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31个核心数据 [年上海市长宁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10-20 10:33:10 浏览量:

2020 年上海市长宁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

 ──2020 年 1 月 7 日在长宁区第十六届 ?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

 长宁区代区长王岚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长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 年工作回顾 ?

 过去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长宁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四个放在”工作基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抓“三大任务、一大平台”重大机遇,聚精会神抓经济,全力以赴促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19 年 11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长宁考察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为长宁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面对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面对长宁自身处于深度转型的阶段特点,坚持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敢于攻坚、勇于担当的精神,围绕“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主题,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两大战略,加快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以稳增长的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区域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聚焦高水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区域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

 积极对接“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把改革最强动力、开放最大优势、人才最宝贵资源作为长宁实现深度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密对接虹桥商务区打造国际开放枢纽方案,推动新泾镇和程家桥街道整区域纳入虹桥商务区拓展区范围。我区 27 个项目获得虹桥商务区专项资金支持,航空企业经营性租赁飞机业务纳入支持范围。与市通信管理局开展战略合作,支持我区电商类企业成功办理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积极承接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累计 3 家企业入选“6 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新设外资项目 196 个,实到外资 6.85亿美元,同比增长 68.7%。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6 家,累计达 56 家,排名中心城区第三。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合作交流,与湖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金山农村综合帮扶,落实财政资金、发动社会帮扶资金共 2.08 亿元。人才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深化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建设,设立全市首家区级外事服务专窗,进一步拓展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功能,全年发放外国人华许可 8665 件。推动涉外人才服务延伸至社区,在古北市民中心设立全市首个外国人华工作许可社区受理点。开展新一轮人才政策修订,制定特殊人才引进办法。持续打造海归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品牌,承办中国海归人才创业大会系列活动。我区拥有市级科技园区 6 家、市级众创空间 28 家。国资国企改革有序推进。全面完成新长宁集团和东虹桥文化公司股权优化改革。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推动万宏集团、九华集团、上服集团等国企转型发展。开展市场化多元化合作,与民营资本合资成立相关公司和机构。完成关停并转企业 43家,提前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强化国有企业房屋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基本完成经营性国有资产全覆盖管理工作。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区域经济运行平稳 ?

 全区上下形成合力推动“稳增长十个发力点”行动计划,预计全年 GDP 同比增长 6.3%左右。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 367.69 亿元,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131.62亿元。经济基本面总体平稳。着力稳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0.1%,经济楼宇开工 42.42 万平方米、竣工43.96 万平方米,全力配合推进北横通道、北翟快速路等市重大工程建设,全区累计建成 5G 基站 555 个。着力稳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5.29%,与上海海关开展第三轮战略合作。着力促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4.9%,出台《长宁区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意见》,推动夜间经济等商业创新发展。着力稳就业,新增就业岗位35783 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增长迅速,完成全区税收13.28 亿元,同比增长 31.92%。促进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7.1%。新企业引进成效明显,引进“四有”企业 335 家,上年和当年引进“四有”企业完成综合税收 11.35 亿元。一批新经济、新技术代表性企业加快成长,3 家入选工信部 2019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前 20 强、1 家入选成长型企业 20 强。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出台并落实《长宁区稳企业稳增长支持政策的实施办法》。设立区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12 家企业获得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区领导深度联系重点企业系达 30 个,“两个清单”服务企业诉求解决率超过 97%。完善商务楼宇租税联动政策,深化“一街道一楼宇”工作,71 幢重点商务楼宇税收落地率和单位面积产税率稳中有升,亿元楼达 26 幢,探索设立 20 个楼宇税收服务站。全面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为区内企业减税约 57.79 亿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修订完善服务企业政策索引。顺利完成长宁区第四次经济普查。重点产业生态特色鲜明。加快建设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参与东航产投、中国商飞设立航空产业基金、大飞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引进厦门航空上海分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上海市“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影响力逐步扩大,美团点评、盒马鲜生等知名企业新业务板块不断集聚。我区成为家政服务业首批国家“领跑者”行动试点区之一。上海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展顺利,集聚了一批名企、名人、名品、名牌。“虹桥智谷”载体空间不断拓展,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 250家,北新泾街道“AI+社区”项目入选全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试点,并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进行成果展示。交银科创股权投资基金落户长宁西郊金融园,西郊金融园获授牌为西郊国际金融产业园,成为虹桥商务区新一批特色园区,我区成为上海市融资租赁业发展重点区之一。

