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精华】

时间:2022-06-16 08:15:24 浏览量:

  贵州省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园区名称

 贵州省 X XXX 县优质稻农业科技园区

 申报单位

 遵义市 X XXX 县人民政府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编制

 6 2016 年 年 9 9 月 月 0 10 日

  目

 录

 一、

 实施方案提要 ................................................................................................................................ 4 1.1 园区布局及建设地点 ................................................................................................................... 4 1.2 园区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 5 1.3 园区建设指导思想 ....................................................................................................................... 7 1.4 园区总体目标 ............................................................................................................................... 8 1.5 投资状况分析 ............................................................................................................................... 9 1.6 资金筹措方式 ............................................................................................................................... 9 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0 1.8 生态效益分析 ............................................................................................................................. 10 二、园区建设目的意义 ........................................................................................................................ 12 三、建设现状与工作基础 .................................................................................................................... 18 3.1

 建设现状 .................................................................................................................................... 18 3.2

 现有工作基础 ............................................................................................................................ 20 3.3

 项目实施主体情况 .................................................................................................................... 22 3.4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3 四、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 25 4.1 指导思想 ..................................................................................................................................... 25 4.2 总体目标 ..................................................................................................................................... 26 五、任务、考核目标与进度安排 ........................................................................................................ 27 5.1 总体任务 ..................................................................................................................................... 27 5.2 考核目标 ..................................................................................................................................... 27 5.3 布局与进度安排 ......................................................................................................................... 27 六、各功能区的任务、考核目标与进度安排 .................................................................................... 37 6.1

 园区管理及科技服务示范区 .................................................................................................... 37 6.2

 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及引进试验区 ............................................................................................. 38 6.3

 优质稻田间管理示范区 ............................................................................................................ 39 6.4

 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区示范区................................................................................................. 39 6.5

 优质稻精深加工示范区示范区................................................................................................. 40 七、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 ................................................................................................ 41 7.1

 园区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 ........................................................................................................ 41 7.2

 项目执行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的关系 ..................................................................................... 45 7.3

 园区的运行机制 ........................................................................................................................ 45 7.4 保障措施 ..................................................................................................................................... 47 八、投资总预算、年度预算与资金 筹措 ............................................................................................ 50 8.1

 投资估算 .................................................................................................................................... 50

  8.2

 年度预算 .................................................................................................................................... 51 8.3 资金筹措 ..................................................................................................................................... 51 九、效益与风险分析 ............................................................................................................................ 52 9.1

 经营收入估算 ............................................................................................................................ 52 9.2

 园区运行成本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3

 效益指标的计算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4

 社会、生态效益评价 ................................................................................................................ 53 9.5 风险分析 ..................................................................................................................................... 54 十、专家评估意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省科技厅意见、签字盖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一、 实施方案提要

 依据贵州省 XXX 县优质稻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总体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园区主要实施单位有:XXX 县科学技术管理服务中心、XXX 县农牧局、贵州 XXX 米业有限公司、贵州 XXX 茅坝龙脉皇米有限公司、XXX 县宫廷香米业有限公司、贵州省 XXX 县竹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1 1.1 园区布局及建设地点

 园区建设地点在贵州省遵义市 XXX 县,根据产业发展策略及功能定位,园区按照“一园五区”的布局进行规划。一园即贵州省 XXX县优质稻农业科技园区;五区即由根据产业发展策略及功能定位,贵州省 XXX 县优质稻农业科技园区按照“一园五区”的布局进行规划。一园即贵州省 XXX 县优质稻农业科技园区;五区即由园区管理及科技服务区、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及引进试验区、优质稻田间管理示范区、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区、优质稻精深加工示范区五个功能区组成,位于 XXX 县境内的永兴镇、复兴镇、湄江镇、黄家坝镇、马山镇、西河镇 6 个镇。

