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制作社团活动教案

时间:2022-06-19 11:05:07 浏览量:

  科技小制作社团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

 制作 不倒翁

 指导教师:

 课 课

 时:

 1 课时

  【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探究要点】

 不倒翁的身体的里的物品如何放置。

 【活动准备】

 玩具不倒翁,各种圆底的材料,橡皮泥,“不倒翁”的歌曲录音,图片。

 【活动过程】

 一、两个现象 1.演示 :

  教师展示不倒翁的玩法。

 2.提问:为什么它叫“不倒翁”呢?

 学生通过观察自由讲述。

 小结:原来它不会倒下。推它倒下,它又会站起来,停下来是直直的。

 3.提问: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倒下又会站起来呢?

 通过观察得出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通过猜测和验证得出不倒翁的重心很底,结合图式讲解。

 二、探索秘密 1.学生探索、操作,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不倒翁。

 2.分享交流。

 (1)学生讲述自己的发现。

 (2)学生介绍成功的经验,以及比较成功的不倒翁与没有成功的不倒翁之

  间的区别。得出结论:橡皮泥要固定,并且固定在不倒翁的底部。

 3.学生再次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加以指导。

 4.分享交流。

 通过观察,发现不倒翁大小是不一样的,它们需要的橡皮泥也是不一样的。

 得出结论:不倒翁大小决定了橡皮泥的多少。

 教师借助网络图对不倒翁的特征进行总结:一个成功的不倒翁的底部是圆圆的、滑滑的,里面还要有物品,物品要固定在不倒翁的底部,物品的多少根据不倒翁的大小来选择。

 三、延伸 收集各种材料,请学生回去自己制作一个不倒翁。

 课后反思:

  科技小制作社团 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

 分解太阳光 课 课

 时:

 1 课时

  活动 目的:

  1.了解太阳光(白光)不是一种最单纯的光,它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行制作小仪器以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3.通过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 活动 准备】三棱镜、平面镜、光屏、带狭缝的挡光板、能发出白光的光源等。

 【 活动 过程】

 一、引入

 引导语:光是怎样产生的,是怎样传播的,如何知道光是由几种色光组成的, 能不能将它分解呢? 二、教师演示实验: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

 实验步骤:

 1.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出射的光线。实验时,一边慢慢转动三棱镜,一边注意观察光屏,在光屏上可以观察到彩色光带。

 2.用笔在光屏上标出各种色光的大致位置。七种单色光中,哪种颜色的光偏折程度最小,哪种颜色的光偏折程度最大? 3.若没有三棱镜,可以用平面镜和水替代,具体方法:在较深的盘中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通过平面镜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敲动盘子,使之迅速地做微小振动,又可在墙壁上观察到白光再现,这是各种色光又混合成白光。

 三、学生用准备的材料组装制作仪器将太阳光进行分解

 得出结论: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为可见光谱。

 2.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不是单一颜色的光,它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色散现象实际上是白光进入棱镜后,由于三棱镜对各种色光折射程度不同,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将颜色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彩色光带。

 注意事项:

 1.当发现光屏上的白色光带的边缘出现彩色时,再微微转一转三棱镜,即可以观察到分散开的彩色光带。

 2.将光屏放在暗处,会发现它上面呈现的彩色光带更清晰。

 3.如果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可以适当增大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让光带散开一些。但是,也不能调得过大,因为距离越大,光带的亮度越暗。

 4.若遇到阴天或太阳光不够强烈的情况,可以在室内用荧光灯、大功率的白炽灯或幻灯机射出的光束代替太阳光进行色散实验,也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5.用手电筒发出的光代替太阳光进行实验时,可以将手电筒竖放在桌子上,让光透过三棱镜后照射到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是否出现彩色的光带。用一张有狭缝的黑纸蒙在手电筒前端,得到一条较窄的光束,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科技小制 作社团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

 制作土电话

  课 课

 时:

 1 课时

 活动 目标:

 :

