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中小学德育工作会上经验发言]

时间:2021-10-10 16:37:54 浏览量:

2 篇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中小学德育工作会上的经验发言

 篇一:

 一直以来,X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不停地改革创新,率先在全省打造“五个引领”党建品牌,率先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校家同创”德育工程,率先在全省实施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率先在全省实施城乡统一教师编制动态管理,率先在全省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率先在全省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率先在全省推行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率先在全省出台教师优待办法,提前一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今年以来,我局坚持改革创新热度不减、势头不减、力度不减,打出“组合拳”,按下“加速键”,点上有突破,面上有进展,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立德树人,育人方式有突破

  一是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统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重新审定《廉洁修身教育》《品读临川文化》等地方教材,思政课本、教学研究更加系统规范。二是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大力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打造 X 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育 X 名红领巾讲解员,多形式开展红色走读和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台《中小学校“润心工程”实施方案》,为全市青少年儿童心中撑起一片蓝天;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X 多个特色班和兴趣社团活跃在全市中小学校。三是研学实践成果丰硕。规模化推进研学实践教育,精心打造市级研学基地 X 个,省级基地 X 个,国家级基地 X 个;开发研学课程 X 套,打造了“名人线”“名村线”“名景线”“红色线”等一批有内涵、有特色、有看点、有学点的精品研学线路,X 万余名省市学生在抚研学。

  二、破除“五唯”,评价机制有亮点

  一是客观评价学校。大力实施“一校一品”工程,创建了十类校园文化品牌;深入开展“五名工程”创建,X 所学校被评为全市示范性学校;设立教育质量综合奖,每年拿出 X 万元激励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二是科学评价教师。积极开展“乡村首席教师”评选,遴选一批扎根农村的优秀教师,帮助专业成长。与公务员同步,统筹发放教师奖励性补贴;推行高中教师薪酬绩效改革试点,职称评聘做到“一校一策”。出台《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指导意见》,建立教师减负清单目录,明确教师工作量范畴;制定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加强教师管理。三是综合评价学生。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从X 个纬度、用 X 个核心指标,对 X 万多名学生开展测评,强化结果运用,提升学生素质。四是严格评价政府。连续开展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考核,评选出教育发展综合奖和单项奖,奖优罚劣,推动工作。

  三、先行先试,教育改革有创新

  一是综合改革树立新标杆。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X 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X 项改革课题开花结果,《X 教育综合改革文集》出版发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廉洁修身教育、集团学校转型升级、妥善解决原民办代课教师问题、千名教师访万家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强基计划”策应新高考。积极对接国家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筹集经费 X 万元,首期选拔了 X 名优秀学子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三是“阅读大赛”成为新风尚。大力实施阅读能力提升工程,培养广大师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营造全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

  四、学史力行,为民服务有特色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一是增加学位解难题。下发《全面推进市中心城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投入资金 X 亿元,通过新建、回收或租赁、无偿移交等形式,举办 X 所公办幼儿园,到 X 年 X 月,市本级增加学位 X 个,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到 X%以上。二是缩小班额提质量。组织 X 名督导专家进校入班、实地点人,地毯式摸底核查班级人数;开设班额举报平台,发动群众监督;大年三十,市长对县(区)长进行约谈;各地各校通过班级平衡、改造功能教室、搭建临时板房、租借周边闲置校舍等方式,消除了“超大班额”,“大班额”得到有效遏制。三是预防近视惠民生。实施“明亮工程”,争取财政资金 X 万元,对 X 所市属公办学校 X 间教室照明灯进行专业改造,预防学生近视。四是游泳培训保安全。实施“浪花工程”,落实资金 X 余万元,暑期对市属学校 X-X年级 X 余名学生免费开展游泳技能培训,提高学生防溺水能力。

 篇二: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 XX 区召开全市德育工作现场会。XX 开展的培育新文明家风,建设新文明家庭,为构建德育一体化体系提供了新的方式。刚才港区还进行了德育成果的展示,其他几所学校的发言也各具特色,这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德育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这里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航空港区和参加经验分享的几个学校的校长表示由衷的感谢。

  全市教育大会确立了“坚持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高质量建设 X‘美好教育’”的发展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全面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学校逐步把握住了德育建设所应遵循的规律,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过分偏重学校的作用,学校与家庭及社会的整体合力还有待提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仍需加强;在德育体系的一体化建设上,尚缺乏相配套的制度等。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德育科学化,增强德育实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一、持续加强党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这深刻揭示了“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本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一)坚守为党育人初心。立德树人是学校党建的切入点,是学校党组织的根本任务。加强学校党建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想理论依据和动力保障,是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政治保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教育领域具体表现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之使命。