 (三)聚焦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能级,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解决民生难题上下更大功夫,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花更大力气。努力提高教育内涵品质。通过上海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市级督导认定,出台《长宁区面向 2020 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聚焦素质教育,我区在第 34 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总数位居全市第二。聚焦优质均衡,深入推进紧密型集团化建设和初中强校工程,深化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推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建设。聚焦民生关切,开办 14 家托育机构缓解“托育难”,优化设点布局缓解“入园难”,延长服务时间缓解“看护难”。聚焦人才强教,深入实施“三好两优”系统工程,完善人才发展梯队。着力强化卫生健康服务。全力做好同仁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迎检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区妇幼保健院与区精神卫生中心挂牌筹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区妇幼保健院获评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与华东医院合作,进一步深化区域分级诊疗。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全面推动区域“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全市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启动第二轮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建立区域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新增 18 家母婴设施点,15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纳入医保定点。深入推进幸福养老服务。深化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标准,新增养老床位 311 张、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 5 家、老年活动室 9 家,老年人床位拥有率继续位居中心城区首位。新增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 14 家。推动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行,将敬老卡打造为多功能的“一卡通”综合为老服务卡。探索发展“物业+养老”,积极推进“时间银行”试点,推出“康养驿站”慢病管理、中医“治未病”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 100户低保困难老人提供适老性改造,为全区所有老人购买“银发无忧”保险,为近 2 万名老人提供长护险照护服务。优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全年配送文化活动 1.02 万场。全力做好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各项工作,器乐作品《和·鸣》获得第十八届全国群星奖。成功举办全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大会。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调度东部地区第一名。着力提升体育设施能级,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完成 15 个市民益智健身点、2 个市民球场、5 条健身步道建设。举办上海长宁国际草地钢琴音乐节、上海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等特色品牌活动。切实加强社会民生保障。大力推进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弱有众扶”社会救助新格局,在全市首推“家庭救助顾问”服务模式,全区各类社会救助共惠及 44.31 万人次。积极创建全国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区,首创社区困境儿童临时照护模式。有序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建设,新增租赁房 3113套、代理经租房 3861 套。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推动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档案、残疾人服务、粮食安全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四)聚焦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区治理现代化,城区环境品质功能有效提升 ?