 1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热气球上升的过程,知道科学探究要以提出问题开始,能对问题设计研究过程,并对结 果进行评议,体验成功的喜乐和探究的乐趣。

 2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事实的良好品质。

 3 、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材料 准备:气球、手绢、塑料袋、自制小纸蛇。

 教师准备:有关热气球的课件、有关的实验材料:酒精、 蜡烛、香、火柴、支架、手绢、气球、塑料袋、自制小 纸蛇、记录表等。

 活动 过程:

 :

 一、1 播放热气球课件,从播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3 看热气球升空的录象。

 4 五彩缤纷的热气球飞上了天空,关于热气球的秘密有许多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呢?

 5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并制作”热气球。

 二、提出问题:

 1 要研究热气球就要先制作一个热气球,如何制作一个热气球?需要什么材料?

 2 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 热气球为什么能飞到飞到空中去?从这些现象中提出问题是? 三、学生活动:自行制作热气球

 1 、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

 2 、学生的回答总结: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

  升,热气球上升时就会让塑料袋升上去,这就是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四、 1 生活中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和应用有许多,你知道哪些?

 2 其实热空气会上升这一原理在古代就被人们 发现并加以利用了。观看录象。(播放孔明灯升空的录 像)

 3、学生展示作品。

  科技小制作社团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天平仪器的制作

 课 课

 时:

 1 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 引导学生对天平进行感性的认识, 了解天平砝码的作用, 理解平衡的概念。

 2、体验衣架天平的趣味性,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一定的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1、对多种称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用两侧带挂钩的普通衣架和两只小篮制作的衣架天平每人一只; 香蕉、苹果、橘子、菜椒、 胡萝卜、积木若干;学生记录纸两张,记录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衣架天平,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引导学习记录。

 1、认识衣架天平:教师出示衣架天平,引导观察;这象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2、用天平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取出一只菜椒和一只香蕉, 请猜测, 谁轻谁重?引导放入衣架天平上验证。

 3、引导做记录, 要求用简单、 快速的方法进行记录, 并示范把第一次的实验结果记录在 第一格。

 4、学生操作并记录。

 5、看着记录纸简单讲讲操作了几次。

 二、以积木为砝码,探索一样水果等值于几块积木。

 1、出示积木, 每一种天平都有砝码,我们今天就用积木做砝码,我想知道一只橘子和几块积 木砝码一样重,怎么做?

 2、请探索,老师引导放砝码时放一个数一个。

 3、探讨记录的方法并示范做记录。

 4、学生操作并记录。

 5、组织学生交流,根据记录推测那种水果最重、最轻?

 三、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索兴趣:积木为添加码,使两边的水果能平衡。

 四、活动 学生自制 天平

 科技小制作社团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

 制作风力发电机 课 课

 时:

 1 课时

  活动 目标:

  1、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感受自己动手制作风力发电机的过程和探索科学知识的乐趣。

 3、体验与同伴合作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螺旋桨、木片、木方、电池盒、5 号电池(首选南孚电池)、502 胶水

  白乳胶、 双面胶、马达、发电机、LED 灯泡、线夹、马达和发电机底座。

 活动过程:

 一、介绍风力发电机

 1 风力发电机的特点 原理:

 风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现在,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2 风力发电机发电的原理 利用一个电动机带动扇叶旋转产生风力,模拟自然界的风力。发电机的扇叶受到气流作用旋转,带动发电机旋转并发出电能。当达到一定转速时,电能便可以点亮发光二极管。就可以发出电来。

