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城区“停车难”问题调查研究]

时间:2021-10-11 10:07:45 浏览量:

— 1 —

 关于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研究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停车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停车难”已经成为萦绕群众心头的一件操心事、烦心事。针对这一问题,我先后找有关负责同志了解了情况,并到城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又组织了调研座谈会进一步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在着力解决这一民生难题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一点一滴见初心。

 一、看现状:小车位影响大环境 我市是国家确定的“大城市”,城区人口就多达169万,登记注册的汽车超过21万辆且以每年超过1.5万辆的速度增长,商圈、医院、学校、机关、小区在不同时间段面临车满为患、无处可停的难题。我现场走访的小区,建成至今只有四五年时间,600户住户、400多台私家车,配建的停车位却只有153个,上百台车辆随意停放在小区地面和小区外道路上,不仅小区居民抱怨连连,也造成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百货位于我市最繁忙的十字路口,是市区人流量、车流量最大的商场之一,但地下一层的停车空间全部被挪作他用,而在十字路口东侧仅50米处人行道上设置的停车场不仅车位较少,还严重影响主干道车辆通行。在老城区的商圈,又看到停车位稀少而逼仄,许多车辆往往要绕行数圈,走运的才能找到一个容身之处,当场有群众直言恨不得把车子停到天— 2 —

 上去。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停车位虽小,停车难造成的影响却不小,还极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商圈、医院、学校、老旧小区周边因难以找到停车位而成为堵点,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普遍,影响了正常的通行秩序;苦于没有停车位,很多驾驶员直接把车停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挤占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空间,增加交通安全风险隐患;长时间的怠速候车和无效绕行直接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加重大气污染;持续的车辆噪声,加上心烦意乱的驾驶员们频繁按喇叭,使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占据公共空间停车行为造成无车人与有车人的利益冲突,停车纠纷屡见不鲜,这又涉及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问题。小车位引发大问题,也成为对城市管理者现代治理能力的一大考验。

 城市文明写在马路上,一座城市的文明和进步,不是体现在拥有多少车辆,而是直观反映在文明交通和停车管理水平上。规范有序的停车可以成为一道文明风景,而停车难、停车乱这样的城市病持续发展下去,将成为城市文明的伤疤。当前我市正在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但停车难、停车乱以及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现象,影响的是城市的出行环境、文明环境乃至投资环境、发展环境,必须尽快予以治理改善。

 二、析原因:小不足积成大缺口 — 3 —

 根据住建部《城市停车规划规范》,我市作为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停车位总量应控制在机动车总量的1.1至1.3倍。而市城区人口169万,却仅有停车位19.61万个,其中配建停车位17.13万个,公共停车位2.48万个,保守估计停车位总缺口超过3.4万个。但这远远不是停车难问题的全部,缺乏良好停车习惯、停车设施利用率低下、建设项目收益率低,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一问题。据调查,某小区,项目共有9期,基本按1:1的比例配建车位到位,地下车库车位超过8000个,但车位空置率达70%以上,小区周边道路上车停得满满当当、乱七八糟,地下车库却空空如也。市城建投投资上千万兴建的立体停车库,运行一年的收入仅有18.8万元,尚不足以覆盖运营成本。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何在?作为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在车辆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正是由于建设、规划、执法、运营、引导等各个环节工作上的一点不足,才造成了今日让群众操心、烦心的停车难现象。

 建设有滞后。基本车位的配建方面,我市原有老旧小区和老城区的企事业单位建设较早,20世纪90年代前基本没有配建要求,2011年前执行的配建标准也较低,即使目前的配建标准也已执行近十年,与近年来机动车迅速增长的情况不完全适应,导致建设上有滞后。出行车位也即公共停车位的建设方面,现有停车场数量少、规模小、形式落后,新建项目建设用地匮乏、建设条件差、投资回报期长、投融资机制用得不活,导致公共停车位匮乏,在— 4 —

 老城区尤为明显。规划有放松。整体规划方面,2013年修改的《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提出规划期末市区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数应达4.59万个,有关部门也曾在2015年编制的《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明确了总共21.68万个停车位的规划目标,但该两项规划都没有得到严格实施,目前的停车位数量离规划目标差距还不小。个体方面,违反规划的行为在2014年的《城乡规划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颁布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造成了不少遗留问题。执法有不严。交警、城管等执法部门受停车位分布较广、警力有限的制约,无法对各区域做到全天候严格执法,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驾驶员的侥幸心理,加剧了乱停乱放现象。此外,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和手段,对将停车设施挪作他用、私设停车场、私自划地收费等情况的打击效果也不明显。运营有缺失。一方面,至今没有建成全市统一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停车诱导还停留在三级水平,停车资源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各自为政,现有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据统计我市目前公共停车位的周转率仅为2.5次/日,远低于5次以上的正常水平。另一方面,价格管理政策单一,没有形成差异化的收费标准,甚至出现路内停车免费而入库停车费用高昂的倒挂现象,未能发挥以价格经济杠杆调节停车供需关系的作用。周转率、利用率低,使得部分停车场经营不善,投资者望而却步,形成投资、建设、运营的恶性循环。引导有不力。对文明出行、规范停车的宣传引导还不够,— 5 —

