促消费活动,指导商贸企业做好“2019 年消费促进月”工作,举办开海节、车展、家电等大型促消费活动,引导居民扩大消费,促进全市消费品市场进一步繁荣活跃。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鼓励发展夜市经济、电商经济,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试点效应,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引导供销、邮政、物流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扩大农村消费。积极拓展名特优产品营销增量,大力推动金花茶、“红姑娘”红薯、上思香糯等特色名优产品打响品牌行销全国全区。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推出更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减少我市购买力外流现象。

 (三)持续深化重点领域 和关键环节 改革 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改革工作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 持续 优化营商环境 。继续围绕“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争创一流”的总体目标,聚焦国务院大督查关注的企业开办等 7 项重要指标,着力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突出的办事难、效率低、负担重等痛点、堵点问题。狠抓自治区“1+14”系列

 政策文件落地生效,全面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进一步深入落实“五个优化”、“五个简化”措施,实现 90%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投资项目审批等行政审批事项上努力实现“354560”提速目标。继续落实减费降税政策、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综合业务。加大重点领域信用联合惩戒,让企业权益保护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督查考核机制,集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问题百日整改行动,探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力争我市各项指标位居全区前列。

 二是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进一步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缩减企业投资项目投资核准范围,对自治区公布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修订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建立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权力清单制度、责任清单制度等,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政府投资安排方式,完善政府投资监管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参与我市项目建设。积极构建新型政银担合作关系与“4321”风险分担机制,加快推进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引金入港”、“引金下乡”和金融机构业务激励政策,优化保险资金投资环境,积极争取保险资金支持。大力推进“诚信防城港”建设,建立投融资领域“红黑名单”制度,进一步健全监管约束机制。

 三是 加快 推进 国企国资改革 。通过改制重组、破产清算、职

 工安置等方式加快完成国有“僵尸企业”出清。以整合重组市属国有企业四大集团公司为契机,加快核心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制度。积极引进外资、民营、机构投资者等社会资本,通过资本对资本,实现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打造一批体制新、机制活、竞争力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四 是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

 发展。持续实施防城港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两个健康”示范区。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全面兑现优惠政策承诺,集中梳理、解决失信行为,全力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支持民营资本组建或参股相关投资资金,参与 PPP 项目建设和运营。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联系帮扶力度,形成主动服务民营企业机制,切实帮助民营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

 全 力 推进 新一轮高水平 开发 开放 围绕打造广西“三大定位”重要节点目标,加快推进“海陆双通道”建设,深化巩固“北联行动”成果,争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排头兵,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进与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一是 全面拓展 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北联行动”,建立与西部省市各层面全方位的长效合作机制,争取开工共建 1-2 个西部省

 市-防城港飞地产业园区、1 个保税物流中心、1 个大型边境综合产业园等,引导西部省市有色冶金、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精细化工等先进制造领域或优势产能项目转移落户我市,力促与西部省(市)经贸、物流、旅游、人文等领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融入钦北防一体化发展,推进与钦州、北海在交通、港口、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一体化建设。加强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海峡两岸产业园取得实质性进展。

 栏 专栏 5:

 :

 加快 推进 “ 海 陆 双通道 ” 建设 1.。

 加快向海通道建设。重点加快推进 401#泊位、30 万吨级码头及其配套航道、赤沙作业区 1-2#和 21-24#泊位等项目建设,完善 403-407#5 个集装箱专业泊位的功能并发挥效益。

 2. 加快向边通道建设。抓好中越口岸铁路互联互通的规划建设对接,加快推进国门大道、中越峒中-横模大桥建设,推动中越里火-北峰生大桥建设,加快完成北仑河二桥口岸综合服务区一期配套工程、二期工程等,尽早开通北仑河二桥口岸,推动规划建设中越口岸互联互通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项目。

 3. 完善多式联运体系。争取恢复防城港至香港“天天班”等集装箱直航业务。开通防城港-成都、防城港-自贡、防城港-攀枝花、防城港-兰州等海铁、公铁联运货物双向班列或冷链双向班列。落实降低海铁联运班列运价、公铁短途接驳集装箱运输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等优惠政策。抓好中外运东湾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加快申报国家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二 是 做实 做强对外开放 大 平台。

 。依托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城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重大开发开放合作平台,不断深化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不断开创沿边开发开放新局面。加快