  园区规划面积为 20 万亩,其中核心园区包括 1 个镇 5 个村,即永兴桥、茅坝、流河渡、德隆、永兴农场等 5 个村场,总面积 1 万亩。示范园区包括 5 个镇 27 个村,总面积 5 万亩,其中黄家坝镇的官堰、铁瓦、春光、岩孔坝、合同、民建、大寨、沙坝等 8 个村 1 万亩;湄江镇的兰江、鸡场河、龙泉、新街、金花等 5 个村 1 万亩;复兴镇的复兴、两路口、杨家坪、七里坝等 4 个村 1.5 万亩;马山镇的清江、新建、工农、白岩、聚合、长安、马山、双龙 8 个村 1 万亩;西河镇的西河、西坪 2 个村 0.5 万亩。辐射区覆盖整个 XXX 县 15 个镇及周

 5 边地区,总面积为 14 万亩。

  核心区为园区主要技术应用和示范区,主要完成技术的孵化、集成、配套、应用、培训、推广和示范。示范区是本园区产业的重点区域,主要完成成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放大。辐射区为整个 XXX 县境内,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辐射带动合作社及其广大农户。通过三个区域的联动发展,使园区内优质稻为主导产业及相关产业成为XXX 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同时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促进富民强县。

 1.2 园区实施期限

  2016 年 8 月 1 日至 2018 年 7 月 31 日

 1.3 3 园区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1.3.1 园区管理及科技服务区

  位于 XXX 县永兴镇永兴桥村、永兴农村,规划面积 1000 亩,建筑面积 8800 平方米,投资 850 万元。

  (1)技术服务中心建设(规模 1000 ㎡,投资 100 万元)

  (2)农资配送中心建设(规模 6000 ㎡,投资 360 万元)

  (3)稻文化博物馆建设(规模 1000 ㎡,投资 120 万元)

  (4)质检中心建设(规模 500 ㎡,投资 70 万元)

  (5)网络销售服务中心(规模 200 ㎡,投资 50 万元)

  (6)基于物联网的优质稻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建设(规模:300㎡,投资 150 万元)

 1.3.2 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及引进试验区

  位于永兴镇永兴桥村、茅坝村、分水村、界溪村、共和村、坪江村,规划面积 1000 亩,投资 500 万元。

 6

  (1)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及引进试验示范(规模:600 亩,投资300 万元)

  (2)优质稻良种提纯复壮技术集成示范(规模:400 亩,投资200 万元)

 1.3.3 优质稻田间管理示范区

  位于永兴镇永兴桥村、茅坝村、分水村、界溪村、共和村、坪江村、复兴镇两路口村,规划面积 30000 亩,投资 1700 万元。

  (1)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示范(规模:XXX0 亩,投资 500万元)

  (2)“稻+N”共生种养殖技术集成示范(规模:10000 亩,投资 1200 万元)

 1.3.4 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区

  位于复兴镇、湄江镇、黄家坝镇、马山镇、西河镇,规划面积11000 亩,投资 1000 万元。

  (1)智能化浸种催芽和育苗技术示范(规模:1000 亩,投资 500万元)

 (2)全程机械化标准插秧技术集成示范(规模:10000 亩,投资 500 万元)

 1.2.5 优质稻精深加工示范区

  位于复兴镇、湄江镇、黄家坝镇,规划面积 17000 亩,投资 2750万元

  (1)碾米加工新技术集成示范(规模:10000 亩,投资 1800 万元)

  (2)优质稻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示范(规模:7000 亩,投资 950

 7 万元)

 1.4 4 园区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全面贯彻《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精神,严格按照《贵州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循环、安全、具有贵州山地特色的农产品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基础设施,提升科技水平,构建贵州省现代农业体系,构筑科技示范平台,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显著辐射推广能力的产业孵化和科技转化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通过龙头企业、科研单位、高新技术、科技型农户和优质稻文化展馆等形式,为区域水稻产业的全面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和保障,引领传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加速推进 XXX 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并示范带动全省水稻产业的发展。

  通过园区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产业带动、科技服务与人力资源开发”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功能建设,有效增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技术辐射源及示范功能和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作用,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

 8 1.5 5 园区总体目标

 1.5.1 功能定位

  (1)优质稻科技创新功能;