 人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停车习惯,一些人宁愿违停,也不愿入地,宁愿赌被罚100元的概率,也不愿直接交5元停车费。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有关设施和运营的衔接也没有完全跟上,许多人还是更愿意选择小汽车出行,致使无法实现有效分流、控流。

 应该说没有哪一个部门在客观上有造成停车难问题的故意,反而都在努力工作,希望尽力解决问题。但作为城市管理者,工作中的一些不大的疏忽、放松和拖沓,都可能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到群众的日常生活;而每个部门工作上的一点不完美,在各个环节上传导、累加、放大,最终就有可能造成像停车难这样的系统性治理难题。

 三、想办法:小创新能起大作用 停车难是国内外大城市都会面对的普遍难题,而治理停车难也有一定规律需遵循、有不少经验可借鉴。国际上先进水平的停车位全天周转率在7次左右,利用率可达80。在美国,白天在路边停车必须打表计费,而且越是中心地段收费越贵,像纽约曼哈顿繁忙地区,晚7点前只允许商业用车停留,其他车辆即使付费也算违章。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型超市和商场、写字楼都附带免费的停车区域或收费的地下停车场,收费享受10-20的物业折扣,但对乱停车现象则予以重罚。日本拥有8000万辆汽车,日本法律规定个人或单位在买车时必须出具拥有固定车位证明,否则交管部门将不给上牌照。国内也有不少城市走在了前面。杭州依据停— 6 —

 车矛盾的突出程度划分停车分区,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的停车限制策略,同时实行了错时停车、挖掘存量土地停车潜力、容积率奖励政策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西安针对年接待游客达1100万人的大唐西市停车难问题,在部分道路仅限单行、加强巡查执法和疏导等措施的基础上,将大唐西市地下停车库与周边5个小区的车位统筹起来,实现日间夜间错时共享,不仅解决了停车矛盾,也带来了周边交通的显著改善。北京在经历了许多探索后,也于今年1月1日起在东城区、西城区、通州区实现了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采用高位视频、地磁、视频桩等不同形式对停放车辆进行电子收费,并将在今年底前实现全市全覆盖。这些措施和办法,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三条:建足、盘活、管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市委、市政府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找出适合实际的治理之策。目前来看,有的举措已经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在建足上转思路。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坚持建筑配建停车为主,社会公共停车为辅,道路路内停车为补充原则,科学编制停车专项规划,合理增加车位供给,逐步缩小停车位缺口,是满足刚性需求必需的硬性举措。目前,城区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和公共停车场建设PPP项目"顺利推进,将新建20个公共停车场、5859个停车位,可以有效缓解公共停车位不足的情况。下一步,除PPP模式外,还可以创新利用企业专项债、地方政府专项债进— 7 —

 行融资,进一步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在此基础上,我们主要在内部挖潜上进行了创新。一方面,在具备停车条件的市城区主次干道、人行横道上施划停车位,今年来共新划6063个;另一方面,对全市废弃工地、城区菜地进行全面的摸排和清查,研究划为停车场的可行性,目前已有一处10000平方米的菜地改为停车场。思路一变天地宽,这一系列开源举措迅速增加了车位供给,有力保障了群众停车需求。

 在盘活上做文章。存量是个宝库,用好了可以发挥比增量更大的作用。要有开放思维,盘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区、公共区域等可利用的停车资源,实现车位共享。近期在我的倡导下,市委机关大院带头示范,市交警支队、特变电工等单位的停车场在节假日面向公众开放,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下一步将推行到全市所有适宜开放的单位。要有经济头脑,建设路面、路外停车计费系统,利用价格机制,采取繁华路段停车收费高于普通路段,路内停车收费高于路外停车,地上停车收费高于地下停车的方式,引导车辆入位、进场、下地。当然,收费的目的只是为了调节,而不是为了增收,有关收入也应该全部投入到改善公共交通上去。要有智慧导向,积极构建全市智慧停车云平台,打破各部门、各区域之间的信息壁垒,共享可以为公共管理提供服务的数据,逐步整合全市各类停车资源信息,实现车位级互联互通和车位资源分时共享,打造全市停车资源一张图,不断提高— 8 —

 停车位利用效率。

 在管好上下功夫。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是治理停车难的关键,也是目前我们的工作短板。要进一步加大违法停车整治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按照停车入位、停车有序、违停必究原则督查停车行为,利用好违停自动抓拍技术和设施,对违停进行全天候巡逻管控。继续全面清理僵尸车,今年以来全市已经清理出1300余辆,换言之就是多出来了1300个停车位。加快地下车库车位产权办理进度,这项工作我市曾走在全国前列,也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应继续做好服务。明确各部门分工和职责,部门之间强化联动、齐抓共管,形成联席会议、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确保管理更加全面和精细。创新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宣传引导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停车自治共管。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大力优化公共交通,合理优化公交线路和营运时间,完善慢行道、自行车道等设施,提高公交出行、绿色出行比例,从源头上解决"停车难"问题。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小创新也能发挥大作用。我们在治理停车难问题中的一些措施,比如内部挖潜、开放机关资源、发动人民群众,这都是一些不需要多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小创新、小改变、小尝试,但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多元的,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细处,就会发现很多工作都有改良、进步的空间。只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就找准了正— 9 —

 确方向,就拥有了破除桎梏、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

相关热词搜索: 调查研究 城区 停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