 努力打造全市最干净、最有序、最安全、最文明的城区环境,进一步提高城区治理水平。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启动实施、滚动调整第二轮城市更新“50+X”项目,新增天山路一条街更新提升等 5 个项目,10 个项目控详规划调整正式获批。结合“美丽街区”创建,重点推进武夷路、愚园路、新华路等街区更新,愚园路被评为上海特色商业街区,新华街道“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进展顺利,长宁路 250 号养老院、淞虹路临空 24 号地块等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持续改善居住环境。新启动 166 万平方米精品小区建设。非成套公房综合改造累计开工 18.42 万平方米、竣工 6.3 万平方米。推进梅泉别墅等保护建筑与里弄房屋修缮工程 3 万平方米。完成“家门口工程”项目 110 个,覆盖 456 个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当年立项 66 个。29 个易积水小区开展“一小区一方案”改造。63 个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着力加强精细化管理。圆满完成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市政市容环境保障任务。成功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10 个街镇全部创建成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最高达到 59.04%。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开工 37.48 公里、竣工 20.88 公里,竣工量位居中心城区第一。10 个街镇和临空园区创建成为上海市无违建创建先进街镇(园区)。探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成立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创新推进社区治理。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中期考评成绩优异,“居民区分类治理清单模式”获得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全国十佳优胜奖。设立 2000 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实施 8 个社区治理创新“一街一品”项目。深化社工队伍建设,做好社区工作者第三方测评,启动首批 46 个居委会社工督导工作。开展社区“微治理”工作,打造一批社区治理示范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基本建成西部六个公园,新增公共绿地 1.23 万平方米、立体绿化 3.01 万平方米、绿道 6.1 公里,外环林带生态绿道全线贯通,苏州河健身步道二期东延伸段贯通开放。聚焦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提前一年完成全面消除劣 V 类水体的目标,9 个市级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完成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 253 台,全面完成145 个住宅小区、109 个企事业单位雨污混接改造。顺利通过世界银行上海建筑节能和低碳城区建设示范项目评估,完成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 28.6 万平方米。筑牢城区安全底线。深刻汲取“5·16 事故”惨痛教训,聚焦消防、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建筑工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开展安全执法检查和隐患排查行动。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主要食品监测合格率达 99%以上。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推进智慧公安、雪亮工程建设,全面构筑智能安防“四道防线”,我区治安形势持续向好,97.3%的居民小区实现入民宅盗窃“零发案”,报警类 110、刑事立案同比分别下降 22.5%、32%,北新泾派出所获评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严查严处交通违法行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交通类 110 警情同比下降 10.7%。

 (五)聚焦职能转变,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营商环境显著改善 ?

 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打好长宁“八张改革特色牌”,顺利完成世界银行评价迎检和全市营商环境测评工作。“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全市率先试点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办理”。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深入推进“减证便民”,率先试行“一照两证联办”。在 5 家企业率先试点食品经营领域“一证多址”改革。“一照多址”改革受益企业达 30 家,共备案经营地址 232 个。探索包容审慎监管,率先实施《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深化网络市场监管创新,网络交易监管与服务平台上线使用,开展电子商务经营者差异化监管,引导出台全国首个“互联网+旅游”团体标准,开展医疗美容行业“互联网+监管”试点。我区被授牌为上海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新提升。深化“两个集中”和“双减半”工作,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具备全程网办条件的审批事项达 91.8%。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推进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建设,率先开办“餐饮主题综窗”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综窗”,优化“一窗通”线下服务专区建设,启动窗口服务“好差评”工作,好评率达 99.6%。规范贴身服务,试点“零距离服务清单”,探索打造“移动窗口”。政府工作作风得到新改进。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解决一批基层和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推动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推进大调研常态化制度化,全年问题解决率达 93.96%。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全年压减幅度超过 10%,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出台《长宁区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规定》等制度。全面推行政务“五公开”,在全市首批形成 12 个领域标准化工作目录,首次推动区政府工作会议、常务会议向公众开放,开展“行政执法开放周”活动,公文类政务公开率达 88.31%。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司法、舆论、社会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顺利完成机构改革。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长宁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外省市和市各有关单位、驻区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长宁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长宁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挑战。一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要拿出更有效的措施、付出更艰辛的努力,产业能级提升、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密度提高还需加快步伐。二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仍需深化,营商环境还有较大改善空间。三是社会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效能仍需提升,维护公共安全、加强环境保护任务依然繁重,群众对教育、医疗、文化、养老、住房等民生改善还有不少新期待。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斗争精神,继续埋头苦干、攻坚突破,在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2020 年主要任务 ?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既面临着上海实施“三大任务、一大平台”等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加快向创新驱动、时尚活力、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区迈进的重要目标任务。做好今年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深度转型的坚定性、改革创新的自觉性、抢抓机遇的紧迫性,狠抓落实,善作善成,以实际行动开创长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以更加主动作为实现深度转型的关键一跃,交出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做好今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长宁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精心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着力强化“四大功能”,着力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在服务国家和上海大局中更好彰显长宁的优势和特长。