  (2)孵化和扶持优质稻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

  (3)优质稻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培训功能;

  (4)优质稻产品生产加工功能;

  (5)优质稻产品集散流通功能;

  (6)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功能;

  (7)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合作平台功能。

 1.5.2 总体目标

  采取综合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布局、分步实施的方式,建成贵州省 XXX 县优质稻农业科技园区。园区以优质稻为主导产业,突出科技集成与示范,新品种、新机械的引进与示范,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促进优质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的全面推广。通过两年的建设,建成园区管理及科技服务示范区等辅助产业与设施,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 20 万亩,优质稻生产加工能力达到 20 万吨以上,优质稻加工企业 12 家,建成年产 6000 吨优质米粉厂 1 个、年产 XXX 吨婴幼儿米粉厂 1 个,龙头企业 3 家,规模以上企业 6 家。通过园区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产业带动、科技服务与人力资源开发”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主要 功能建设,有效增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技术辐射源及示范功能和带 动二三产业发展的作用,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 术培训的基地。带动 XXX 县优质稻以优质、高效、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形式

 9 与市场对接,积极开拓市场,注足产业发展的动力。项目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力争通过 3—5 年的运行升级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1.6 6 投资估算

 1.6.1 投资估算 园区规划期内设置的建设项目和技术示范项目总投资额为 XXX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工器具等固定资产投资合计 XXX 万元;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 XXX 万元、技术示范应用费 XXX 万元、科技服务费 XXX 万元、培训费 XXX 万元。

 1.6.2 分项投资构成 园区总投资为 XXX 万元。投资额分项值分别为园区管理及科技服务示范区投资总额达 XXX 万元、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及引进试验区 XXX万元,优质稻田间管理示范区 XXX 万元、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区 XX万元,优质稻精深加工示范区 XXX 万元。均未测算除项目以外政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其他投入。

 1.7 7 资金筹措方式

 园区总投资 XXX 万元,其资金来源为:

 (1)实施单位自筹资金(含银行贷款,招商引资,企业自有,农户自有,集成申报国家、省、市级各类计划项目资金等):XXX 万元。使用方向: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财务费用等其他费用。

 (2)XXX 县优质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XXX 万元,使用方向:主要用于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技术示范应用费,科技服务费和培训费补助。使用原则:后补助(以奖代补)为主,前补助为辅。

 10 (3)申请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园区专项计划资金立项补助:100万元。使用方向:用于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技术示范应用费、科技服务费和培训费补助。使用原则:前补助,用于园区启动。

 1.8 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主要技术指标 (1)示范推广技术 10 项。实现相关技术普及率在核心区达到100%,示范区达到 80%以上,辐射区达到 60%以上。

 (2)选育新品种(系)8 个,引进新品种 2 个,选出可用品种 2个。

  (3)优质稻种植面积可达到 20 万亩。

 (4)优质稻生产加工能力达到 20 万吨以上,优质稻加工企业12 家,建成年产 6000 吨优质米粉厂 1 个、年产 XXX 吨婴幼儿米粉厂1 个。

  2、主要经济指标

 (1)园区建成后,新增销售(服务)收入 12300 万元,税收785 万元,利润 2373 万元。

 (2)辐射带动养农户 500 户以上;增加就业岗位约 700 个,让2700 人从优质稻产业链中得到增收,实现户均年增收 8000 元以上。

 3、科技产出指标 (1)培育龙头企业 3 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 6 家。

 (2)发表论文 5 篇以上,转化应用科技成果 2 项以上;开发新产品 5 个以上;申请专利 10 件以上。

 11 (3)完善修订相关技术规程 3 套;年培训管理干部 40 人;办技能型人才培养班,一年 7 期 100 人;年短期人才培训 700 人次;专家工作站 1 个。

 (4)通过企业产学研合作实施技术示范项目,估计规划期内引进县域外高技术和管理人才来园区工作达 200 人次以上。

 9 1.9 生态效益分析

 贵州省内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 69 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项目园区处于长江水系上游。在贵州省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障本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是国之大计,集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于一身的生态农业发展己逐步成为当代农业发展的主题。