 二、制作简易风力发电机

 1、 教师示范,讲解做法。

  (1)用 502 胶水把两根木方粘到木片的两个短边上。。

 (2)粘木方。

 (3)粘短木方。

  (4)把线夹有孔一侧的胶套拔下来 (5).把电池盒红黑线线头的绝缘皮去掉。

 (6)把线从胶套后面的小孔穿过去。

 (7)把线插在线夹的第一个小孔内。

 (8)把胶套套回线夹上面,线夹安装完成。

 (9)把电池盒背面备好双面胶 (10)如图把电池盒粘在做好的框架上面。

 (11)把发电机和马达分别安装到相应的底座上面。

 (12).安装螺旋桨。

 (13).如图把两根立木方的顶端备好双面胶。

 (14).如图把马达粘到电池盒一边的木方上面,发电机粘到另一边的木方上面。(15).如图把小灯泡插在短木方上的小孔内。

 (16).接线(发电机上的红线接在小灯泡的短脚上,黑线接在小灯泡的长脚上面)。

 (17)电池盒上的红线接在马达左边的金属片上,把线夹夹在马达右边的金属片上。(注意:要保证马达上的螺旋桨向外吹风,如果风向不对可以把线反过来接)

 (18).通电后马达上的螺旋桨会转起来,然后用手指轻拨一下发电机上的螺旋桨后就会转起来)

 (19).两个螺旋桨同时转动起来后不一会小灯泡就会亮起来。

 三、实践活动

 1、学生两两合作检查准备材料

 2、请学生尝试用所给器材制作风力发电机 3、结束活动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交流合作的经验 。

 科技小制作社团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

 易拉罐台灯 的 制作

 课 课

 时:

 1 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 引导学生对台灯进行感性的认识, 了解概念。

 2、体验制作的趣味性,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一定的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1、对生活中的多种多样台灯的感性认识。

 2、思考怎样用所给的材料制作小台灯。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解易拉罐台灯的制作方法 1、 把两个易拉罐分别剪下底座其中一个四周须留出 10 毫米的边。2、 将一个不留边料的底座在处开一个直径 5 毫米的圆孔,再在离圆

  孔 10 毫米处 开一个 4×7(毫米)的开关安装孔,接着在底座的周

 边剪出四个等距离的销舌。再将另一个有置之度外工座的周边剪

 成三点波型灯脚,然后将底座凸起部队发按照另一个底座上销舌

 的相廉洁奉公闰置,用锉锉出四个销孔。

 3、将易拉罐剪开、展平。剪取 15×100(毫米)一块弯折成灯座接缝处用百得胶胶牢,灯座的上下方分别钻出直径8毫米和5毫米的圆孔。

  4、剪取易拉罐铝片 55×20(毫米)一 块,弯卷成直径为 5 毫米的空心圆柱。

 5、取易拉罐铝片,再取铝片剪成灯罩固定架 2 片,弯折后用百得胶胶在灯座的内侧。

 6、将空心圆柱下部入部分反面剪四,然后向外析 90 度并涂上胶水胶牢。

 二、学生活动 自制易拉罐台灯 三、结束活动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交流合作的经验。

 科技小制作社团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反冲火箭 课 课

 时:

 1 课时

  活动目的:

  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引导学生经历利用身边的材料自行制作反冲火箭以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2.了解一些火箭的工作原理。。

 【活动准备】一些关于反冲应用的图片、动画、视频、气球等。

 【 活动 过程】

 一、观察实验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除碰撞以外还有另一种方式也较常见,先观察三个实验, 看一看它们是否也有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一:步枪射击。

 演示实验二:大炮发射。

 演示实验三:定向释放气球实验。

 探究一:

 刚才这三个实验有相互作用吗?分别是谁和谁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讨论、 交流后得出:

 均是相互作用。

 探究二:讨论这三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

 1、原来静止,

 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本来是一个整体,

  3、 通过相互作用才分开。

 二、指导教师总结、分析实验结果 1.反冲运动:静止或运动的物体通过分离出一部分物体使另一部分物体向反方 向运动的现象。

 反冲运动在生产、生活中很常见。

  2.请讨论举例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反冲运动? 学生讨论、交流后会得出很 多实例如:打枪时枪会后座,爆竹“二踢脚”第一响后飞上天空, 旋转烟花 ,喷气式飞机,火箭, 高压锅气阀旋转 ,甚至打喷嚏、 章鱼游泳等。可见只要注意观察,反冲运动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为什么会发生反冲现象呢? 3. 以气球喷气为例讨论为什么静止的气球向后喷出气体后, 气球会获得向前的速度呢? 三、学生活动:

 :

 1.学生自制作反冲火箭 2.提高火箭发射速度的有效办法。

 3.小组合作研究制作简易火箭方法并交流。

 科技小制作社团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简易乐器的制作 课 课

 时:

 1 课时

 【 活动 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行制作小乐器以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3.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制作简单的小乐器的过程,获得有关乐器发声方式以及音调变化等知识,了解到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 活动 准备】

 教师准备——多种乐器的图片及实物, 多种乐器的演奏录音带。

 学生准备——鸡蛋壳、 瓶子、 橡皮筋、树叶、纸张、铅笔、硬质管子、贝壳等材料。

 【 活动 过程】

 一、引入

 1.引导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怎样传播的,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那么你们能否自己制作一种能发出美妙声音, 并且有一定音调的小乐器呢?

  2. 如何制作小乐器 。

 二、研究乐器发声的原理

 1.出示乐器图片,并以具体的乐器为例,让学生先看看再听听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2.演示乐器的发声,让学生观察不同的乐器是怎样发出声来的。

 3.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

 4.研讨乐器的主要结构和各部分所起的作用。

 三、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乐器

 1.学生构思,准备。

 2.交流:你打算制作一个什么样的小乐器?怎样来制作?为什么要这样制作?

  3.学生自制小乐器。

 4.介绍自制的乐器。

 (引导学生从乐器的结构特点、发音方式等方面介绍。

 )

 5.演示自制乐器。

 6.引导学生就音调方面进行评价:谁的乐声好听谁的乐声不好听 四、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

 1.观察乐器是怎样改变声音大小和音调高低的。

 2.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怎样改变自己的小乐器的声音大小和音调高低。

 3.用自己的方法改变一下乐器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

 4.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小乐器。

  五、评价乐器的优缺点 (引导学生从乐器的发音、外观、性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科技小制作社团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简易潜水艇

 课 课

 时:

 1 课时

 活动 目标:

  1.了解小小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原因,进而明白真正的潜艇沉浮原理,懂得改变物体的轻重可以影响它的沉浮。

  2.培养学生积极的动手实验能力、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等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科学探究态度和素养。理解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原因,进而了解真正的潜艇沉浮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沉浮自如的教具“潜水艇”、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等。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瓶、小玻璃瓶、烧杯、水槽、托盘、毛巾等。

 活动 过程:

 一、趣味实验,情境引入

  1.神奇的小实验:出示实验道具听指挥的小玻璃瓶。

  2. 指导学生观察道具的构成,进而观看实验表演并引导学生为其起名。

  3.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挤压塑料瓶能使小小潜水艇下沉和上浮?”。(挤压塑料瓶与小小潜水艇的沉浮有什么关系?)

 二、动手制作,实践体验

  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制作小小潜水艇需要哪些材料。

  2. 师生观看介绍实验物品,进一步研讨、归纳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3.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尝试制作小小潜水艇的方法,教师巡视观察。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制作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自己得出正确的制作方法。

 三、细致观察,探究新知

  1.鼓励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改进不成功的实验制作方法,并通过玩儿“潜水艇”,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在小小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过程中,能看到哪些现象和变化,想一想那是为什么?

  2.进一步明确观察探究的问题:“小小潜水艇沉浮的过程中,小玻璃瓶内部有什么变化的现象?”

  3.组织学生再次开展分组实验观察,探求小玻璃瓶内部的细微变化现象,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汇报交流,归纳概括

  1.引领学生开展信息汇总交流,得出实验观察结果。

  2.出示带有固定黄线圈的小小潜水艇装置,通过以其为参照物,指导学生对比验证小玻璃瓶内水位的变化过程。

  3.师生共同研讨分析,归纳概括得出小小潜水艇能够沉浮的科学原理。

 五、巩固应用,拓展思维

  1.提出问题:“真正的潜水艇是如何在大海中实现沉浮的呢?”“是不是在大海的外面有一个巨大的塑料瓶,有人在挤压它,然后潜水艇就能沉浮了呢?”