  (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党建工作要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办学方向,要促进师生的全面成长,为学校整体工作创设良好的氛围,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支持学校依法治校、广大教师依法执教。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育人团队;发挥党组织的民主监督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育人氛围。学校党组织要履职尽责,敢抓敢管,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

  (三)党建德育深度融合。学校要利用各种活动,如“国旗下讲话”,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每年“七一”建党节,团队日等节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坚定广大师生爱党、爱祖国的信念,把党建与德育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着眼学段一体,建构大中小一体化德育体系

  德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德育领域中构筑国家教育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以及教学目标之间的一体化的和谐、平衡关系,共同服务于培育时代新人的这一总目标。从教育系统内部出发,将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将德育贯穿于各个年龄段,实现教育的持续性,从而使德育成为一个整体。

  (一)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体系一体化建设。毫不含糊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大学,都要站在人一生发展的角度,既要设定明确的总体目标,又要确定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特点的层层递进,可操作、可实施、可检验的阶段性目标和内容。要找到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载体,如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养成、生活和服务劳动、爱心捐助、敬老助残等,从真实深入的感知入手,在真切体验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情感、思维和态度上的认同,最后实现行为上的转变。在德育要素上,既要关注微观的德育要素,注重德育要素的横向连接和纵向贯通,做好德育要素的联合互动,也要关注宏观的德育整体,做好不同学段和不同年级的有机衔接,并把不同的德育教学活动与相应的德育要素进行匹配。要通过设计科学适宜的内容,让学生在课程与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事件中感知、在具体行为中体验,逐渐形成稳定的情感和道德品质。

  (二)纵向衔接各学段的课程形成有机整体。针对各学段学生的特点,校本化实施德育课程时,小学德育应偏重“德育启蒙,行为养成”,初中德育要偏重“道德认知,情感体验”,高中德育则侧重“道德实践,感悟责任”。德育在内容体系上涉及了个体品德模块、社会公德模块、思想政治修养模块,同时还有心理健康模块、法治教育模块、传统文化教育模块。要促进各个模块之间形成横向的有机衔接和贯通。德育课程和活动的实施要紧密围绕“知”与“行”的互动展开,小学以学生感性认知为主,中学注重学生的研究、创新及德育实践。“知”与“行”的互动融合,塑造了学生的道德角色,实现了全程育人。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融入德育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其精神内核的提炼和浓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秩序、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结合大中小幼等学段的学生智力发育和认知习惯等特点。让幼儿置身于游戏、童谣、图画和故事等传播场景和传播语境中,感知中国的精神文化,萌生出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情感能量,进而对“真善美”产生直觉认知。小学德育可以结合优秀古诗文、成语故事、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革命传统等进行,重视学生行为准则、个人美德和社会公德。中学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常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创新大思政课,强力提升铸魂育人实际效果

  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

  (一)明确课程定位。思政课处在教育工作突出位置,思政课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核心价值体系凝结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强大精神力量。思政课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专门为青少年群体开设的对其进行思想品德引导和人格培养的理论和社会实践课程。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期,能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人生进取的方向和动力,走上健康成长道路,与思政课密切相关。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把培育“政治认同”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之一。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师要正面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直面思政难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典理论讲透彻、讲深刻、讲生动、讲明白,有的放矢地厚植浓厚的爱国情怀,夯实科学正确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自觉自发坚定“四个自信”。

 (二)创新课程形式。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基础。中小学可以引用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小故事,以“复旦大学陈望道旧居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照片呈现引发学生兴趣,以此引导学生由陌生到亲切。要把思想政治课建设落到实处,就需要教师不断拓宽思想政治课的形式,创新实践育人的方式,努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脑科学表明,经验可以形塑大脑神经网络,而神经网络影响心智与行动,心智与行动又决定着个人获得什么样的新经验及如何获得这些经验。课程要为造就学生特殊的神经环路,培育道德脑提供经验和机会。教师要采用和开发一系列创新性的德育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其中学习相应内容,形成神经激活、环路和网络。上好思政课要遵循教学规律,实现话语转换,并且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三)多课程共作用。思政课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关爱、服务、引导学生,紧扣学生的要成长需要和关注热点,做好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思政课要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同时传播科学知识,体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同时,要注重挖掘其他学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不同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形成学科德育合力。课程思政要关注在情景体验中学生国家认知和精神体悟循序渐进内化的过程。核心素养要落实到思政课程的全过程和课程思政的各环节。课程思政离不开思政课的方向引领,思政课也离不开课程思政的基础支撑,二者存在融合基础。思政课程与学科课程既彼此独立,又互相...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小学 会上 基础教育