  园区建成后,发展水稻产业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粪便通过发酵处理后施用于优质稻种植,为生产优质农产品提供有机肥料,可大大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进种植、养殖业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12 二、园区建设目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贯彻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按照“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总体部署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具体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5 个 100工程”中 100 个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全面贯彻《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再充分结合 XXX 县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目标,建立一个符合 21 世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 XXX 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具有重大意义。

 ( 一 )

 园区建设是 我省 加快农业发展的需要 。

  《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贵州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贵州省委农工委副书记、省农委党组书记袁家榆提出了 “十三五”期间贵州农业将要完成“五大任务”中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贵州将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和高产稳产田面积。到 2020 年,耕地有效灌溉率达到 40%以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良种良法推广和农艺农机配套,大力实施粮食增产工程、粮

 13 油高产创建、马铃薯和特色杂粮等重大项目,提升粮油单产水平,积极发展特色食粮。力争粮食年均总产 1100 万吨以上,保持粮食基本自给、口粮供给安全。

  园区的建设符合贵州省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每年可确保 20 万亩优质稻的种植面积。2020 年综合机械化率大 30%,机耕面积 80%、机播面积 10%、机收面积 65%。

 ( 二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顺应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贵州省委召开的农村工作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指出:推进“三化”兴“三农”,要全力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缓慢这个薄弱环节,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应按照认真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加快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强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和构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理利益联结机制。”

 本园区建设以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以进一步的招商引资为推动力,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设计,以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壮大水稻产业链为目标,以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发展为方向。公司与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以“定单式”的形式进行园区的运作,对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整个园区运作过程符合国家及我省的政策倾向。

 14

 ( 三)

 )本园区建设是贯彻《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6年工作方案》的通知需要。

 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把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做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全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核心集聚区、先进科技转化的中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区、新型农民的培养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是快速做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水平的强力“推进器”、“发动机”,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火车头。《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2016 年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省市县乡协同,全境域发展、全产业推进和全要素提升,进一步壮大园区发展规模,形成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配套、星罗棋布、百花齐放的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格局;坚持产业发展园区化和园区建设产业化,大力推动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快园区优势农业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坚持市场化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支持名特优品牌建设,带动和支撑园区建设上台阶,“三农”发展上水平。大力实施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工程,支持建成 100 个配套设施完善、主导产业突出、生产功能完备、产业体系健全、综合效益明显、示范效应显著的引领型示范园区,带动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提出“坚

 15 持省市县乡四级协同推进园区建设发展,围绕到 2020 年全省建成 1000 个农业示范园区,力争实现 1200 个以上,做到乡乡建园区、乡乡有平台”的园区建设目标。

 XXX 县立足发挥山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突出园区重点产业培育,优化品种、提高品质、打造品牌,丰富产业内容,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园区产业规模。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保障道路、灌溉、用电、信息畅通便捷,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视园区农产品市场开拓,运用传统和现代流通方式,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抓紧制定出台示范园区总体规划和政策意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推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有序展开,力争通过 3~5 年的时间把“贵州省 XXX 县优质稻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国家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 四 )园区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

 16 展能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 2020 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201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 1 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若干意见,对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

 园区建成后可增加就业人员 1500 多人,可带动农户 1200 户,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为减轻社会负担,维护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 五 )园区建设是 巩固 品牌形象的需要

  2003 年 10 月 XXX 米在中国(淮安)优质稻博览会上荣获中国“十大金奖大米”第一名,同年 10 月在贵州省首届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并从此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优质稻博览会“十大金奖大米”2014 年、2015 年全国稻米产业大会上被评为“状元米”,XXX 牌“大粒香”米品牌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 A 级认证。宫廷香米业也培育出“生态有机稻蟹共生”优质大米。并通过 ISO9001、ISO14001及 HACCP 国际管理标准体系认证、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通过园区建

 17 设,XXX 优质稻的品质及产量将得到大幅提升。这对巩固 XXX 大米的品牌形象、促进优质稻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8 三、建设现状与工作基础