 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5%;实现经济楼宇开工 18.7 万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 3 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新增养老床位 250 张;启动精品小区建设 100 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 1 万平方米、立体绿化 2 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家门口工程”、积水点改造等区政府实事项目和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等目标。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在稳增长中提高经济密度。牢牢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构建投资促进新体系。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完善投资促进考核责任制,健全区街营商服务立体网络,推动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队伍结构调整、力量配强、能力提升。增值企业服务,推动区领导重点服务、部门专业服务、街镇综合服务形成合力,深化重点企业系服务和“两个清单”企业走访服务,切实解决企业痛点难点问题。强化政策供给,打造更具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政策体系,加快促进产业政策、人才政策有机衔接,让更多企业和人才受益。拓展招商模式,积极主动“走出去”招商,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探索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招商。

 打造产业集群新高地。深入实施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凸显产业发展的集中度和差异性。推动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成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对接虹桥商务区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年度行动计划,推动虹桥商务区专项资金扩大重点支持领域和受益企业范围,争取国家、市相关部门支持,探索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支持发展航空租赁业务,为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发展创造更多制度优势。依托上海市“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积极打造智能互联网新高地,促进互联网技术与生活性服务业深度融合、跨界发展,发掘培育“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努力为企业构建多元化的技术落地和产品应用场景。推进上海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时尚创意产业生态圈,大力发展“时尚智造”,加快建设时尚地标,引领时尚产业智能化转型和时尚生活消费潮流,凸显“时尚长宁”品牌形象。

 拓展楼宇经济新空间。统筹做好土地储备和土地出让,优先储备存量低效用地,加强土地出让前期招商,注重从源头上引入优质开发商,加快虹桥机场东片区开发建设,强化地下空间开发研究。加快推进经济楼宇建设和竣工项目入市,着力推动春秋航空商办项目、澳华市场办公项目、仙霞路商务楼地块和上生·新所二期项目开工建设,鼓励存量老旧楼宇更新改造,为经济发展释放更多优质空间。完善租税联动政策,全力抓好楼宇企业转化,不断提高楼宇税收落地率和单位面积产税率。增强楼宇复合服务功能,推动服务向楼宇延伸,推进楼宇招商服务点、办税服务点建设,提升经济楼宇大数据平台功能。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大力促进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化“虹桥智谷”品牌建设,通过科大讯飞上海总部等标杆项目带动,促进人工智能企业集聚,挖掘培育区块链技术产业项目。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推动优质融资租赁企业落地,持续打造长宁金融园、长宁西郊金融园,更好满足企业金融服务诉求。依托上海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推动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争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推动会商旅文体融合联动,改造提升重点商圈商街,支持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海派特色小店等快速发展。全力配合推进北翟快速路、轨交 15 号线等市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具有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

 (二)坚持创新发展,以改革创新驱动深度转型。紧紧围绕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化“八张改革特色牌”内涵,不断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继续实施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对标改革,紧密对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 3.0 版方案。主动对接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改革,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经营范围、经营场所准入门槛,降低企业准入制度性交易成本。实施食品经营许可“一证多址”跨区域备案,探索实施医疗器械经营许可“一证多址”。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与美团点评、拼多多等平台合作探索智慧监管。

 积极营造创业创新生态。围绕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建设,对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创企业的发展需求,开展新一轮科创政策修订,积极引导科创企业上市,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发挥科研院所、科技园区、众创空间、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作用,全方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配套服务。落实好人才新政,畅通特殊人才户籍引进渠道,扩大“虹桥(海外)人才荟”实体化布局,深化人才安居工程、教育医疗等服务举措,切实增强人才获得感。

 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全面完成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谋划好新一轮改革发展。加大国资国企改革力度,加快推动混合所有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深化国企转型发展。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提高国有资产质量。积极推进国资监管系统化、信息化、集约化建设,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国企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社区分类治理,围绕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结合“一街一品”项目,开展美好社区、社区提案、社工成长、能人提升、社会组织赋能“五大计划”,探索建立区级社区治理支持中心,评选一批社区治理示范点,探索具有长宁特色的社区治理新路径。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和居民自治能力,加强社区议事厅等自治载体建设。出台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