  2.组织学生开展民主交流研讨活动,积极畅谈发表各自的见解。

  3.多媒体课件展示介绍,真正的潜水艇在大海中是如何实现沉浮的。

 (原理:潜水艇灌水变重,潜水艇重大于它受到的水的浮力,就逐渐下沉潜入水中;潜水艇排水变轻,潜水艇重小于它受到的水的浮力, 就逐渐上浮到达水面。)

  4.引导学生积极畅想真正的潜水艇,在科研、军事、旅游等各方面的广泛用途及发展前景。

 科技小制作社团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

 小孔成像 仪的制作 课 课

 时:

 1 课时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养成勤于动脑、动手,大胆进行实践的习惯。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和志趣。

  3、启迪学生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自己所想创作的作品。

 活动 准备:饮料瓶、包装纸盒、半透明塑料膜、透明塑料薄膜、锥子、剪刀,

 胶水、橡筋圈等。

 活动过程 :

 1、 教师出示用火柴盒制作的小车等作品,激发学生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兴趣 2、 教师讲解制作步骤:

 (1)

 将饮料瓶的上部剪下来。

 (2)

 在瓶盖上钻一小孔。

 (3)

 蒙上 半透明塑料膜 ,用皮筋扎紧。

 (4)

 在废旧包装盒前面挖一个小孔,将镜头放在盒子里面,瓶嘴从小孔中穿出,

  拧上瓶盖。

 3、 学生分小组讨论讲自己的制作思路。

 4、 学生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学生讨论:小孔的大小与成像的质量是否有关? 6、 学生将试验结果记录下来。

 7、 拓展训练:你们还能制作其他的成像机吗? 8、 教师引导学生做反射式的小孔成像机

  (1)、在盒子的上方挖一个方孔,盒子里面放上一块镜子。

 (2)、另一个盒子去掉上面和下面后,在底面蒙上透明塑料膜。

 (3)、两个盒子粘在一起。

 9、 学生作品展示。

  要求学生边展示作品边讲解自己是怎样制作的。

 10、教师小结:

 本课我们进行了小孔成像机的制作,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有心人,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更加精美的作品来。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学会了制作小孔成像机,学生能用废旧物品进行制作并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精心设计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少数能力弱的学生不知道怎样下手,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地制作,但兴趣不是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着重的观注这一部分学生,让他们树立 自信心,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科技小制作社团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

 制作土电话

  课 课

 时:

 1 课时

 活动 目标:

 :

 1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热气球上升的过程,知道科学探究要以提出问题开始,能对问题设计研究过程,并对结 果进行评议,体验成功的喜乐和探究的乐趣。

 2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事实的良好品质。

 3 、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材料 准备:气球、手绢、塑料袋、自制小纸蛇。

 教师准备:有关热气球的课件、有关的实验材料:酒精、 蜡烛、香、火柴、支架、手绢、气球、塑料袋、自制小 纸蛇、记录表等。

 活动 过程:

 :

 一、1 播放热气球课件,从播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3 看热气球升空的录象。

 4 五彩缤纷的热气球飞上了天空,关于热气球的秘密有许多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呢?

 5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并制作”热气球。

 二、提出问题:

 1 要研究热气球就要先制作一个热气球,如何制作一个热气球?需要什么材料?

 2 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 热气球为什么能飞到飞到空中去?从这些现象中提出问题是? 三、学生活动:自行制作热气球

 1 、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

 2 、学生的回答总结: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

  升,热气球上升时就会让塑料袋升上去,这就是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四、 1 生活中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和应用有许多,你知道哪些?

 2 其实热空气会上升这一原理在古代就被人们 发现并加以利用了。观看录象。(播放孔明灯升空的录 像)

 3、学生展示作品。

相关热词搜索: 社团活动 教案 小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