 3.1

 建设现状

 3.1.1 园区基本情况

 XXX 贵州省 XXX 县优质稻农业科技园区以 XXX 县优质稻产业园区为依托。XXX 县优质稻产业园区是 XXX 县现代高效农业园区 6 个省级园区之一,2013 年成为全省“5 个 100”工程中 100 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XXX 是著名的“黔北粮仓”,水稻是全县的第一大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均占单季作物之首,对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历届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农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县水稻生产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高度重视,先后获得“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粮油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湄、凤、余大型灌区水利建设”及湄江水库除险加固和东、西干渠防渗治理等大中型投资项目、大规模土地整治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的实施,为我县水稻生产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使我县水稻生产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常年单产稳定在 400 公斤以上,全年水稻总产 8 万吨左右,占粮食总产的 40%左右。随着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政策的优惠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水稻生产潜力将会进一步提高,对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将会进一步凸现。

 园区规划面积 20 万亩,划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带动区。核心区:为园区主要技术应用和示范区,充分应用优质稻种植和生态农业现代科学技术,主要完成技术的孵化、集成、配套、应用、培训、

 19 推广和示范。示范区:是产业的重点区域,主要完成成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放大。辐射带动区:以“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辐射带动合作社及其广大农户。主要完成核心区和拓展区优选出来的品种与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应用。

 优质稻园区依托湄江湖水产养殖公司、建华农机专业合作社、茅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促进园区发展,并与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贵州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优质稻全程机械化和稻鱼、稻蟹、稻鸭共生种养示范。目前,园区建设优质稻基地 2 万亩,其中“大粒香”基地 1 万亩,稻鱼共生基地 0.4 万亩;稻蟹共生基地 0.1 万亩;稻鸭共生基地 0.2 万亩。

 园区在 2015 年全省农业园区年终绩效考评中排名 141 位,园区现有入驻企业 9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1 家,省级龙头企业 2 家,规模以上企业 5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11 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1 家。园区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 个,中国驰名商标 1 个,省级名牌产品 2 个,2014 年 12 月园区“XXX 牌”大粒香获中国状元米称号。2015 年园区整合各级项目 7 个,园区入驻企业自筹实施项目 2 个,共计整合资金 10405 万元,继续完善园区基础基础设施,提升园区生产加工能力,将建成全程机械化育秧大棚 1 栋,优质大米加工厂 1 座,土地整治 4000 亩,新建稻蟹共生基地 1000 亩,农作物品种审定趋势站 1 座等。

 3.1.2 园区现有产业情况

 目前园区已建成复兴镇两路口村的水碾米厂、稻鱼共生园、大闸蟹养殖场、青田鱼养殖场、“农户稻田协议养鸭”项目,建成永兴镇的小城镇高标准农田、两座省级粮食储备库、现代粮油仓储物流中心

 20 和年产 10 万吨米业加工生产线;茅坝村也建成了 18 万吨有机工程化米业加工生产线和板鸭生产线,同时建成了茅坝贡米博物馆,总结出了有机化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万万岁米”整精米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了“皇脉贡米”有机食品认证,完成了“竹香牌”商标注册,巩固了“XXX 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使园区生产的农产品品种更多、品质更好、品牌更响。

 3.2

 现有工作基础

 1 1 、 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农产品产业化 经营组织

 园区建设中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主体带动作用,拉长了 XXX 优质稻+N 产业链,增加了优质稻产业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贵州 XXX 米业有限公司、贵州 XXX 茅坝龙脉皇米有限公司、XXX 县宫廷香米业有限公司、贵州省 XXX 县竹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为科技园区内的先进企业,它们集 XXX 优质稻的种植、套养、加工、销售为一体。龙头企业带动型的优质稻产业化经营组织已经形成。

 2 2 、 建立了园区分布区管理机构

 为切实抓好园区各项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的指导下,特成立了“贵州省 XXX县优质稻农业科技园区工作小组”,主要工作职责为组织编制制定园区科技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方针,协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园区科技体制改革措施。组织制定园区科技发展远景规划,近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园区干部培训及技术交流攻关、人才交流,并归档管理园区科技成果,科技奖励,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园区进驻企业,组织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分解、吸收及创新工作,并组织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该小组的成立本着“机构精简、