 (三)坚持协调发展,以城市更新助推城区功能品质提升。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不断提升城区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加强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推动虹桥、中山、临空重点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探索开展低效或潜力存量用地的梳理、认定和退出工作,继续做好工业用地转型、规划修订编制等工作,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50+X”项目,深化愚园路、武夷路、新华路、番禺路等风貌街区保护式更新,继续打造新华街道“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试点范本,加快天山路、定西路沿线存量楼宇改造,全力推动一纺机、天山污水厂项目成为城市更新标志性工程。进一步发掘提升TOD 地区开发强度。

 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结合进口博览会市政市容保障,全面完成国际精品城区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巩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成果,继续努力走在全市前列。结合“美丽街区”创建,深入实施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计划开工32 公里以上、竣工 25 公里以上,统筹实施好街区绿化景观打造、建筑立面更新、户外招牌拆后复建、景观灯光建设等工作。巩固无违建创建成果,全面消除重点类型违法建筑,实现新增违建零增长。全面做好全国文明城区复评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第七次人口普查。

 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聚焦群众实际需求和城区治理突出问题,按照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的工作要求,推进区、街、居三级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全面科学的顶层设计、合理集约的网格划分、联勤联动的力量匹配、重心资源的基层下沉、系统集成的数据共享,做精发现功能,做强处置机制。探索成立区大数据中心。

 加快智慧城区建设。面对产业创新、消费升级、人口发展等数字化发展需求,加快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 5G 商用和产业化布局,力争继续走在全市前列。加大智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注重引导区内企业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 等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交通、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布局一批示范应用项目,积极开展“5G+机场”智慧项目试点,推进临空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

 确保城区安全有序。严格压实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四类清单”,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人员密集场所、地下空间、特种设备、食品药品、消防等安全治理。健全区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推广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深入推进平安长宁升级版建设,强化“降警情、控发案、强打击”工作力度,力争保持 97%的居民小区实现入民宅盗窃“零发案”。深入推进智慧公安、雪亮工程建设,筑牢风险管控前端关口,使长宁平安防线更严密、更牢固、更有效。

 (四)坚持绿色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色亲民惠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推进生态环境督察整改落实,全面完成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提升水环境品质,以全市首批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创建为契机,做深做实河长制,巩固河道生态治理成效,推进 1.9 公里低标防汛墙改造全面竣工,在主汛期前全面完成 29 个小区和 3 个道路点位积水点改造。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管理,推广集中式餐饮集约化管理模式,加大对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推动西部六个公园逐步对外开放,积极打造“口袋公园”,改造街心花园。按照“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要求,着力推动重点区域绿化品质提升。加强立体绿化建设,整体打造延安路高架、虹许路和外环高架“城市绿线”。持续实施慢行系统建设,着力打造滨水开放空间,实现苏州河长宁段 11.2 公里全线贯通,全面完成新泾港慢行系统建设。

 坚持低碳节能发展。积极推动建筑节能由单体管理向区域统筹创新发展,重点推进临空地区绿色低碳建设,推动机场东片区申报绿色生态城区示范项目,加快临空能源互联网项目落地。持续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探索新建项目节能管理模式。推进上海市低碳社区创建。完成世界银行“城市绿色资产评估”项目。

 (五)坚持开放发展,在服务大局中构筑长宁比较优势。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上海大局,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开放合作,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局,紧密对接虹桥商务区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虹桥国际机场建设国际精品商务机场,研究推进外环线抬升、轨道交通优化等项目,推动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虹桥商务区政策叠加、功能联动。与马鞍山市、宁波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与湖州市合作各项举措落地。继续发挥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机制作用,促进文化项目和资源的开放共享。与南京市、南通市、常州市等开展养老服务领域合作。推进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工作。