 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B 型)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集内外贸一体化的边贸市场,不断提升边境贸易通关便利、贸易便利化水平,构建我市边境贸易“大门户、大市场、大物流、大贸易”的发展新格局。

 三 是 打造 对外开放新优势。

 。加快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试点城市以及军民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申报工作,打造更多开放发展平台。实施好新一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加快建立网上互市区、水果市场等,推动跨境电商升级,打造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挥跨境劳务合作优势,加快跨境贸易、加工、旅游、金融、电商、物流等六大跨境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更高层次互利共赢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 五 )全面推动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提出的“六大工程、两大行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统筹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推动全市一体布局、融合发展。

 一是 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按照全市“一盘棋”推进、“多规合一”部署的要求,在主体功能规划指导下编制完善各类规划,加快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空间规划编制。强化城市规划管控和刚性约束,坚持一本规划管到位,一张蓝图干到底,持之以恒加以落实。加强非城镇建设用地管理,探索新型土地招拍挂模式,

 进一步推动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二是 加快 重点区域开发建设。

 。加快海湾新区建设,继续推进“中心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推动海湾新区与高新区、经开区连片融合发展,形成港产城互动发展新格局。完善和提升经开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高新区(含九龙湖生态科技产业园)建设,建成台资高科技企业聚集的核心园区。加快推进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推进两国共同总体方案获批。深入实施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核心区域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积极推动京族海洋特色小镇、金花茶特色小镇、体育小镇、企沙渔港古镇、上思温泉小镇、客天下·防城港叮噹小镇建设。

 三是 持续提升城市 品位和 承载能力。

 。将公园建设全面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打造公园城市。优化城市治理、交通、卫生、园林、旅游等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和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市市民中心项目建设,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旧城改造,推动防城城区南联西移和上思县城建设提档升级,有效疏解老城区的拥堵和低品位开发问题。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加快市域高等级公路网规划建设,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和公共交通站点设置。建设完善城市地下管网和污垃处理设施,启动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 PPP 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城区雨污分流系统,提升

 城区水环境治理水平。

 四是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重点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要素。实施农业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培育家庭农(林)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农村电商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农业特色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行动,把海洋渔业示范区、金花茶产业示范区提档升级为自治区五星级示范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推动上思县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东兴跨境水产品加工区、防城边贸商品加工区、上思农产品加工区、冲榄工业园水产品加工区、企沙中心渔港水产品加工区建设,推进企沙渔港经济区边贸码头改造工程、大龙二级渔港工程等项目建设。

 ( 六 )

 加快推进生态防城港建设 按照“生态优势金不换”的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打造更加美丽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绿色生态城市。

 一 是 加强自然生态体系 保护。

 。加大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面提升各类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强化海岸带综合保护和用海科学管理,开展海岸带保护和利用的立法工作,全面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做好创建十万

 大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加大十万大山、北仑河口、防城金花茶等三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潭蓬古运河等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水系生态廊道,开展防城江、明江、北仑河全流域生态系统以及那板水库、小峰水库、黄淡水库、白石牙水库和大垌水库等五大库区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二 是 切实解决好环境突出问题。

 。加快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抓好城市扬尘综合治理、“散乱污”整治专项行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烟花爆竹禁燃限放、露天烧烤摊点污染整治及重污染天气应对等八大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开展清水行动,推进东湾、西湾海域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场场所环境调查整治。

 。

 三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落实“清洁乡村”巩固行动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厕所革命”、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推进行动、污水治理推进行动、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村庄规划及规划管控提升行动、长效机制提升行动等,统筹安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大工作和重大事项,统筹推进“美丽防城港”乡村建设工作。

 四 是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对各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推进

 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制定生态环保重点领域的相关法规。完善环境治理体制建设,增强乡镇“四所合一”环保机构力量建设,加大生态环保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案件。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保护者得补偿的运行机制。

 ( 七 )

 切实 增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按照“八个一批”和“十五大”行动计划,落实好各类脱贫攻坚项目。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好脱贫摘帽各项收尾工作的查漏补缺,建立脱贫后续跟踪扶持机制,把脱贫摘帽的成果巩固好。扎实推进一批村屯道路、易地搬迁、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水利灌溉等工程建设。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打造贫困地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深入推进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小额信贷金融扶贫工程实施。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向十万大山山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

  ...

相关热词搜索: 人大 会议 市六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