 21 程序简化、及时有效、实现多赢”的目的。

 3 3 、 建立了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技术培训及人才培养,目前园区已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其中研究员 1 人,高级职称农技人员 13 人,中级农技人员 126 人,助理级农技人员 107 人。

 4 4 、 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等签订了“产、学、研”技术合作协议,同时根据园内企业对科技的需求,为园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根据优质稻种植农户相对生产规模较小,园区土地破碎零散情况,规划设计以项目乡镇农牧、农机站为主体,在园区配套建设 1 个 技术服务中心 ,建设地点选择在交通相对方便的 永兴 镇。其功能是为园区提供全方位的农技、农资、农机配送专业服务,提高园区种养殖科技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为水稻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梳理了由省内外知名专家参与指导的科技攻关项目等 10 余项,为园区建设的科技支撑找到了着力点。

 5 5 、 形成了以“ 稻 +N ”为主导的特色产业

 项目所在地的湄江湖有纯净的空气、优质清透的生态水质灌溉良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种植天然无污染的水稻。在优质稻种类、大米品质、质量安全、产销成本、区位交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十二五“期间,XXX 县水稻良种普及率达 100%,其中杂交稻90%,大粒香、玉珍香、大粒溪香等地方优良品种占 10%左右。水稻综合机械化率 30%、机耕面积 80%、机播面积 10%、机收面积 65%。园

 22 区建设优质稻基地 2 万亩,其中“大粒香”基地 1 万亩,稻鱼共生0.4 万亩;稻蟹共生 0.1 万亩;稻鸭共生 0.2 万亩。

 XXX 县农民种植优质稻积极性较高,多年的实践证明,发展优质稻产业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既能够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同时种植优质稻,还能固土涵水保护生态,同时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举多得。目前,XXX 优质稻产品的品质相比同类产品有很强的优势,在国内国内市场会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广阔的前景。

 3.3 3

 项目实施主体情况

 3.3.1 项目组织单位

  XXX 县科学技术管理服务中心为 XXX 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XXX县知识产权局)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事业编制 8 名,设主任 1 名(正科级),副主任 2 名(副科级),内设综合股、信息股、技术服务股,设股级职数各 1 名。现有办公楼用房 200 平方米办公设施齐全,全部实现了办公现代化。

  主要工作范围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咨询及相关科技信息服务;负责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软科学计划、科技型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等申报实施相关工作;协助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引进和开发,做好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负责科技信息平台建设、管理,开展日常科技培训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开展科技与分析等工作;承担企事业单位的专利技术培训培育、申报、推广和应用等相关工作,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承担科技情报相关工作职责。

 3.3.2 项目实施单位

 23

  X XXX 县科学技术管理服务中心:

  X XXX 县农牧局:

 贵州有限公司:

 贵州 X XXX 茅坝龙脉皇米有限公司:

 X XXX 县米业有限公司:

  贵州省 X XXX 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3.4 4 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

 1 1 、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薄弱,防灾抗灾能力弱

 XXX 县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大部 分建置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加之资金投入不足,水利配套设施不完善,造成多数水利工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导致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水利现代化程度低,没有控制性大中型灌溉工程,保灌率低。耕地质量下降, 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强。虽然 XXX 县逐年加大农业基本设施的建设投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在设施农业建设、农业机耕道建设、农业灌溉水渠及灌溉管网建设,种养殖业机械化建设等方面依然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低,渠系配套工程仍不足,灌溉设施薄弱,渠系水利利用系数偏低。农产品交易、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滞后于生产发展。

 2 2 、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和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

  XXX 县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单一且集成配套少、成果转化率低。经营性服务组织发育程度低、现代化程度不高,服务能力有限。区域内

 24 产业化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数量少、规模小、不稳定的发展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在政策传递、科技服务、信息沟通、产品流通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