 积极承接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围绕制度创新突破,继续深化贸易便利化工作,推动与上海海关第三轮战略合作协议落地,立足会展中心海关功能,聚焦企业诉求,推动相关创新政策在长宁试点,探索增设机场东片区航材保税仓。推动“6 天+365 天”交易服务平台加强联动、做强特色,为进口博览会产品进口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发挥贸易政策作用,推动一批总部企业、贸易公司、经贸机构、服务平台落地,有效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深入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有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重点围绕产业帮扶、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利用上海市国内合作交流专项政策平台,完善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加强对外交往,深化与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用好区域驻沪领事机构和海外人才资源,探索开展区域外籍人才评选表彰。

 (六)坚持共享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群众。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救助。坚持稳就业,确保全区就业形势稳定,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继续加强青年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实施好区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计划,提升创业载体服务能级,积极发掘培育有影响力的创业典型和创业项目。深化困难群众精准救助,进一步提升救助服务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创新服务方式。

 提供更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全力做好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发布《长宁区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新建 4 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0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深化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新增认知症床位 100 张。推动医康养护深度融合,深化“三站合一”“康养驿站”服务模式。完善家庭非正式照料支持计划,推进家庭照护床位试点。以技术赋能养老服务,深入推进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推进长护险受理、评估、质控的长宁模式。

 营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持续用力推进精品小区建设,不断优化调整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统筹推进。基本完成非成套公房综合改造任务。继续推进 3 万平方米历史保护建筑修缮。积极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探索推行“成片预审、分批实施”审批模式,打造长宁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服务中心。继续开展困难老年群体居室改造,积极开展适老性小区、街区改造试点。继续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加快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完成市下达的新增租赁房源和代理经租房源目标任务。

 打造更具内涵的优质教育。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古一幼儿园、杨宅路幼儿园、长宁实验幼儿园、新华社区项目建设。扩大优质学校资源辐射,建设延安初中长宁路校区、省吾校区,深入实施初中强校工程、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深化“三好两优”系统工程,加大高端人才、优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进一步深化大学引领下的幼小初高集团化办学体制,大力推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积极推进复旦中学与复旦大学合作。

 推动更高能级的医疗服务。加快同仁医院建设成为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开设家庭医生全科诊所,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试点开展“先看病后付费”,继续推进“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监管”。加快实施健康长宁行动。全面做好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

 提供更富活力的文体服务。充分利用文化场馆集聚优势,持续打造长宁舞蹈、长宁音乐等文化品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立公共文化均衡发展指标体系,推进阅空间、艺空间、文化邻里荟示范点等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努力创建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建筑可阅读”等文旅融合服务。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项目、娄山关路 445 弄综合项目,举办上海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长宁区第七届运动会等赛事,促进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体育产业发展。

 (七)坚持刀刃向内,下更大功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围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职责明确、运行高效、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深入推进“一网通办”。着力提高实际网办量,推广“移动窗口”试点,对 29 个需要现场踏勘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企业办理“零跑动”。推广社区事务受理事项“零距离服务清单”,实现特殊群体上门代办。推动“AI+一网通办”先行先试,对企业登记、居住证办理等事项实现“秒批秒审”。推动审批业务流程再造,再推出 10 项主题服务。全力推动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建设,以“一网、一门、一次”为目标,力争 563 个办理事项 100%实现综窗办理,加强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以“好差评”工作为抓手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全面深化依法行政。强化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全面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程序规则,探索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评估工作全过程管理。强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与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性改革落地。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重视司法、舆论、社会监督。聚焦重点领域,加强审计监督和政务公开。

 从严改进政府作风。坚持从严治政,强化制度意识,使严实作风成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力度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强化财经管理制度,政府部门一般性支出压减 15%以上。从严管理公务员队伍,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推动公务员精神状态更振奋、工作能力再提升、干事创业出硕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加快建设创新驱动、时尚活力、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区,为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作出积极贡献! ?

相关热词搜索: 长宁区 上海市 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