  3 3 、人 才匮乏,科技普及进展缓慢

  规划区地处山区,是典型的农业区,人才较为缺乏。XXX 县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尚不能全面满足现代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加之广大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民普遍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接受新技术、新思想不积极,缺乏科学经营方法,生产方式陈旧,生产效益低下。劳动力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有限,园区信息化程度、农机化程度不高,从而导致新的技术推广工作成效甚差,科技普及进展缓慢。

 4 4 、 农业产业化不够,组织化程度低

  规划区农业产业发展尚处于传统产业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没有真正突破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水稻、玉米+养猪”的结构仍较突出,尚未形成特色品牌,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现有蔬菜、青田鱼产业规模不大,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相互脱节,贮运、保鲜等后续产业未形成。而且,种养殖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深度、广度不够,新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在维护项目户利益、引导生产方向、组织产品销售、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仍处在初步阶段。

 25

 5 5 、 扶持政策尚不完善,融资困难

 近几年来,虽然我省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大力扶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了对水稻产业的扶持力度,但国家政策性投资有限,资金投入总量仍然不足,缺少支持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专项投资,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合作金融、民间金融发展滞后,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不健全、服务不到位;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四、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1 4.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全面贯彻《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精神,严格按照《贵州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循环、安全、具有贵州山地特色的农产品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基础设施,提升科技水平,构建贵州省现代农业体系,构筑科技示范平台,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显著辐射推广能力的产业孵化和科技转化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通过龙头企业、科研单位、高新技术、科技型农户和优质稻文化展馆等形式,为区域水稻产业的

 26 全面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和保障,引领传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加速推进 XXX 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并示范带动全省水稻产业的发展。

  通过园区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产业带动、科技服务与人力资源开发”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功能建设,有效增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技术辐射源及示范功能和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作用,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

 2 4.2 总体目标

 采取综合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布局、分步实施的方式,建成贵州省 XXX 县优质稻农业科技园区。园区以优质稻为主导产业,突出科技集成与示范,新品种、新机械的引进与示范,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促进优质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的全面推广。通过两年的建设,建成园区管理及科技服务示范区等辅助产业与设施,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 20 万亩,优质稻生产加工能力达到 20 万吨以上,优质稻加工企业 12 家,建成年产 6000 吨优质米粉厂 1 个、年产 XXX 吨婴幼儿米粉厂 1 个,龙头企业 3 家,规模以上企业 6 家。通过园区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 新、产业带动、科技服务与人力资源开发”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主要 功能建设,有效增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技术辐射源及示范功能和带 动二三产业发展的作用,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带动 XXX 县优质稻以优质、高效、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形式

 27 与市场对接,积极开拓市场,注足产业发展的动力。项目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力争通过 3—5 年的运行升级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五、任务、考核目标与进度安排

 1 5.1 总体任务

 以农业高新科技为先导,建立全省领先、国内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实验研究、技术引进、组装集成和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展示和示范应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实现成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放大,成为 XXX 县优质稻高新技术引进、示范、转化及辐射于一体的示范基地,为 XXX 县优质稻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显著增强全县优质稻种植、加工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优质稻特色产业链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产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发挥园区的技术培训、生态保护等功能,为全县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典型示范样板,并成为全县优质稻科普教育基地、优质稻种植、加工的科技培训中心和对外展示窗口。

 2 5.2 考核目标

 1、主要技术指标 (3)示范推广技术 10 项。实现相关技术普及率在核心区达到100%,示范区达到 80%以上,辐射区达到 60%以上。

 (4)选育新品种(系)8 个,引进新品种 2 个,选出可用品种 2个。

  (3)优质稻种植面积可达到 20 万亩。

 28 (4)优质稻生产加工能力达到 20 万吨以上,优质稻加工企业12 家,建成年产 6000 吨优质米粉厂 1 个、年产 XXX 吨婴幼儿米粉厂1 个。

  2、主要经济指标

 (1)园区建成后,新增销售(服务)收入 12300 万元,税收785 万元,利润 2373 万元。

 (2)辐射带动养农户...

相关热词搜索: 园区 农业科技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